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传万里 第47章 古城诗会

《明传万里》第47章 古城诗会

作者:往日如风 字数:1799 书籍:明传万里

  几人正听旁边一桌的人讨论这文会发起者,也就是那位康公子,随后就听楼下传来一阵嘈杂的寒暄声。

  片刻后,楼梯上走上来一群人,为首的是一名身着锦衣华裳的青年公子,他长相虽然一般,但是有身上做工考究的华服相衬,倒也显得有些不俗。

  “诸位,在下姓康名权,字长衡,此次‘古城诗会’就是由在下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发起,多谢诸位才俊贤达拨冗前来,在下不胜感激。”康权上来后四下一拱手,说的话大方得体,颇得在场之人好感。

  康权在台面上讲些场面话,赵彦则听着旁边一桌人的‘悄悄话’。

  “路兄,这康公子是什么来头?竟能组织起这么多人来参加文会,他身后那些人中,好像有不少是府城中文名颇盛的名士才俊吧?”

  “龙兄,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康公子的祖父乃是致仕多年的前礼部康侍郎,据说这康家原本也不是真定府人氏,而是正德年间从文风鼎盛的南直隶迁来的。这位康公子自小被康侍郎耳提面命,研读圣人之学,可谓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是屡次想要参加科举,却被康侍郎以其德行学问尚不足为由拒绝了。

  虽说没在科场中博得功名,可是这位康公子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大,号称真定府第一才子,素与府城内外的名士一起呷妓风流,吟诗作赋。今年或许是康侍郎松了口,这位康公子参与了县试,并被县尊擢为了案首,听说连府尊见了康公子的文章都夸赞了几句。

  家世显赫,又是真定府第一才子,所以康公子举办的文会,每次都是从者如云、应者如雨。如今我等能上得这二楼,若是说出去,那也是一番值得夸耀的事,龙兄觉得是也不是?”

  “是极,是极,路兄所言甚是。只是参与文会之人这么许多,又该如何切磋学问呢?”

  “龙兄,此乃诗会,既是诗会,自然是以作诗为主,康公子身后那些名士便是公正与品鉴之人。其实,真要说起来,也算是我等沾了这位康公子的光。”

  “哦?路兄此言何解?”

  “龙兄,你想啊,此次参与诗会的人何其之多,大半又是来自府内的各州各县,若是你我能做出一两首出彩的诗,必然可以借着这些人的嘴,将你我的名声传扬出去,甚至连主考府试的府尊也会对你我有所耳闻,岂不美哉?”

  “妙极,还是路兄看的透彻,小弟不如也。”

  悄悄话赵彦听完了,那位康公子的场面话也说完了,等他入座后,便有一名他的‘小弟’站出来说道:“诸位,在下‘莫原’,能得康公子相邀参与这古城诗会,在下荣幸之至,想必诸位心中也是一般,不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既然是诗会,自然是要以诗会友,以诗来决出个高低来。真定城自晋时建成,距今已有千多年矣,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千年古城,故事颇多。在下觉得,我等今日这第一首诗,不如便以这古城为题如何?”

  善……

  大善……

  赵彦从盘中拾起一块糕点塞进嘴里,百无聊赖的想到:文人就是矫情,好不说好,只称善,要是没有文言文素养的人听了,肯定不知道这些人在说什么。

  眼见群情响应,莫原很是高兴,随后其压了压手,又道:“既然如此,诸位桌子上都附有笔墨纸砚,待将诗句录于纸上后,自会有人前去收取,之后则由几位府城中德才兼备的贤士品鉴,最后选出最为出彩的十首诗句传唱。另外,天长日短,我等时间不多,便以一炷香的时间为限,诸位请开始吧。”

  小胖子刘全有还从未参加过这么多读书人聚集的文会,此时虽然心中兴奋,却也知道这是个出名的好机会,是以花了不少的心思才将诗写好,等他抬头的时候,却见赵彦几人早已将诗做好,并写在了纸上,不由赞道:“几位兄长真是七步之才,小弟苦思冥想才想出一首诗,比之几位兄长却是多有不如。”

  刘景与这个小胖子颇为投缘,闻言笑道:“非也,此前我等初至府城时,除了钱兄抄袭前人旧作外,其余人等已然有感而发各自做了首诗出来,此时不过是将之前所作之诗抄录在纸上罢了。”

  钱良才幽怨说道:“刘兄,我后来不是又补上了一首诗么,况且我还是那句话,天下读书人是一家,偶尔将前人之学拿来所用,何言抄袭之说。”

  “哈哈,钱兄你这是歪理,可不能把双全贤弟带坏了。”刘景揶揄一笑,平日无事他最喜与钱良才逗嘴了。

  一炷香时间后,有小厮将桌上的片纸收走,偶尔有人会抱怨两声作诗时间太短,却也无伤大雅。

  负责品鉴诗句的七八名贤士大多胡子一大把,都是府城中年高德劭、学识渊博的长者,阅览诗句的速度倒也不慢,同样是一炷香左右的时间便已看完,随后又将手中的几页纸交换着看了几眼,最后定出了十首他们觉得最好的诗句。

  莫原手持那一叠纸张,大声道:‘诸位,这十首诗句已是甄选出来了,这就由在下吟唱一遍,以供诸位品鉴。’

  莫原正要吟唱,不想坐在二楼窗边的一名士子突然扬手打断道:“且慢。康兄,莫兄,府学的祝教授好似正在楼外街上,不若我等将其请来一起品鉴如何?”

  康权与莫原闻言面上一喜,来到窗前向下看了一眼,府学的祝教授果然正自楼下经过,他二人也不好在窗前呼喊,免得失了礼数,只得三步并作两步下了楼,过了一会儿,果然将那位祝教授给请了上来。

  官学的教授、学正、教谕掌教导诸生之责,而考中了秀才的读书人都要入官学读书,况且祝教授德高望重,一直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是以所有人对待这位祝教授都执礼甚恭,也都期望着自己能在其面前露一把脸,结个善缘,哪怕其他州县的士子们也不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