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的恶作剧 第二百一十九章 念佛

《穿越的恶作剧》第二百一十九章 念佛

作者:水木燕洛 字数:2284 书籍:穿越的恶作剧

  晨钟,暮鼓,日复一日,仿佛永无止境。

  每一天,都仿佛与昨日一模一样,有人感觉枯燥,有人便觉得心安,幽幽岁月,或长或短,本在人的心间。

  一转眼,杨易已在天音寺待了多日,听着清晨钟声,傍晚沉鼓,从寺内不知名的地方每天准时响起,默然度日。才区区几日工夫,他却仿佛已经融入到这奇异的环境之中。

  天音寺的僧人们很快就习惯了这位被普德师叔带回来、长住在此的“古怪”施主。

  这位施主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在见到天音寺的神异之后祈求修行法术,也不去庙里金身座下拜佛求神,反而扎进了最普通的藏书阁,一心诵读起佛经来,短短时间里就在佛学修为上一日千里,偶有争强好胜的师兄弟前去“请教”,每每都默然而归,口称惭愧。

  日渐深远,寺内修为最高的四位禅师也知道了这件“趣闻”,这天早课完毕,便着法相将这位施主找来。

  如今,未来的法相大师还只是个小沙弥,但身为天音寺主持、四大神僧之首普泓大师身边的弟子,一身月白僧衣,白净脸庞,手中持着念珠,已有了未来的一点高僧风范。

  法相对这位佛学高深的施主也颇有好感,他早前也听几位师兄弟讨论过这人,对他的佛学修为都佩服得紧,甚至此人的饮食起居,性格爱好,也被他所知。

  此次得了师命,法相看了看天色,也不去问,便径直来到经房内,对着杨易合十道,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杨易双手微微抱拳,回了一个俗礼慨然应道:“既如此,还未当面感谢普德大师救命之恩,烦请小师傅带路。”

  法相点头道:“施主,请随我来。”

  说罢,他头前领路,杨易随即跟上。

  在身后空空荡荡的房间里,细细檀香,轻轻飘荡。挂在房间墙壁上的那幅观音大士神像图,在袅袅轻烟里,观音大士慈眉善目,微微含笑。

  走出经院,是一个长约两丈左右的通道,宽四尺,两侧都是红墙,有两人多高,顶上铺的也是绿色琉璃瓦片,通道尽头乃是一个圆形拱门,走近那个拱门时候,便隐隐听到外头传来一阵声响。

  那声音颇为奇怪,乍一听似乎是庙内僧人颂读经书的声音,但其中却还夹杂着其他怪声,有一些在一般人想像中不该出现在此处的,如村落妇人聚在一起聊天谈话,又或信众高声礼佛,更隐隐传来有些孩童啼哭声音。

  这是山下信徒,无钱治病,便带着孩儿来寺庙求佛,天音寺有精于此道的僧人,便会尽一些绵薄之力,普度众生。杨易在这里住了些日子,也曾来帮过忙,早已见怪不怪了。

  走到门外,又是豁然开朗,但只见白玉为石,坪铺为场,石阶层叠,九为一组,连接而上至大雄宝殿,竟有九九八十一组之高。而玉石雕栏之间,只见殿宇雄峙,极其高大,殿前十三支巨大石柱冲天而起,高逾十丈,殿顶金壁辉煌,八道屋脊平分其上,雕作龙首形状,每一道屋脊飞檐龙首之前,赫然各雕刻着十只吉祥瑞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而殿下种种雕刻华丽精美,更是远远超过了世人想像,非等闲人可以制作。在大雄宝殿之后,两侧,前方,俱是一间连着一间的高耸殿堂,其间或是广场相接,或是小路蜿蜒相连,有的直接便是连在一起,层层叠叠,大为壮观。

