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秦之万世基业 第十四章 秦王寿诞

《大秦之万世基业》第十四章 秦王寿诞

作者:最坚硬的石头 字数:2286 书籍:大秦之万世基业

  大秦的仆役主要来源于刑犯。

  大秦法律严苛,有诸多可怕的肉刑,可肉刑并不是每一条都会严格执行。

  大多数肉刑,都被转换成了罚金与劳役,付不起罚金的,只能用劳力抵偿,仆役便由此而来。

  这些仆役大多数被赏赐给了军中将士,只有服役完了之后,这些仆役才会重新得到自由之身。

  张伢子不属于这一类,他是主动要求当仆役的,类似于后世职员,是有工钱的。

  王府也有一些因为触犯刑法而被贬为仆役的,但是不多,大多数仆役都是由良民中选取,在府中赚取工钱。

  张伢子的日子比起大部分仆役都要好过许多,不但有相对的自由,更能跟着小公子一起读书。

  这些年下来,哪怕只能坐在一旁安静的听,他的学识依然超过了同龄人太多。

  一来因为所教之人是韩非这个时代思想家,二来,小公子对他有问必答,亦起到了关键作用。

  天下间再也找不到比小公子更好的主人家了……张伢子时常在心中说。

  所以,对于小公子吩咐的事情,他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执行着,哪怕当初小公子让他“煮竹子”这样荒谬的行为,他也是兢兢业业,按照小公子的吩咐一丝不苟完成。

  事实证明,小公子从来不做无用的事情。

  一开始他并不明白纸张的作用,直到后来……

  东厢房之中,陪小公子完成了一天课业之后,张伢子挺直脊背坐在案桌前,左手拿着一份竹简,右手拿着蘸水笔,一笔一划,用工整的字迹将竹简上的内容抄写在纸张之上。

  竹简是从小公子从书房拿来的,竹简厚重,纸张轻薄,又便于保存,他能明白小公子的想法。

  书房如山般的竹简,若是能将其全部抄写于纸张之上,无论是翻阅还是保存,都要方便许多。

  靠小公子自己抄写,工作量实在太大了些,他作为小公子专属仆役,替他分担工作是分内之事。

  从小巧的铜灌中蘸了些墨水,张伢子抄写一段,检查一遍,然后再抄写下一段,神色认真而又专注……

  东厢房专属王离的书房之中,在二丫的帮助之下,王离将抄写好的书籍用针线缝合成后世的模样,将其裁剪整齐,然后用绸布包裹厚纸做封面。

  随着时日的推移,一本本精美的书籍出现在书房之中。

  经过几年的摸索,王离对记忆中的造纸术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改进,此时的纸张虽然还是有些泛黄,却没有了当初的粗糙之感,平滑的纸张比起布帛更加便于书写。

  等待的岁月中,王离只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做一些微末的事情。

  书房只有他和两个亲信能进来,即便是阳滋公主到来,面对的只会是一扇上了锁的房门……

  “你神秘兮兮的在捣鼓什么?”有时候,阳滋公主会皱着眉头问。

  “娘亲不要问了,等过些年娘亲自然就知道了。”王离每次都是这样回答。

  王贲在这年也领兵出征了,和王翦一起,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征战。

  家里只剩下娘亲一人,王离更觉自在。

  年初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就是被后世之人大量改变的戏剧场面——荆轲刺秦王。

  相比后世戏剧中精彩画面,真实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玄乎。

  秦王虽然有些狼狈,但他表现出了大秦人勇敢善战的一面,面对身手矫健的刺客,这位从没上过战场的秦王,拔出宝剑,一剑砍断了荆轲大腿。

  宝剑再锋利,没有一定力道是绝不可能干脆利落的砍断一条人腿的,王离猜测,秦王政的个人勇武,并不输大秦将士。

  “可惜不在现场,也不知道秦王绕柱走的画面是怎样……是后世戏剧中惊慌失措的模样,还是神色镇定地策略性躲避。”听见传闻后,王离并没有大秦人应有的愤怒,只是有些遗憾的想到。

