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逆天换明 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大寿到辽南,对倭贸易

《逆天换明》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大寿到辽南,对倭贸易

作者:样样稀松 字数:3544 书籍:逆天换明

  舰船缓缓靠上了码头,祖大寿在众将的陪同下,站在甲板上瞭望着,议论着。

  旅顺港是东江军最早收复,也是辽东唯一能够全年航行无阻的不冻港。正是有鉴于此,稳定辽南后,便开始大力扩建。

  现在的旅顺港已经能够直接停靠最大的海船,岸上的设施也是鳞次枇比,占地极广。

  「好大的港口啊!」祖大寿不由得发出慨叹,「东江水师名声不显,没想到却有如此规模。」

  港口内停靠着东江水师的大小船只,海冰的阻碍还在,任务也很少,多数都在港内休整待命。

  祖泽润伸手指点着,说道:「那是新到的移民吧?东江镇的钱粮倒是充裕,能够安置如此多的百姓。可对咱们辽镇,却是苛刻。」

  祖大寿瞪了祖泽润一眼,斥道:「已经归并东江镇,这等屁话日后不可再说。」

  祖泽润无奈地低下头,心里还是忿忿不平。

  「东江镇打下了那么多地盘,招人耕种也在情理之中。」祖可法在旁打着岔,说道:「现在是一无所有的灾民,过了秋天,也能养活自己,还能多提供粮草。」

  祖大寿「嗯」了一声,沉声道:「这也要有大半年的时间,能解决数万人口的吃喝,可见东江镇的底蕴。」

  「靠朝廷调拔的粮饷,肯定是不够的。」祖泽溥若有所思地说道:「早就听说东江镇大搞海贸,获利丰厚。如今看来,此言不虚。」

  祖大寿心中叹息,缓缓说道:「这也是人家的本事,羡慕不来呀!」

  在袁督师的百般打压逼迫下,东江镇不仅挺过来了,还能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终于在遵化一战后彻底翻身,你不服都不行。

  换成辽镇,风光一时,可袁督师倒台,失去朝廷的扶持后,立刻就陷入到了困境。粮草物资不能自给自足,那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可惜,包括祖大寿在内的辽镇将领都是享受惯了,作为抗击建虏的第一线,朝廷一直在尽力地供应粮饷,使他们没有忧患意识。

  再说,即便是想自力更生,他们也没有那个实力。倒是尝试过屯田,可却保不住收获,要看建虏有没有兴趣来抢。

  至于觉华水师,就是运输船队,哪有什么战斗力?海贸倒是利润丰厚,可你有那个头脑,有那个路子吗?

  现在说啥都白扯了,已经上了船,那就老实地下去,没看见跳板已经搭好,码头上也出现了欢迎的人群。

  祖大寿深吸了一口长气,迈步向船舷走去。不知为何,倒有几分悲壮的气息。

  陈继盛接到快船送到的消息,便带着数名官员来到码头等候。在他们身后,还有驻军派出的骑兵,以及要帮着运输的车辆。

  「两镇合一,东江镇在辽东终于是一家独大了。」陈继盛嘴上不说,心里却相当地振奋。

  曾几何时,东江镇就是朝廷的编外部队,粮饷不及时,克扣漂没是常事。

  既要袭扰建虏,又要为东江镇数万人马的吃食苦心筹措。想想那时候的苦日子,再看看现在平辽在即的情形,陈继盛有时感觉在做梦。

  数年前,谁能想到东江镇会建不世之功,力压辽镇?又有谁会想到,平辽大业要在东江镇手中完成?