  只是这建筑虽然雄伟华丽,也的确令人惊叹不止,但毕竟是仙侠世界,仙法奇诡,也不能批评人家浪费民力。而此时此刻,最令人惊愕的也不是这些,而是这等佛教庄严圣地之上,竟有无数凡人穿梭不停,无数人手持香火,跪拜礼佛,台阶广场,殿里殿外,香火鼎盛的难以想像。

  只是人流虽多,每天的生面孔也不少,但像杨易这样被“法相”这种修行者接待的却寥寥无几。

  “据说这位施主是普德师叔在外面救回来的,险些丧于妖兽爪下,如今身体虚弱,在我寺敬仰。”

  一个僧人对一位好奇的香客解释道,看样子显然也不是第一次了,修行者们向来是愿意将这种事传扬出去,不仅收获别人的敬仰,还为自己的山门塑造高大上的形象。

  至于这些和尚论禅辩不过一个只看了几天佛经的“病人”这种事,他们则是不会故意向外宣传的。

  其实,偌大的一个天音寺,在天下正道中拥有崇高地位的天音寺,竟如同一个凡间普通寺庙一般,开放给无数世俗百姓烧香拜佛,这本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据杨易所知,其实早先天音寺也和青云门等门阀一样,并不对俗世开放,只是普泓上人接任方丈之后,与另三位神僧一起参悟佛理,发大愿心,说道:佛乃众生之佛,非吾一人之佛耶。于是便决定开山门接纳百姓。

  佛门,佛门……

  杨易的思虑突然有些飘忽。

  神在人心里!

  神佛劝人向善,难道本性就是坏的?

  他脚步不停,隐隐间似乎改了主意。

  ……

  天音寺对世俗开放,乃功德无量之举,但出家人毕竟需要清净,便住在山顶小寺之内,一般也被称呼为“小天音寺”。

  那里,才是真正修行的地方。

  但此次四位神僧见他,却又不可能在那里了,否则单说他这幅身体大病初愈,又还没有精元灌体,只怕要累死在半路上。

  到了禅房,法相进去禀报一声,就出来在外守着,请杨易入内。

  这四位老僧面对“一介凡人”,态度也十分随和,只是似乎有意考教,没说两句便与杨易聊起佛法,杨易趁此机会一边听讲,一边讨教。

  今日讨论的的佛法中,主要有二:一是诸行无常,二是诸法无我。

  诸行无常,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这到是与唯物主义中“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理论不谋而合,受过二十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杨易理解无碍。

  但那诸法无我,便是唯心唯物最根本的分歧所在了。

  首先分歧在于,人是否能认识世界——唯物世界观认为,人是可以研究、认识世界的,这是可知论,而佛法认为,除“我”之外,别无他“我”,除“我”之外,也无法认识其他任何事情,人能够认识的,唯有自我,因为意识所感知的其他一切,都是“色”、“相”,唯有“我”——即意识本身,是脱离色相的、能够认识的,所谓修行,就是认识“我”的过程,这便是诸法无我。

  佛陀从认识自我中发现脱离色相之外的空,但他又发现,除了自我之外,其他一切物质,乃至生命都无法去认识,他们的意识永远不可知,他们色相之外的东西永远不得得,即一个人只能肯定自我意识的真实,而无法确定和认识其他人的意识,是不是只是感觉所化,就如缸中之脑,梦中世界。

  既然除“我”之外,一切都是色相,而空在“我”,那么就可以认定,世界在“我”,只要“我”感知到世界,世界就存在,若是我感知不到世界,那世界就不存在,一切唯心而已。

  世间一切,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我”动……

  这道理竖起来容易,化入佛法中却又枝叶繁茂,难以具论,说道最后,天色渐晚,杨易便便主动告退,回到客房休息。

  禅房之外,法相正要推门。禅房之内,突有人抚掌而笑,令他动作一顿。

  ……

  三日后,在杨易主动要求下,他终于拜入了天音寺山门,成为一名普通的僧人。

  若说唯一有些特殊的地方,就是他直接拜入了四大神僧之一的普德大师门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