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逆天换明 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移民,山地榴弹炮

《逆天换明》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移民,山地榴弹炮

作者:样样稀松 字数:3523 书籍:逆天换明

  时间回溯到早上。

  周云梦骑自行车出了清河生产队没多久。

  村口石桌、岔路口那家人门口这两个地方,不畏寒风不怕天冷的老太们陆续聚到一起,张口就开始唠嗑。

  一开始说着昨天村里分猪肉的事。

  谁家分到好的肥肉,谁家去晚了只能分排骨骨头猪下水那些,还有谁家婆婆非要分家出去单过的媳妇把分到的肉交给她,说什么当作过年的孝敬。

  又说到昨晚韩家飘出来的肉香味。

  “韩川他娘也是舍得,昨晚居然直接做了红烧肉,那香得呦勾得我整晚都睡不着,我家孙子也哭闹着要吃,打了一顿才消停。"

  "她家日子确实是好,闺女前几天刚转成供销社正式工,这每月发的工资和票证本来就多,这回肯定又涨了不少。到手的肉票多了,自然吃得起肉。更别说她还有个在部队当副团长的儿子,每月估计也给家里寄津贴和肉票来着。"

  “说起来韩川他媳妇去随军也半年了。昨天夫妻俩回来,我看着那脸都长肉了,就知道他们在那边过得不错。怪不得韩川他娘昨晚高兴做红烧肉了。"

  唠嗑的人围成一圈,自带小竹凳坐在那说着听着。

  桂花婶出门后本来要去村口那边的,她习惯去村口石桌那找人唠嗑,不用带小竹凳方便。主要是在村口那些人聊得来。

  在岔路口这边,总感觉这群人和津平他娘亲近,隐约排挤她。她说的八卦大家都不爱听。

  而且时不时碰上津平他娘,桂花婶之前被怼怕了,干脆眼不见为净。

  但今天,她路过就听见这些婆娘在说老韩家,心知她们说完老韩家肯定就会说老林家,说起那三房懒媳妇。

  桂花婶脚步一顿,干脆站在岔路口唠嗑人群最外围听着,心想等听完了再去村口那边唠嗑。韩母忙完家里的事,这会也过来了。搬着个小竹凳走近坐下,才发现她们在聊自家的事。很快话锋一转。

  “说起来林家老三这两天也快回来了,这两家同样娶的媳妇差别咋这么大。你看这大过年的,韩川领着媳妇高高兴兴回家,津平一个人回来跟没娶媳妇似的。"

  “津平他媳妇懒你又不是不知道,部队那边都分房子了也不愿意去随军,就说偶尔去那边住一下,平时还在

  村里住。"

  “你看她在这边日子过得多自在啊,不用上工不用做饭干家务活,天天闲在家里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去随军这些事情可就得自己做了,以津平他媳妇那懒样才不乐意去呢。"

  “得亏津平他娘和前头两个儿媳妇是实诚人,能忍受得了,这么久也没吵起来。要我说啊,娶媳妇还得睁大眼睛仔细挑着,可千万别碰上津平他媳妇这么懒的,不然迟早得被气死。"

  桂花婶站在外围听得畅快,觉得这群婆娘终于上道了,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

  韩母听得面红耳燥,这些婆娘都在说些什么啊,没有半句话是真的。

  她过来岔路口这边从来都只是听个热闹,不做发话那人,但今天有点忍不住了。

  韩母想到自己昨晚震惊到一晚上睡不着,决定不能单自己震惊,也得说出来让大伙都震惊下。

  开口就是和昨晚沈宝珠一样的话:“其实我们大家都误会津平他媳妇了……”

  韩母扯开嗓门说,免得大伙听不到。

  她越说越激动,哗啦哗啦的,一股脑把昨晚从老大媳妇那听来的话都说了。等她说完,坐在岔路口这的所有婆娘都呆愣住,震惊到张大嘴巴,半响没说出话来。

  一时仿佛时间静止,只余北风呼啸而过,树叶互相拍打,地上尘土扬起的沙沙声。

  过了会,沉寂中的人群像锅里正在烧的水,轰的一下沸腾起来。

  "什么?韩川他娘你没说错吧?津平他媳妇还能有这本事,在家动笔写下文章就能投稿赚钱?"

