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外戚之女 4 第4章 旧事

《外戚之女》4 第4章 旧事

作者:五叶昙 字数:3140 书籍:外戚之女

  明珞几人在后阁中并没有待多久,掌事嬷嬷领了她们坐下后就去了前殿跟太后禀告。

  太后听说侄女们过来了,就点了点头,对掌事嬷嬷道:“她们兄长正在骑射场,我这里正忙着,让她们先去骑射场陪兄长说说话去吧,一会儿让皇帝也过去。”

  说的正是明珞的二堂兄明绍桉,他是庆安帝的伴读,今日这个时辰本该是庆安帝在骑射场学习骑射的时候,因着肃王过来议事,这才特意过来慈寿宫的,不过他过来了,并不妨碍其他几个伴读仍在骑射场该干嘛干嘛。

  掌事嬷嬷领命退下,太后这才冲肃王点头道:“你说的也是,这事也不必着急,待她们过来了,再看情况安排好了,不过说到这个......”

  她笑了起来,神情和蔼了许多,态度也更像是家人闲谈了。

  她笑着慢慢道,“说起来六弟你从成武二十八年就藩到此次回京已经有十几个年头,当年父皇曾给你赐过一门亲事,可惜那位姑娘无福,竟是病逝了。六弟年纪已经不小,不说正妃,就是侧妃也没有一个,这才连北鹘王都盯上了你王妃的位置。”

  太后口中的父皇正是先帝和肃王的父亲成武帝。

  肃王面无表情,不置可否,太后便又道:“前些日子凌太妃还跟哀家提起过这事,道是你母族,凌家二房的二姑娘正待字闺中,也还尚未许人家,哀家观太妃之意,似是有意想将凌二姑娘许配于你,想请哀家赐婚之意。”

  “不过凌二姑娘虽说是六弟母族的女儿,哀家也见过,是个蕙质兰心的好姑娘,又是凌太妃亲自开口,但这事事关六弟的终身,哀家还是觉得应该听听六弟的意思才好。”

  这边话还在说着,就有嬷嬷上前禀告说凌太妃带了凌家的二姑娘和三姑娘过来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听了就笑着对肃王道:“说曹操,曹操就到。说来六弟这次你回京一直顾着国事,可能还尚未见过凌太妃吧,我看不若你就留下见见她好了 - 也看看这位凌二姑娘。”

  凌太妃和凌家。

  肃王的母族是凌家,但这位凌太妃却并非是肃王的生母,肃王的生母是成武帝的皇后凌皇后,这位凌太妃只是凌皇后的堂妹,肃王的堂姨母。

  当年成武帝和凌皇后感情甚笃,只是凌皇后在生长女之后伤了身子,太医说再难有孕,调养了两年仍是无望,便从一个妃嫔手中抱养了先帝,结果不想十多年后竟然又意外有了肃王赵铖,但当时皇后抱养的养子也就是先帝已经被封为太子,成武帝虽想改立太子,但当时他的身体不好,在凌皇后的劝说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之后凌皇后于肃王七岁的时候病逝,成武帝便又纳了凌皇后的堂妹照顾肃王 - 也就是这位凌太妃,但成武帝在两年后也病逝了,他这几年虽然一直想改立幼子,但也知道幼子太小,当时大魏外忧内困,北边有北鹘,西边有西域诸国,南边有南越,边境时有战乱,朝内异姓藩王西蕃王府坐大,幼子虽然十分聪慧又有习武天赋,但到底年幼,而太子并无不贤,若是废太子改立幼子必会引起朝廷动荡,因此权衡再三后仍是让太子继了位。

  不过此举对幼子却十分凶险 - 太子虽然还算忠厚,对凌皇后也算感情深厚,但幼子的出身就是一根刺,就算太子不想拔,他身边的人也定会生事。所以成武帝在临终前册封了幼子为肃王,封地远在西宁,并且继西蕃王府之外又是一个唯一可以有兵权的藩王府,然后派了亲信大将亲自护送了幼子就藩 - 而在西宁,那里是对抗西域重地,坐拥了大魏朝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兵权,首领大将都是成武帝的亲信大将,并且下诏让先帝无故不得召幼子回京,如此以保幼子无虞。

  成武帝知道自己此举可能会引来什么后患,但为保得幼子周全仍是这么做了。

  至于凌太妃。

  当年凌太妃说是照顾了肃王两年 - 但其实因着出身,为让幼子有自保能力,成武帝和凌皇后都对肃王要求十分严苛,从他会走路时就已经开始拖着剑习剑,凌太妃入宫之时肃王已经七岁,每日里习武射箭读书,身边都是高手侍卫,凌太妃几乎都没什么机会近他的身 - 凌太妃入宫照顾“病弱”的小皇子,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罢了。

  所以肃王和凌太妃还有凌家都算不得亲近,此次回京,也并无去特意去看望凌太妃和招呼凌家。

  但凌家却想亲近肃王 - 这么多年来,从先帝开始,凌家就受到压制,境况一日不如一日,若是再不能起来,凌家很快就要从京城的勋贵世家中退出去了,因此当太后试探凌太妃,可有意将凌二姑娘许为肃王妃之时,凌家和凌太妃虽心中有所疑虑,但仍是喜大于虑。

