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原配嫡女 129 127 王真人说亲

《原配嫡女》129 127 王真人说亲

作者:弥生凉 字数:6165 书籍:原配嫡女

  温宥娘是王真人亲传弟子的事情传出去不过两日,本清静的庄子顿时又热闹起来了,前来递帖子的人家渐多。

  只六老太爷不怎的高兴,本当初没选在京中图的就是个清静,哪知如今竟是比京城里还要吵了。

  六太夫人在旁边笑道:“热闹些也好。你本就每日出门会友,又哪听得到女眷们的热闹。如今宥娘身份上去了,倒也好说亲了些。只是不知她怎的让王真人给看中了,不知道在世家面前会不会露怯。”

  六老太爷却听不得这,道:“当初京城里少了世家大族了?那时就得过好名声,这会儿怕甚?都是世家,王氏莫不是规矩不同一些?”

  要温宥娘不聪慧,他也不会愿意将人过继过来,等这会儿过继来要谁想说半句不好的话,他也是不依的。

  六太夫人哪不了解自己这老头子呢,忙笑着道:“老爷子说的是,咱们宥娘呀,个顶个的好。就是对着王氏,又哪得吃亏了呢。”不说别的,就能让王真人认作亲传弟子,她自个儿就觉得脸上有光。

  只这等高兴,等见着了王真人后就变得寡淡起来。

  王真人也不理会二老的心情,只道:“行景身带两府血脉,乃王氏、孟氏之后。如今宥娘亦是我爱徒。并没有比两人更般配之人。”

  其实王真人就差明晃晃的说,她认温宥娘为亲传弟子只不过是因孟行景之故。不然一个庶族女郎,哪得她看重。

  温宥娘再厉害,没有一个好身份,最终能嫁的也不过尔尔。更莫说她那一身的见识,不嫁给孟世子约莫是再无用处。

  六老太爷只喝着茶不说话,孟世子对温宥娘之意,在他回京之时,六太夫人就已经说过。只是他不曾在意。

  谁家少年不慕艾。温宥娘长得漂亮,有名声在外,行为处事又大套,不落俗风。有人喜欢才是正理。

  只是孟世子乃世家出身,温宥娘却不过庶族。就算是知道孟世子的心意,六老太爷也不觉两府能成事。

  至于那点少年情怀,待五年、十年之后,谁又记得多少。

  只六老太爷万万没想到,孟世子竟请来了王氏人,为温宥娘抬身份。

  这若是换上一般世家子弟,六老太爷见这一份心,考虑再多只问了温宥娘之意,大约就会答应。可孟世子却不行。

  六老太爷搁下茶杯,婉拒道:“真人有所不知,我们夫妇并未打算过让小女高嫁。世子乃孟氏之后,且又是嫡出一系,温氏实在高攀不上。我们两老不求他们姐弟今后有多富贵,不过只求一份安稳。世子夫人之职责任重大,亦是今后孟氏宗妇,此职非世家女不可为。还请真人三思。”

  王真人哪听不出温氏六房的拒绝,就道:“宗妇所学之事,我自可亲自教导于温姑娘。相信以温姑娘的聪慧,学会并不多难。”

  六老太爷见王真人执意要凑成这亲,继续婉拒,“世子虽父母早逝,然而却上有长辈,婚事当由孟府长辈做主。真人又何必沾染俗事。”

  就差说真人你何必多管闲事,人家正经长辈都不曾说什么话来。

  “温氏是嫌弃行景的名声不好?”王真人沉默了半晌后,虽是在问,却是肯定的道。

  六老太爷又哪会承认,只道:“实在门第不相配。温某亦做不出卖女求荣之事。”

  要换到一般庶族,能得与氏族结亲,自然是巴不得,宁愿许以大笔嫁妆,只盼得进了氏族后对自家名声前程有利。

  只六老太爷自个儿没入仕的想头,对温余卿的期待也非建立在温宥娘嫁入氏族的基础之上。

  对于名声被糟践得半分不剩的孟世子,实在没半点想法。

  王真人一声轻哼,一双寒目看向六老太爷,却也没仗着身份说什么过分的话,只还在于讲理,“我乃是温宥娘师尊,她为我亲传弟子,身份非凡,做主配与我外侄又如何不般配?”

