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二百三十九章 徐庶投曹,计中计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二百三十九章 徐庶投曹,计中计

作者:银河看客 字数:2275 书籍:三国群英风云录

  如果从刘备的角度出发,想得到荆州这块地盘作为根据地,首先要联合荆襄士家门阀,豪门旺族的力量。

  士家门阀需要期许才会投怀送抱,刘备的竞争对手是曹操,并不是孙权,刘备的优势是他的身份,他的个人魅力,他有兴复汉室的志向,他有仁义爱民的美德,甚至少数的士丈夫希望刘备能成为光武帝刘秀第二。

  曹操的优势也很明显,他拥有正统的名义,有一张看似正义的旗帜,曹操灭袁术,克袁绍,一时名望如日中天,南指荆州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孙权则没有什么优势,孙坚历长沙太守之时,旧部兵马被孙坚带去打董卓了,孙坚是曲阿人,江东吴郡本土军阀势力,孙坚的旧部如朱治,孙贲,吴景,程普,黄盖,韩当,祖茂,这些都是江东人,孙权继承了江东的人和与地利,对于荆州的争锋是非常被动的,与其如此,不如将荆州暂让刘备。

  我们总结一下,曹操占天时,人和,刘备占地利与人和,孙权一样没有。

  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就变成了一种共识。

  徐庶投曹操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徐庶在南阳打败了曹仁的先锋部队,曹操开了个军事会议,讨论刘备怎么一下子变强了,得到的结论是荆州庶族奇士徐庶投效了刘备。

  曹操没听说过这个人,就询问众谋士。

  程昱刚好知道一些,回曹操道:徐庶是颖川人,与郭嘉,荀彧是同乡,因为年轻时杀了恶霸,逃难荆州,拜司马徽为师,习得数载,出山辅佐刘备。

  曹操道:天下我有,奇士不可少,有没人办法把这个人才挖过来。

  曹操这种事常干,遇到人才都要抢过来为自己效力,不来的就用各种办法逼你来做官,曾经有个名士不愿来,逃到山里去,曹操叫人放火烧山,才逼出来做官。

  程昱说徐庶有个老母还在颖川,咋们把他接过来,再伪造她母亲的字迹把徐庶诓过来,徐庶这个人很孝顺,肯定会来投。

  曹操的想法很简单,金钱,美女,兴复汉室,封侯列将,我有大家有。

  你现在固执,跟着我干,时间久了,就不固执了,人活着不都为了这些吗?

  反而那些强调尊言的,强调宽容的,强调道德的,没有一个活得好的,反而容易得抑郁症,或者心疾,脑疾等等。

  曹操心志强大,至少他活过六十多岁,曹丕死得早,曹睿死得早,也是有这点原因的?

  曹操非常的聪明,多疑,好杀,郭嘉,荀彧,荀攸历史上都是得病死的,不禁要问,这些天才都为什么短命?

  名医有华佗,张仲景,比现在医学水平估计也差不到哪里,不过抑郁症,心疾病就不好治,在那个时候,很多名士,高官容易患这种病,特别是政治高压的一种环境下。

  董承密诏里有一段,一个太医要谋害曹操,药端到曹操床边,曹操不肯喝,太医强行去灌,曹操跳起,一剑就捅死了太医。

  曹操如果不是这种性格,可能早死八百回了,玩政治的境界是想你死人都有手段,曹丕,曹睿早死,智慧和曹操还是差远了。

  讲仁义道德,讲宽厚尊重的,没有几个好下场,特别是在人人算计的政治环境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盼着曹**,曹操见到这种苗头就会先下手为强,司马家族多牛,曹操在世的时候乖的跟条狗似的。

  五大谋士,唯贾诩善终,为什么?

  贾诩不结世友,不参与任何的具有政治色彩的宴请,话都不多说几句,曹操曾问他,我该立曹丕还是曹植为继承人?

  贾诩不明说,贾诩说我给你打个比喻,公不见刘景升与袁本初否?

  虽不明说,但是在间接的劝阻曹操,以大局为重,现在天下都没有平定,你有什么资格说立谁为继承人,你代表的只是一个利益集团,并不是你姓曹的天下。

  非常的客观,不考虑谁更适合当继承人,只需要考虑,你行错一步曹家就万劫不复,跟刘表,袁绍一样的结果。

  再说徐庶的第二个版本。

  徐庶把他母亲接到了新野,曹操大军攻来,刘备火烧了新野,刘备带着新野二十万百姓向樊城去,徐庶的家眷和老母被曹操俘获了,曹操写了一封劝降信,要徐庶为他工作,徐庶为了尽孝,就投了曹操。

  投了曹操后,终身不献一计,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一个版本是在三国演义里的,这个应该不是什么正版的历史,漏洞很多,徐庶如果投一个主公,他首先是让刘备对他放心用,就会将家人接到新野来。

  第二个版本显然靠谱一些,刘备跑路的时候老婆,孩子经常跑丢,徐庶的家人被曹操俘虏了这很正常。

  那我们回头想,曹操真的需要徐庶吗?

  曹操有非常多的人才,一个徐庶至于让他如此执着吗?他可以放了关羽,因为关羽是死忠刘备的,徐庶也是死忠,他也可以放了,也可以杀了。

  对于刘备来说一个顶级谋士要比一个大将要重要得多,徐庶对曹操的威胁性非常大,这个人可能是刘备与荆襄士人集团的一根纽带,如果能请到自己的阵营来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猜测第三种可能,刘备要在荆州打败曹操,首先是让孙权感到曹操的威胁,刘备与江东联盟才能最大获利。

  要让曹操决定攻打江东,需要一个在曹操阵营里说得上话的人,我们知道苏秦是挂了六国的丞相印,那徐庶也可能是去曹营做卧底的,曹操多疑,也非常自大,徐庶军事能力比不比得上郭嘉不好说,但是徐庶肯定研究了曹操很久,知道怎么样才能挑起曹操的自大和狂妄这个是肯定的。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曹操下了决定,如果众谋士都反对,他也会取消这次军事行动,如果有一个奇士赞同,曹操会力排众议,博一把,徐庶入曹营就担当了这个角色。

  曹操征乌恒就是力排众议打的大胜仗,一次性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也给曹操的名望提升了一个级别,平定外寇算是丰功伟绩的一类功绩。

  曹操的阵营之中,会有很多谋士反对,对江东的发起战争,反对最激烈的是贾诩。

  如果曹操不发动对江东的战争,在荆州收拾刘备,发展荆州数载,稳定地方政权,江东不用数载就可以不战而降。

  曹操发动对江东大战前提,首先是需要一个人荆襄的奇士的推动,这个人可能就是徐庶,他进入到曹营的任务就是教唆曹操攻打江东孙权,至于徐庶怎么干的,如果写成谍战肯定非常好看,我们在后面会带过一些类似的猜测,我们不以阴谋论去看待,在顶级谋略中,无间道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我们也是类似写三国演义,只求好看,真实的历史只有当事人知道。

  有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巧合,如果说是人谋,那这种智慧则是非常可怕的,往往以小博大,正是能控制人心,知已知彼,循循善诱的结果。

  首先知性,其次便是连环计,我们现在看电视剧里的人物,感觉非常的古板,肤浅,如果你发现他们一生的时间都在研究对手,政治,权力,我想你就不会这样看了。

  如果真如演义和正史里讲的,因为曹操捉住了徐庶之母,要挟徐庶来投,徐庶尽可在许都安身,自己在府种菜养花,不为曹操献计,不是正合徐庶心志吗?显然一套设计好的连环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