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原配嫡女 154 152 薛九娘来访

《原配嫡女》154 152 薛九娘来访

作者:弥生凉 字数:6048 书籍:原配嫡女

  温宥娘在等着各世家回信之时,最先等到的不曾想是薛九。

  薛九本是女将,却是带着一百人乔装打扮快速到了江州,直接冲进了温宥娘的府上。

  “先三皇子遗孤?”薛九一坐下就朝着温宥娘问道。

  温宥娘点头,“当年外子见过先英王世子,虽二十年不得见,那五官眉眼却是一看便知。何况还有严如霜为证,当是错不了的。”

  薛九听到严如霜的名声,就道:“与严如霜有何干系?”

  温宥娘少不得将严如霜为何在京郊一带纵横剿匪的缘由说了,“哪知小公子会是他外侄?”

  薛九比温宥娘不想四皇子上台多了,听得温宥娘手中竟还有这张牌在,心中也有了些底,与温宥娘直言道:“戚家对那位,如今是半点没有情分在的。当年倾力相助,换来这般无情,莫不是还甘愿为他驱使?”

  温宥娘哪不知道,当今上位前,对着有用的这几个世家礼遇得很,只到了现在变脸就显得格外无情。

  “我只担心妹妹阿母与长辈,如今俱在京中。”温宥娘道。

  薛九却是不怕的,道:“我父一直对他忠心,之后便是万般变化,也愿为了他守住这大隆江山,不让南宁入侵,他敢对我薛府做甚么?”

  薛九这意思,却是说薛父并无反意,她打算将人困在云州了。

  温宥娘见此,就道:“我怕世家里,除了胡氏与戚氏及孟氏,其他的都不会愿意出兵,最多愿意凑一凑这热闹。”

  薛九却是自信满满,“只需挡得住北面盛国公手下的铁骑,世家们爱凑热闹也无妨,只要他们愿意大开州门放大军过关就可。”

  “到底不好骚扰百姓。”温宥娘道。

  薛九笑道:“妹妹做事,姐姐你还不放心?骚扰百姓之事,只我治军之下必不会发生。便是驻扎夜宿,也只不过是在城外,只路过绝不扰民。”

  有此保证,温宥娘倒是能有底气说服各路世家了。

  薛九将地图展开,指给温宥娘看,“我军自云州,且要路过这几个州来,要借道的县城便有三十多处。我来之前,便已经算过,这三十多县城,有十三个县城只不过路过,另二十县城却是要在城外驻扎。这三十多县城中,县令多为庶族,妹妹只怕那些人忠于当今,闭门顽抗,多造杀生。”

  说完薛九又将一卷书拿了出来,“这是那三十多县令的生平。其中世家所出八人,妹妹有把握说服。”瞅着这模样,却是早就开始琢磨反这种事儿一般。

  温宥娘拿过展开来仔细看了一遍,虽是快得极快不过一个时辰,却是因早就背熟了氏族志与各地庶族中的大族资料,因此倒是记得十分清楚。

  “戚家军此时到了哪一地?”温宥娘放下手中的书卷道。

  薛九轻骑来此,一开始必然是与大军一起前往的,不然打云州至江州这么远,就薛九天生胆大,也不会轻易冒险。

  薛九见温宥娘有此一问,就道:“果真何事都瞒不过姐姐。妹妹的夫君确带着三万大军过了三关了。”

  过了三关,就是彻底出了云州境内了。

  戚家这是等不及要动手了,不过是因收到孟氏发出的信,这才有薛九此行。

  虽看得出戚家有别的心思,然温宥娘也觉得兵贵神速比较好,毕竟要说服世家出兵,募集到可行的数量,说不得黄花菜都凉了,何况是造反。有戚家做引子,再说借兵之事,就要好说得多了。

