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甲午后 第275章 太和殿【上】

《穿越甲午后》第275章 太和殿【上】

作者:巨人肩膀上的木木 字数:3642 书籍:穿越甲午后

  人人欢迎您的光临,请记住本站地址:,,以便随时阅读《穿越甲午后》最新章节...

  第275章 太和殿【上】

  听到宋哲这话,醇亲王载沣反而脸色一松,不以为然的说道:“本王还道是什么,原来是这个。 这不过是民间谣传,这事情荫昌已经给本王说过了,他和袁世凯确实关系很好,但不过是交好的朋友而已!但这又何妨?当年伍子胥和申包胥不一样是好友?结果如何!”

  申包胥是楚国忠臣,当初伍子胥率领吴国大军攻破楚国国都,几乎要灭了楚国了。全靠申包胥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秦国派兵支援这才逼退伍子胥,让楚国得以幸存。

  两人虽然是好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国家的立场上针锋相对。

  “是的,王爷说的有道理。”宋哲知道劝说一个人,最好别直截了当的和他说,‘不,你大错特错了’。类似的话可能会引起反正要。你不是说我错吗?我对给你看。

  顿了顿,宋哲接着说道:“只是王爷伍子胥和楚国有灭门之仇,故而才会不惜和好友祖国决裂,但荫昌和袁世凯有什么仇值得他们完全决裂?而王爷又身居高位,万一有什么秘密从荫昌嘴中送出去,从而导致清君侧失败,王爷你认为西太后会如何对王爷你?陛下知道后,又会如何看待王爷你?”

  醇亲王载沣一下子不说话了。

  宋哲知道有些话不需要多说,说一点点就足够了。

  当下宋哲坐到火坑床上,闭目养神。

  “铛!铛!”

  宋哲张开眼睛,醇亲王载沣已经站在房间中央,正看着宋哲。两人的目光一对上,醇亲王载沣就连忙扭过头,不敢直视宋哲。

  宋哲不以为然的笑了笑,站起来,拍拍大腿坐得有些麻木的肌肉,说道:“该上朝了。”

  两人推门而出。外面的官员已经列队而站,紧锁的宫门也慢慢打开。

  宋哲慢条斯理的走到右列第一位上,醇亲王载沣站到左列第一位。

  宋哲旁边站的是康有为,虽然康有为官职不高,但“戊戌清君侧”后,朝堂上高官几乎 被一扫而空,康有为也能够居高位。

  康有为看到宋哲微微颌首。没有说话,上早朝时候是不能够说话的。

  当然可以悄悄说。只是旁边都有御史看着。这些御史全靠名气维持,所以巴不得你说话,好状告朝廷上的高官,博得个天下清名。别说是宋哲,哪怕是皇帝,只要能够博得名扬天下的名气,就没有这些御史不敢弹劾的。

  宫门大开,道路两侧站有身穿大内侍卫服饰的官兵,这些人基本上是宋哲收编的旧清军组成。

  宋哲率先迈步前进。速度不快,后面可是跟着几百号人,里面不知道有多少个六十往上走的,宋哲可不敢走太快。

  所有人都以整齐的队列前进,气氛肃穆。

  旁边有御史虎视眈眈,队伍中的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一行人先来到太和殿内。

  太和殿虽然大。在角落处却烧了不少火盘,倒也暖和。让不少官员都轻轻舒了一口气,暖得爽快啊!

  过了半响,外面响起太监尖锐的声音:“陛下驾到!”

  文武百官纷纷跪下,三呼万岁。

  光绪帝在新任大内总管王德怀的搀扶下,跨过门槛。朝着太和殿正中央的龙椅走去。

  看着大殿中央七层台阶的高台上的髹金漆云龙纹宝座,光绪帝的眼睛前所未有的炙热。目光再一次抬高,这次看到了太和殿的匾额,上龙飞凤舞的书写四个字——建极绥猷。

  这字这句是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其含义深远: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光绪帝目光转移到龙椅侧后方。那里空溜溜的。原来却不是空溜溜的,挂着一张凤椅,前挂一张幕帘,慈禧垂帘听政时候坐的位置。

  现在,天下是我的了!

