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1)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1)

作者:文蜀黍 字数:8253 书籍: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一,楔子

  于远明没有想到,水居然是改变他命运走向的载体。

  那天在于家开的餐馆里,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早就认识的陈斌,另一个不认识的青年男子,整体看起来很精神。

  陈斌比于远明小一岁,长期在外面混好像也没混个名堂出来。但是现在在城里开了个音像店,每天把流行音乐放得咚咚响,很有感觉。每次去玩,都可以免费打望那些来买碟子的妹儿。特别是夏天,穿得清凉的妹儿在弯腰的时候,不小心露出的后背,前胸都是于远明几爷子眼神扫射的重点。

  陈斌还有一个兄弟,比于远明小三岁,和于远明兄弟是同学。也经常在店里,聊些骚龙门阵,也梦想着找大钱,挣脱这苦闷而无趣的生活。

  一开始于远明还不理解陈斌为啥不开心。后来才从门口摆福利彩票的邓洁那里知道了原委。

  这个音像店也不是陈斌的。是陈斌女朋友的,陈斌也就是经营管理,经济大权还是在女朋友那里。当然年纪轻轻就可以拿几万块钱出来租门面,进货开店还是有些实力。邓洁是一个有些八卦的粗俗妇女,有一次趁陈斌不在的时候不屑地说:日妈哪有啥子实力,不出来卖,有锤子个钱?于远明开始还没懂,后来见过一次陈斌女朋友才明白了。

  那天陈斌女朋友来看店里的生意,于远明正好也在。看见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进来,穿的超短裙,上面是吊带装。眼影浓得化不开。他正准备说妹儿随便看,结果陈斌先他开口:老婆,来了!

  这女子就是陈斌的女朋友,当时已经同居在对面的居民楼里一段时间了。名字于远明也没记住。听她说话好像不是本地口音,但是凶巴巴的把陈斌骂了一顿。后来就走了,也没和于远明说一句话。好像看都没看于远明一眼。

  后来的后来,于远明知道了软饭的含义。才理解了陈斌不愿意继续守店,要出来做保险的决心。

  其实陈斌出来做保险也是偶然。

  那天店里来了一个男人,穿的是一套西装,系的领带配的衬衫都很得体,头发和皮鞋一样光亮,手里还提着一个密码箱。他随意看了几张碟片,无意中问生意如何,平常关店以后有哪些爱好。

  陈斌本来也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对于来的顾客还是很客气。一看这人颇讲究,回答问题也就比较积极。不过就是几句,两个人聊得很投机。那个男子掏出一张名片,原来是保险公司的什么主任。就住在附近。公司也在对面楼上,叫万家保险。

  一来二去的,这个叫王承宽的保险主任成了陈斌店里的常客。说是常客也不准确,因为他基本不买东西,就是来闲聊。有意无意打听陈斌的想法。他有一种能力让陈斌很佩服,就是和每个人都搞得好关系。门口摆福利彩票的邓洁,大家都不太喜欢她。又肥又丑还爱嚼舌头,仗着自己是民政局的关系平常和陈斌他们打交道很有优越感。话说回来,真有硬得很的关系,也不会出来摆摊摊。但是这个王承宽和邓洁也不认识,第一次来就搭上了关系。一声邓姐,一句你一看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所以卖福利彩票是天经地义。漂亮帅哥的恭维让邓姐高兴坏了。隔壁是一个卖观赏鱼的门店,老板和老板娘正在扯皮。王承宽居然能够让他俩吵架中止,还都不讨厌他。有一次陈斌就问王承宽:王哥,你是在哪里学的这些能力?我真的觉得好佩服你!王承宽微微一笑:很简单。你跟着我,去保险公司工作三个月,保证让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这个能力也一定能够学会。

  就这样,陈斌开始兼职做保险。那是在1998年的9月。

  说起容易,做了才知道艰难。

  陈斌进去了两个月没签到几张单子,反而让女朋友大发雷霆,说他不务正业。

  王承宽还经常带他出去拜访客户,用行话说叫展业。

  陈斌有些内向,不太会说。像王承宽那种自来熟,见面熟的能力,他试了几次也学不会。

  后来回老家,路过于远明家的餐馆。他突然想起,于远明的妈妈四十好几,应该也是一个优质的准客户哦!

