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寡妇村 第73章

《寡妇村》第73章

作者:支海民 字数:2894 书籍:寡妇村

  尽管发生了许多不愉快,刘媒婆还是在女儿家住了下来,她不想回她那个穷家,儿子跟媳妇除过过年让孙子给她端一碗饺子,一年四季都不理她。住在女儿女婿家里吃喝不愁,二狼结婚以后带着媳妇去了内蒙,这个家里也就女儿女婿在娘老子身边,只要这家人不嫌弃她,刘媒婆就打算一直住下去。

  女婿家里的日子在郭宇村也算上乘,狼婆娘的四个儿子都是那种循规蹈矩的过日子汉子,挣的钱从不乱花,全部交给狼婆娘保管,狼婆娘做事也算通情达理,婆媳俩关系相处融洽,漏斗子在家里基本上没有发言权,这一家人的日子在狼婆娘的调理下过得如日中天。

  女儿春花的肚子又大了,基本上不下地干活,那天刘媒婆跟女儿闲坐,外孙女扶着炕墙孑孓学步,春花悄悄告诉娘:公婆想求亲家母为三狼说媒,一直开不了这个口。

  好像给人说媒说惯了,也得了那种职业病。刘媒婆一听说给三狼说媒马上来了精神,即刻接住话茬问道:“那三狼不知道看上了谁家的女儿”?

  春花有点嗔怪地看着老娘:“娘,你看你,说了一辈子媒,挨了一辈子骂,到老来还不收敛,一听说给人说媒就热得放不下”。

  刘媒婆神态黯然:“没有媒婆子穿针引线,那么多的男男女女怎么能够喜结良缘?咱管不了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不做亏心事就行,反正这是亲家母的亲事,还就非说不可”。

  娘俩正说话间,只见村子里的官道上,几匹马儿跑过,一红衣女子骑一匹白马,手执套马杆,瞄准一匹青马的脖子一甩,稳稳地套住了那匹青马。刘媒婆看得心跳,问女儿:“骑在马上的那是谁家的女子”?

  春花告诉娘:“那是郭宇村新来的住户,姓张,掌柜的叫做张大山,刚才那女子就是张大山的女儿,名字叫做张东梅,那张大山是三狼带回村的,婆婆说,三狼看上了张大山的女儿”。

  刘媒婆是个急性子人,赶忙穿鞋下炕。春花问娘:“娘,你想干啥”?刘媒婆回答:“刚才那女子骑在马上,没有看清楚,你给娘说说她家住在哪里,让娘去看看那女子究竟长得咋像”。春花把娘的夹袄袖子拉住,埋怨娘:“你看你,见风就是雨。这件事要婆婆回来亲自托付你,你才能去说”。那刘媒婆甩脱女儿的手,一边向外走一边说:“我只是去看看,咋啦?看看还不行”?春花隔着窗子喊道:“娘,你去了不能乱说”!刘媒婆的背影已经出了大门:“我晓得……”

  一排新修的茅屋前,两个中年女人正在晾晒被褥,看样子这两家人光景殷实,那被子全是洋布里面做成,褥子面子不是狗皮便是狐皮。马厩里十几匹马牛,几个孩子正用毛刷子给马刷毛,突然间一匹马抖抖身子,仰天长啸,几乎所有的马都跟着和鸣,马的嘶鸣刚刚结束,那几头牛又拉出了呣呣的叫声。

  两个东北女人看见刘媒婆朝她们走过来,停了手里的活计,一起向刘媒婆大招呼:“大婶,过来坐坐”。

  刘媒婆也不作假,走过去就跟两个女人啦开了话:“你们是刚来这里安家”?

  年纪小的女人进屋去为客人烧水,年纪大的女人陪客人说话:“我们刚来这里几天,你们村里的人真好,帮我们修了这几间茅屋”。

  刘媒婆说:“大家都是随风吹来的种籽,来到这里落地生根,相互间帮扶着、照看着,日子就越过越红火”。

  年纪大的女人马上随声附和:“就是就是,我们初来乍到,还要靠大家互相扶帮”。

  说话间年纪小的女人已经把水烧开,出了屋子问刘媒婆:“大婶,你喝茶还是喝糖”?

  刘媒婆一笑满嘴黄牙:“随便”。接着问道,“你们俩个是妯娌”?

  年纪小的女人指着年纪大的女人说:“那里,这是我姐姐,我是她弟媳”。

  刘媒婆拍着脑袋想了一会儿,突然明白了:“你们的男人一个把一个叫姐夫,对不”?

  年纪大的女人纠正道:“我们家乡不叫姐夫,叫哥”。

  刘媒婆马上随声附和:“对,我们这里也有人把姐夫叫哥,叫哥亲切”。

  正说话间那红衣女子骑马进了院子,斜刺里背着一只火铳(也叫土枪),手里提一只野兔。下马的动作潇洒而飘逸,把个刘媒婆看得傻眼,特别是那两只大脚,看起来足有一尺长,像个男人一样。那姑娘见了刘媒婆一点也不怯生,大咧咧地问道:“这位婆婆你家住哪里?我来这里好长时间怎么没有见过你”?

  刘媒婆接口回答:“我女儿叫春花,我女婿叫大狼。姑娘你今年多大啦”?