  "所以津平他媳妇不上工不干活,在家也不是坐在那懒着发呆,是一直在写文章?"

  "这写文章有那么厉害吗?还把帮忙做饭炒菜的邻居给写进文章里,登上那什么杂志就能让妇联办组织着一起学习,部队那边还点名表扬?"

  一个个问七问八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疑惑都问出来,一脸不敢置信。其实心里多少也信了点。

  她们想说这世上哪有这种好事啊,钱哪有那么好赚的。但津平他媳妇高中毕业有文化是事实,说不定人真有这本事赚这钱呢。

  又想到津平他娘还有前头两个媳妇能纵着津平他媳妇,不上工不干活的,这么久都

  没吵起来,原来是因为这个。

  要是媳妇不上工不干活,在家写文章就能赚更多的钱,她们也愿意纵着啊。

  人的联想力是丰富的,这些婆娘瞬间想到津平他娘时不时出来炫耀的,什么老三媳妇给她做的棉袄、秋衣,前不久买的毛衣。

  当时她们面上羡慕,心里也安慰着自己,津平他媳妇做这些衣服花的可都是津平的钱,津平他娘看着高兴,心底不知道怎么肉痛呢。

  这会再想,说不定津平他媳妇买布料做衣服花的钱,就是她自个写文章赚的钱。

  津平他娘那会高兴是真的高兴,媳妇赚了钱做衣服孝敬她,能不高兴吗?换她们也高兴,得成天穿着在村里晃才行。

  韩母点头,理所当然应着大家的质疑:“那当然是真的,这可是我家宝珠说的,哪还能有假?”

  大家一听,也彻底信了。

  原来啊,津平他媳妇那不是懒,有本事着呢。这些婆娘在心里暗自哀怨,老林家瞒得她们好苦啊!这都快一两年了!

  特别是刚说娶媳妇得睁大眼睛仔细挑,要是碰上津平他媳妇那么懒的得被气死的那位老太,这会脸一阵青一阵红的。

  在家动动笔写文章就能赚钱,这样的金贵媳妇上哪去找?

  要是运气好真能碰上一个,她肯定高高兴兴跟供着祖宗一样给供起来!别说被气死了,人都得高兴到年轻个几十岁。

  岔路口这,比这位老太更后悔更震惊的,就是桂花婶了。从韩母刚开口说话时,她脸色就变了。这会听下来,脸上神色变换比唱戏的还要精彩。

  这回就算是回家找儿媳妇吵架也没用了,更何况还吵不赢。这半年下来,她不止避着津平他娘,在家也矮了儿媳妇一头。

  没再去听这些婆娘说什么原来津平他媳妇这么厉害,原来津平他媳妇懒是有原因的,原来之前是我们想岔了之类的话。

  桂花婶恍恍惚惚,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边唠嗑的人群,往村口走去。

  她想着自己之前每回说津平他媳妇懒,津平他娘都怼她,她还很生气,觉得津平他娘傻,忍着这么个懒媳妇。

  现在看来,哪里是津平他娘傻,分明是自己傻。又想到津平他媳妇在家写文章就能赚钱,这一年下来老是待家里,得赚了多少钱啊?