  但是怎么去开口?这个一个难题。

  于是,向他的师父王承宽求救,王承宽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陪同展业了。今后要学会自己独立作业。

  2,

  陈斌带着师父王承宽来到于远明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两点了。

  这个时间正是餐馆相对空闲的时间。

  这也是王承宽给陈斌交代的最佳拜访时间。当然是特指餐饮业。

  进得门来,陈斌和于远明随便聊了几句,介绍了师父王承宽。

  王承宽很会察言观色,一会儿问生意,一会儿赞美。

  哎呀,你们这个店好啊,我最想有这样一个店了。

  哎呀,阿姨好能干啊!

  你们人缘好,生意才会好。说明人品很重要!

  每句话都像是裹了蜜一样,让人舒服地接受并且欲罢不能。

  于远明倒是不客气,看到他们手里拿了一瓶纯净水。好心地说今后不要买这种水。喝了不好!

  王承宽很惊讶,问:小伙子,你这个说法我还听到过。这个纯净水是名牌产品哦!

  其实在十月后,很少有人买纯净水喝,都是喝热水居多。但那天恰好王承宽在外面小商店买了一瓶哈哈牌纯净水,三块钱。台湾一个优质偶像代言,拿在手里很有时髦的感觉!

  于远明说:这个纯净水是城市里的自来水生产的,依靠机器的净化而来。本身去除了杂质,但是也去除了有益的养分。如果长期饮用,对身体的免疫力是一种伤害。不信你看看这个标牌上的厂址,就在离龙城不远的一个地方。

  这种说法其实是于远明在书上看来的。

  王承宽听了以后,拿着纯净水瓶子看了看,不禁大为高兴:你这样一说,我明白了。那什么水最好呢?

  于远明继续卖弄:一般最好的水是有水源地的矿泉水。比如龙城自己出的甘家坝矿泉水或者省城出的青玉山矿泉水,都很好。差一点的是浙江千岛湖出的农夫山泉,天然水,不含矿物质。但是也干净又有营养。实在不行就喝白开水,也比纯净水要好。

  这下,王承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了:确实长知识啊!小伙子很有学问啊!

  于远明笑了:没有没有。只是喜欢看这些资料。

  王承宽进一步询问:你平时很喜欢看书吗?

  于远明妈妈这个时候回答:就是啊,我家的娃娃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看书。他看的书比很多大学生都多嘛!

  于远明急忙转头制止妈妈:妈,你莫吹牛。我看这些书哪里有大学生多嘛?

  王承宽又问了些问题,好多岁啊,结婚没有啊,原来干过什么工作啊!

  其实于远明的情况,陈斌都知道。于是三个人一起聊了起来。包括原来在省城一起吃盒饭,一起从珊瑚坝走回谢家坪的事情都摆谈了。

  聊了一个多小时,王承宽突然问于远明一个问题:你愿意一辈子就在这里开餐馆吗?

  于远明回答:那还能做什么?

  王承宽说:我看你很有学问,可以到我们万家保险公司来试试。你这么优秀一个小伙子,一辈子在这里炒菜煮饭,好可惜哦!

  配合着这句话,王承宽的表情真的很惋惜!

  这句话,瞬间击中了于远明的心。只不过当时他还不知道这句话里面的套路。

  于远明顿了一下:我也不懂保险啊!怎么做?

  王承宽说:没关系,你可以学啊!你看陈斌,才来了两个月,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你考虑一下,可以先来看看。

  我们今天就先走了。

  于远明:好吧,我考虑一下。

  3,

  1997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是香港回归,万众瞩目,举国欢腾。看到查尔斯王子和国家领导人****的握手,看到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国旗,和很多中国人一样,观看电视直播的于远明落下了滚烫的泪水。百年屈辱,一朝荡平。

  另一个大事就是重庆市从四川独立出来,成为中央直辖市。原来的民间传闻终于在1997年成为了事实。三峡工程也上马了,于远明所在的江南省由于地理优势,也占有了先机。

  这个消息最早给于远明带来的却是一个同学的讽刺。

  那是在九十年代的前几年,具体时间也记不住了。于远明有一次很兴奋地告诉同学杨三:

  杨三,你知道不?重庆要直辖了!

  杨三扭过头问:

  你是从哪儿听说的?

  杨三这样反问是有原因的。他哥哥杨老大是县里的干部,招生办主任。据说和县高官关系很好,他都没听说。于远明倒是知道了,杨三有些不屑。

  于远明说:

  你不管,我是听到一个人说的。说中央正在讨论。到底是成立三峡省还是重庆直辖市,还没定。

  杨三继续不屑:哪有什么?就算是直辖了,对你有什么好处?