  光绪帝前所未有的激动,心底涌出万丈豪情。忘记了慈禧还在东北,忘记了宋哲这个权臣,忘记了东南大臣的阳奉阴违,忘记了列强的虎视眈眈。

  光绪帝坐到龙椅上,环圈扫视,看到了跪在台下的宋哲,心中更是兴奋,有一种脚踏宋哲的错觉,过了好半响,光绪帝这才收回那道注视宋哲的目光,慢悠悠的说道:“重爱卿,平身!”

  “平身!”王德怀站在一旁,扯着喉咙喊道。

  “谢吾皇!”文武百官齐声喊道,纷纷站起来。

  见文武百官都站好了,王德怀开口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声音嘹亮得很,太和殿内所有官员都听得一清二楚。

  光绪帝摸着龙椅上的扶手,饶有兴致的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第一次感觉到完全掌控权力的光绪帝,兴致前所未有的高涨。

  没有人立刻出列启奏,过了半响,才有人出列,道:“臣兵部右侍郎王士珍有事启奏。”

  “说!”光绪帝挪了挪屁股,让自己显得坐得更加舒服一些。

  这个小动作让光绪帝有种莫名的兴奋,因为往日他可不敢这样做,背后有慈禧锐利的目光,前面有一众藐视他权威的后党官员。无论是何时何刻,光绪帝都努力让自己显得更加有威严,早朝上一个小动作也不敢有。

  王士珍先微微欠身,这才开口说道:“北洋机器局老旧不堪,而现在国内外形势险峻,臣奏请拨款八百万两,更新扩大北洋机器局。”

  光绪帝登时吓了一跳,八百万两?当初慈禧六十大寿扩建颐和园也不过是用了六百万两而已!

  光绪帝目视醇亲王载沣,发现醇亲王载沣板着脸不言不语。

  这事情宋哲和醇亲王载沣通过风,醇亲王载沣也知道,更是反对过,但没有用。再加上这笔钱,不是宋哲自己挪去私用,更不是扩军,拿来买机器,醇亲王载沣也就认了。要不然这八百万两拿去扩军。醇亲王载沣想想都感觉胆战心惊,这都能够招募多少万大军!

  见自己的弟弟面无表情,光绪帝有些不满,又看向宋哲,开口道:“宋爱卿认为如何?”

  宋哲出列,毕恭毕敬道:“臣认为可,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是这八百万两,户部可以拿出来吗?”光绪帝脸露难色。目光落在康有为身上。

  光绪帝已经知道康有为担任户部尚书一职了。

  【上一章说醇亲王载沣担任户部尚书,和康有为这户部尚书并不冲突,因为醇亲王载沣的是满尚书。清朝了加强对汉族地主的利用与依赖,开国没有多长时间,就决定满汉官员共同管理六部,各部设有满汉尚书一员。】

  康有为出列,回答道:“户部现在仅余五十万两白银不到,不过宋相国亲领的廉政总局处,应该能够拿出这一笔钱来。”

  光绪帝闻言脸上肌肉不由一抽。这钱居然是宋哲拿出来的。

  宋哲客气道:“康尚书客气了,廉政总局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不过升级北洋机器局虽然要八百万两,但想来也不是一次性的投入这么多的。”

  王士珍点头说道:“是的,北洋机器局预计用两年时间完成这次升级,第一笔钱只需要大概一百万两就差不多了。主要是派技师出国考察机器,其后只需要下定金即可。机器到了天津港这才会给付余下的货款。”

  听宋哲和王士珍如此说,光绪帝心头的大石这才放下一些。“既然如此,就依爱卿所奏吧。只是扩建一事交给谁负责好呢?”

  这可是个肥差啊!

  如果换了往常,早就不知道多少人跳出来争夺这肥差了。不过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事情既然是宋哲的心腹王士珍提出来的,换言之就是宋哲的意思。没有宋哲的点头,谁敢去抢这块肥肉。

  果然,过了好一会儿,也没有人说话。

  这个时候宋哲才再次出列,开口说道:“臣保举台湾制造局副总经理霍兰克担任北洋机器局总办。”

  光绪帝眉头立刻就皱起来。“这霍兰克,听名字,好像不是我大清臣民吧。”

  宋哲:“陛下圣见。此霍兰克原来乃花旗国人士,不过已经入我台湾.国.籍,而台湾又已经凑请并入大清,此人算是我大清臣民。陛下此举,正好可以千金买马骨,以安台湾五百万百姓之心!”