  到底王真人的名头也不是那么好借,若是不允王真人嘴里一个不好,温宥娘如今就是骑虎难下了。

  见得六老太爷还没说话,王真人语气又软了下来,“外人道行景为人如何,我只问老夫人一句。您与行景有过相交,他为人到底如何?”

  六太夫人不曾想王真人竟问到了她头上,虽是不想温宥娘嫁入孟府,然而要评断人却也不会妄言,只能据实道:“非外界所言。”

  要六太夫人说孟世子的好话挺难,就她见孟世子那两三回,也不过是觉得一般礼数不差,往深纠了就不行了。但是与外面传的他相比,又要好得多。

  因此这非外界所言五个字,倒是恰好。

  王真人颔首,“行景这孩子,虽平日里玩劣,然说到底亦不过孩子心性,不曾定下心来。要说大过,却也是没的。就是当初大婚之事,也错不在他。不过为旁人所带累,污了自己的名声。”

  要说孟世子最大的污点,也不过当初大婚时新娘子上了吊,后与岳家闹翻。剩余的那些无关紧要的毛病,却是这世间男子都有的,也算不得什么。

  “他心中并无多大算计,却也被害得他如今娶亲艰难。我乃他姨母,唯一能为他做的,也不过是替他选一门贤淑的妻室,让他有个像样的家罢了。”王真人说得陈恳又无奈。

  晚辈不成器,又因非自己直系,便不好教管,只得尽最大的努力为他铺好能铺的路。这种心情,六老太爷是明白的。

  就如温氏,也不乏那般顽劣子弟,却因种种不好言重,最终只得无奈叹气。

  六老太爷也直言心中所忧,“我们夫妇只有一对儿女,孟氏门第太高,小女虽得真人看中,身份却也有些虚。若有哪一日,小女吃了亏,又寻何人诉苦?”

  高门嫁女的不好便在此处,因嫁得高了,娘家身份不匹配,在夫家吃可亏,却是再难讨公道的。

  王真人听到这就笑了,“温先生这话儿也说得不亏心。温姑娘难道就是那般好欺负的人?要那么好欺负,我也不会选中她。再我眼里,温姑娘可是厉害得紧,深得我欢喜。”

  要不是温宥娘有心机有城府,她又哪放心把孟行景交给她。要嫁进孟府中,就算是吃亏,也吃不了多少。

  六老太爷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女儿不是好相与的,只不过他说的并非是在孟府中被长辈或其他妯娌被为难,为难的在于孟世子,“世子多情,而小女性情刚烈,恐不够贤惠。”

  要孟世子娶进门,几年后感情冷淡了下去,又巴望着别的娘子,温宥娘又哪会容忍。等到那时,又有何人与温宥娘出头呢。

  谁为难都比不上夫君的为难,世家大族里,连夫君的宠爱都没了的话,加上身份不够硬,要活下去,何其艰难。

  王真人深感六老太爷一片为女之心,然而在此时也不得不为孟行景辩驳一句,“温先生恐怕不知,前些日行景就已经将自己院中清理干净。又为温姑娘千里迢迢前往闽州请我上京。他对温姑娘的一片心意,并不做假。行景长至十九,恐怕也仅对温姑娘如此上心过。两人有此情分,以温姑娘的为人,自然只会恩爱下去。”

  就此王真人还保证道:“就是有一日行景变心了,也不过是一凡夫俗子。温姑娘乃是我亲传弟子,于王氏亦有一分干系在,没人敢小瞧了去。”

  六老太爷知道今日不论拿出什么样的借口来,都会被王真人驳了去,只得道:“便是如此,也得小女答应方可。也望真人莫要以势相逼,只看她自己如何选择。可否?”

  王真人能得这一句已达到目的,就道:“婚姻之事,乃父母做主,媒妁之言。然能得长辈垂询,自也是佳事。”

  六老太爷便道:“既如此,那此事不如日后再谈?还有孟府国公爷,亦要同意方行。”

  王真人给他一万万保证又如何,要孟家长辈不喜,六老太爷也是不肯的。

  王真人道:“只须温先生与温姑娘应了,我自会说服孟家长辈,前来提亲。规矩礼仪,半点不差。”

  六太老爷送走王真人,便将温宥娘叫了来,问道:“王真人如今虽是你师尊,然也不过名头。于孟府的婚事,不知你有何看法?”

