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六十三章 蓝华置流民,太平来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六十三章 蓝华置流民,太平来找

作者:银河看客 字数:2613 书籍:三国群英风云录

  几人又聊细节,半个时辰,便敲定此事,周吴赵王四家族长为首,四大理事,蓝华为会长,许帽为副会长,又设监事一名,杨修任之,管事记吏一名,钟华任之。

  蓝华叫他四人去冯翊治下三十余家大族里说道,入股冯翊商会,只待月余,筹得钱粮,便开始招收流民,另派一商队往河套去。

  次日蓝华开始府衙办公,第一道令是清查无主之田,政令下到县里,众吏开始忙活,半月之后,共清理出良田二万八千亩,次田五万七千亩。

  (注:良田接近水源,灌苗方便,次田则为盐碱地离水源尚远,产量不多。)

  蓝华第二道令清查户数人口,半月有余,登记在册户数为一万五千户,人口十万零二千人,多余户数则被销掉。

  蓝华与大族,士家关系还算不错,冯翊商会成立,会员常聚在府衙议事商讨细节,会员已有三十八名之多,筹得粟一万五千石,玉米五千石,麦八千石,共计口粮二万八千石,又筹得茶叶五千斤,粗盐三千斤,麻布三千匹,铁刀二千把,价值八百万钱。

  蓝华按与胡地置换算法,可换战马二千有余,耕牛五千头有余,只多不少,价值怕也是过亿。

  冯翊离河套平原二千里有余,五十辆大车,飞虎卫三百,差役五人,路上由胡车儿,郭准亲自领队,又写信几封,一封给李榷,一封给钟繇,叫李榷派一营军马千人一路护送过贼乱之地,又叫钟繇盖上大汉印章,边关当一路无阻。

  蓝华已到高陵县治政2月,现在已是公元192年入秋(九月),蓝华已开始陆续安置流民,为了防止流民一拥而入,蓝华引洛阳流民到来,蓝华策略,十日安置千户,分二个月安置五千户,人口三万五千人,租田八万亩,赶在冬至之前播种。

  又开始编号耕牛,耕马一千五百头,铁具五千,以借百姓,安置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开展,蓝华每天忙的焦头烂额。

  入夜蓝华忙完公务,正往府上去,见路上三丈之处有一少年正四周观望,趁着微光,蓝华看清此人。

  此人一身白袍,六尺有余,相貌清秀,蓝华叫道:“太平!”

  张太平见有人叫他,看向发声处,见是蓝华,面上带笑,应道:“父亲!”

  太平迎上蓝华,几息便至,“父亲我帮你拿!”

  蓝华两膀各夹竹册二卷,见太平要帮手,便拿出二卷给他,托着。

  蓝华道:“怎么突然跑来此地?”

  太平道:“家中无聊,又闻父亲在高陵城收流民,想过来帮手!”

  蓝华点头,二人一前一后向贾府去,蓝华突想到何事,又问:“你母亲可知否?”

  太平道:“我出来之时有讲,母亲应可,我才敢出!”

  蓝华又道:“你想从文还是从武?”

  太平道:“文武皆可,只是现在见识甚少,尚无经验。”

  蓝华思索片刻,讲道:“你经商如何,与胡车儿,郭准去趟胡地,有二人保护于你,我倒放心。”

  太平道:“愿从父亲安排!”

  蓝华关切的问道:“可用过晚饭否!”

  太平道:“回父亲,已用过半个时辰!”

  蓝华沉默,又行半刻,二人回到府上,蓝华敲门,三响过后,掌家张靖开门,见蓝华与太平,弯腰行礼,“老爷安好,少爷安好!”

  蓝华道:“无须多礼,打点水来给我洗面!”

  张靖将二人引入厅中,自己又往后院去,蓝华将竹卷摆在桌上,座在旁边胡椅,太平也将竹卷放在桌上,在蓝华旁边一椅座下。

  太平问道:“听闻父亲找了三个少年英雄,不知现在何处?”

  太平跟着蓝华颇是约束,少年心性,跟同伴便有话题。

  蓝华回答:“他等府衙上住,事情颇多,怕是要点灯熬夜。”

  太平又问:“不知去胡地车队何时出发?”

  蓝华道:“半月之后动身!”

  太平道:“父亲与我讲讲胡地情况,我也有大概了解!”

  蓝华道:“此次车队到河套平原,二千多里,一月便至,河套牧民七八十万之巨,车队入河套平原与各部落置物,一月之后便返,冬至归来。”

  太平道:“河套之地乃大汉管瞎之地,不知现又情况如何?”

  蓝华道:“河套地区,大汉置两郡,一郡朔方,一群九原,匈奴分成南,北两部,南匈奴附汉,皆在贺兰山以东养牧群居,北匈奴入漠北与鲜卑融合,河套之地暂且安稳。”

  太平道:“朝廷无力,若是匈奴过关来掠又当如何?”

  蓝华道:“为父也知,现在所行,便是多活百姓,招兵防之!”