  于远明可不这样觉得:

  那至少重庆就提一级了噻,和四川平起平坐了。我们江南省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了。

  杨三接下来的话就难听了,让于远明心里几天都不舒服:

  哦,重庆成为三峡省,我们江南省升一级,龙城成为市,日妈我们这个桃花镇就成为桃花县,陈集村就成为陈集镇,你成为于远明大队?

  一番话堵得于远明怔了半天。

  在重庆直辖以后,中央给了重庆很多优惠政策。所以那几年的重庆媒体上是生机勃勃,一片欢腾。

  但是在隔壁江南省的龙城县,好像也没有什么变化。

  在龙城的城郊桃花镇,还是与原来一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房子也是破旧,商业也不发达。

  于远明心想,杨三说得对。

  隔壁直辖不直辖和我们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唉,我还是做我的饭菜吧!

  于远明家在桃花镇的边缘开了一家餐馆。这种位置的馆子,主要的顾客都是到镇上或城里卖菜,卖农产品的过路农民。饿了吃碗面条,米粉。渴了找杯免费的开水喝。也有些人会点上一碟油酥花生米或豆腐干,打二两老白干喝一顿。能够炒个菜,切几两猪头肉来下酒的就算这个店里比较阔绰的客人了。

  于远明家本不是桃花镇的人,他的家乡在离镇上有五里地的高脚村。那是桃花镇最穷的一个村子了,顺着山脊往上走,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到几个自然村落。中间还是有一个宽大的石坝,由于原来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堆过大量的煤炭,所以叫煤炭石塔。于家就在这个石坝边上,中间隔了一块水田。他家门口栽了几棵洋槐树,土墙房子旁边有两窝竹子,一窝水竹一窝楠竹。

  于远明的爸爸在桃花镇农机修理厂上班,大家羡慕吃公家饭的工人。妈妈就在家种田挖土,操持家务,喂鸡喂猪的。这种家庭结构是很受人羡慕的,俗话说一工一农,辈子不穷嘛!

  其实于家是光有架子,并没有什么钱。

  一方面种田没有什么收入。另一方面于父的工资本身不高,剩余部分都用于交朋结友了。于远明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爸爸给老师说学费欠一段时间的事情。

  如果没有那次厂房拆迁,于远明也许一辈子就在高脚村生活了。

  于远明的爸爸叫于洪生,在桃花镇农机修理厂算老工人了。孤儿出身的他在六十年代就来到这家号称地方国营的厂子上班,车床磨床都是一把好手。技术好,为人也喜乐随和,所以人缘不错。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天两顿酒是免不了的。闲暇之余,还会钓鱼。下班了,在家门口摆一张小方桌,一把躺椅。桌上两个小菜,偶尔就会是油煎的小鱼,再加一杯白酒,一杯下关沱茶。这就是一个充满幸福的黄昏了。

  于远明的妈妈倒不是高脚村的人,她本是陈集村的姑娘。因为和老于是同学,顺理成章地和他结了婚。几十年后还在和于远明念叨:你爸爸一个是有个正式单位,二是人还是有模有样的。说来也是,于家虽然不富有。但是基因不错,老于和于远明两弟兄都长得周周正正的。个子不高,五官端正,皮肤尤其好。

  于远明弟弟叫志明,比远明小三岁。那个时候也在家里待着,两弟兄虽然一起长大,但性情迥异,爱好不同。于远明从小爱看书,受文学作品影响多;武侠英雄,飘逸侠女,行走江湖无拘无束;徐文长郑板桥怪诞多才,嵇康阮籍奇言怪形等等。后来是琼瑶式的爱情给了他太多的情感启蒙。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东西形成了他的性格特质。弟弟于志明不爱读书,也不学老于喝酒。但是车床上还学的有模有样,也学老于钓鱼。家里的餐馆于远明倒是做得愉快,虽然是家常菜,也做得有趣。只是内心深处不喜欢那些油盐酱醋和煤炭渣滓。

  农村的孩子有几个出路,成绩好的考大学,跃出农门当干部当工人看自我造化。吃得苦的学手艺,泥瓦工,木匠,钢筋工,理发,补皮鞋,裁缝,杀猪匠都可以。总之需要先吃苦后出师。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当兵,当时流行一句话: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当时兵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第一,不知道当年的兵到哪里,当什么兵。只是认为肯定比农村好。第二,不知道当地有多少名额。从龙城到桃花镇,不知道还有多少?第三,桃花镇各个关系也多,镇上的,村上的,有关系的都在想办法。武装部马部长那段时间可是大家极力巴结的对象。用农村话说那硬是瘸子的屁股--翘得很哦!