  />反正肯定比下地赚工分要赚得多,说不定比城里的工人,比韩家闺女这供销社正式工赚得都要多。

  津平他娘也是好福气,原本以为娶了个懒媳妇,没想到娶的是个金媳妇。赚了钱还孝顺,给她做棉袄、秋衣、毛衣的。

  桂花婶又想到自家那糟心媳妇,三天两头吵,现在自己还吵不过她,得听着她的话说什么就是什么。

  哎,这人和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一路走到村口,听到这边这些平时一起唠嗑的婆娘还在说着昨天村里分肉的事。这都什么年头的无聊事了。

  北风一吹人一激灵,桂花婶瞬间来了精气神,大步走过去张口就说:“我和你们说件大事!其实啊我们之前都误会津平他媳妇了……"

  因着这件事太过震惊,这群老太聊到都忘了时间点,根本停不下来。

  于是她们聊着聊着,看到津平他媳妇背着竹篓挎着包裹骑着自行车回来,一晃而过。

  “哎你看津平他媳妇这模样,脸白净还好看,咋看都是个有文化的人,怪不得能写文章赚钱。以前我怎么就觉得她懒呢?"

  “以前那都是我们想岔了,你看津平他媳妇这去县城又不知道买了什么东西,背着竹篓挎着包裹的。”

  "以前不知道咱就觉得她乱花钱,花的还是津平的钱,津平他娘不知道怎么气呢。现在想想津平他媳妇花的大概是自己赚来的钱,买这么多东西回去,津平他娘不知道有多高兴来着。"

  周云梦一路骑自行车回到林家。林母听到声响出来帮忙推车进院子里,又来接过竹篓。

  周云梦想了下说:“娘,我刚回来路过村口还有岔路口那,那些人看我眼神怪怪的,不知道聊了些什么。"

  林母一听不得了,想着又是哪个不长眼的说老三媳妇坏话了。谁知道这些婆娘说什么,这回居然连老三媳妇回来经过都能感受到不对劲的眼神了。

  她本来今早想出去岔路口那凑热闹的,但想到老三媳妇交代说天冷让她在家待着,她就在家待着了。

  就这么一早上没出去而已!