  “兵贵神速。”温宥娘笑着道。

  薛九听到温宥娘这么说,自也笑了起来,都是活了两辈子的人,说话就是爽快。

  “那不知何时,妹妹可见一见那位公子?”既然双方已说妥,薛九却是更想亲自见公子珣一回了才妥。

  温宥娘自然不会拦着,薛九见了公子珣,许就戚家那点子造反的心就缩回去了,彻底为公子珣所用。

  “不如待明日?妹妹你也先休息一日了精神好些,再去见也不迟。”温宥娘道。

  实则此时公子珣已睡了过去,不到明日恐不会再醒。对于公子珣的身体状况,温宥娘却是暂时不想说的,只把此事交给公子珣自己决定是说还是不说。

  薛九本就是带着人算是八百里加急而来,只区区几日就到了江州,自然困顿,听得温宥娘这般说,又念及那位公子的身份,也觉得先休息一日后再见面是为妥当,便道:“那就劳烦姐姐了。”

  温宥娘道:“你我姐妹,何必这般客气。那一百兵士,妹妹也只管放心便是。只这一百人的口食,府上也是养得起的。”

  不只薛九带的这一百人,就公子珣所带几百兵士,她这也养了不少时日。

  薛九就笑道:“有姐姐在,妹妹又哪有不放心的,不然也不会只身前来了。”

  孟世子自是得知薛九前来的,只薛九虽是武将,却也是女子,他不好相见,便等着薛九被安置后才回了院子,与温宥娘道:“薛九这一行倒是快。”

  温宥娘就道:“半路收的信,又哪有不快之理。”

  孟世子听得温宥娘说的话,惊讶道:“戚家?”

  温宥娘道:“恐是得信了就兵动了。”

  这就是重生者的好处,只听得大皇子造反,东宫遇难,就能知晓里面到底有多少事,只收到信儿自然就动了。

  “那位到底是信薛家几分的,从京城到云州,各路驿站传送军情向来就快,许比我们知晓得还早。”温宥娘道。

  薛九远在云州能这么快得信,必然是打通了驿站,有人暗中传信。只是这一得了信就来了,到底有些居心不良。

  孟世子沉吟道:“只怕要不少好处。”

  温宥娘却是不在意,“就是要,也只寻公子要去。这天下无灾无难的,戚家也不敢明着说要取大隆皇室而代之。至于公子愿意给多少,那也是公子自己的事情。孟氏,总归是吃不下的,没得不让别人来分一口。”

  从龙之功,大了就是祸患,何况戚家有兵,就是让戚家拿了大头,温宥娘才觉得好。总归以后要不小心养出个白眼狼来,最先被清算的也不会是孟氏。

  至于温府,只温余卿与温长倬就是再出息,温氏出息不过几代,跟世家比起来也算不得什么,总归只有被用的而不是被防范。

  温宥娘把这想法一说,孟世子也觉得有道理,“我孟氏不过三千兵甲,到底比不得戚家三万铁血军马。”

  “不过只是怕主弱臣强,祸患无穷。”孟世子到底还是担心戚家最后造反。

  如今天下除了夺嫡,自然是算得清明,戚家就是造反也寻不到甚由头。只再过几年,公子珣去了,留下小小的阿蔓,面对手握重兵的戚家又能耐何?

  温宥娘却是道:“你忘了还有六郎了。”

  兴国侯世子这些年的军功不少,屡次被当今提拔,六郎在兴国侯世子麾下,自然也是步步高升,虽官奴之事一直被隐瞒着,然而此回若是能正大光明的恢复陈氏,想来也是甘愿。

  “只是怕兴国侯世子不肯。”孟世子道。

  温宥娘都跟他生了两个孩子了,兴国侯世子的儿子还比霸主都要大上一岁,他倒是不吃以前那点子飞醋了,不过也对兴国侯世子了解得深,要让这个读书有些读得傻的人跟着造反,只怕难说动得很。

  “薛伯爷对当今也忠心,所以留在了云州。”温宥娘把薛九如何安置自己父亲的事情说了出来。

  孟世子顿时明了,只笑着道:“说动他反不行,但能让他守在边关却是能成的。到底是皇室中人自己的事儿,外人也不好插手不是。”

  兴国侯世子是被当今提拔的,且当今也并无对不起兴国侯府的地方。有那么一分恩亲在,读过几本书的人就反不了。不过以大隆江山与百姓安危计,将兴国侯世子困在边关却是可行的。

