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夹缝阳光 第265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夹缝阳光》第265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作者:鹿卢凝风 字数:1856 书籍:夹缝阳光

  一天比一天热了,太阳在空中渐渐滚成火球,还有一个半月就要中考了,张小强的成绩毫不见起色,在浑浑噩噩中挣扎。

  村东头的林殊龙常来张小强家中玩,林老头矮小瘦弱,额头宽广明亮,两眼放光,颏下撅着一缕山羊胡,走路轻飘飘的,犹如清朝遗老,有辜鸿铭之风,似乎附半仙之体。

  据林老头说,他曾念过私塾,祖上家境在地主之下,在中农之上,祖辈喜欢舞文弄墨,传下来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男儿不戳灶眼门”,意思是说,他家出生的男孩不做饭,虽谈不上卑贱,也有前朝书香腐儒的酸朽气。

  老林头常以此为傲,并在张小强家作客时常常嘱咐他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中专,日后荣登富贵之门。听到张祖华抱怨张小强总喜欢读书买书时,林殊龙老头告诉张家众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男儿就得读书,爱读书就对了,并对张小强的学习和中考抱有殷切的信心和希望。

  不过林老头家过得并不好,极普通的农家日子,育有两儿一女,大儿林宪轸,二人林宪奎。大儿务农,踏实勤恳,全无林老头的浮夸气。二儿上学,在大哥林宪轸的资助下考上了省城一本,毕业后为百废待兴、求贤若渴的本市所用,聘为投资建设科的科长。

  自古至今,在张家村这是少有的事,林老头因此又有了引以为傲的资本,每在张小强家作客时,延至夜深,邻客尽散,林老头便在张小强家两间屋子里背着双手来回踱步,讲述着他二儿子林宪奎在大学和工作期间的光辉逸事,嗬嗬铿锵,慷慨激昂,颏下的山羊胡簌簌生风。

  在林老头口中,关于林宪奎的两件事让张小强记忆深刻,无法忘怀。

  第一件事的地点发生在省城高校的教室里,当时林宪奎以品行、学习和沉稳为重,被大家选为班长,当时的林宪奎可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绝非夸张,以今日今时上溯至十五年前,当时的村里大部分人家靠半糠半高梁面的干粮艰难度日,所就的菜品不过是咸菜疙瘩,在如此穷困的境况下,穷全家之力培养一个大学生的困难可想而知。

  当时站在教室里的林宪奎舍不得在食堂打菜,只吃了个半饱,洗旧发白的粗布裤子只够搭到他脚踝的上方,时值严冬,他裸露的脚踝泛着重重的青紫色。但他眼神明亮,意志坚定,步伐稳重在教室里踏步,庄重严肃地进行就职演说。

  “同学们,既然你们选我做班长,我就要尽到班长的责任。平日里我是大家的朋友,大家可以跟我嬉笑、打闹,可以打我的扫堂腿,也可以敲我的脑袋瓜,我绝不恼怒;但在课堂上我是班长,是维持纪律的主体,无论新朋旧友都要遵守课堂纪律,倘若做不到别怪我铁腕无情。当然,作为班长,我一定会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

  教室里响起掌声。

  林老头说到此处,不禁脚步加快,内心跌宕不已,似是为儿子昔日的表现鼓掌喝彩。

  第二件事发生在张小强所在市的投资建设科。当时的投资建设科科长面临退休,已无心主持工作,推托延宕,事务的请函积了三月有余,林宪奎一经上任,一不大刀阔斧改革,二不新官上任先烧三把火,而是埋头于积压的事务请函,花费一周有余,便将积压三月有余的工作处理得妥妥当当,为人信服。

  林宪奎名声大噪,在政府科室间官声甚好,引起了一位政府领导的注意,将其引为乖龙快婿。

  根自污黑泥淖,出水却为芙蓉,宛如戏曲中被丞相的女儿抛绣球选为佳婿的薛平贵,万里难有其一,怎能不成为林殊龙老爷子骄傲的资本。

  这两件事对张小强触动很大,他认为林宪奎在穷困中表现出的气节和实干精神对他是种大鼓舞,使他默默望着书上的铅字,心潮却久久澎湃不止。

  写完作业后,张小强铺开白纸,开始练毛笔字,他在写时,林殊龙在旁指点着,一张写完,铺上新纸,张小强把毛笔递给一旁的林殊龙,然后退在一旁。林殊龙一生好字,这点他知道。

  林殊龙挪开板凳,双腿分开站立桌旁,重新展了展纸,用张小强捡来的细条石作镇纸压平纸张,在砚上蘸饱了墨,左手拢了右袖,开始落笔。

  张小强看着毛笔落入砚台的刹那,想到了这方石砚的出处。

  那是半年前,他和张北京关系正浓时,一日张小强在张北京家玩耍,偶见他家的桌上摊了两方精美的石砚,一方大,一方小,均刻着简白流畅的花草纹。

  张小强喜欢书法,了解“文房四宝”是为何物,而在笔、墨、纸、砚四样中,张小强独缺一方宝砚,自然对这两方砚台爱若珍宝,尽管他时常用的纸并不是宣纸,而是草纸;墨也不是讲究的徽墨墨块,而是“一得阁”;笔倒是他四娘家的女婿送他的一盒四支,称不上贵重。

  聊胜于无。可缺就是缺。

  由于缺一方宝砚,使此刻的张小强仿佛玩拼图的一个幼童,玩到最后却发现始终少一块令其无法完整般让他无比心躁焦灼。

  瞅着那两方宝砚,焦灼了半天之后,张小强嗫嚅着对一旁的张北京请求道:“把……这个小的送给我好么?我只要这块小的。”那块小的的确小,也是最粗糙不亮眼的一个。

  在张小强看来,他家有两个,哥俩关系这么好,送给他一个,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反正他家又无人写书法,要两方宝砚干吗!

  张北京不愿给。或许他作不了主。张小强见他吱唔吝啬,又羞又怒,一气之下甩袖离开他家,对此已然不抱任何希望。

  谁知他走到胡同一半时,张北京从后面大喊着追上来,手里捏着那方石砚,边跑边喊着:“小强哥,别走了,我问过我爹了,他答应把砚台送给你……”

  张小强转身,双手接过那方宝砚,紧紧地捧在手里,狠狠地咽了几口气,才将蹦出嗓子口的一颗激动的心重新安抚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