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布衣崛起 第163章 利益共生

《布衣崛起》第163章 利益共生

作者:余生风起 字数:2839 书籍:布衣崛起

  “不是那么简单的……”

  勋阳府城,府衙后宅。蔺养成放下手中的信,叹口气道。

  依靠地利之便,勋阳知府蔺养成从明月集和汉江作坊获得了大量利益。应酬多了,后宅的事情也多了,蔺养成秉行的又是孔孟之道,不想和作坊主、商人之流打交道,所以……

  蔺知府在幕僚和师爷之外,又聘请了两个管事、一个文书。

  有钱任性,蔺养成在公事之余,不必再费心思去“优雅地捞钱”,开始有时间和南阳的文人、同僚、才子应酬,提高声望。

  汉江边上的每个作坊,以及进驻明月集的中小商户,都有半成到一成的份子属于勋阳、十堰的入流官。蔺知府和十堰知州是最靠近明月集的大人物,当然要主持分配利益,或者说让他们的幕僚和后辈参与分配利益,拿到了最大一份儿。

  蔺养成心安理得,毕竟他不是白收钱,平时会提供各种便利,还要约束勋阳的胥吏、牙行和经纪。他也觉得奇怪,以前收了商人的钱,不办事也是有的,如今自己占着份子,居然生出了“责任感”。

  知府大人既感到新奇,又觉得别扭,还隐隐有点担忧。

  明月集刚开建的时候,蔺知府还对李响提出的合作方案不以为意:和商人谈条件,不是自降身份嘛。

  考虑到刘成栋、虞允文和青石先生,蔺知府捏着鼻子应下李响的请求,以各种便利条件换取汉江作坊和明月集商户的份子。自家是官府嘛,到时不满意了,再谈条件便是。

  情况很快出现了变化。

  汉江边上的作坊越来越多,靠着平均七分的份子,勋阳十堰的主官大呼过瘾,不约而同地约束自己,收获了一打“两袖清风”大老爷的名声。两个地方的入流官从汉江作坊抽取利益,互利共生的同时,还不用扰民。

  在大周,“清名”还是很重要的。

  有几个入流官家里的后辈不满足,在经纪行老、胥吏牙行的鼓动下,朝汉江边上的作坊乱伸手。要份子,要话事权,甚至强夺作坊。

  汉江作坊群很脆弱,经不起折腾,又逢士绅大户难为明月庄,于是入流官们的收入大降。

  勋阳知府和十堰知州跳脚,两地的官员子弟,有不少被打肿了屁股。明里暗里费了不少功夫,两地官员的收入才恢复正常。判官和通判之类的官员收敛了心思,开始尝试自办作坊,以另一种方式获取更多利益。

  十堰知州很会来事,从汉江作坊那里得到了足以维持士大夫优渥生活的利益后,开始风风火火地勤政。抢夺小民土地?抓!勒索商户?管你是谁,抓!大户仗势欺人?抓!

  有了另外的利益来源,知州大人要妥协的广度和深度大大降低。

  明月集的大发展,给知州大人带去源源不断的利益,还把十堰境内的流民和赤贫山民吸收一空。

  与此同时,十堰州的商税开始蹭蹭蹭地上涨。再加上知州大人烧了几把火,换成李响的话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工商的利益,缓和了阶层矛盾,经济民生飞快发展……

  知州大人很快进入了户部大员和几位宰执的视线,据闻很快要前往汴京做官。

  典范啊!

  勋阳和十堰的入流官一生为何?修身齐家已经实现了,治国平天下才是他们的最终理想。只有到达更高的位置,他们才能实现抱负,若是死前留下几篇文集,死后被天下士子追认个什么什么公,那就最爽了。

  种种原因下,勋阳和十堰的大部分入流官,开始自觉地维护明月集的规矩……

  蔺养成雇请的幕僚、师爷和两位管事坐定,看过东主大人手中的信,神色各异。

  知府大人收到的信,当然是黄成两家和某些大商家发来的。信的内容洋洋洒洒,无非是请求蔺养成这位勋阳一哥配合,一举拿下明月庄,云云。

  话肯定没那么露骨,只是说明月庄有人悖逆道统、欺压庄民、致人死命,绅民不忿已极,请知府大人主持公道。

  必要的利益暗示当然少不了。能工巧匠、钱粮财货、上佳作坊,应有尽有。但乍一看这封信,上面竟没有一个“利”字。外人拿到这封信,还以为是士大夫联名请求父母官清除恶霸,还本地父老一个朗朗乾坤呢。

  君子,耻于言利!

  在士大夫的口中,所有的利益争夺都会冠以守卫正义、激浊扬清的旗号,谁让人家掌握了话语权呢。杀人诛心,概莫如是。

  新入行不久、童生出身的管事,拿着手中的信激动不已,小声念起来,连声赞叹,“哎呀,真是好文章,好字,好文采!”

  “咳咳!”

  蔺养成咳嗽起来,身后的小厮急忙去拿毛巾。

  气氛尴尬了。蔺养成看着那位读书读傻的管事,心想:若不是看你是我夫人的族亲,本官会招你做管事?