  林母说:“老三媳妇你放心啊,我这就出去打探下消息。”周云梦点头应好。

  厨房里老二媳妇在炒菜,林母转头就喊老大媳妇出来帮

  着收拾竹篓里的东西了,自个急匆匆出门。

  林大嫂拿着竹篓去厨房收拾,瞧见里头有鸡有鱼又有肉,高兴说:“咱这回过年是不缺肉吃的了。

  林二嫂炒菜间隙往这边一瞧也是笑开:“这次买了好多肉啊,够咱吃到元宵还有剩的了。”周云梦则提着包裹回房间坐书桌前那歇会,喝了几口水边想着村里人那眼神。

  她在岔路口那好像看到韩川他娘了。

  上次林津平回来夫妻俩傍晚在村里散步时有碰到过,有林津平介绍,自己还和人打过招呼。周云梦想到昨儿林母说韩川和沈宝珠回来的事。

  那么能让村里这些爱唠嗑的老太这么震惊的,大概就只有从韩家那传出来的,她能写文章赚钱的事了,

  其实从周云梦敢写那篇夸赞方嫂子叶嫂子的文章投稿给墨绿军华时,她就有预料到这一出。

  文章一刊登,部队那边的人都知道林团长家的媳妇虽然懒,但有本事可以写文章赚钱。

  韩川和沈宝珠都在部队那边,自然也会知道这件事。等他们有回清河生产队这边,和家里人一说起这件事,自然村里人都知道了。

  其实按照原著上描述的男女主性格,加上之前几次在部队家属楼那散步碰到沈宝珠有接触过,周云梦也有把握。

  如果自己有提前和她说回村里不要提起这件事,沈宝珠和韩川大概率也会答应,不会多嘴的。但她没有。

  最开始在村里瞒着这件事情,最主要还是为了完成超市收银台屏幕上显示的那前几段文字剧情。

  只有她保持着懒的形象,村里这些婆娘才会不自觉地拿她和勤快踏实能干的沈宝珠作对比,进而完成剧情解锁超市区域。

  再就是写文章赚稿费的事放在村里确实稀罕,瞒着能省去不少麻烦,就像她最初跟林家人说的闷声发大财一个道理。

  后面完成前几段和村里人闲话有关的文字剧情了,也试探到这个世界包括随身超市在内并没有什么维持原著剧情的强制力量,周云梦也就跟着随缘了。

  她会给林母做秋衣买毛衣,由着林母出去炫耀,出下一直以来憋着的气。

  像自己能写文章赚钱的事,周云梦也是想着顺其自然。

  等沈宝珠夫妻俩有回清河生产队这边,如果把这件事说出来了,传到村里去了,那就公

  开吧。她只是没想到,昨天沈宝珠和韩川刚回来,今天这事就传到村里人那去了。周云梦歇着喝水,边想着也不知道自己猜测得对不对。过了会,就听见林母急匆匆在外面喊:“老三媳妇快出来!”"老头子老大老二老大媳妇老二媳妇你们都快出来!"

  急到喊人气都不带喘一下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出了什么天大的事。周云梦应了声出去,家里其他大人连着小孩也都急匆匆跑到院子里来。林父着急问:"发生什么事了?"

  林母边喘着气说:"不得了了!我刚出去外头一打探,原来从韩川他娘那传出来的消息,现在村里人都知道老三媳妇能写文章赚钱的事了!"

  她问周云梦, "老三媳妇,你说这事可咋办?"

  林母刚才一走到岔路口那去,那些婆娘见到她就开始在夸津平他媳妇有多厉害,话里藏着羡慕嫉妒,差点高兴得她稀里糊涂的摸不着方向。

  这一年多里经常听她们说老三媳妇懒憋着的那口气,也终于舒畅起来了。

  她好不容易在那一连串的夸赞声中问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这刚开始高兴飘忽的心也提了起来,随口打声招呼就急匆匆跑回家里来了。

  这会担忧多过高兴。

  要知道老三媳妇很久之前可是说了,她能写文章赚稿费的事得瞒着的。

  自家条件不差,老三又在部队当团长,本身就够让村里人羡慕了。要再传出老三媳妇有这么厉害的本事,村里不知道怎么说来着,还得生出不少麻烦事。

  闷声发大财这句话林母是一直记着的,过去这一年多家里个个肚子里油水足,日子过得好,也印证了这句话。

  包括林父在内的林家人一听,也跟林母一样着急了,脑子里也飞速和林母想到一块去,纷纷看向老三媳妇,等着听她说这件事怎么办。

  除了小米外的三个孩子被教得严实,一直守口如瓶没把三婶写文章的事说出去。

  这会虽然听不太懂奶在说啥,但也知道这件事很重要,紧张到不敢呼吸,学着大人的样子看着三婶。

  周云梦听到林母的话,知道村里传的是这件事反而松了口气。她说:“娘,没事,就由着她们去说吧。”

  "从当初写那篇感谢方嫂子叶嫂子的文章开

  始,我就预想到写文章赚钱的事迟早会传到村里来的。"

  "以前想着说闷声发大财,也能少些麻烦,倒是村里一直传着我的名声不好听,连带着你们也受气。这下子既然瞒不住了,你们也可以舒畅口气了。"

  林母迟疑:“老三媳妇,这事真的对你没影响?”林家人也犹豫,担忧的心还提着。

  周云梦点头:“不仅对我没影响,还有好处,我这名声肯定是好点了。以后村里人看我大概就跟看金疙瘩似的,不过反正我也少出门,没什么关系。"

  林家人见老三媳妇再次这么肯定说这话,心里也跟着松了口气,接着又是高兴。之前村里人老是说老三媳妇懒的事,他们每回听了也憋屈。

  虽然在心里安慰自己说,那是他们不懂,老三媳妇其实厉害着呢,有本事写文章能赚钱,但到底心里憋着口气在那。

  这么久了,就像刚老三媳妇说的,他们终于可以舒畅口气了。

  林母已经开始噼里啪啦分享了:“我刚一走到岔路口那去啊,那些婆娘一个个都围着我问老三媳妇的事呢。说什么以前误会了老三媳妇,原来老三媳妇这么有本事能写文章赚钱……听得我心里可畅快了。"

