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第440章蒙古骑兵放风筝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440章蒙古骑兵放风筝

作者:姜梵 字数:2955 书籍: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苏月莲走后,武婧儿也和王迦陵一起离开长安前往苏州。

  路上,河水清凌,船只如梭,两岸垂柳翠色浓郁。

  王迦陵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担忧道:"不知道蒙学现在怎么样了?"

  武婧儿笑着回道:"由房如雪盯着应该出不了大问题,不过要想进一步发展,还得需要你回去主持大局。"

  王迦陵嘴角弯起,道:“你尽说好听的。”说完,她透过窗户看向外面,只见江水瑟瑟,杨柳依依,远山云笼雾绕。

  冬日的风攀过窗户吹了进来,吹得人清醒了许多。

  "江南的冬天比长安来得更晚一些。"武婧儿跟着王迦陵的目光看去。王迦陵附和:“是呀,春天也比长安来得早。我有个姊妹说也要来苏州。”武婧儿闻言喜道:"什么时候过来?"

  王迦陵道:“她不像我们人口简单。她上有公婆,下有儿孙,家中诸事繁多,安顿好一切至少要等明年开春才能过来。"

  武婧儿双手托腮,看着王迦陵,道:"真好,咱们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走之前和娘娘说了,若是品行才学能力都不错的人,我可以推荐她们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宫当女官。"

  王迦陵闻言,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女官虽然位卑职小,但由于靠近帝后,若再得帝后宠信,那权势可谓是炙手可热。这也是为丈夫儿子谋官的好途径。

  "你之前不是不耐烦这些吗?"王迦陵奇怪道。她这个朋友一直谨言慎行,甚少结交他人。

  武婧儿放下手,道:“多一人多一份力量,人还是太少了。由于人手太少,我们有事回长安,很多事情只能缓慢推行。"

  武婧儿复盘这几年的行动时,深切感受到人手的不够用。

  王迦陵笑起来,赞同道:“你是大忙人。我给你数数你后面还有什么事情,沛王结亲你要回去吧,周王只比沛王小了一岁……还有荣国夫人,她老人家年事已高………"

  武婧儿扶着额头,道:“所以以后的事情还要拜托你们,我给你们当后勤辅助。”

  "这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王迦陵好奇道:“你给娘娘推荐我了吗?我也想弄个女官当

  当。"

  武婧儿笑起来道:"娘娘知道你哩,你觉得正六品的司织如何?"

  王迦陵连忙摇头道:“我忙着蒙学的事情,怎么还有精力去管织造局的事情?”

  武婧儿抬手打断她道:“你不要妄自菲薄,你之所以忙,是因为能用的人少。你当了司织后,全织造局都归你管,还怕挖不出人才来?"

  王迦陵还是摇头道:"不行。房如雪干得好,我有国夫人诰命,她比我更需要这个正六品的司织。"

  “你难道忘了司织可以有多人?”武婧儿看着她笑得眉眼弯弯。

  王迦陵回过神来,喜道:"哎呀,你不早说?"

  武婧儿:“我还没说完,你就拒绝了。等咱们的织造局做大后,很可能会独立出来,到时候会多出一个尚宫之职。"

  王迦陵顺着武婧儿的话畅想未来:“那可是正五品的尚宫呢。”五品官是一个分水岭,过了这个坎,那就步入了高官的行列。

  但她随即想到女官最高也只是五品,心中叹息,道:"这是女官的最高官职。"再高的才华和能力也只能做到五品官。

  闻言,武婧儿想到那位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她先是以才人的品级成为武则天的助手,后又升到正二品的昭容,辅佐中宗处理朝政,掌管制诰。

  “未来是什么样,我们都不知道。但我相信未来是充满变化和可能的。”武婧儿想罢,充满希望地对王迦陵说道。

  王迦陵和武婧儿相知相交,又结为儿女亲家,自然对武婧儿的心思了解几分。听到武婧儿这么说,王迦陵亲手给武婧儿斟茶,道:"我很庆幸月莲嫁入了你家。"

