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乱三国记 第73章 拿下弘农

《混乱三国记》第73章 拿下弘农

作者:云霄天佑 字数:1926 书籍:混乱三国记

  姓名:马岱(字伯瞻);武力:95;统率:94;谋略:72;政治:65。特性:骑将:统率骑兵作战时:武力+1,统率+2;斗将时武力+5。练骑:善于训练骑兵,训练骑兵时,武力+1,统率+2,谋略+3。骑兵作成时间减少,训练效果增加。伏兵:当马岱作为埋伏方,伏击敌方时,自身武力+2,统率+3,谋略+1,士卒综合战力提升15%;当马岱作为被伏击方时,自身武力+3,统率+2,士卒综合战力提升5%。伏击战与人斗将时,武力在+3。

  这边战役已经结束,那边的刘辨才刚刚收到斥候的禀报,斥候几乎是在刘辨收到系统提示的同一时间,到达的弘农县城。至于阴平关的杨安儿倒是比刘辨要早收到张烈等人的消息,而且也迅速作出了相对应的反应,倒不是杨安儿愚蠢或者盲目,而是因为情报的不对等,马超和马岱对张烈的支援,除了派遣马超和马岱的刘辨以外,就只有安排兵力和后勤的马超之父马腾,以及因为经过自己防区,有所碰面的杨安儿等渺渺几个人知道,就连张烈也都是在马超和马岱到达沔阳县之后,才知道刘辨有安排人员前来支援的。也就是因为马超和马岱的突然来援,才让张烈制定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作战计划,他要的就是打张任一个措手不及,因为情报的不对等,张任丝毫不知道马超二人的到来,所以,才会败的那么迅速和突然,一直被人打到龟缩在了葭萌关内。

  在将张任逼退到了葭萌关内之后,张烈留下向宠镇守沔阳县,之后派遣马岱领五千步卒前去支援杨安儿,以便顺利实施对绵竹的收复计划。原本张烈等人是想让马超领骑兵前去驰援的,可是,后来才想到,阴平关到绵竹的这一片范围内,根本就不适合骑兵作战,反倒是沔阳县到葭萌关的这片区域更加适合和需要骑兵的威慑。所以,最终决定让马超领骑兵留下辅助张烈,威慑葭萌关的张任,让马岱前去阴平关辅助杨安儿对绵竹的收复计划的实施。

  先不提张烈和杨安儿等人怎样商议对绵竹的攻略,这边刘辨原本以为在收服了张济和张绣叔侄以后,弘农郡中应该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力量了,但是,经过张济的一番解释后,刘辨才知道,原来,董卓在觉醒了枭雄特性以后,再到吕布假死脱身,董卓几乎对所有人都产生了猜忌。除了董卓自己以外,董卓不再完全的信任任何人,对所有人都留了一手。就好像明面上镇守弘农的是张济,实际上,董卓还派了他的心腹将领之一的华雄,镇守紧邻河南郡的黾池县。也就是在对持弘农县时孙怯分兵攻打的县城,这个华雄其武力不差,统率也并不低,孙怯想要拿下黾池县,还得花费一番功夫才行。不过刘辨倒是不担心孙怯拿不下黾池县,毕竟一个小小的华雄,还挡不住史诗级武将孙怯的脚步,毕竟,他华雄始终是一个人,而且黾池县相对于弘农县来讲,始终是要差上不少的!

  暂时不去考虑孙怯那边,刘辨先派遣张济和张绣叔侄分别领军,前去收复弘农郡的其他郡县,相信以张济叔侄,从董卓进京时就镇守弘农的威望,想要收复余下的几个郡县,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而事实也的确如同刘辨预料的那样,张济叔侄在弘农的威望几乎超过了董卓,余下的陕县、宜阳二县的守将,当得知前来攻打二县的是张济和张绣时,直接一仗不打,毫无反抗的就投降了。就在张济和张绣叔侄顺利收复余下的陕县、宜阳二县时,位于黾池县的孙怯,也终于在试探了几次之后,亲自领军对黾池县发动了强攻,在史诗级武将孙怯的带领下,一举攻上了黾池县的城墙之上,当华雄前来阻止孙怯,意图给自己的士卒,制造将孙怯军从新打下城墙的时候,这场攻城战就已经宣告结束了。因为,交手不过一个回合,华雄就被孙怯一棍子击中背心,从而岔气晕了过去,被孙怯生擒,主将都被生擒了,仗自然也就打不下去了。孙怯顺利的收复了黾池县。

  “叮,系统检测到孙怯与华雄展开厮杀,孙怯基础武力106,特性武神武力+10,特性迅雷武力+9,武器如意棒武力+1,坐骑筋斗云(马)武力+1,孙怯当前武力127;华雄基础武力96,特性悍勇武力+3,不屈武力+5,武器破阵刀武力+1,坐骑血红马武力+1,华雄当前武力106。叮,系统检测到孙怯综合武力高出华雄21点,触发秒杀!叮,系统检测到孙怯生擒华雄,因华雄为超一流武将,特奖励宿主1000功绩点!”

  姓名:华雄;武力:96;统率:90;谋略:69;政治:37。特性:悍勇:与人斗将时武力+3。不屈:与基础武力不如自己的武将斗将时,武力+3,与基础武力高于自己的武将斗将时武力+5,与基础武力等同自己的武将斗将时,武力+4。武器:破阵刀:武力+1,坐骑:血红马:武力+1。

  华雄(?-191),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明·罗贯中所着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义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在《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里名字写作华雄。而据潘眉根据《广韵》的记载,认为宋朝时《三国志》版本中为“都尉叶雄”,应该依照《广韵》更改,赵幼文也引用《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支持这种说法,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亦记为“都尉叶雄”。吴金华认为是受到元代以来小说的影响,才在南宋以后由叶雄讹误为华雄。据《资治通鉴·卷第六十》“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胡三省注“枭,古尧反。华,户化反。”与今本《三国志》相同,胡三省为华字注音,则华字应该无误。并不能证明《广韵》所引《吴志·孙坚传》有“都尉叶雄”就是都督华雄,若说“叶”字误作“华”字,“尉”字难道会误作“督”字?且《资治通鉴音注·卷第二百八》胡注为“叶,旧音摄,后音木叶之叶。吴志孙晧传有都尉叶雄。”又与《广韵》不符。或宋以前《三国志》华雄之外另有都尉叶雄,亦未可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