  关键时刻,还是幕僚靠谱。

  人至中年、年富力强的幕僚拱拱手,“东主大人难道不看好黄成两家对付明月庄的计划?”

  蔺知府擦过手脸,微微点头,“不错。黄成两家的主意打得挺好,但本官依旧不看好。”

  幕僚很会做人,适时做出一副惊讶的表情,“有黄成两家这样的大户,有大商家背后的人家支撑,有南阳、叶县,乃至汴京那边的配合。”

  “到时厢军、乡兵和弓手再以剿匪的名义出动,还有明月庄的内鬼配合,东主大人为何不看好?”

  末了,幕僚在心里吐槽:其实,我也不看好。

  蔺知府决定提点几位属下兼后学一二,竖起一根手指,“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势!”

  “黄家把明月庄当成普通的豪强,首先便输了一招。明月庄是那李响一手带到今日的,每个庄民都受其大恩,更何况,李响还从不忘以规矩约束,哪里是一般的豪强?”

  “李响在汉江,已然成势。”

  “黄老大人毕竟只做过朝官,没有在地方待过,小看了李响。”

  说到黄立仁,蔺知府还是很恭敬的,毕竟人家达到过的高度,他很可能永远到达不了。

  蔺养成不是庸人,继续道:

  “第二个势,便是大周如今的形势。”

  “黄成两家对付明月庄最大的依仗,以本官来看不是大户豪商,更不是什么刘氏亲族,而是赌明月庄的小民会跪下。黄成两家是要赌啊,他们赌内外交困之下,李响不敢造反,更是赌明月庄的庄民会在威逼下服软。”

  “失去了庄民的支持,李响便是没毛的老虎,任人宰割。”

  “可大周的形势不好,江南战事要紧,就算黄成两家和大商家背后之人给的许诺再好,也没几人会冒着逼反刘成栋这位指挥使的风险,往死里逼明月庄。李响清楚大周的形势,怎能不好好利用?”

  幕僚、师爷和两位管事受教。

  处理繁杂公文的师爷问道:“那东主的意思是,作壁上观?”

  蔺知府点头,“李响有很大可能逃出生天,但明月庄元气大伤是肯定的,可惜了那些作坊和明月集,原本一切都好好的……”

  蔺养成也属士绅士子的一员,又不敢得罪某些大商家背后之人,选择做壁上观。在他看来,李响于这场冲突中,最差也能保得性命,黄成两家和几家大商户,最差也能吞掉明月集作坊的七八成。

  知府大人端茶送客。

  晚上,蔺养成收到知州大人的回信,知州大人做出和他一样的决定。

  白天里藏拙为蔺知府捧哏的那位幕僚,靠着卧室一侧的炭炉取暖,整日里疯跑的大儿子乖巧地捶着腿。

  “你真想去明月庄?”幕僚问刚满十岁的儿子。

  虎头虎脑的少年猛点头,“是的父亲。明月庄那里可好玩了,王其琛那家伙说,俺的蒙学申请已经通过了。”

  “爹你知道吗,蒙学不仅教识字算术,还有好些好玩的东西看。还有人带着蒙学操练,还有人带着蒙学上山围猎。对了,还要在庄子附近巡逻……”

  幕僚的媳妇儿去世早,他的小妾只生了两个女儿。

  幕僚叹口气,“明日带着为父的信去入籍吧,把信交给那位吴东家,她会照应你的。”

  儿子欢呼一声,行礼之后拿着信跑了。

  幕僚拍了拍炭炉,叹道:“傻儿子,人家哪里是觉得你聪明,想培养你。明月庄公中的几个老头,分明是要拉为父下水……见缝插针,能人不少啊。”

  躲不过,那就赌一把!

  有些人,不是没才华,只是于科举之道不行。每日里伺候实务拙劣的入流官,这位幕僚心里的腻歪和愤懑就别提了。

  幕僚上床之后,看着房顶,心道:蔺东主说的两个势倒也没错,只是漏了最关键的一个势。已有方腊起事的先例在那里,被逼急的明月庄小民,真不敢造反?兔子急了都会咬人,这才是最大的势!

  如果放到十年前,幕僚绝不会让儿子投奔明月庄,那时的大周风调雨顺,岁入充足,西军和边军强势。然而,大周很快发动了“讨土之战”,西军、边军、禁军和厢军伤亡惨重,朝廷徒耗几千万贯钱粮,多年积累的军械兵甲损毁大半。

  紧接着,天灾人祸之下,失地小民增多,新皇登位后又玩起了花石纲,终于出现了方腊这样的大反贼。

  幕僚心道:“方腊糜烂了大半个江南东路,北方局势大变,荆湖这样的地方都出现大量流民。虽然看不懂李响庄主的很多举措,但明月庄至少能成为京东大户那样的豪强吧?儿子到明月庄那里,应该不是坏主意,李响庄主年纪虽小,但表现出的手段可不简单。”

  夜深,入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