  王迦陵摸着良心说,这世间再没有比武婧儿更好的舅姑了。

  成亲不久,武婧儿就搬出府邸,给小夫妻留下培养感情的空间,也不要求儿媳晨昏定省服侍左右,更是同意并支持儿媳同儿子一同外出任职。

  武婧儿听了,不在意道:“我喜欢这孩子。父母不能一辈子陪着孩子,有她和年年相伴,我很放心。"

  两人对视而笑。闲聊完,开始说起正事。王迦陵接手司织这个官职,自然想要更了解一些,于是向武婧儿请教织造局

  诸事。

  江南缓缓发生着变化。

  长安城中的李贤自从檄文事件后,明显感到帝后二人对他的态度变了许多。

  首先是召见和赏赐的频率变低了,再者他府中的僚属经常被帝后二人敲打挑刺。

  李治现在能完全理解阿耶当年宠爱四兄的心情。家中最珍贵最重要的皇位许给了大兄,那对其他的儿子赏赐和宠爱多些也不为过啊。

  但古往今来就是这种疼爱之情撼动了不少太子的宝座。

  所以李治要克制自己对其他几个孩子的感情,不要让他们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哎,当皇帝真难。”李治额头上顶着一位湿巾降热。他又病倒了,随着年龄的增大,风疾犯病的次数比前些年更加频繁了。

  武媚娘看着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嘴角一抽,眼睛没有移开奏章,手也未停,头也不抬道:"你有什么为难的?"

  李治长吁短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①

  武媚娘嗤笑一声:“你今天能起身把我批过的奏章看一遍吗?昨日的还堆积在那里没看呢。这些奏章批完要发出去,路上至少再用个十天半月。奏章晚一天,痼疾就多存在一天,良策就晚一天实施,实在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李治动了动身子,心中感慨,媚娘是不能理解选择皇位继承人的苦。“你念我听。”李治道。

  武媚娘又看了眼尚未批完的奏章,摇头道:“我这儿还有许多没处理完。我找别人给你念。”

  李治身为帝王有很强的控制欲。他让媚娘处理政务,是因为两人利益一致,又是一家人,家业最后要交给两人儿子,因此不用担心媚娘有私心。

  但后宫中的其他人还是算了,人都是有私心的。奏章在念的过程中多字少字,语气缓急,断字断句,都有可能影响他的决策。

  "拣几本重要的念给我听,其他你自己处理即可。"李治回答道。“行吧。”武媚娘停下笔,从昨天批阅好的奏章中将重要的拿出来,对着李治念。

  帝后这边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太子和太子妃那里也是温情脉脉。

  李弘对最近阿耶阿娘的亲近感到疑惑,杨妙音笑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太子你是嫡长子,与诸

  王不同,陛下和皇后自然对你另眼相待。"

  李弘对杨妙音的说法有些不赞同,眉头微微皱起道:“我们兄弟四人,我只是占了长,别的与兄弟们没什么不同。"

  杨妙音明白李弘不乐意听自己这套言论,转移话题道:“陛下将秦家表兄任命为太子宾客。殿下,你可要寄封书信或者赐些绢帛给他?"

  李弘想了想,对着一旁绣花的太子妃说道:"你提醒的及时,我让府中僚属拟一封书信。"

  杨妙音手一顿,摇头对李弘道:"府中僚属文采风流,他们拟的书信自然花团锦簇。若秦将军是旁人,这样的书信也就罢了。但秦将军是陛下的表兄,我觉得倒不必那么正式,殿下你自己写一封,不拘长短格式,只当是亲戚家往来问候。”

  李弘点头,道:“也罢。我们虽然不熟悉,但他在宫中当值时,见过几面,算得上认识。当时没想到这位表兄竟然有如此才能。"

  杨妙音笑道:"多赖陛下皇后慧眼。咦,听说周国公许久未来东宫了。"