  一次刺杀并不能给秦王政带来多少心绪上的波动,正月初一(正月相当于后世阴历十月),便是秦王政寿诞之日,该举行的庆典依然要举行,且大张旗鼓,秦王政邀请百官在章台同乐。

  王家两个成年男子全部征战在外,阳滋公主和王离便成了王家身份最高之人,同在秦王政的邀请之列。

  阳滋公主身为秦王政同父异母的妹妹,但从小很少见到这位哥哥;出嫁之后,见面就更少了,只有沾着阿公和夫君的光,才能偶尔和秦王政见一面,而且还是说不上话的那种见面。

  王离有几次在很远的地方看过这位千古一帝之君王,却从没有近距离接触过。

  此次寿诞,想必能够近距离观察一番,王离倒是有些期待。

  严格细算下来,他跟秦王政还有一些血脉渊源呢……

  秦王寿诞庆典是大事,宫中管事提前半月便着手准备,城中每天都会看到大量从宫中出来的采买之人。

  临近的时日,阳滋公主特意找到王离,嘱咐了半天,并教导了一套祝酒词,在王离一字不差地背诵了十多遍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心,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让王离背诵一遍,生怕其忘记。

  在王离长吁短叹的不耐声中,正月初一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阳滋公主亲自为王离着衣打扮,将其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挽上发髻,穿上礼服,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母子两便坐着马车出了门。

  阳滋公主牵着王离的手,王离能从手中传来的轻微颤抖感受到她心中的激动。

  “只是一次寿诞,娘亲为何激动?”王离不解。

  阳滋公主脸上出现一丝缅怀之色:“出宫十多年了,娘亲都没有回过咸阳宫。”

  听到娘亲所言,王离心中略微酸涩……

  心中不由得想到——帝王家中无亲情,果然不是虚言。

  阳滋公主对秦王政或许没有多少感情,但是对咸阳宫这个从小生长的地方,绝对有着不一般的情感。

  握了握娘亲的手,王离对她笑了笑,说道:“以后肯定有机会再来的。”

  阳滋公主笑了笑,随后,将目光再次投向那巍峨的宫闱。

  马车不得进宫,咸阳宫守卫森严,进宫之人不但要拥有请柬,还要经过侍卫和宫女的搜身之后,才得以进入。

  在侍卫的引领下,王离随人群来到了宴会之地——章台宫。

  古朴之中又不失大气,王离抬头打量了一番宫殿,心中满怀期待,随后抬步走向石阶,走向这座承载了大秦辉煌的宫殿。

  庆典在正午举行,此时距离庆典开始还早,偏殿等候的人群却不在少数。

  人群中,王离很容易找到了蒙氏兄弟以及蒙骜的身影,拥挤的人群中,只有寥寥几个地方显得不那么拥挤,蒙骜所在之地是一处,李斯所在之地是一处。

  蒙恬的父亲蒙武也征战在外,他们爷孙三人受邀参加庆典在情理之中,李钰也随着李斯一同前来,倒是出乎王离的预料。

  王离挤开人群,拉着阳滋公主来到了蒙骜身边,躬身行礼之后,又和蒙氏兄弟打了声招呼。

  蒙骜只是拱手示意,以表示自己对阳滋公主的尊重。

  大秦的公主地位并不高,大秦重军功,像蒙骜这种三朝老臣,反而更受尊崇,阳滋公主侧身还礼,在蒙骜的邀请下,才得一座位。

  “给秦王敬酒的时候,可别失礼。”蒙恬凑过头,笑嘻嘻的提醒身侧的王离。

  “放心,我娘这几天没干别的事情,天天守着我背祝酒词。”王离说。

  “你熟读几十万字典籍,还要你娘替你想祝酒词?”蒙恬瞪着眼睛说。

  “场面话,我的确不在行……”王离歪着头想了想,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