  对于于家这样的家庭,有一个难题。因为是两个儿子,谁接班就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难题。据说有的姐弟就是因为接班搞得手足反目,还有更离奇的是说有女儿为了在众多的子女中获得接班资格,愿意让自己的父亲睡。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结果其实不过是一个民办教师的资格。都以为这个事情隐瞒得严密,没想到多年以后在一次和学生家长的争吵中被翻出来,当时那女教师羞愤得差点自杀。由此可见摆脱农村在当时是一个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动力。

  还好当时的社会已经发生巨变,于洪生的厂子也不景气。所以于家两弟兄对于接班都没什么兴趣。说起来,一个月三百多的工资并不是很多。主要是旱涝保收,还有退休工资的未来保证,还有周末休息,劳保待遇等一系列内容吸引那些求稳求长远的人。

  1986年,于洪生单位上要把一间车间拆掉重修,于是处理旧砖旧瓦,旧的梁柱木料。命运在这个时候神奇地击中了于洪生,他突发奇想找到厂长,愿意把这些废旧物资买下来。厂长当然高兴,于是约定2000元全部卖给于洪生。奇怪的是第二天,厂长却变卦了,说有人愿意多出500元买。原来是单位的其他人觉得于洪生捡了便宜,于是连夜找到厂长七拱八翘地抬高了价格。于洪生虽然生气,也很豪气地做了决定:2500就2500,马上写协议,不能再变了。

  于是依靠于远明大舅舅的关系,在单位附近找到一块自留地。和小舅舅一起建了这个房子,现在来看是自建房。当时可是少见的白沙砖,有些时代的气息。这栋房子也让村子里和厂子里的人刮目相看。1988年,本着楼上住家楼下开店的设计,“家常便饭”这个么店子就开始在桃花镇的边缘开始营业。那个时候于远明还在读初中。

  十年后,这个龙城城郊的镇上,桃花镇上的边缘店里,来了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天,于远明的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

  那天王承宽,陈斌他们走了以后,于远明和妈妈也说了这个事情。弟弟于志明明确表示反对。

  原来在两年前,于志明就参加了龙城第一个保险公司,还是去江南省党校参加的培训。回来后也跑了一个月,包括同学什么的也找过多次,一张单子都没签。志明说:哥哥,我看做保险做得好的要么是关系硬,要么是脸皮厚。你我这种人啥子都没有,很难做下去。没得业绩,底薪也没得。

  于志明去的那家公司叫神州人寿,据说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有一次于志明去拜访他的同学张忠平的时候,于远明也在一起。因为家都离得不远,又是同学。志明直接给张忠平说这个产品,每年交400多块钱,交20年,死了神州人寿赔10000元。张忠平说考虑一下,志明就不好说什么了。后来又说了两次,张忠平明说了:这个保险我各人又用不到,没什么意思呀!现在女朋友都没有,未来赔10000元我也得不到。算了算了。志明觉得无话可说了。如此这般,几个回合下来,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这个保险。就没有去了。

  于远明妈妈叫杨凤翔,这个时候倒是心平气和地劝:远明,我说远处打鱼不如近处捞虾。你看你两弟兄,原来去省城,一年到处跑,钱也没找到。安安心心在屋里开这个食店,并不算辛苦,发不了大财总不缺碗饭吃啊!

  几番言语下来,远明沉默了。他当时已经26岁了,还没有女朋友。父母倒是着急,八方四邻的也介绍了不少,他都不愿意。不是瞧不上,而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想继续做这个食店,又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学历只是初中,接班也不喜欢那些机油磨床,除了会炒几个家常菜其他技术也没有。读了些书,会写几个字又怎样?没有谁真的喜欢你这些。内心是茫然的,又是不甘的,浑身的力气没有一个使力点。其实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过这种状态。

  第二天,远明给王承宽打了传呼。很快,王承宽就回了电话。远明没有说妈妈和弟弟的话,只是说先不忙,过了年再说。王承宽说:没什么。你自己考虑一下。但是我有两个消息告诉你:一个是过年后我们可能就不招人了。二个是你来保险公司一个月莫找多了,一千块还是要找。

