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七章 报案

《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七章 报案

作者:惊年渡 字数:1951 书籍:明朝当官那些年

  山阴、会稽两县在绍兴府城内的分界线是纵贯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门,北到昌安门,其上有十座桥梁连接山阴会稽两县,从昌安门往南走,穿过整个绍兴城最繁华的地带,就可以看到坐北朝南的两座县衙了。

  古代的官署衙门、大宅府第,其大门前往往都建有照墙,这是风水意识的产物。因中国传统风水讲究导气,认为气不能直冲厅堂,否则不吉。为此在房屋大门前砌一堵高墙,既起阻隔空间、屏蔽正堂作用,又保持气的畅通,起到了导气的功效。

  县衙左右沿门侧呈斜线分列两道八字墙,是谓“衙门八字朝南开”,凡有需要让百姓知道的皇上的圣谕,大多挂或贴在八字墙上,进入八字衙门里,迎面便耸立着衙署第二重门——仪门,它是一座强化礼制的建筑物。

  在前来报案的尚老二的眼中,这座仪门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狮首门环和黄铜大钉,显得格外威严庄重。仪门平时都是不开的,只有在宣读诏旨、恭迎上宾,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大开仪门,以示隆重。仪门两侧有东西角门,知县平时出入都走东边的“喜门”,而西边的“绝门”是提审犯人、解押死囚赴刑出入的门,平时也是关闭的。

  尚老二被差役引着站在仪门之外,双目无神地盯着仪门一侧供奉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塑像,不一会儿里头出来了一个揉着眼睛的小吏,这小吏打量了他一眼,口气不太好:“这都什么时候了,府衙不办公了,哪里来的哪里去,明天再来!”

  尚老二急忙陪着笑脸道:“家中失窃,急得火烧眉毛了,那贼人若是不尽早捉到,岂不是还要祸害其他街坊邻居?”

  这小吏嗯了一声,算是大发慈悲地让他进来了,带着他绕过了大堂,飞檐翘角的的三楹大堂,亦称公堂,额“亲民堂”匾,除此之外还有“明镜高悬”、“执法如山”、“克己奉公”三块匾额,尚老二瞧了一眼只觉得两腿哆嗦,不敢再看了。

  大堂的东面是粮科、户房、钱科等,西边是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是县衙的职能部门。这也是县衙中最大的一进,是除了县令之外的官吏办公的地方。差役让尚老二站在台阶下候着,自个儿向吏房里的三位书吏通禀。

  吏房里宽敞明亮,三张桌子都设在窗户下,甚至还有书架,摆放着许多文书。差役进去看到三个人分别伏案而作,这前两个他自然熟悉,留着长须一副斯文模样的是马书吏,额头上一颗大痣、生的一副精明样子的就是杜书吏,而那个一袭青衫浆洗地发白、显出落拓模样的就是新上任的陈书吏陈温了。

  明显马书吏和杜书吏频频对眼神,以前这时候他们早就下班了,但是今日多了个新来的,他们就只能挨到这个时辰。在还没有摸清陈温的底细之前,马书吏和杜书吏不吝于摆出这样敬业和善的面目。

  “怎么了?”马书吏问道。

  “有个来报案的,”差役就道:“家中失窃了。”

  “带到二堂去,”马书吏眼睛一转,对身后的陈温道:“我和两位大人马上就过去。”

  县衙的大堂是审理刑事案件的地方,二堂是审理民事案件的地方,建造比之正堂格局稍小。尚老二被引着跪在公案前面,没多久就走进来三个人,径自坐在右下首来。

  尚老二以为是知县,噗通一下跪地,才听得头上不紧不慢的声音:“你这失窃案,还不至于劳动县尊大人亲临。”

  尚老二抬头看见了当中的陈温,不由得一愣,但他不敢说话,陈温也只是皱了皱眉,也没有和他说话。

  “民案大部分时候,多是家长里短,”杜书吏乐呵呵地给陈温这个新人解释着:“某家丢一只鸡,怀疑是某家偷的,如此如此。这样的案子也不需要状纸,告到县衙来,就由咱们书吏取了底簿书写诉告缘由,以备日后县尊审判。”

  县令也不是每日都要审案,最常见的就是积压一些案子,最后统一在一两天内裁决完毕,若是疑难杂案,那就无限期延后了。所以书吏如此吃得香,他们收受了东西,就可以操纵知县优先审理哪些案子,影响甚至代替知县进行裁决。

  尚老二战战兢兢把家中的失窃案说了,鼓起勇气道:“草民、草民是小民一个,不知道如何恶了沈大老爷,要断了草民的活路……”

  马书吏的眼睛转来转去,似乎十分倾听的样子:“是哪个沈府?仁济坊朱雀巷的沈府吗?”

  见尚老二点头,马书吏就道:“我没有听错的话,你是说,沈大老爷指使人砸了你的摊子,还偷盗了你的家财?”

  尚老二听他说的没错,也点了头,却混忘了他来时候陈惇专门叮嘱过的话,陈惇交代他不可随意提沈老爷的名字,只说是沈府刁奴作恶,为害乡里。

  “闻所未闻啊,”马书吏“嘶”了一声,转头道:“二位兄台,这简直是骇人听闻了。”

  杜书吏装模作样点了点头,陈温也觉得十分不妥帖,只听马书吏道:“尚老二,你刚才说沈老爷是吃了你的豆腐吃出了问题,因而记恨于你,才派人砸了你的摊子的,是这样吗?”

  尚老二觉得没错:“是这样。”

  “那你的豆腐的确是有问题的了?”马书吏话头一转:“是粪水豆腐?”

  “不不不,”尚老二反应过来:“草民的豆腐没有问题,是祖传的卤料做出来的,绝对不是粪水里泡的!”

  “既然没有问题,”马书吏道:“沈老爷怎么会吃出了问题呢?沈老爷高高在上,和你云泥之别,他若不是吃出了问题,为什么要为难你这么个升斗小民呢?”

  尚老二绕了半天,忽然福至心灵道:“大人听错了,小民说的是,沈老爷吃坏肚子,是那些恶人口中说的,我根本不记得有沈家的人来买豆腐……”

  “所以你是说,这些沈府的家丁是造谣,说的是子虚乌有的胡话,”马书吏道:“是这样吗?”

  这一次不等尚老二点头,马书吏一拍桌子怒道:“你这个满口虚言、肆意攀诬的刁民!我在县衙中这么多年,还头一次见到以民告官,还以如此可笑的理由告官的人!你说砸摊劫室都是出自沈老爷指使,他说是吃坏了你的豆腐。而你说自己的豆腐没问题,根本没有卖给沈老爷,沈老爷是脑袋出了问题,编造了一个罪名加害你——你且去听听外面的话本,恐怕都没有你说的荒诞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