  自从贺兰敏之断腿好后,也不常见他来东宫。他是东宫属臣,反倒和沛王府的文士交从过密,宴饮唱和,时常有之。

  李弘听了,沉默了一下,道:"不必管他,东宫僚属有戴相几人即可。"

  李弘本来对这位表兄抱有期望的,但这位表兄行事张狂,不合他意,又与李贤私交甚好,甚至经常给李贤引荐人才,把他这个太子放到一边。

  李弘看在阿娘的面子上,只当这个人不存在,东宫的诸事也不让他插手,只让他占个坑罢了。

  想到贺兰敏之,李弘又将注意力收回到秦梦年身上,这位可比贺兰敏之更具有能量。

  他手中掌握几万军队,接手了邢国公军中的人脉,又有一个深受阿耶阿娘宠信的母亲,未来不可限量。

  所以在阿耶将这人授于太子宾客一职时,李弘十分感动。阿耶果然一直对他如旧,在他感到不安时,不着痕迹地为他加码,向所有人表明自己的信任。

  李治病情稍好之后,就招来李动、薛仁贵等武将或有行军经验的文臣前来,商议武举一事。

  李动年高,又经过高丽之战,身体大不如以前。他虽然致仕之意,但李治仍

  将这件事交给李动负责。无他,在场诸位当中唯有李动对行军打仗、官场规则等最为熟悉。

  李动深谙急流勇退之意,但见李治如此盛情,推辞不了,只好带着诸人一起制定章程。经过两个月的讨论,朝廷终于确定了章程,同时昭告天下,明年将会开武科。

  民间豪杰之士,听到之后大为振奋。这又是一条通天之路,对于那些喜武不喜文的人更是喜从天降。

  身在江南的武婧儿听说后,对着云川道:“你要不要去考个武举?”

  江南春色早,武婧儿和云川并肩趴在栏杆上看锦鲤游来游去。武婧儿手里拿着一支迎春花,扯下花瓣撒到水里引得锦鲤哄抢。

  云川听了,探出身子窥视武婧儿的神色,见她一脸认真,惊讶道:“你不是开玩笑的?”

  云川说完,又笑了道:“你是不是对我有误解?我只会些拳脚功夫,略识几个字,怎么敢去考武科献丑?"

  武婧儿将光秃秃的花枝扔到水里,吓走了蜂拥而来的锦鲤。她拍拍手笑道:“我看你是对你自己有误解。"

  云川摆手,转身靠在栏杆上,只见黑瓦白墙,草木葱茏,远山青黛。他的嘴角扯出一抹笑容,道:"公主老是说缺人,我跟在公主身边,帮衬一二不好吗?"

  武婧儿闻言一震,不知想到什么,脸色大惭。

  云川的话如同一阵风,拨开了她心头的乌云,将自己的内心暴露在溶溶的月光之下。

  武婧儿曾经说过好几次要举荐云川的话,但是云川都拒绝了。

  她为什么要举荐云川呢?

  因为怕云川对她心存怨怼,想着好聚好散,不至于将来伤感。

  但武婧儿身边一直都是缺人做事。

  虽然武婧儿分身乏术之时,会分给云川一些事情,但只要她有精力都会自己做,或者分给手下的几个女官处理。她和女官们商议事情时,也下意识地将云川排除在外。

  一边将人往外推,一边缺人做事。武婧儿的行为十分矛盾。

  那她为什么不将云川拉入其中呢?