  光绪帝听宋哲如此说,只好捏着鼻子说道:“好吧,这事情许了。”

  顿了顿,光绪帝说道:“台湾回归大清一事如何?”

  宋哲说道:“此事正在协调当中。皆因这里面牵扯甚多,一时半刻恐怕不能够理的清楚,而不理个清楚,台湾即使重新为大清一省,怕也会有民乱,成了祸事。”

  顿了顿,宋哲接着说道:“臣避嫌,现在台湾事情已经交由醇亲王和原中华民主国副总统汪典文交涉。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把台湾事情理清楚,恐怕还得问醇亲王才知道。”

  光绪帝:“醇亲王。”

  “臣在!”醇亲王载沣连忙出列,禀报道:“这事情恐怕最少要两个月才能够处理好,台湾有不少新的机构,如地方议会等。这些人乃台湾当地大地主或者大商贾,不愿意辞官,但留着又扰乱地方,臣心甚忧,正与台湾积极沟通,尽快想出个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光绪帝闻言登时不满了,刚想呵斥,但想到醇亲王载沣再不济,也是自己亲弟弟,也是现在朝廷上唯一可以倚重的人,光绪帝只好含糊的说道:“尽快。”

  这时又有官员出列,道:“臣有事启奏!”

  “许!”这次不是光绪帝开口了,而是光绪帝微微点了点头,又王德怀开口。

  由此可见这官员的地位。

  不过这官员也不怵,铿锵有力的说道:“臣奏请陛下重启前军机大臣翁同龢!翁同龢久于国事,更对陛下忠心耿耿,当重新启用,不至于贤人荒废于乡野。”

  翁同龢就是光绪帝的老师,更的帝党中的灵魂人物。不过在戊戌变法中,翁同龢和光绪帝意见不合,经常规劝光绪帝徐徐图之。也因此师徒二人闹翻了,光绪帝怒而将翁同龢“著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其实不仅仅是这名官员,光绪帝还昏迷的时候,醇亲王载沣就曾经想过召回被管束在家的帝师翁同龢。

  醇亲王载沣把这个主意和幕僚一说,幕僚立刻劝说道:“王爷,这翁同龢和陛下当初闹得多厉害,你又不是不知道的。寻常官员贬谪就贬谪了,那翁同龢七十有五,却落了个永不录用不说,还要地方官员严加管束,这得多大的仇恨啊!今天召回翁同龢容易,怕就怕陛下事后暗恨王爷你。”

  听了幕僚这话,醇亲王载沣也不敢打召回翁同龢这个主意了。

  不过翁同龢曾经是帝师,又做过军机大臣,朝廷里面不知道多少徒子徒孙和亲朋好友,自然不却为他说话的人了。

  今日这个官员,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光绪帝没有醇亲王载沣预料中的暴怒,更没有欣喜之色,而是面无表情。谁也不知道光绪帝现在心里面想什么。

  那一个之前铿锵有力的官员,现在也禁不住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子。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可能一分钟,也可能三分钟了,光绪帝这才开口,对宋哲问道:“爱卿,你认为这个主意如何?”

  虽然宋哲没有说话,但那些和翁同龢有关系的官员心中都叫了一声不好。

  别看翁同龢现在已经七十有五,但他是帝党领袖,更是清流领袖,只要重新回到中枢,振臂一呼也不知道多少官员会依附在他门下,迅速成为一股可以和宋哲对抗的政治力量。对于这样一个敌人,对付他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扼杀于摇篮中了。

  宋哲沉默了一会儿,有近二十秒,这才开口说道:“帝师天下之名望,有其在,可以帮助陛下稳定天下。”

  这……这是赞成的节奏?

  那些翁同龢的徒子徒孙、亲朋戚友官员不由纷纷面面相顾,这剧本不对劲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