  林家人也听得乐呵。

  林大嫂:“娘,我早就听那些嘴碎的婆娘说老三媳妇懒的事憋着好久的气了,等下午我也要去村里晃一晃。"

  林二嫂:"大嫂,那我到时候也和你一起去,听听她们是怎么夸老三媳妇的。"

  村里那些好热闹的老太闲着没事,上午聚一拨,下午聚一拨的。她们错过了上午这拨,下午肯定得去凑下热闹。

  林母:“那我下午也跟着你们去。”

  林大哥和林二哥在一旁笑着,面色放松,心情愉悦。林父黝黑的脸也带着明显的笑意。

  山茶问:“那三婶,我以后可以和红花她们说我家三婶会写文章的事吗?”周云梦揉揉她乌黑的秀发:“可以啊。”山茶听了高兴:“好耶!”

  她一直觉得三婶能写文章很厉害,以三婶为豪。很想和小伙伴分享又只能憋在心里,这回总算能说了。

  虎头伸手在嘴巴比了个拉链的手势笑道:“那我们以后再也不用闭紧嘴巴了!”石头兴奋:

  “再也不用给嘴巴上锁了!”周云梦被他们逗乐,看来林家人都为了这件事憋很久了。

  林大嫂交代三个孩子:“你们只能说三婶会写文章的事,千万不能说三婶赚多少钱的事知道没?别人和你们打探也不能说。"

  当初三弟妹头回拿稿费回来说赚了十六块时,三个孩子也是在场的。

  小孩子记性不好,可能都忘了具体数字,但也说不准,就怕村里人逮着孩子乱问,林大嫂才会特意交代下。

  她也不敢说具体数目,怕反倒提醒这三个孩子想起来了。林二嫂点头:"对,关于钱的事什么都不许说。要是谁说出去了,就等着挨揍吧。"

  向来好脾性的二婶/娘都说出这种话来,吓得虎头、石头连忙点头应道:“我们知道了!保证不说!"

  山茶也乖巧点头应好。

  见状林大嫂林二嫂都松了口气,山茶年纪大些又懂事,她们担心的就是虎头石头。见这两个孩子应好,她们也就放心了。

  因着村里人知道老三媳妇能写文章赚钱这件事,坏消息变好消息,林家人一个个心情畅快,连带着中午吃饭都多吃了点。

  搞得平时还能多出些的米饭红薯肉菜,差点不够吃,全都吃光了。吃过饭准备回屋午休。

  林父开口问:“老三媳妇,那你之前写文章上报纸的事能往外说不?”

  周云梦听了笑,这大概是林父好久以来的心愿了。

  她点头应道:“可以啊,报纸的事都能说。别的就含糊些只说我有写文章投稿给杂志吧,有时能被选中有时被退稿的,每个月写的也不多。"

  林父明白:“好,我知道了。”

  林母默默给三个儿媳妇递了个眼神:瞧瞧,你爹就是表面淡定,心里不知道咋高兴着呢。

  中午整个清河生产队,大概只有周云梦一个人睡得安稳舒服了。

  林家主房。

  林母好不容易从兴奋中睡过去,没一会就醒了。她一看窗外的光就知道,这个点比平时要早。扭头往身旁一看:“老头子,你怎么也这么快醒了?”