  温宥娘回道:“还不错。”

  六老太爷不料到温宥娘会说出这种话,就道:“不过一氏族纨绔子弟,又哪不错了?尚不如寻一家世简单,人品方正的人家,你日后过得也轻松一些。”

  温宥娘道:“不一样要人情来往,理家御下,筹谋夫君子女前程,世家与氏族有何异?不论对方人品方正与否,这些都是需做的。竟然都要做,去哪做都一样。除非嫁个不理世俗的狂人。不过大隆狂士大多放浪形骸,又年纪不小,俱有妻室。要轮也轮不到我了。”

  狂士的放浪形骸,孟世子跟他们一比,那就是妥妥地好男人了。至少他一不吸食五石散,二不拉着一大群好友跟自己妾侍玩儿童少年正经娘子不宜的游戏,三不一个想不开就作死。

  六老太爷被温宥娘说得尽然无言可对,虽同是出世之人,可对于那些放浪形骸的狂士,他亦是半点好感也无的。

  不事生产,不理俗物就算了,还挥金如土,用完自己的用妻室的嫁妆,动辄作死了自己留下一摊子孤儿寡母和父不明的庶出。也亏得多是有家族之人,不然子孙断绝也不是不可能。

  要拿孟世子跟他们比,六老太爷还是宁愿选孟世子的。

  “只是孟府门第过高,若你在府中吃亏了,我们又如何能为你张目?”六老太爷忧虑道。

  温宥娘哪不知高门里的那些难处,只是如今她已然没了退路,只能将谢氏之事说了出来,“如今仇府已算是分崩离析,可张府还在京中。以谢氏的手段,就算我们姐弟过继了,也不知是否会放过。何况还有张家……曾经那些涉事的庶族,这些年也尽是满门被灭。宥娘虽不才,却也想要把一切都护住的。”

  六太老爷不知京中温府有今日竟是因温府中的两个儿媳而起,听完温宥娘的话,先是心下里惊悚,后就深深叹了一口气,“不说仇氏,你生母当年也着实是冤枉。谢氏竟是这般不近人情,难怪投了南宁叛逆!”

  温宥娘苦笑,“说到底,也是她行为不当。不论她是否有意,都害了谢氏,自然为谢氏所恨。何况我们温氏亦算是庶族。当年先帝算计谢氏,也不过是为了给庶族铺路。在谢氏眼中,恐怕所有庶族都该死。”

  顿了顿,温宥娘叹道:“要当初那些庶族没有出事,如今朝廷或许也是另外一番模样吧。”

  先帝时提拔起的庶族,要没有谢氏一事,如今恐怕也掌握了大半朝堂,且手握实权,世家便是因此一步一步被打压下去。只可惜因谢氏之事,先帝处置得太过于下作。二十年辛苦化作乌有。

  那些提拔起来的庶族官员,在没有谢氏在前面替他们挡着其余世家的攻击,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被排挤出了朝堂。

  加上谢氏的复仇,先帝千辛万苦才筹谋起来的局面,又一面塌了。反而导致世家虽退出京中权势中心,然而却大多回到祖地成了割据之势态。让京中反而被世家暗中制辖,无法妄动。

  六老太爷惊于温宥娘这番见解,问道:“这些东西,是谁教导你的?”也难怪王真人能收她为徒,且要她嫁入世家。

  说来六太老爷最钦佩世家一点,便是对女子的精心教养。与一般庶族女子而言,世家出身的女郎却是更识大体,知天下。

  温宥娘的教养,不是六太老爷看不起温老爷子,而是知道温氏的底蕴,若是自小由他当男子教导或许会是今日这般模样。然而温家老爷对小娘子的教养,六老太爷知道养不出温宥娘这样的人来。

  温宥娘既然选择跟六老太爷坦白,除了穿越了的事情,自然无一不言,“也不过是宥娘闲来无事便看了些许杂书有感。遇着不明白的,便去问张家外祖。他总比宥娘知晓得多。何况这些年京中起起伏伏,听得多了,自然也明白起来。”