  被云川挑破后,武婧儿今天才明白心中的答案,因为她不相信云川。

  想罢,武婧儿转过身,与云川肩挨肩,同样眺望远方,嘴张了张,最

  后道歉:"对不起。"

  云川闻言转过头,看见武婧儿羞愧的神色,自己吓了一跳,随后心中大喜,公主将他放到心上哩。

  "也没什么嘛。我哪儿也不想去,就想一辈子赖在你身边。"

  云川的语气变得和远山上的云雾一样飘渺:“在你身边,我很开心啊。我对公主要做的事情,懂也不懂。反正你做什么,我支持就对了。不管是做你的左右手,还是做你的贤内助。"

  武婧儿情绪正低落,但听到“贤内助”三个字噗嗤笑出声,忧愁被打断。

  她靠着云川的胳膊支撑身体,抬头看着他,笑道:“男女有别。男女又没有区别。”云川低头,一只手将武婧儿散落的头发挽在耳后,接道:“因为男人女人首先都是人啊。”武婧儿的眼睛睁得圆溜溜的,她有些不敢相信,云川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这样和自己心迹相贴合的话来。

  云川见武婧儿惊喜的表情实在可爱,遂将人揽在怀中,大笑道:“你要是知道我学过什么就不会这样惊讶了。"

  "你学过什么?"武婧儿感受着云川胸腔的震动。云川这时只是笑而不语。

  当然还是秦梦年那个神人小孩编得什么侍妾手册,学习的过程中云川的三观几乎被魔改了,最后还是跟在武婧儿身边才慢慢掰回来。

  云川想起自己的心路历程,那可真是山路十八弯。

  武婧儿仔细一想,就想起云川曾经在秦家学过一两年才被送到自己身边。她的嘴角一抽,年年这个倒霉孩子究竟是教了人什么?疯求一亿份,送给需要的人!

  武婧儿退出云川的怀抱,伸出手握上云川的手,摇了几下,笑道:“以后请指教啦。”云川学着武婧儿的样子,握紧武婧儿的手,重复她的话语道:“以后请指教。”修长的大手将白皙柔嫩的小手包裹住,温暖而有力。

  "不过,不能让我长久地调离你。"云川说完,又揶揄道:“我可是公主的面首哩,要是长时间离开,说不好要便宜那个混蛋。"

  武婧儿曲肘撞云川的胸膛,嗔道:“乱说什么。”云川摊手:“实事求是嘛。”

  "哼。"

  云川见状少不得要

  哄上一二。

  自此,武婧儿经常交给云川一些事务。两人从前是一人处理公务,一人整治饭菜茶水糕点。现在则是两人共案,面对面,处理公务。

  织造局又在杭州开了一分局,由红药担任司织。织造局内部的女官体系同时也进行调整,织造局负责人均提为司织。现在担任司织的有四人,房如雪、红药、百合和王迦陵。

  织造局的名称也进行了修改,苏州东部的织造局改为苏州棉布织造局,分局改为苏州丝绸织造局。杭州的织造局确定为杭州织造局。

  三个织造局由武婧儿这个江南道织造使掌管。武婧儿居住在苏州棉布织造局,因此众人将棉布织造局视为总部。

  三个织造局却有四个司织,多出的那一个当然是王迦陵了。她这个司织与旁人不一样,负责监察所有的织造局。

  王迦陵:...

  武婧儿理直气壮道:“你和她们不一样,这个监察之职更适合你。”“行吧。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王迦陵认了。

  "好一个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武媚娘得知这件事后,将王迦陵的司织一职改任为司正,并给予她上书言事之权。

  司正掌戒令、纠禁、谪罚之事。②

  这样才能名副其实,司织监察司织,名不正言不顺。武婧儿:"那以后迦陵你是不是也可以监察我?"

  王迦陵脸上露出一抹和善的微笑,拍拍武婧儿的肩膀道:“武织造使以后好好干活呀!”扬眉吐气。

  武织造使一动不敢动,戏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王迦陵抄起手边的奏章,拍了几下武婧儿的额头,笑道:"这不是你意料之中的事情吗?"

  武婧儿捂着额头告饶,跳到一边解释道:“咱们的规模越来越大,经手的钱财越来越多,不知惹了多少人眼红,早点规范化对我们都好。"

  “再说咱们俩都不会长久呆在织造局里,与其靠负责人的人品保证正常运转,还不如靠制度。”“只有不断完善的制度才能让织造局长久地经营下去。”王迦陵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