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盗墓从瓶山开始 第二百三十二章 独坐

《盗墓从瓶山开始》第二百三十二章 独坐

作者:那就不要留 字数:3758 书籍:盗墓从瓶山开始

  傍晚。

  金棺村一座小院中。

  李长清穿着单布衫,一手提着酒葫芦,一手摇着蒲扇,悠哉悠哉躺在竹椅上,望着天际云霞似锦,静静地出神,不时瞥一眼身前正拎着一杆铁剑挥汗如雨的张小辫儿。

  元宝蜷成一团,趴在他的腿上,呼噜震天。

  清晨村民们得知消息回家准备散去后,道人本也准备领着徒弟张小辫儿离开,到金棺寺里去凑合两宿,黄老头一听这哪儿肯啊?

  当即就又要给李长清跪下,哭着喊着也不能让“栖云子仙长”住破庙,否则就是他们全村人的罪过,死后是要下地狱的!

  没办法,李长清拗不过这老头,也不想在这些小事上费心,便点头应允了。

  黄老头见仙长同意了,大喜过望,急忙从地上爬起来,吩咐两个儿子把自家的院子腾出来,让李长清和张小辫儿住进去,自己九口家却搬到了金棺寺里去了。

  说什么“为报仙长救命之恩,别说搬去破庙住上区区两晚,就算是把村中百姓全部的家当赠予仙长也是心甘情愿”之类的话。

  听得李长清一阵头疼,却又无可奈何,挥手让黄老头赶紧离开,他好眼不见心不烦。

  谁知,他还是远远低估了“神仙老爷”在村民们心中的地位。

  刚住进黄老头家没多久,周围的邻居们便纷纷前来跪拜,到门口上香的民众络绎不绝,搞得李长清疲于应付,心力交瘁。

  面对这些村民们一张张崇拜敬畏的脸,他必须得好言相劝,面上还要和颜悦色,一天下来,脸都笑僵了,所幸后来里正黄老头出面把围在门口的村民赶走了,要不然他今晚是别想安生了。

  头一次,李长清感受到了什么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如果能选择,他宁肯再去虫谷直面一次尸洞,也不愿被一群质朴的老百姓围住当成神仙膜拜了。

  .........

  “徒儿,剑不是这么耍的,舞剑讲究精、气、神具存,你看看你的动作,都变形了。”

  观望了一会儿,李长清实在看不下去了,从旁拾起一粒花生米弹了张小辫儿一个脑瓜崩,后者“哎哟”一声坐倒在地,手中锈迹斑斑的铁剑“哐啷啷”摔在了尘土之中。

  道人嗤笑一声,摇了摇头。

  这小子,好高骛远,还没学会最基础的扎马步,便想着要耍剑出风头,真是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习武与念书一样,也要讲究个循序渐进,你小子现在连门还没入,身子瘦得跟猴儿似的,连三五斤的铁剑都舞不动,现在服了吧?”

  “师父,徒弟知道错了...”

  张小辫儿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

  之前他见师父剑耍得漂亮,剑簇如霜,千刃胜雪,那真是举重若轻啊,看上去也不怎么难,顿时动了歪念头,也想着上去耍耍,威风威风,死气白咧地求了师父老半天,才终于得偿所愿。

  没想到这剑刚入手,张小辫儿便觉半个身子一沉,心中当即咯噔一下,但没办法,上都上了,总不能临阵退缩吧?

  那也太丢三爷的脸了!

  如此想着,张小辫儿咬了咬牙,鼓足力气,学着师父刚才的样子,抖动手腕耍了起来,谁料还没走三五步,便筋疲力尽,一屁股摔倒在了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行了,知道错了就行,起来吧,别在地上趴着了,不嫌丢人。”

  李长清往喉咙里灌了口酒,抬手将宿邙剑收了起来,又从袖子里摸出一本厚厚的书丢了过去。

  “喏,好东西,进屋慢慢看。”

  张小辫儿接过书本,借着漫天的星光一瞧,封皮上勾勒着三个龙飞凤舞的墨字。

  “道武...录...”

  他缓缓念了出来,愣在原地。

  “这是我太虚一脉的独门秘籍,专门给你这种还未入门的弟子看的,内容翔实,通俗易懂,你拿回去收好,务必要日夜诵读,认真钻研领悟,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来问我...”