  太平道:“父亲所谋甚是!”

  蓝华道:“若是无事,你便早些休息,明日一早,我叫郭准带你去兵营找胡车儿,由他安排于你。”

  太平起身行礼,“父亲也早些休息,我先行退下。”

  蓝华闭眼,点头,太平向后院去,掌家张靖以备好温水洗面,蓝华道:“张靖将水端到我卧房!”

  张靖应道:“是,老爷!”

  蓝华并非懒惰,只是管家,家丁之事,他若去做,倒让他人显得自己无用,服待不周,蓝华托起四册竹卷往卧房去。

  蓝华回房,将竹卷置在炕上,转身望着张靖,“张靖,你且出去,我这无需服待,洗完我便上炕。”

  张靖道:“是,老爷,我去看看少爷,是否入睡。”

  蓝华道:“若是太平正在温书,备些宵夜。”

  张靖道:“老爷,先行告退。”

  蓝华摆手,“去吧!”

  张靖退出蓝华卧房,将门带上,蓝华走到架前,将麻布从墙上取下,置于盆中,擦面三次,将麻干洗净,又挂墙上。

  蓝华将铜盆置于炕角,自己座在炕上泡脚,拿出一捆竹册,开始研读。

  初平三年十月中编五百户,置三千人于重泉县,谷物一千石(十二万斤粟,每人每天按四两计,午晚两餐,只能吃粥,三月之口粮),租借粟田六千亩,耕牛二百头,大小铁具总计一千把,铜器二千把,铜钱二十万文。

  初平三年十月中编二千户,置一万人于池阳,谷物四千石,租借粟田二万五千亩,耕马五百头,铁具二千把,铜器三千把,铜钱八十万文。

  蓝华一目十行,很快看完,尾后有总结,初平三年十月底安置流民三万八千人,编户六千于户,租田八万三千亩,耕马,耕牛二千余头,铁,铜器一万二千余把,铜钱三百二十万文,另有盐百石,流民拖家带口,也有些家当,蓝华又放宽易市法令,富户往荆,扬,益,凉车队也已发出。

  百业待兴,蓝华常感力不从心,人力不足,蓝华只待熬完几月,便也步入正轨,冯翊招流民三十几万怕也是极限,若是发展手工易市,通达天下,成为商业中心,倒是不错,百万之民也能容纳,若是海路通达,不出数十载便能打造航海大时代,不过此地不连海路限制发展。

  蓝华又想若是从河套购得战马十万,从司隶招兵十万,练铁骑三万,步兵八万,便可荡平天下,若是顺利也需十年才可。

  想法很不错,现实却很残酷,百姓现活口都难,这天下到处战乱,天灾,自己只要经营好冯翊一地,民富兵强,才会有一番作为。

  蓝华将铜盆踢到床上,床前麻布擦脚,褪衣上床,古人八点多钟就睡,晚上皆不出门,鸡叫三便就起,五点多钟就起床了,蓝华渐渐养成了习惯。

  蓝华从床头拿出竹卷一捆,靠床研读,古时炕皆宽敞一丈见方(长2米多,宽2米多,大概5个平方,上面摆着一个小桌子,小桌子下摆竹书。”

  蓝华看书半个时辰,吹灯躺身,蓝华看书皆是一些地理,人文之类的竹册,有时重要之处便读个数十遍,方便记忆。

  蓝华脑中放空,片刻入睡,蓝华许久无梦,今夜又是一梦,他梦见太平着装怪异,骑着一匹棕色良驹,草原狂奔,身后百骑,随他身后,往前疾冲,对面千骑数百米远,列阵以待,阵前一人搭弓便射,瞬息便至,太平中箭,落马倒地。

  蓝华叫道:“太平!”,且在梦中,蓝华叫了数遍,也无声音。

  蓝华一急,头上冒汗,惊醒过来,蓝华爬起,吹火折点燃油灯,思考梦境,再也无法入睡,一柱香后鸡叫三遍,蓝华起身,往厨房去,打水洗面,后厢房油灯亮起几盏,当是管家与厨工。

  天已现鱼肚,稍有微光,蓝华重又回房,柜中翻找易经解梦,翻找数十息,找到一卷竹书,上面满是灰尘,蓝华吹掉灰尘,解开麻绳铺在桌上。

  蓝华虽不信梦里之事,但心中忧虑,太平往河套安危,易经之中虽无此梦之解,但只有类同,便可推断一二。

  易经中言,若梦见身死,则好运至,将有所作为,蓝华收起竹卷,绑起麻绳,放入柜中,蓝华又扑开竹卷,着墨写字。

  起笔:生存之道,蓝华又起一行,其一不可自视其能,骄纵自满,其二.......等等。

  蓝华写了半个时辰,竹书写满三卷,此乃自己平生所悟,交给太平,路上研读,虽只有千字,包括处世之道,军略,纵横之术精要,若是依蓝华之法行之,不说王佐之才,当能做个善谋之士一点不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