  林父:“我就眯了会。”

  林母懂了:“你肯定想着待会拿报纸出去对不?这会还早呢。”村里人都在家

  休息,她就是现在去岔路口那也听不人夸老三媳妇。林父声音闷闷的:“我知道。”

  老来伴俩人高兴说了会,林父最先起身。

  他去书柜那翻出那珍贵收藏着的三份报纸,——展开。

  一份市农村报,一份省周报,一份市工人报。

  老三媳妇那篇文章在哪个版面,内容写得什么,哪怕看不懂多少字,他也记得熟透了。

  林父再次把三份报纸三篇文章看过,他沉思了会问:“老婆子,要不这份市工人报我就先不拿出去说了?"

  “上头写着老三媳妇这同学一家都是肉联厂的,村里人知道肯定想得多,说不准这门路的事就被他们猜到了。"

  “我们不说,大队那边是没有订工人报的,自然也就没人知道。要是真有人那么巧翻出以前的报纸看到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了。"

  说来这一年多里也是巧,林父知道大队那边是有市农村报和省周报的,大队长、村支书、会计三人每期都有在学习,怎么学习的就不知道了。

  反正老三媳妇的大名就印在上面,愣是没人发现,这事才瞒了这么久。

  林母这会也从床上坐起身来了:“老头子你说的还挺有道理,这市工人报就先别拿出去了,村里那些婆娘顺藤摸瓜的本事怪厉害着呢。"

  "这市农村报和省周报我记得好像是夸咱村里秋收的,大伙听了肯定都高兴。"

  林父应是:“那两篇文章我看了都热血沸腾,大队长他们看了更加不得了。”

  估摸着和平时差不多的点,林母出了房间,才发现老大媳妇老二媳妇都已经醒了坐在厅里等着了。

  一瞧见她就亮着眼问:“娘,我们什么时候出去?”

  林母佯装淡定:“还早着呢,喝杯水坐会先,等晚点她们聚在一起说起来了,咱再过去。”林二嫂点头:“行,那我们先坐会。”

  林大嫂望了下三房的方向笑:“估计三弟妹睡得正香呢,就咱沉不住气。”

  抬眼就瞧见公公不声不响的,从房间出来连口水都没喝,也没歇一会,就负手出门去了。那架势,昂首挺胸啊。

  村里大队这边除了办公室、会议室外,还有片宽敞的大厅,摆着一张圆桌子和不少的

  椅子。

  因为新买了台收音机,这个农闲没事的时候就放在大厅里播着,吸引了不少老头过来这边听外面的事。

  平时这个点,大家也过来这边准备听收音机了。不过今天都来早了点,也不急着开收音机。

  他们凑一起讨论着,也都好奇。中午回家吃饭听了一嘴,津平他媳妇能写文章赚钱的本事多稀罕啊,可不是大家以为的懒。

  津平他爹平日里老实巴交地埋头干活,没想到这么能瞒。秋收后到这会,他们天天聚在一起听收音机,津平他爹也愣是一句话都没说漏嘴。

  不过他们也不像家里的婆娘嘴碎,主动去提起津平他媳妇懒的事,说那些做什么,谈论年轻媳妇不像话。

  但这会,他们是真的忍不住了。

  见林父一来,就有人说:“哎津平他爹,我中午回家可听说津平他媳妇的事了,真厉害啊。”其他人也顺势道:"对啊,津平他媳妇不愧是高中毕业有文化,能写文章赚钱,厉害得很。"“你家娶这么个儿媳妇,和津平也算是般配了,都有本事。不像我们,就只能下地上工干活了。"

  这话就带着点酸味了。

  林父正愁不知道怎么主动提起老三媳妇会写文章的事呢,这会见他们起了话头高兴得不行,也不在意那点酸味了。

  他笑着说:“我家老三媳妇确实会写文章能赚钱,和老三夫妻俩感情也好,我这瞧着心里也高兴。"

  “除了老三媳妇和老三外,我家也是和你们一样都下地上工去干活的。用老三媳妇文章里写的话就是,我们是在为农村生产实践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话听得在场老头们一懵一懵的。

  就见林父从橄榄绿军大衣厚实宽敞的衣兜里掏出两份报纸来。

  "这是我家老三媳妇之前刊登在市农村报和省周报的文章,都是去年写的咱村里秋收时的事,夸赞咱这些在地里抢收劳作的人呢。"

  大家听了顿时一阵激动:

  "什么?津平他媳妇写的文章居然还刊登在市农村报和省周报上了?"