  且说回前殿。

  太后说完这话看肃王仍是不动声色,就笑了笑,把目光调向了庆安帝。

  庆安帝神情蔫蔫的 - 这几年来他和太后的关系并不怎么和谐,一是因为朝政的关系,庆安帝大了,身边的声音也嘈杂了,也有了自己的主意和亲切的人,可朝政却一直由车禄和太后把持着,太后管他管得还格外严格,他早就被压得心中满是怨愤,二来便是因着他的亲事 - 这又是一桩陈年旧事。

  说起来也是太后的一桩烦心事。

  先帝临终前定下的太子妃其实并不是太后的侄女明琇,而是当时内阁大学士兼太子太傅郑成徽的嫡长孙女,郑家的大姑娘。

  郑成徽人品端方,正直能干,是先帝特地留下给小皇帝将来助他亲政之人,那郑大姑娘也自小就聪慧伶俐,生得更是秀丽端庄,明太后不欲辅政大臣车禄独揽朝政,需要内阁制衡车禄的势力,对这桩婚事也很满意。

  大约是自小定下的婚事,先帝在临终前也反复嘱咐了小皇帝,小皇帝便也认定了那位郑大姑娘。

  可偏偏看中小皇帝皇后位置的人还很多,三年前,也就是郑大姑娘十二岁那年和小皇帝还有几个皇帝的伴读以及宗室重臣公子贵女在猎场玩耍,一时不慎被人暗算,从马上摔了下来,没过多少日就香消玉殒了。

  这事不难查,很快就查出是吏部侍郎吴家人所为 - 先帝临终前除了定下了一个太子妃,还定下了一个太子良媛,便是吴家女,这听起来也挺合情合理,太后心里其实还有些疑惑,但深查下去,她也怕查出些什么不该查出来的 - 真的假的不重要,只要有人想栽赃,有些东西就洗不白的了,所以这事儿也就这样结案了。

  先帝定下的皇后身亡,当时太后为了安抚郑家,一年未议新的皇后人选 - 但过了一年,这事还是提上了议程,当时礼部和宗务府挑选一番后递上来的名单有五位小姐,其中就有辅政大臣车禄的嫡长孙女,明家的二姑娘明琇,异姓藩王西蕃王的嫡次女以及另外两位大臣家的女儿。

  明家暗地里是自幼就把明琇当皇后养的,但起初明太后还真没有让明琇直接为后的意思 - 但不管怎么样,到现在这个局面,车禄的权势已经越来越大,明太后不可能选车家女,而西蕃王府佣兵自重,已经威胁到朝廷,且西蕃王府还有异族血统,更不可能为后,至于另外两位大臣,都和车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明太后当时也有看中其他几位大臣家的女儿,但那些女孩儿不是已经定亲,就是年纪太小 - 合适的一两个,有前面郑家女的下场在那里,竟是都支支吾吾不愿把女儿嫁给皇帝 - 这事,的确可能是泼天的富贵,但那边辅政大臣的眼睛盯着,另一边他们也同样不放心太后,明家那几个女儿整日出入宫廷,当他们是瞎的呢?

  现如今太后需要制衡车禄所以需要他们家的女儿去巩固关系,但待他日不需要之时,他们的女儿只能成为太后和明家的眼中钉,何苦去做那早晚要被踩着上的垫脚石?

  所以明太后最终只能定了明琇。

  皇帝和明家的几个女孩儿青梅竹马长大,原本感情极好,这事明太后倒没担心皇帝会排斥 - 可是她万万想不到,一年前皇帝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流言,竟是怀疑起了郑家姑娘的死和明家还有明琇有关,便对明琇迅速冷淡了起来。

  这事太后跟他谈也谈过心了,道理也讲过了,可是皇帝就是那么一副不咸不淡死鱼脸的样子 - 真是让太后操碎了心。

  此时太后看向庆安帝,原是她之前就跟他说好的 - 让他开口邀请肃王一起去骑射场。

  庆安帝心里哼了声,才终于怏怏地开口道:“母后,六皇叔,既然和北鹘的事情已经谈完了,朕看朕也没有必要留在这里了 - 也免得凌家二姑娘和三姑娘拘束,朕今日午后本还有骑射课,便还是回去上课好了 - 皇叔上次不是还说要考较朕的骑射,一会儿皇叔见完凌太妃和凌家的姑娘们,也可以过来教教朕。”

  他这边说着话,刚起了身,那边外面的凌太妃却已经领着凌家的两位姑娘进来。

  凌太妃和凌家的两位姑娘进来后便先给太后和庆安帝请了安,太后免了她们的礼,就笑着对凌太妃道:“凌太妃,这么些年来,你不是一直记挂着六弟吗?这都十几年了......”

  她说着面上的笑容却是已经慢慢被怅惘之色取代。

  肃王在太后的话中已面无表情的对凌太妃略点头致意,凌太妃看着肃王倒是十分激动,喃喃了两句“六......六皇子......”,眼睛便有些湿了。

  然后就听到上面小皇帝的声音道:“既然都来了,不若一会儿都去骑射场吧,人多也热闹些。”

  肃王并不想面对两眼湿湿,表情激动的凌太妃 - 他自小到大就是铁血铸大的,从他记事起就是没日没夜的习武,九岁就藩,就已经上阵杀敌,身边都是近乎冷血的侍卫和将领 - 他并不善于去应对这种让人不适的情感表达,更何况他善察人心,对于凌太妃激动的眼泪,他看到的只是依附者看到强梯的欲望罢了。

  所以他道:“去骑射场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