  恍惚间,有官员提醒,辽镇将领已经下船了,陈继盛才收回思绪,脸上浮起笑容,快步迎了上去。

  「下官陈继盛,见过祖帅。」陈继盛率先躬身施礼,称呼却有改变,不是末将。

  毛文龙和郭大靖正在筹谋,给陈继盛转成文官,名正言顺地把持辽东的政务。

  祖大寿虽然在官职上,要高于陈继盛,可现在是人家的地头,人家能作主,也不敢倨傲。

  「见过陈大人,祖某有礼。」祖大寿赶忙还礼,脸上满是笑容。

  陈继盛本来就是谦厚的性子,与祖大寿等人寒喧之后,便请他们前往旅顺堡暂歇。

  东江镇的战略重心逐渐北移,旅顺堡的地位大大下降,已经不再是粮弹物资的储存中心。

  甚至于,开春之后,陈继盛也要带着一众官员前往金州,政务中心也要北移,以便更方便地管理东江军的大片地盘。

  「军官眷属目前多在大连居住,那里风景既好,又是良港,坐船航行也甚便利。毛帅和郭帅的府宅,便都在那里。」

  陈继盛和祖大寿并马而行,边走边介绍道:「新建的宅院群呢,还有复州和庄河两处,祖帅和将领们尽可以选择。」

  祖大寿连连点头,说道:「多谢毛帅、郭帅,还有陈大人的周到安排。其实,有个住的地方就成,我等岂会挑三拣四?」

  陈继盛笑着说道:「总归都是暂时的,也就这一两年的时间,住在哪里还会有变化的。」

  祖大寿嘿然笑道:「一两年的时间,凭东江镇的实力,必然平定辽东,也确实需要重新安排。」

  停顿了一下,他又开口问道:「不知毛帅和郭帅现在何处,祖某急着前去拜见。」

  陈继盛说道:「毛帅坐镇复州,郭帅在盖州前线指挥,我军正在准备兵进海州的作战。」

  「兵进海州,这是准备攻打辽阳?」祖大寿感叹道:「刚刚取得辽东大捷,又要发动大战,令人钦服备至。」

  陈继盛笑了笑,说道:「贵部能够赶来助战,平辽进程必然加快。陈某也不隐瞒,毛帅和郭帅已经有今年平辽的计划,只待时机完全成熟。」

  果然是要在今年平辽,何可纲倒也没有虚言相骗。

  祖大寿感到了庆幸,如果不是自己当机立断,一年后的今天,蜗于宁远的祖氏家族将面临悲惨的结局。

  而且,从陈继盛的话中,他也能听出些意思。今年平辽的计划是早已有的,辽镇人马的归并,或许能够加快这一进程,但绝不是决定的因素。

  仔细想一想,也能够理解,按照东江镇接收移民的速度,要招募两万士兵的话,顶多也就一年半载。

  或许,东江军连续重创建虏后,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的人马,就能够发动决战,一举平辽。

  在祖大寿看来,攻下沈阳,也就意味着平辽大功告成。他当然不知道,郭大靖的标准要比这高很多。

  「祖某还是带着将领们尽快拜见毛帅为好。」祖大寿已经不去考虑在哪里定居的问题,反正是暂时的,还是先争取个好印象罢。

  陈继盛对此应该有所预料,点头道:「如此也好。那就在旅顺暂歇两天,去复州正好能看看建好的住宅区。」

  说话间,已经看到了旅顺堡的城墙。在城门外,已经有了城关,两旁的买卖铺户排出去很远,足有几十家之多。

  「好叫祖帅和诸将得知,在东江镇的地盘使用的是辽票。」陈继盛笑着说道:「每位先给五十两零花,需要什么可在此购买。旅顺和大连可是货品最多最全的两大商贸区。」

  祖大寿虽然也听说过东江镇有自己的货币,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辽票。眼见不过是纸印刷的,虽然是升级版,更加精美,但心中不免甚是疑惑。

  陈继盛也不细说,这些买卖铺户有很多是林家招揽,以及从山东来的商贾。他们收军票,但却可以向官府兑付银两。

  可对内的话,军民百姓还是使用军票,流通既方便,也产生了信用。

  进到旅顺堡内,陈继盛早就安排好了住处,晚上又安排了酒宴,招待得很是周到,倒让祖大寿等人挑剔不出毛病。

  有祖大

  寿压着,这些人也不敢乍刺。背地里再怎么发牢骚,他们也知道事已至此,无法再改变什么,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的。

  其实,在东江镇最繁华的辽南,或者说是金州,他们会开眼界,长见识。这里可比闭塞的宁远,物资更丰富,只要有钱,很多新奇的东西他们都可以买到。

  连续的大捷,使得外人对于东江军的信心不断提升,官府也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以促进商贸的发展。