  他们再没文化,也知道大队长村支书他们经常拿着这两款报纸在学习。又是市又是省的,听着级别就很高

  很厉害。

  “什么?津平他媳妇居然写了咱村里秋收的事,夸赞我们这些在地里抢收的人,那刊登在报纸上不就等于我们都上报纸了吗?"

  谁不想上报纸啊,上报纸可是光荣事,是别人学习的好榜样!一个个眼睛亮得不行,恨不得直接抢过林父手里的报纸去看。有冷静的想起来自己不识字,在场的人也没几个识字的,哪能看得懂报纸。

  他问:“津平他爹,你知道津平他媳妇文章写的啥不?知道的话拿着报纸念给我们大家听下吧。

  别的老头也反应过来了,纷纷应和:“对啊,我们不识字看不懂,你总该知道里头大概说什么吧?"

  林父确实知道,还能倒背如流呢。他稳重地点头:“老三媳妇有给我念过几遍,我大概能读出来。既然你们让我念,那我就念了啊。"

  他先拿出那份市农村报展开,翻到老三媳妇那篇文章所在的版面,念了起来。

  在场的老头们拿出比听收音机更认真的架势在听着。

  一时大队大厅里安静到只剩下林父念文章的声音,也不像他平时那么稳重,激昂顿挫的。

  听得老头们也跟着热血沸腾。

  念完一篇,不等他们说话,林父就说:“还有一篇刊登在省周报的文章啊,我一起念给你们听。"

  老头们满腔热血压在心里想表达,到底是期待津平他媳妇又在省周报那夸赞了大家什么,全都安静地继续听着。

  于是林父开始念老三媳妇刊登在省周报上的文章。

  等他一念完,大厅里轰的一声炸开,一个个高兴得不行。

  "津平他媳妇这文章写得真好,把咱生产队秋收抢收的事全都给写上去了,听得我可激动了。"

  “可不是?咱这一辈子下地干活赚工分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津平他媳妇这么一写咱才知道,原来这叫将一生奉献在农村生产实践上,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努力呢。"

  "原来在咱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上过两回报纸了。津平他爹,这就是你不厚道了,这种大好事情就得说出来让大伙都高兴下,咱全村都得念着津平他媳妇的好!"

  大家一张嘴说几句,大厅吵杂嚷嚷的,比昨天村里空地那分猪肉还要

  热闹。

  大队长、村支书还有会计三个人下午去公社开会,回到大队这边听到里头的热闹声,皱了皱眉头边走进来,打算喊这些人小声些。

  这里可是村大队,这么大声像什么话。结果一进来,就见一个个老头眉开眼笑的。

  有人机灵喊:“大队长你们快过来看,津平他媳妇去年就把咱村里秋收的事写成文章刊登在市农村报和省周报上了,咱都上报纸了!"

  大队书:"?"

  村支书:"?"

  会计:"?"

  三人快步走过来,接过林父手里两份报纸凑一块看起来。林父还在一旁高兴给他们指老三媳妇那篇文章在报纸哪个版面。过了会,村支书率先激动说了声:"好,非常好!"大队长和会计也激动得连声说好。

  三人的这几声好,愣是比刚十来个老头的高兴吵嚷声还要大。大队长回过神来笑着问:“津平他爹,原来你家津平他媳妇叫周云梦啊?”