  一听这个话,于远明又有些犹豫了,于是想自己哪天去看看。看保险公司到底如何。

  某一天,于远明没有给父母兄弟说,单独去找万家保险公司。

  地方很好找,就像王承宽说的那样,在龙城县信用社楼上。在外面公路上,于远明远远就瞧见了万家保险的招牌。白底绿字,镶边的又是红色,显得有些怪异。于远明心想也奇怪,原来无数次路过这个地方,怎么一次都没发现这个招牌。今天一看,还蛮显眼的嘛。于是上得楼去,进门打听。一进去就有一张桌子横在距离门口三米的地方,好像接待又不像。里面正好坐了一个百无聊赖的女子,于远明正在准备开口询问,没想到那个女子主动问:老师你找哪个?于远明喉咙有些干,咽了口口水说:王承宽。说王承宽三个字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竟然有些紧张。那女子倒是没有注意这些,扭头就喊:王承宽!有人找!一会儿里面有人回答:出去了,没在。啥子事?

  那女子也就问:啥子事嘛?他出去了。一般都是九点半以前在,九点半后都在外面展业。

  于远明说:也没什么。就是王承宽那天到我家里来玩,说喊我到保险公司上班,我来看看。

  那女子一下子就变了态度:哦,你好你好!来,进来坐。我叫陈蓉。是王承宽的朋友。你是怎么一个情况?

  于远明有些意外,客气着:不用不用。就这么站着说也可以。

  陈蓉:无所谓嘛,要不这样,王承宽不在,我喊另外一个人给你介绍介绍?

  于远明:谢谢!真的不用了。我还要回桃花镇。

  话音未落,一边摆手,一边就有转身的动作。

  陈蓉笑容未减:好嘛,那你慢慢的哦!回头我给王承宽说一下。或者你给他打传呼也可以。

  于远明说:好的好的。

  于是就怀着新奇的心情下楼了。

  当天晚上,王承宽就打电话过来了。说他到狮子湖去了,那边也是有个客户要买保险。

  于是约定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到公司再谈。

  第二天一早,于远明就从桃花镇走路到城里,也就三十分钟。

  这次不一样,一进公司大门把于远明吓了一跳。

  里面黑压压地站了一屋子的人,一个个都很严肃。正在唱歌,但是这个歌于远明从来没有听过,觉得很怪异,有瞬间通电的感觉。看大家都扭头看他,他更紧张了,不知所措立在门口。这个时候王承宽从侧路过来,快速地把他拉到后面。见于远明还想问什么,悄声告诉他,先别动,等早会完了再说。

  于是于远明就听周围那些人唱歌,听前面音响里放的好像是美声唱法,但是身边那些人也是唱得不伦不类的。唱歌终于结束了,还有几句口号在念。什么信誉第一,客户第一。太多了也记不住,但是很新鲜。

  早会结束了,大家各自找桌子围着坐。这个时候于远明才发现这个办公室是一个大的通间,中间一些办公桌隔开,有些椅子散在期间。右手边是一个大门,里面不知道是什么,门楣上贴了一个小牌,上面是:核保核赔四个字。挨着的还有一间房门是关着的,上面门楣上写的是经理室。拐过来就是大通间的背后,有一间用毛玻璃隔出来的房间,上面写的是财务部。

  正在打量各个房间的于远明被人拍肩膀:嗨,怎么样?

  回头一看是王承宽,笑了一下说:什么怎么样?

  王承宽:公司啊!

  于远明敷衍道:还可以。

  在龙城,很多时候说还可以等于没说。这是一种不好表态但又不得不表态的状况下一般的选择。

  王承宽顺手一拉:来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桌子那边一群人本来是嘻嘻哈哈,正在谈论什么的。一听王承宽的声音就集体安静下来,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个人身上。

  于远明瞬间就觉得不自在了,极力稳定,还是觉得那些眼光像刺,像枪,让人躲闪不及。

  王承宽笑嘻嘻地说:请大家伸出发财的双手,欢迎来自桃花镇最帅的小伙子于远明!

  一下子掌声雷动,桌子周围的大姐们都喜笑颜开,连其他几张桌子的人也被吸引了眼光,看这边发生了什么。

  于远明被这句话极大地羞愧了,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连连摆手:没有没有。王老师你莫乱说。

  王承宽可管不了那么多,继续发挥:伙伴们,这个远明才刚刚来,今后还要大家多帮助啊!

