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霍格沃茨当道士 第6章 龙皮符篆

《我在霍格沃茨当道士》第6章 龙皮符篆

作者:哈尼默默 字数:3639 书籍:我在霍格沃茨当道士

  齐白没花多久时间,就找到了不少有关这座名字奇特山脉资料。

  而且,他还有着极好的线索:上思州,上思州在唐朝的时候设州,到清朝改为厅,民国初年设县,虽然在边远僻地,但倒也历史悠久,凡历史悠久的县,都有县志一类的记载文留下来。

  于是,齐白就打着埃及一家大学的“人类学教授”的名衔,到广西省上思县去专门“研究僮族人的来源的发展”,在那里混了三个月。

  这三个月,他不是混的,在许多记载中,都有类似“洪武年间,工匠络绎,木材砖瓦不绝于途”的记载,使他更肯定当时在那里有极大的建设工程进行过。

  可是,确切的工程进行地点呢?那中国古代文字记载的通病,语焉不详。或许,也由于当时,把这宗工程当成是一宗大秘密的缘故,一就有一则记载说,逾千工匠,在经过了将近三年的蛮瘴生活。以为可以回到家乡,结果却没有一个人到家,都不知所终了。

  在封建皇帝时代 那种事,常有发生,不足为奇,虽然这里面,包含了不知多少血泪,多少悲泣,多少相思,多少痛苦,但是在呆板的文字记载之中,能看出来的,至多不过是几点淡淡的哀愁而已。

  那批工匠(超过一千人),究竟到哪里去了?若是为了保守秘密的理由,自然是遭到了集体屠杀,灭了口。

  有记载说,有不少工匠的家属,不远万里,找了来的,也都流落在上思,有的客死,有的伤心欲绝地回去,在上思城的西边,山脚下有一片荒地,就是专埋葬那些来自万里之外的工匠家属的。

  齐白在看到那些资料时,已渐渐在脑中形成了一个画面。皇帝下令,秘密工程在深山中某处日夜进行,秘密工程最可能是皇帝的陵墓。

  正确的地点没记载,但总有一点蛛丝马迹,可供追寻推测。他又发现了两个地名:那兰乡、汪威。这两地名,在地图上都可以找得到,在上思的西南方,可知工程进行的地点,深入十万大山之中。

  当齐白肯定他不能再从文字上获得更多的资料时,他开始了实际的行动,他单独行动,到了叫汪威的那个小镇,继续向西南方,向山中进发。

  他是一个极具经验的盗墓人,有着极其丰富的各种知识,我在第一交介绍他出场(在《盗墓》这个故事中),曾这样说:“丰富的工程建筑,特别是各国古工程知识。有丰富的考古经验,有丰富的各种器械的使用知识……

  工程完成之后,为了保守秘密,铺好的路被拆走,不留下痕迹,他找到的石板碎片,最大的也不过一尺见方,厚度一致,可知工程的规格,十分严谨,连路的石板,也一丝不苟。

  灌木带的出现,有两个可能:一是故意种上去的。一是经过铺石、拆走的过程,泥土起变化,恰好变得特别适合,这种灌木生长,所以自然形成了林带。

  不论如何,沿着林带向前去,可以发现秘密工程的所在地,应该没有疑问。

  齐白为这个发现大声欢呼,弄得声音都有点发哑。那种灌木,树枝上带著尖锐的小刺,结一种褐色的,指头大小的浆蜾,齐白看到很多鸟雀在啄食,知道没有毒,采了几颗,竟然清甜无比,所以他大吃了一顿。

  (鸟的肚子和人的肚子不同,齐白仍然坚持那种山果没有毒,不过用一种十分古怪的神,讷讷地说,那东西是最好的“泻剂”,他吃了什么苦头,也可想而知。)

  他沿着灌木带,深山约有三公里,迎面是一座陡上陡下的悬崖,竟然没有了去路。他走到了尽头,是绝地。

  别人看了这种情形,自然会沮丧,可是齐白仰天大笑,乐不可支。

  他既肯定,那灌木带原来是一条路,自然也就知道,那一大片悬崖,是目的地巳经到了。

  不会有人筑一条路通向绝地的,那秘密工程的秘密,必然就在那片悬崖之上,问题是如何发现它的人口处而已。

  那十分之考功夫,事后齐白十分自傲,说是能得到那人口处的,只有两个鬼、一个人。

  两个鬼,本来是他的同行,一个外号叫病毒,一个叫单思,两人都已死了,所以齐白称他们作鬼,而“一人”,自然是他自己了。

  (我曾道:“不对,还有那个结结实实的鬼,他也找到了入口。”)

  (齐白“哼”地一声:“他?那秘密工程根本就是为他建造的,他当然知道怎样进出。他不是找到人口处的,也正由于这一点,我才肯定分是结结实实的老鬼,不然,我一定以为哪里又冒出一个这样出色的行家来了。”)