  林父点头:“对,津平他媳妇就叫周云梦。”

  村支书爽朗一笑,高兴拍了拍林父肩膀:"不错,后生可畏,你家津平他媳妇很厉害,给咱村争光了。"

  会计则多看了几眼两份报纸的日期,记下来。大队长喊大家继续聊,他们三人进了会议室。

  会议室除了中间的大长桌,两旁还摆着不少小桌子,放着平时上头下发的文件,村里的一些资料,还有两堆报纸。

  两堆报纸分别是往期的市农村报和省周报。

  大队长、村支书、会计三个人为了生产队为了不辜负村民,一把年纪都是好学的人。每期到的两份报纸他们都会认真看过,之后收着堆在那,什么时候想看了,就再翻出来看。这会会计一进来,就快步走到两堆报纸那去翻找着。大队长顺手把会议室的门给关上。

  村支书坐椅子上感慨:“你说村里天天津平他媳妇那样喊着,谁还记着人叫周云梦啊?”

  大队长也坐下好笑摇摇头:“我们看报纸就顾着看文章内容学习了,哪里会想到咱村有个这么厉害的人,把我们秋收的事写成文章被刊登上报纸啊?"

  会计边翻找着报纸边说:“咱平时看

  报纸就不看那作者是谁,就算看到了,也反应不过来这周云梦就是津平他媳妇。"

  “中午在家听说津平他媳妇能写文章赚钱的事,咱也没想到她还能把咱村里秋收的事写上这市农村报和省周报啊。"

  大队长和村支书纷纷点头,他们中午也在家里听说了。那会最多感慨下,这会好处落在自己头上,落在整个村头上,可就激动得不行了。

  会计:“找到了!”

  他拿着那两份报纸过来,三人又轮着把两篇文章看了几遍。

  以前看着没往这边想,这会知道了,看这文章明显得不行,分明就是写他们清河生产队的。村支书:“写得真好,看得我都热血沸腾,恨不得再去抢收一遍了。”大队长:“这要让全村人都听一遍,年后开春耕种肯定个个力气足。”

  会计:“就是可惜晚了点,是去年的事了。要不然上报到公社去,咱生产队说不定就能评上个先进生产队了。"

  去年就是差了点,加上这两篇市里省里的报纸,总该够了。公社说不准还得高兴得上报到县城那去呢。

  文章里写得自家生产队秋收那精神那势头多么积极向好,都是政绩啊。

  村支书:“现在也不晚,今年优秀生产队还没评呢。”

  大队长:“要不咱也先在村里,学部队妇联办那样搞个学习会?全村光荣啊。”

  村支书:“到底是去年秋收的事了,传出去会不会夸张了点?”

  会计:“那要不咱待会开广播,念下津平媳妇这两篇稿?让村里人听着都学习下。”

  村支书、大队长:“我看行!”

  于是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村里开了广播。

  由村支书先介绍下今天广播的目的,夸赞了津平他媳妇也就是周云梦对村里的贡献,把去年咱村里秋收大家抢收的热情、丰收的喜悦都写上市农村报和省周报去了。

  我们整个生产队都是好样的,每个人值得表扬,希望明年开春大家继续保持这股劲,投身到生产实践中去。

  接着开始念两篇文章。

  全村不管是在家里的,还是在外头巷子里闲聊的,连带着知青办那边留在村里过年的,都听到了广播。

  大伙全都安静下来听着,越

  听越激动,满脸兴奋和自豪,连腰背都挺直了。原来津平媳妇不止会写文章赚钱,她写的文章还能上市农村报和省周报!原来在她眼里,自个在地里劳作这么厉害,这么值得敬佩学习!

  托她的福,她们这些人也上了回报纸!是光荣的!是别人学习的好榜样!

  这一刻,在村里人心中,“周云梦”这三个字远比“津平他媳妇”要来得印象深刻。

  津平媳妇原来叫周云梦,周云梦可真厉害。

  ....

  林津平背着包裹进村里时,就见岔路口的老太们坐着一脸激动,跟碰上什么天大喜事一样,但又不说话。

  再─听,原来是村里开了广播。

  再听几句,这不是小梦之前刊登在省周报上的文章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