  大家都随声附和着:那肯定,那肯定。

  于远明心里还在嘀咕,我也没同意就来上班啊?

  介绍完毕,王承宽把于远明叫到另一边,给他介绍行业和公司。

  王承宽先拿出他的密码箱,打开以后,取了一本印刷精美的本子出来。认真一看,不是什么本子,是一个画册。

  于是王承宽就从每个人面临的风险谈起,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但是每个人都想获得幸福安康。这是一个矛盾,怎么解决?外国人发明了人寿保险,中国在前几年也开始了人寿保险行业。他可以解决重大疾病,养老安排,娃娃教育,意外伤害等等问题。而万家保险公司就是诞生在改革的前沿阵地,成立以来已经获得了很多的荣誉。香港回归了,重庆直辖了,我们省也加快发展的步伐,去年万家保险就来到龙城开天辟地,我们这些人将来都是万家的开业功勋。

  讲到这里,于远明突然想起了杨三,看来香港回归,重庆直辖与个人的命运也有关系啊!只不过不是马上就有效应,也不是直接就有变化。但是没有直辖,也许我们这个江南省就继续慢悠悠地发展,万家可能就不会来龙城。我与万家也就没有了关系。

  喝了一口水,王承宽继续介绍公司的发展模式和产品。于远明也直言不讳:你们这种模式不就是传销吗?你看这个形状就是金字塔嘛!

  王承宽一点不生气,也不着急:你说得有道理。其实人寿保险的组织形式与传销有些类似,不过不同之处也请你注意。第一,传销是非法的。今年4月1日国务院已经宣布所有传销都取缔。而我们是合法的。第二,传销的所有产品都是高价,大部分的收益都来自于人传人。而我们的产品定价都是人民银行确定,与现行的银行同期利率保持紧密关系。收益也是销售与组织利益各有千秋。第三,传销的所有产品无论是保健品,还是保健器械还是生活用品,都是可以通过传统店铺销售的。而我们是金融产品,无法通过店铺销售。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而销售。你明白没有?

  于远明略一思考,又问了一个问题:那这就是你找我来做保险的意义?问题是我来做保险了,你们的客户就会少了一个。这不是矛盾的吗?

  王承宽笑了:你想得太远了。其实中国是一个保险落后的国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保险。你的客户我可能认识,但是只有你的关系才能做。因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人只是相信熟人,而不是相信保险。你来了就晓得,现在的客户做不完,就看你愿不愿意去拜访。

  于远明又问:陈斌到哪里去了,今天怎么没有看到呢?

  王承宽淡淡回应:他今天有事没来。

  于远明明显动心了,问那我要怎么开始这个工作呢?

  王承宽笑了:不急。还需要参加公司的培训呢!我去问一下,多久开培训班。

  于是他去问情况,于远明又打量了一下公司的情况。原来他们谈话的地方是客户服务部,一个很小的办公室。旁边还有团体保险部。里面有几个人在吞云吐雾,显得乌烟瘴气的。公司的墙上到处都是一些标语,口号。什么意气风发不在一时,持续奋斗才是英雄。什么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战胜不了的自己。反正都是激发人的斗志的那些东西。

  一会儿王承宽就回来了,说三天后举办培训班,一共要培训五天。全天都要参加,而且要交150元的费用。其中100元的培训费,50元的资料费。

  交钱这个事情倒不是很难,请五天假倒是个难题。

  不过于远明认定了,就不想半途而废。

  王承宽看他神色有些沉吟不定,就问她:有什么问题?

  于远明明确说了内心的想法,担心父母不同意。

  王承宽说:没什么。或者我去你家说一声?

  于远明说算了,我不愿意节外生枝。到时候我来就是。

  王承宽说:那就今天把培训费交了吧!

  跟着王承宽,去财务室叫培训费。于远明不禁多看了两眼收费的那个小妹,瓜子脸,皮肤白嫩,嘴唇微微翘起,让人忍不住想去亲。说话声音也很好听,温柔中带有亲切。开收据的时候还专门确认于远明的名字,好像写错了是很大的罪过。后来在收据的下面,于远明看到了一个小章,盖的应该是她的名字:候玉珠。

  把收据认真折叠好放到口袋里,于远明在回家的路上就想如何与父母开口。想了一路,也没想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