  温家是庶族,与世家之间的冲突,只要不是闭塞之人,便是小娘子,心中都有几分明白。

  张府比温府好的地方就在于,在京中呆着的时间比温府要多上那么几十年,对京中往事的了解也多。

  况张伯爷虽名利心重,然而也不算得是多糊涂的人。

  要说温宥娘天性聪慧,再有张伯爷在一边作辅,倒也不是理解不了。毕竟在先帝时支持另外一个皇子的人,能护得一家子到现在还未被清算,虽有当初伯府算不得什么的缘由在里面,但当还有其他缘故。

  六老太爷接受了温宥娘的说法,再说到谢氏之事就没了顾忌,只道:“就算如此,你嫁入孟氏又有何用?孟世子那人,虽无大过,却也不堪大用。”

  说完六老太爷自己都先摇头了,要是孟世子得用,也不至于老国公爷重新出来掌孟氏的权。说到底还是孟世子太过于无用,先国公又死得早了些,这才没办法之下用的权宜之计。

  温宥娘却是笑道:“正是因他不堪大用啊,老祖宗。只要当今在一日,世子的位置就稳稳的,谁也动不了。”

  虽皇帝没有让太子继位的想法,然而孟家世子之位却也不是谁都能上了。不管皇帝对孟家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在太子没出事之前,孟世子都还会是孟世子。

  至于太子能不能继位,温宥娘算了算,到底还有好几年。今后变数如何,谁又知道?

  六老太爷不曾想温宥娘竟是这种打算,只张了张嘴,最后道:“你这胆子也太大了些!”

  这是要借孟世子的手,掌孟家的权。可孟氏其他的人难道就是吃素的?

  温宥娘道:“老祖宗,孟世子他不傻,知道分寸。”要真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她也不会答应与他结盟。

  六老太爷闻言皱眉,终于把整件事儿给想明白了,“你与他也早说定了罢?所以王真人才会认你为徒!”

  温宥娘瞧着六老太爷不太高兴,忙道:“也是因谢氏,宥娘无可奈何方才有此下策。嫁进孟氏,却总比庶族的强。”

  嫁到了孟家,谢氏要复仇就先得与孟氏对上,孟世子与王氏亦有血脉之情,王氏于谢氏乃通家之好,如此张府与他们姐弟方得更安稳。

  六老太爷本想骂温宥娘一番,却是想到之前温宥娘姐弟其实更愿意与温氏割离入张氏的族谱,暗想恐怕就在那之前两人就已经商议好的,就觉再骂也无用。

  只是道:“你一个小娘子!做得了什么?又哪能撼动得了一个氏族?你这是糊涂了!”说是掌孟氏的权以抗谢氏,倒还不如进宫当娘娘去,皇帝的势总比如今孟氏的强。

  当然六老太爷也不是真想温宥娘入宫去当劳什子妃子,只是觉得温宥娘的选择实在不算得上佳。

  温宥娘回道:“谢氏投了南宁,如今正忙着在南宁夺权。何况谢氏更恨的会是当初在背后算计之人。如今生母早已经为谢氏偿命,我们姐弟又过继给老祖宗当儿女,亦算得是断子绝孙。只盼着谢氏能放过张府与我们姐弟。至于谢氏,也非宥娘该头疼的。”

  谢氏投了南宁,会头疼的只会是当今皇帝,要跟谢氏对上的,也只会是当今皇帝。

  六老太爷这会儿亦是无话可再说,温宥娘因张府与自己姐弟的安危作想,才嫁于孟世子。

  又温宥娘明言孟世子并非糊涂之人,因相信她的眼光,六老太爷也只能认了,“既然你愿意,老祖宗也不会违了你的意。只是便是王真人有意,令你嫁入孟氏。也得孟氏拿出该有的态度来。我们温氏从不是巴结氏族的人。”

  温宥娘见六太老爷已答应,就笑着道:“老祖宗还不知道我,哪是会吃亏的人?要孟氏不拿出个好态度来,我可不会嫁。老祖宗也大可趁这会儿好好看看,孟世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到底能不能处事。”

  王真人得知温氏六房同意了,自也知道这里面当是温宥娘在其中转圜,心下里对温宥娘又满意了一分。

  只要能护住孟行景,温宥娘那些未说出口的小心思也算不得甚大事。

  如今温氏已解决,下一步便是进孟府见孟老国公爷了。

  只不过在此之前,王真人却也想着带着温宥娘一起去。

  温宥娘得知王真人欲带她一起上国公府,就推辞道:“师尊,这恐怕不好?”