  民贵君轻。向来对兴国侯世子这等有些书生意气的人而言,还是天下百姓更重一些。

  “那位已经下旨,让兴国侯世子暂代盛国公之位。”孟世子又说了一条新得的消息。

  温宥娘一听,就道:“盛国公治军多年,在军中威望十分高。就算兴国侯世子屡有功绩,才不过八年,又哪能轻易取代盛国公在军中的地位。就跟了盛国公身边那么多年的人里面,也少不得有些人不会服他的。既然如此,与其让他们内讧陷大隆边关于险境,少不得还是把人带出来的好。”

  盛国公倒了,在边关跟随他的那些武将们,自然知晓当今会让西北变天的。造反这个罪名,还不知会牵连多少出来。

  就是不造反,他们也没有活路。既然如此,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反?只不过是差个令天下信服的理由罢了。

  “只盼六郎莫让我们失望。”温宥娘又道。

  边关的将领们要反,自然需要一个理由,要陈敬若能说服他们,就是北面自也会被解决了。

  孟世子道:“你放心,我已追加三封书信而去。当年陈氏是因站在先三皇子那一头被抄的家,嫡系死绝,他还不至于为了一点恩惠而投靠当今。”

  当然,陈氏被抄家的时候,其实还算早,那时三皇子与先太子正相争,当今还不成气候。

  温宥娘只怕兴国侯世子将陈敬的身世告知当今,当今顺手将陈氏翻案,笼络了陈敬,“能不用造反而为陈氏翻案,谁不愿意呢。”

  “那也要兴国侯世子会说。你就是爱多想,姓黄的这些年拿了我们多少军粮?这些都是有证据在的,就他此时对那位坦诚,那位为了局势按下了,等以后呢?难不成他不怕以后?那位连对自己有拥立之功的盛国公都说杀就杀,难道不会心寒?盛国公会不会造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孟世子道。

  到底是在盛国公底下当武将的人,盛国公有没有反意,从军队的布局调动上就可以看出异常来。兴国侯世子虽是书读得多了,却也不是真迂腐到没边的人。

  “薛九说戚国公已经带了三万兵士出了云州,只后面要路过的县城不好开道。”温宥娘又与孟世子说到薛九这边的事。

  孟世子听了,就道:“只怕还有军粮,三万兵士所需不小,且按照如今路程,恐要两月才得最终到达京外。”

  温宥娘道:“你且放心,世家们既然要来凑热闹,少不得不出兵就要出粮才行。”

  世家大多富庶,家里陈粮不尽,还不如以此来换个爵位也不错。

  “何况我已着手让人大肆收购粮食,只两月当还硬撑得住。”温宥娘又道。

  从当初醒来,温宥娘就已经将收粮的事情分派了下去,他们虽存有存粮,然而却有一半是土豆番薯玉米类,这几样吃食,到底要跟米粮混在一起吃方行。

  孟世子就道:“哪来那么多粮食?”

  随后又想到了缘由,“你与郑家联络上了?”

  温宥娘道:“郑洄也就这两日就到了。京中出了这么大的事,郑家又哪会不急。”

  说到底,郑家已经投靠了他们,如今皇后一系蒙受大难,郑家必然要忙着寻一条出路。只就算四皇子愿意接纳他们,他们也要心疼先前在皇后一脉上的投资。

  商人就是这样,前期投资过重不到最后就不会死心再寻别路。但真被逼到绝路了也会舍弃之前的投资以求自保,因此温宥娘就送了及时雨去。

  郑家与漕运关系亲密,掌控江州到直隶的水路,温宥娘又哪会放过这个机会,“往京中送去的粮食,也日渐少了。”

  她联络郑家,并不只是为了稳住郑家寻郑家的银子所用,更大的目的在于围困京师。只等到大军军临城下,就算是那昏君想要抵抗,也要京中的百姓肯答应。

  “那位为了淑妃算计两子的话本子,也传了出去罢?”温宥娘问道。

  孟世子没想到温宥娘做事这般快,就道:“你放心,昏君的名头,我们自然也要给他坐实了。”

  不坐实这个昏君的名头,不让天下人知晓他宠妾灭妻,残忍至极,天下百姓又如何会支持公子珣。即便天下读书人并不多,许不在意谁当皇帝,只关心自己过日子。但哪族没个读书人在,又哪个读书人不重人伦重礼法?