  悬崖十分高,估计约有两百公尺,上面长著许多树和藤蔓。齐白利用了望远镜,先检查悬崖的上部

  如果工程曾在那里进行,所有的工程材料,就必须吊上去,一必然会有装过支架之类的痕迹留下来。

  检查得十分仔细,并没有发现到什么,他再检查悬崖的中部同样没有发现。

  这又是五六天过去了,白天,他像白痴一样对著望远镜,看得两眼刺痛,晚上,他像猴子一样露宿。带去的干粮快吃完了,山中有清泉水,水里有极大的蛙,叫声极大,肉极鲜嫩,成了他的主粮

  他自然不敢再去碰那山果子了。

  他接着,又检查悬崖的下部,也没有发现。弄得他十分气馁,他不能在那么大幅的山崖上,用锤子去敲打,听听是不是有空洞的回声。

  在山崖之前的第十天,他简直快急疯了,这时,他想起了他初人这行做盗墓人的时候的师父教过他的几句话:“很多时候,实地去找古墓的人口,固然重要,但更多时候,用脑子想,更有用

  离开个古墓十万八千里,只凭想,也可以把古墓的人口处找出来。这和大将军打仗,不必亲上前线,在千里之外运筹可以决胜,是一样的道理。”

  当齐白想起这番话的时候,他身子在睡袋里,脑袋在外面。月色皎洁,天气清凉,他盯着那片山崖,开始想:明太祖好好地在南京当皇帝,洪武二十九年,敌人都已打败,功臣也大都诛尽,安稳之极。何以竟来到那么远的南方大兴土木?

  看来,秘密工程不是陵墓。

  一想到这一点,齐白立时想坐起来,可是睡袋十分厚,他无法坐起只是身子向上抬了一抬,他立即又想到,的是:会不会有向外用兵的雄心,所以才先在这里建造一座秘密仓库?

  但他也否定了这个想法。那时,北疆多事,南疆平安,朱元璋不是笨人。看来这秘密工程,另有用途

  也就在这时,他脑际灵光一闪,想到了秘密工程建在那么隐秘的深山中,可能是为了避难之用。

  避难,就要住人,要住人,必不可少的是要有水有空气,在悬崖前不远处,有一个乱石堆,在那乱石堆中,有一股极大有山泉涌出来,连日来,齐白饮用的,就是那山泉水,其实,泉声淙淙,是山野间唯一可以听到的声音。

  齐白为了自己的新发现兴奋若狂,大叫了几声,当他自睡袋中钻出来时,大幅崖引起的回声,兀自荡漾不绝。

  他奔上了那堆乱石,月色之下,看得很清楚,水是从地上冒出来的,他一直只当那是泉水的源头,但这时看来,也可以说,水是在地下,由悬崖那个方向被引出来的。

  他奔下石堆,伏了下来,以耳贴地。屏住了气息,果然以他的敏锐之极的听觉,他吸到地下不是很深处,有地下水流动的声音。

  他紧握著拳头,用一种十分怪异的姿势顺水流声,身前移动

  这时如果有人看到他,一定不明白用那种怪姿势在移动的是什么生物。他耳朵一直紧贴在地面,以追踪水流声,而手则在地上撑著,向前移动。

  泉水离山崖不是太远,大约三十公尺,河就是那么一段距离,他为了要确定地下水流动的声音,移动得相当慢,足足花了一小时,才到了山崖脚下。

  他绝对可以肯定,那是一条地下水道。他估计,水道在地下,不会深过一公尺,他已经打算炸开一个缺口,人就可以循着水道,进入他要去的地方了。他直起身子来,发现那一幅山崖,石上的青苔特别厚,在月光下看来,绿得发黑。

  他取了一柄小铲子,铲去了青苔,发现青苔长得茂盛的原因,是有一大块石头,十分平整的缘故。

  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可以说是接近结局了,他铲去了大约三十平方公尺的青苔就使那道暗门,完全显露了出来。他兴奋地用铲子敲打着石壁,发出空洞的声响,在天亮之前,他已顺利推开石门,走了进去。

  才跨进去了一步,他就呆住了。

  齐白,这个盗墓专家,不知进入过多少规模宏大的古墓,可是他却从来也未曾见过那时他见到的奇特景象。

  那种景像,令得他目瞪口呆不知多久,直到有一股阳光照到了他的身上为止。

  阳光?在山腹之中?是的,那石门之内,是一个极大极大的山洞,山洞顶上,有几处天然的缝隙和小洞,阳光便是从那里射进来的

  这种情形并不罕见,相当普通,通常,这种自山洞中,直通山顶的小洞,都被称为“一线天”,成为胜景。

  奇怪的,今得齐白目瞪口呆的是,在那山洞中,竟然建造著一座规模宏大之极的巨宅,雕梁画栋,飞檐粉墙,应有尽有。在宅子的围墙外,是一道小河,河水流动。

  那自然是那股泉水,引进来之后,再经过地下引出去。

  巨宅的两扇大门、朱漆耀目,两只大门环,闪著金光,那当然不是铜,而是黄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