  姑娘一点也不忸怩,照旧大咧咧地回答:“我叫张东梅,今年十六啦”。接着姑娘指着年纪大的女人说,“这是我娘”,指着年纪小的女人说,“这是我妗子”。

  刘媒婆见姑娘说话毫不隐讳,也就问得直接:“女子,说下婆家了没有”?

  张东梅瞪起眼睛瞅着妈妈:“这位婆婆说的‘婆家’是啥意思”?

  姑娘的妗子代为回答:“傻姑娘,婆家就是夫家,这位大婶问你找下女婿了没有”?

  东梅的妈妈代女儿回答:“我们那里临近蒙古草原,这姑娘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疯惯了野惯了,还不懂你们这里的风俗习惯。我们草原上的姑娘都是自己给自己谈对象,只要女孩子自己看上的,父母一般不参加意见”。

  刘媒婆便鼓起她那如簧之舌,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我们这里女子娃寻对象还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看你家姑娘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婆婆给这女子瞅下一个女婿,论长相有长相,论家道有家道,论人样有人样,论本事有本事,可真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刘媒婆还未说完,那姑娘已经笑弯了腰,笑完了,问道:“婆婆,那么好的对象为什么不说给你家女儿”?

  刘媒婆正色道:“这女子你才算说对了,我家姑娘嫁了他家大狼,我给你介绍的是他家三狼”。

  大家都不说话了,面面相觑,停一会儿东梅娘问道:“是不是三狼他娘托付你来说媒”?

  刘媒婆说得手舞足蹈:“只要你家没意见,三狼家的话好说”。

  东梅转身走开了,东梅娘说得很婉转:“孩子他爹跟他舅舅去了长安,等孩子他爹回来后我们再商量。三狼我们都认识,就是三狼带我们到这里来安家,不管这门亲事成与不成,我们都会感激三狼”。

  刘媒婆还想继续说下去,突然间看见春花在栅栏外向她招手,刘媒婆只得告辞。出来时看见女儿的脸色已经发怒:“娘!我说你有没有记性?这件事三狼他娘都不急,你急什么”?

  想不到刘媒婆竟然哭了:“我一看见人家过的日子就眼热,你以为你娘愿意这样做?说烂嘴,跑烂腿,到头来混人家一顿热饭吃。你爹那个烂肠子货,早早走了,把娘一个人撇在这个世上,受不尽的凄惶……”

  春花又翻过来劝娘:“娘,我害怕你把人家的好事说砸”。

  刘媒婆抹抹眼泪,说:“娘给人说了一辈子媒,不会把小孩子的鸡鸡当作脐带割掉(当地方言,不会出错)。我看这门亲事十有八九能成,首先那女子她妈对三狼印象不错”。

  春花对娘说:“回家后你先不要提这件事,看我婆婆咋说”。

  刘媒婆嗔怪女儿:“这件事不要你叮咛,我知道咋做”。

  娘俩就这样一边走一边顶嘴,不觉来到自家门口,看见狼婆娘拉着小孙女站在院子里,埋怨媳妇:“你刚才去了哪里?把娃一个丢在家里哭啼”。

  想不到那刘媒婆给人说了一辈子媒,已经管不住自己,见了亲家母便滔滔不绝把自己刚才所见所闻一股脑儿倒了出来:“哎呀亲家母,我说你是个有福的,生了四个儿子个个争气,你那三狼媳妇我刚才见了,会骑马、会打枪,是个文武双全的穆桂英!那女子她妈对咱三狼印象蛮好,我看这门亲事十有八九能成”。

  那狼婆娘听得刘媒婆这么一说,满脸的皱褶笑成一朵菊花,人都爱戴高帽子,爱听恭维话,狼婆娘听见亲家母夸赞她的四个儿子,那心里舒坦得跟吃了蜂蜜一样:“我说吗,回家来咋不见你们母女俩,原来是给三狼说媒去啦,其实那女子我已经见过几回,人没有啥说的,就是有点疯,担心三狼以后管不住自己的媳妇。不过只要人家愿意,咱也不会说啥”。

  刘媒婆知道亲家母故意卖能,也就随声附和:“亲家母我说你福人有福相,天下姻缘一线穿,你看那二狼娶了个内蒙媳妇,咱家三狼又说下个东北姑娘,咱家老四以后说不定带回家个外国女人,到那时四个儿子绑乘轿子把你抬上到凤栖街里转一圈,那才叫风光”。

  狼婆娘急忙摆手:“不指望,不指望。只要儿女们过得顺顺当当,比啥都强。亲家母你给咱到菜园子割些韭菜,过年时还剩下一点麦面,咱今中午吃韭菜饺子,反正我估计三狼这几天就快回来了,是媒不是媒,也得七八回,这一次三狼的媳妇全靠你了”。

  刘媒婆也是一个爱戴高帽子的主儿,一见狼婆娘吹捧她,马上拍胸膛保证:“没麻达(没问题),三狼的媳妇包在我身上”!两亲家母互相吹捧,把个屋子差点抬了起来,那春花抿嘴而笑,感觉到两个老人好像两个活宝。

  饭刚做好漏斗子和大狼从瓦沟镇回来了,带回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郭麻子把林掌柜马队扣留下来了,从货物里发现了大烟(鸦片)。给林掌柜赶脚的汉子全部被郭麻子羁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