  地盘大了,辽东的特产也多了,吸引了更多的商贾前来贸易。而林家与倭商、朝商的贸易,也愈发稳定发展。

  此时的郭大靖,便拿着书信在思考权衡,有关把大连或旅顺,建成国际商贸口岸的事情。

  书信是抵达大连港的小林浩一写来的,从倭国经朝鲜,再到辽东的商路已经开拓出来,林家和藤野英提供的丝绸、生丝、瓷器等货源,也日益稳定。

  小林浩一便希望能在辽东也有一处固定的通商口岸,类似于壕镜、厦门、月港那样的官方性质的。

  「有没有朝廷的官文许可,很重要吗?」郭大靖有些疑惑,转头看着林家在大连常驻的罗掌柜,「买卖能做不就成了,这个倭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罗掌柜笑了笑,躬身道:「回郭帅,依小的来看,这个倭商是想在倭国的大人物那里证明什么?毕竟,现在商路虽开,却象是在走私。」

  德川幕府掌权后,改变了丰臣秀吉的对外侵略政策,对周边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示好的友好外交。

  特别是对于明朝,德川幕府想尽办法想与明朝建立册封关系,恢复勘合贸易,回归以明朝为主的朝贡体系,并为此做了许多努力。

  万历二十七年,日本政府为了向明朝表达示好的诚意,将人质河应朝、汪洋以及他们的家丁交还给驻朝将领茅国器。

  第二年,日本使者又交还三年前往日本为质的明朝将官陈文栋、王建功等人,并提交议和书信。

  万历三十四年,德川家康授意岛津义久致书给琉球王尚宁,让其帮忙在明朝和日本间从中斡旋。

  书中提到「中华与日本不通商舶者,三十余年于今矣。我将军忧之之余,欲使家久与贵国相谈,而年年来商舶于贵国,而大明与日本商贾通货财之有无。」

  万历三十八年,本多正纯受德川家康旨意,致书福建总督陈子贞。这封书信虽然名义上是写给福建总督,其实真正的目的是给明朝皇帝看的。

  在书信中凡是涉及「明」、「中华」的地方都空一字,甚至写「大明天子」时是另起一行,称日本却为「邦」、「蕞尔小国」,表示足够的谦卑。

  除此之外,德川幕府还通过琉球和朝鲜,希望二国能从中调和,恢复与大明的勘合贸易。

  「幕府大将军现在是德川秀忠,只是第二代。」郭大靖若有所思,摸着下巴,缓缓说道:「有关倭国的情况,罗掌柜还知道些别的吗?」

  罗掌柜想了想,说道:「在与倭商的闲聊中,听说了一些事情,也不知有用没用。」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罗掌柜尽管说来,咱们也权当是闲聊了。」

  罗掌柜稍微放松下来,说道:「听说德川幕府加强了江户城的安全,增筑了要寨,修建了江户城的外郭、石墙、护城河等……」

  「江户城的修建,德川幕府要各地大名出人出钱,可各地大名所住的城堡,不管多破旧,甚至只是加固一下,德川幕府都一律不准。有些大名所住的城堡是越来越差,令人好笑……」wap..com

  郭大靖轻轻颌首,心中产生了一定的猜测。

  德川幕府统一日本的时间还不算长,统治可能还不算稳固,才会加强江户城的防御设施。

  也就是说,对于各地大名的防范,德川幕府还是很警惕,很关注的。

  作为一个新生的政府,德川幕府不仅需要国内各个阶层的支持,还需要国际环境的稳定,才能够真正的确定其统治地位。

  可能与朝鲜的仁祖一样,德川幕府也需要树立作为统治者的正统性。寻求与明朝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可能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另外的原因也有,一来倭国确实需要大明的商品,最主要的就是生丝和丝绸;其次则是开采出更多的银子,有钱有底气,就想着买买买。

  虽说要让朝廷同意与倭国正式通商,有些困难,但也并不是没有希望。只不过,这恐怕会与要垄断对倭贸易的郑氏集团产生冲突。

  郭大靖眯了下眼睛,又陷入到久久的沉思之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