  太子的冤屈,大皇子的冤屈,可都得让天下人知晓。

  事实上,郑洄来的比温宥娘想象中的要快,只将郑家两府的人分散安置到了安全之处,就快马加鞭到了江州。

  温宥娘并未在江南城中,而是在江南城不远的另一个县城,并与当地县令交好,这也是她敢让公子珣与薛九的人马入驻的缘由。

  郑洄到时,已是天黑。

  温宥娘与孟世子也并未休息,还在琢磨造反之事。听得郑洄到了,纷纷起身加衣去了书房。

  郑洄来得匆忙,也并未作休整,见得温宥娘与孟世子,这才松了口气,道:“郑洄见过世子、夫人。”

  孟世子道:“郑兄客气了,还请上座。”

  郑洄也不客气,只坐下了,又见得温宥娘亲自与他斟茶,忙拱手,“多谢。”

  温宥娘笑着道:“郑大哥客气了。”

  郑洄喝了口茶,立马跟温宥娘道:“粮食之事,我已办妥当,只在大隆粮产地大肆收购。银钱之事,并不成问题。”

  郑家每年赚那么多银子,多到没用处,放在那也不过是等着氧化,也只能用于政治上的投资了。

  孟世子抱拳道:“还得多谢郑兄仗义。”

  郑洄苦笑,“昏君无道,这也不只是为了你我,也是为了天下苍生。”

  “只是,虽我等将粮食准备好了,不知两位是个什么章程?”郑洄又问。

  当初温宥娘递出信的时候,却是没将此说个明白,但也恰好拦住了郑家内部要不要向四皇子一系靠拢的争议。

  郑洄此时亲自来,就为了此事,他们郑家却也不是会轻易会同意造反的人,毕竟是几十上百族人的性命摆在那。

  孟世子便将小皇孙之事先说了出来,郑洄听了也知他们夫妻如今还这般稳得住自然是有后手,因此就道:“还请世子节哀。”

  温宥娘随即就将公子珣之事说了出来,“外子年幼时得见过公子,想必天下世家年长者都识得。此番昏君无道,远不如当年先三皇子德行服众,天下也当是有德者居之。”

  郑洄没想到温宥娘与孟世子的后路竟是这,就道:“还不知两位可否为某引荐一番?”

  造反事大,就郑家要是当初没投靠皇后一族这么深,也不至于跟夺嫡扯上关系。只如今要让参与造反,少不得却是要想更加稳妥一些,至少也得见到公子珣才好。

  温宥娘也就直言道:“明日薛九要见公子珣,不若再往后一日?”

  薛九之名,这几年也算是名满天下,郑洄没想到连薛九都来见人了,忙道:“只在三日内何时都行,也不是多急。”

  温宥娘就道:“不知郑家此回可收得多少粮食?”

  郑洄回道:“此回下去,许是五万军士一月可足。不过因不好动静太大,也并未朝世家里收购。若是世家愿意大肆售卖粮食,许是十万将士两三月可行。”

  温宥娘想了想,道:“朝世家收购,可能需得多等几日。”

  郑洄点头,知晓温宥娘许是另有打算,就道:“漕运牛家,我等无能,并未谈妥。牛家似乎并不想掺杂此事。”

  温宥娘道:“牛家守着运河,又哪是想不想掺杂就不掺杂的,许是觉得还能得更多罢了。”

  郑家没有与牛家谈妥,温宥娘并不觉得奇怪,只与孟世子道:“恐要劳烦夫君走一趟了。”

  牛家可能嫌弃郑家乃是商户,不够资格跟他谈这些,换一个有重量的去未必不行。说起行商,他们与牛家也算是相识。

  只让人将郑洄送去休息,温宥娘才道:“没想到牛家的心也大。郑家给他的好处当是不会少。”

  郑家与他相谈,必然也带了筹码的,只是不曾谈拢,就证明牛家想要的,是郑家觉得无法保证的东西。

  “不是要个爵位,就可能要的是漕运更大的分利。”孟世子猜测道。

  漕运每年都有税赋,且是十抽七,但因运河于整个大隆交通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些年牛家也赚得不少。