  李长清拾起几粒花生米丢入口中咀嚼,顿了顿,笑道:

  “为师也不为难你,给你半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的前三章背过,半个月后,为师亲自检查,届时,徒儿你如果没完成任务,哼哼......那就别怪为师手下无情了!”

  “啊?”

  张小辫儿一声惊呼:

  “师父,您之前可没告诉我,这习武还要背书的!”

  “贫道没说吗?那可能是忘了...”

  李长清挠了挠头,旋即一摊手。

  “不知道没关系,你现在知道了。”

  “......”

  张小辫儿欲哭无泪,望着手中三寸厚的书本,目光渐渐呆滞。

  苍天呐,大地啊,这么厚的书,三爷我要背到何年何月啊...

  哪里有好心人,快把我带走吧...

  李长清见他便秘一般的表情,心下好笑。

  这倒不是他特意难为张小辫儿,而是真的为了对方好。

  他之前说张小辫儿什么根骨清奇,天赋异禀,那都是胡言乱语,其实这小子习武的根骨也就中等偏上,比寻常人好不了多少,而且年纪有些大了,错过了筑基的最好时机。

  再加上体虚骨弱,如果不出意外,这辈子是很难打通任督二脉,成为一流高手了。

  相比于天姿卓越,且骨骼异于常人的张起灵来说,张小辫儿未免显得太过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是不堪入目。

  教导张起灵这类的天才,李长清可以安心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去飞,而教导像张小辫儿这样的根骨平庸之辈,就只能用笨办法———按部就班地夯实基础,从入门的扎马步开始练起,一步一步地来,能走多远算多远。

  至于张小辫儿最后能否在习武一道上取得一定的成绩,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天命无常,世事难测,以后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虽说两个徒弟在天赋上有不小的差距,但这也并不能说明张小辫儿将来的成就一定比张起灵差。

  甚至在李长清的眼里,张小辫儿这小子未来在风水阴阳方面上的造诣手段,还会远远将自己甩在身后,在整个鬼吹灯世界一骑绝尘。

  毕竟是掌握先天十六卦的人物,生来便有大气运缠身,确实与众不同!

  而在鬼吹灯世界,掌握了先天十六全卦,那跟开了透视挂也没什么区别!

  .........

  此后一连两天,里正黄老头都会在清晨来到小院给李长清汇报村中情况,姿态恭谨,全然不复之前在家中时的随意。

  前日道人神仙般的手段,已经彻底老头折服了,心中对他的仰慕崇拜之情,那真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发不可收拾。

  但佩服归佩服,黄老头对李长清留在村中的选择还是有些不安,认为刀剑无眼,乱军残暴,且人多势众。

  不停地在道人耳边劝说,说什么仙长万金之躯,实在没有必要亲自涉险,与那些恶鬼交锋,万一有什么闪失,教他还有何颜面活于世上云云。

  说白了,就是担心李长清势单力薄,虽有神仙手段,但总归还是一个人,敌不过成千上万的乱军兵刃。

  李长清闻言哈哈一笑,挥挥袖子也懒得解释,没有丝毫离开的意思。

  留在村中是他刚接到任务便有的想法,也并不是他逞能,或者嗜杀成性,而是有他自己的考虑。

  要知道,这瓮冢山附近可不是只有这金棺村一座村子,这周围还生散落着不少村镇,而金棺村只不过是乱军们交战的开端,也可以说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战火将会逐渐延伸至灵州城周边的数十村镇,届时,还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百姓会惨死在乱军刀下。

  他李道人既然知道了,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

  拯救所有人的性命他做不到,但是在金棺村将乱军击溃,他自认还是有把握的。

  古代军队,损员超过十分之一便会溃散,何况是人疲马乏、意志消沉的乱军败军,到时他只需将其军官斩首,其手下兵勇必定仓皇而逃。

  如此一来,造成的杀戮无疑会小得多。

  乱世道士下山救人,和尚关门避祸。

  身为道门弟子,这是李长清唯一能为百姓们做的了!

  .........

  第三日清晨,黄老头再度登门,不过这次,他是来与李长清道别的。

  今日天不亮,村民们都收拾好了,家家牵驴驱猪,在村口集合完毕,即刻便要动身前往北面的瓮冢山。

  临行之际,黄老头涕泗横流,说什么也要再跪下给道人磕两个头,嘴里仍不忘劝说仙长跟他们一起进山避祸,被李长清温言回绝。

  再说张小辫儿,本来按李长清的意思,是想让他跟村民们一起躲进瓮冢山,但这小子死活不肯,很是头铁,说什么也要和师父待在一块,颇有生死与共的意思。

  无奈之下,李长清只好将他留在身边,告诫他到时躲在村中不要露头,以免发生意外,张小辫儿笑着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半点儿忧色。

  在他心里,师父那就是无敌的存在,别说一群乱军,就算是天兵天将来了,在他老人家面前也要铩羽而归!