  王真人摆手,“你乃我亲传弟子,自然要随我四处走动的。有何不妥?还是你对世家门阀惧了?”

  其中有没有带着她去试一试那太姨娘的深浅,就不能明言了。

  王真人执意要温宥娘去,温宥娘自然也会尊令。回头去寻衣裳,却又被王真人拦住了。

  “你乃我亲传弟子,衣着打扮自不可似如今这般随意。还得为师替你指点一二。”王真人一甩浮尘,就跟着温宥娘去了她的院子。

  温宥娘其实也并非没有好看的衣物,实际上每一季她也有令人做一套时兴且十分合身的套头。女子谁不爱美。不穿出去,只自己在屋子里偶尔穿一穿却是无妨的。

  温宥娘将这一季的新衣穿上,在屋子里走了一圈,才问道:“师尊觉得这一身如何?”

  王真人看了看,颔首道:“尚可。只是头面差了些许。”

  衣物不打紧,便是料子差了一些,只要剪裁得体,花样新奇,也一样夺人眼目。只头面这种东西,最看重的便是材料。无论打造得何种精巧,若材料不好,就要生生逊色几分。

  温宥娘听得王真人的话,就想到了孟世子送她的那副头面。

  张家与温氏都算不得什么巨富之家,便是张家如今每年有三万的收账,在打扮上却也不敢真大手大脚。

  所以温宥娘的头面虽多,然而大多只算得上是中上品,唯一的上品还送给了薛九当新婚礼。剩下的如今能拿得出手,且能入世家眼的,便只有孟世子那一套红玉的头面了。

  当然,薛九的那根珊瑚簪也不错,只是与孟世子那一套相比,却也算不得好了。

  温宥娘让冬梅将那一套头面拿了出来,又一一戴上了,才走了出去。

  “师尊觉得这一副头面如何?”温宥娘问道。

  王真人被温宥娘头上那一套红玉头面给惊住了,讶然道:“没想到温氏竟有这等上品。”

  温宥娘倒没默认,只笑着道:“师尊可是太看得起弟子了,这一套头面却是世子前几月送弟子的及笄礼。温氏不过小康之家,又哪来如此上品。”

  王真人闻言便点头示意知晓了,心里却骂了孟世子一句败家子,难怪娶不到老婆。

  “这一套头面,却是合大婚那日正好。”王真人暗地里骂完了孟世子后又道。

  温宥娘的底子本就不厚,这一套完整的头面还是留在大婚那日撑场面才行,也好让她进府后不敢让人小看。

  再自己在她大婚之时,再着人送几套过来,倒也勉强使得了。总不能自己的亲传弟子、外侄媳进了孟家,竟是连几样像样的东西都没。

  王真人这样一想,就问道:“可还有次一些的?”

  温宥娘只得又将那根珊瑚簪拿了出来,“这支簪子不知怎样?”

  王真人拿过珊瑚簪反复看了看,道:“做工精致,材质上乘,倒也不错。便这根簪子了。”

  只是一根簪子却也不够,王真人又道:“再配上一副金镶红宝石耳坠,一对红玉镯子,剩余皆用纯金造的便行。”

  温宥娘只得自己去自己的小库房里翻了天,这才凑出一套出来。

  红宝石嵌金的耳坠是有的,还是可爱的小鱼儿状,做工精细,连鱼鳞都刻画得清晰。其实当初她是打算等宛娘及笄之时送与她的礼物,如今倒便宜了自己。

  红玉镯子是没了,然白水镯子中带红的却是有一对儿,是张氏当年嫁妆里的。

  剩下的便也便宜了,只往精致及相配的找。

  等温宥娘再换了一次头面,走出去之时,王真人满意了。

  “尚可。不过随师尊随意去国公府走走,不需太过盛重。”王真人道。

  温宥娘面上笑着,心里却在想世家不愧是世家,她差点倾尽所有,才换来人家一句不需太过盛重。这可是她最贵的行头了。

  最后王真人更是大方了一把,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玉佩挂在了温宥娘的腰上,这才彻底的满意。这一身行头,虽是差了一点,然而有头上的簪子与腰上的玉佩压着,国公府里的那些也不敢小看。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