  因此要真论起来,牛家未必愿意冒这个险来,除非其中有更大的利益摆在面前让他们无法抗拒。

  “只军队若不从运河去,便远了许多。兵贵神速,多拖一日变数便要多出一分来。”温宥娘道。

  孟世子展开地图,比划了一下要绕路的地方,就道:“就只有等明日与薛九再议了。她带过几年兵,比我们知道军队最快可日行多少,能否绕路。”

  温宥娘点头,“要牛家最终不愿,也只得绕路了。绕路也不只多几日的问题,就军粮便要多费许多。”

  孟世子只带着温宥娘回房休息,“天色也不早了,你身体本就没养多久,这些事也不急在一时。”

  到第二日,薛九却是先跟郑洄见了面后才与温宥娘碰头。

  “世子也太胆小了些,莫不是我会吃人?竟今日也不来相见?”薛九见到温宥娘一人少不得挤兑道。

  温宥娘心想,当初在皇宫他差点把主意打到你身上,就算过了许多年,总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这绝对不是她吃醋,而是孟世子自己要回避。

  温宥娘就笑着道:“薛将军又不是不知他是什么人,整日里又哪有闲得住的时候。”

  薛九只是笑了笑没说话,就是上辈子孟世子这人没娶到温宥娘这么厉害的贤内助,却是在太子与大皇子一系出事之后,却还活得稳稳当当的。

  上辈子也是大皇子造反,太子与皇后遇害,因此皇帝少不得把孟氏安抚了一番。毕竟孟氏不比胡氏在朝中举若轻重,也不至于让皇帝忌惮。只是孟世子却是不知所踪,最后在她死之前,国公位却是被二房的袭了。

  想到上辈子皇帝也是用的这一招,解决的大皇子与太子,薛九就觉得冥冥中许多大势许是没那么容易更改。

  但只便是如此,皇帝动手的时机却也是晚了几年,加上这横空出世的公子珣,这大势似乎也改了不少。

  这般想,心中的信心又多了两分。

  薛九也没再说孟世子,只跟温宥娘道:“不曾想,你竟是将一切准备都做足了。”

  温宥娘是连军粮都准备好了,虽是她也有大不了造反的打算,然而却是打算走到哪收集到哪的,没温宥娘这般手脚快。

  当然,这般收集军粮也更不容易被人察觉。所以真正的有意谋反的义军收集粮草,一般不会有温宥娘这般的大手笔。

  温宥娘只淡淡一笑,“你是知我的。”她既然搅合进了夺嫡里,自然是想要处处都打算好了的才行。

  不说此回横空冒出来了个公子珣,就当初她还不知公子珣这个人之前,也想过太子一系落败了该怎办。

  就在那时,她都想过要是太子败了他们将有好几条路走。

  要太子如当今这样,被大皇子所杀,孟氏自然会得当今的安抚,孟氏损失一个太子妃,但能得保全。要孟世子觉得没意思,归隐也无妨。要他要报仇,自然是再选一个皇子跟当今斗上。

  要太子‘被造反’祸及几族,孟氏面临灭族之祸。温宥娘也想过,干脆怂恿薛九造反好了。反正薛九对当今这一脉的恨意深得很,于孟氏而言,许是谁当皇帝都无所谓。

  最不济也不过是事败身死,说不得就能回原来的世界了。

  薛九也笑着道:“妹妹自是知道姐姐的。”

  不然这么多年,两人也不会关系越加密切,戚家也不会在她的说动下暗中偏向了太子。只可惜太子命薄福短,竟是没有上位的机会。

  亏她以为这辈子,太子这一系有了温宥娘与她,说不定会顺利继位,哪知道竟连个嫡子都没留住。至于京中那些太子生死未明的庶子。薛九也没多大的兴趣去管他们死活,更不可能逮个奶娃子来扶持。

  “竖子不足与谋。”薛九叹道。

  温宥娘自然知晓薛九说的是皇后一系,就如她前段时间与孟世子说的那样,要先下手为强,又哪有今日之祸。

  大抵是心还不够狠,只为早就不存在的当年那些恩爱,不忍心朝着枕边的人动手。却不知道男人有时候为了权势,是什么都做得出的。又何况假装演一场恩爱的戏码。

  如陈阿娇于汉武帝,十年一梦,终究不过是虚妄。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