  什么恶鬼罗刹,根本不足为惧!

  要不怎么说,盲目崇拜不可取,辛亏张小辫儿的师父是李长清,这要换做别人,师徒俩今天说不准真就一同命丧于此了。

  好不容易“送”走了黄老头和金棺村的一众村民,目送着他们走远了,李长清便领着张小辫儿回到了小院。

  跟前两日一样,道人躺在竹椅上喝酒,徒弟蹲在院子里背书,丝毫没有风雨欲来的紧张感。

  至于元宝,不提也罢!

  到了晌午,天空乌云密布,开始飘起了雨点。

  傍晚时分,一阵狂风刮起,天昏地暗,半空里几道闪电矫似惊龙,雷声隆隆响起,震荡了四野,雨水瓢泼落下,瓮冢山方圆百里内,大地一片泥泞。

  又过了一会儿,天已暗得紧了,分不清是白昼还是黑夜。

  李长清打了个哈欠,缓缓从竹椅上站了起来,对屋内的张小辫儿吩咐了几句,便转身飘然走出了院子,顺手取出蒙尘已久的避水珠含入口中。

  暴雨滂沱,却沾不湿他的发。

  道人又拿出虫谷时所得的龙鹤衲衣,说了句好久不见,而后换下普通的玄色道袍,换上了一身皓白。

  雨水冲刷着土地,落在他的身上,却好似撞在了一层无形无质的透明屏罩上,顷刻间被弹飞迸散,不知所踪。

  足不履地,面不覆尘,衣不沾水。

  这一刻,李长清似乎变成了真正的神仙中人,行走于红尘嚣嚣,不染因果。

  惊雷交加的夜晚,风雨飘摇。

  道人一手拎着铁剑,另一只手拿起葫芦不停往嘴里灌着烈酒,就这么一步步地走向村头。

  ......

  半个时辰后。

  金棺村南面三里之外,长龙般的队伍浩荡而至。

  剑戟如云,刀枪如林。

  两万兵勇顺着泥泞崎岖的小道行军,一眼望不到尽头,到处都是痛苦低沉的呻吟声和粗重的喘息声。

  细细看去,这群兵勇几乎个个带伤,神情低落,垂头丧气,兵刃破损,衣袍染血,极少有披甲顶盔者。

  很显然,这时一伙败军,而且看起简陋粗劣的兵甲装束,他们并不是朝廷的官兵,应该是太平天国的军队。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这伙人,正是围攻灵州城的粤寇,围城急攻了两个多月,却因灵州重地守御森严,迟迟攻拔不下,前些日子得到消息,朝廷的四路援军马上便要到了,为了避免被前后夹击,包了饺子,全军覆没,粤寇的首领决心撤退。

  可以说,来的时候有多威武风光,走的时候就有多狼狈。

  狂风骤雨般围攻灵州城两个多月,不仅没攻下城池,反倒被迫撤退,不仅损兵折将,还丢下无数辎重仓皇南逃,足以想象此时这群败兵心里有多憋屈!

  人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子邪火,得不到发泄,一路走过来,这群败兵的忍耐几乎已经到了极限,随时都有哗变的可能。

  这时,赶在前面探路的一彪哨骑挥舞缰绳,冲破雨障,驱马赶至中军,连滚带摔地从马背上跳下来,噗通一声跪倒在首领面前,抱拳大喊道:

  “大帅,前方三里处,出现了一座村庄!”

  “嗯?!”

  顶盔掼甲的将军翻身下马,大步走到近前,执鞭质问道:

  “村中可有人家!”

  “大雨朦胧看不清楚...”

  探子如实禀报:

  “不过,小人远远看见一个穿着白色道袍的道士坐在村头的小山坡上,村中应该还有活人!”

  “好!哈哈!”

  那将军放声大笑,啪地一声一抽鞭子,大手一挥,狞声道:

  “告诉兄弟们,前面有村子,加速行军!”

  “今夜不封刀,让兄弟们杀个痛快,村中所有女人钱财...”

  一道惊雷闪过,映出他眼中骇人无比的凶光。

  “先到者,先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