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炮灰司寝绊君前 98 12.33.75

《炮灰司寝绊君前》98 12.33.75

作者:燕柯 字数:3028 书籍:炮灰司寝绊君前

  不知并肩王妃是怎么劝的,反正袁世子已经在日前向启元帝递上了奏折,自称:无才无德,与国无功,与民无意,不敢苟居王位,自请降爵削王,移居封地。

  此言一出,朝中哗然,几位不入八分辅国公家的勋贵子弟‘痛哭流涕’,表示袁世子虽无大德,但谦虚自省,高风亮节,堪称纨绔界的一代楷模,令人心服,让人感动,吾辈必当效之。

  他们说的口沫横飞,真情流露,袁世子气的两太阳冒火,七窍升烟。

  呸啊,不入八分辅国公家的庶子而已,还敢说效仿他自请降爵,要脸吗?本来就没有爵位可继承好不好?降个毛啊!

  袁世子在心中暗自诽语,但面上还是做出感激涕零的姿态,不做不行啊!他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以他的能耐,就算没皇帝在旁边搅活,也没本事接手他爹留下的人脉,更何况皇帝还出手了,他就更没活路了。

  手里的势力一扫而空,并肩王府门廷冷落,袁家的挚天柱倒了,一时间树倒猢狲散,启元帝又扣着并肩王的爵位,让他至今还是个王府‘世子’,见人都矮三分,要不是宫里还有个皇后在,袁家早就树倒众人推了。

  他那嫡妹妹——袁福儿的外貌风格,袁世子以同为雄性生物的心理暗自讨之……估计没哪个男人会真心喜欢,听继母说,皇帝至今没近过妹妹的身。一个无宠,无势,无貌,无子,甚至连娘家都落败了的皇后,几乎是注定了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虽然心疼同胞妹妹的悲惨未来,但他也是有家有业,有妻有子的人了,先顾着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小家,所以,与其在京中苦熬着,还不如听继母的话,衬着父王新去,妹妹还有些威望的时候,自请降爵,一家搬到封地,就算没有京中的繁华,但也无人欺压,自在逍遥。

  袁世子‘咬定青山不放松’,斩钉截铁就要降爵就封,启元帝‘情真意切’的再三挽留,袁世子恭顺有加的几番推辞,一通‘惯例’之后,袁世子心满意足的带着恭顺郡王的爵位三跪九叩而去。

  听说,不日之前,恭顺郡王已经携家带仆,扶着跟他差不多年纪的‘老母’(王妃),一行数十辆车队,从容的前往封地去了。

  谁都没想起,要进宫来看看袁福儿。

  跟黄贵妃一样,袁福儿被家族抛弃了。

  真论起来,袁福儿比之黄贵妃更加不幸,最起码,黄家人对抛弃黄贵妃还是心存愧疚的,黄首辅也尽了力,为孙女的未来要下了一个保障,一个只要安份守已,就能平顺到老的保障。

  而袁福儿呢,疼爱的父王忽然莫名其妙的,如此不名誉的死了,几年来一直当成亲母一样恭顺的继妃对她充满了恶意,从小保护到大的嫡亲哥哥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她,很喜欢的温和嫂子和疼爱有加的侄子侄女们,连递牌进宫见她一面都不肯,就如此潇洒的走了。

  人家过幸福生活去了,只把她留下。

  袁福儿是个性格洒阔的,身边又有好友良如玉陪伴劝解,到还不至于像黄贵妃那么抗不住压,自毁了事,可家人的放弃依然让她很痛苦,这从她越加冷俊的脸和日渐消瘦的身体就可见端倪。

  苏诺穿越前生长在幸福家庭,并不真正明白被亲人抛弃的痛苦,可是,她想,袁福儿现在的感觉,大概跟她父母忽然间离世时差不多吧。

  袁福儿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启元帝说的很明白,他可以让袁福儿继续当皇后,受万人敬仰,但是,他不会允许诺大的皇城里,有一个跟他明显政治相对,甚至算得上深仇大恨的后宫之主存在。

  尤其是在冯太后就要回京的情况之下。

  冯太后和袁家关系‘密切’,早些年,摄政王府和卫国公府独霸了一条街。这两家共用一道高墙,墙上开着月亮门,仆人可随意走动于两边,绝对可称‘亲如一家’。

  如果不是启元帝用一个承恩公的爵位赐宅把这两家撕开的话,估计他们还会如此的‘密不可分’。

  启元帝明白,袁福儿或许没有跟他做对的意思,也并没有把皇后的身份当回事。但是,冯太后却不会放弃‘皇后’这一利器,启元帝有绝对的理由相信,只要冯太后回宫,她就会挥舞着‘皇后正统’这把大旗,把他的后宫搅的天翻地覆,让他疲于奔命,断子绝孙。

  以袁福儿的性情,启元帝不觉得她有本事能抗住冯太后千般手段。或者说,她会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冯太后的‘手段’。

  毕竟,他是袁福儿的杀父仇人,是他把袁家人赶出了京城。虽然,那已经是政治斗争下,失败权臣的最好结果,但启元帝依然不奢望袁福儿能想通这一点。

  死的是袁福儿的亲爹,想的在通也难以释怀,这点启元帝明白的很。

  所以,袁福儿不能留在后宫,甚至,不能留在京城。她会被病弱,被高僧言明与启元帝气运不合,龙不见凤,然后,她会被打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为皇族祈福。

  如果,她一直识趣儿的病下去,那么,她会在那个偏远的不在名地方安稳的活下去,但如果,她不识趣儿的想要好起来,或者冯太后逼的太紧,那么,她就会应合‘红颜命薄’这句话,去的无声无息。

  苏诺觉得,以袁福儿的人品,这样的下场未免太不公平。但是,她也明白,这是失败者的命运,如果今朝是启元帝被并肩王打压下去了,或者,冯太后火烧交泰殿的阴谋成功,那么,她和她肚子里孩子的下场,未必会比袁福儿好。

  政治倾轧是残酷的,而依附在各方势力下生存,被执棋者主宰的女人们,更是可悲的。

  在天下大势之下,无论是她的穿越重生,还是袁福儿的特立独行,无论她们看起来怎么特别,怎样洒脱,最终,她们依然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苏诺不会跟‘规矩’做斗争,那除了让自己痛苦,甚至疯狂之外,没什么别的用处,她能做的,只是在一定范围之内,让自己过的痛快而已。

  比如,她现在来凤兮宫,提醒袁福儿。

  她不会说让袁福儿为理想反抗,为自由斗争,‘你们这些鱼唇的男淫凭什么主宰老娘命运,老娘要奋起反抗,跟你死磕到底’之类的言论,那些,在这个侍卫遍地走,高手多如狗的后宫里简直就是废话。

  袁福儿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斗争?连她爹和冯太后谋划这么多年都不敢正面对抗……她一个后宫女子,无权无子的皇后,怎么斗争?她难不成还能造反?

  或者,刺王杀驾?那更是开玩笑,就算袁福儿是天下第一高手,能飞檐走墙,如履平地。但启元帝身边那无尽的侍卫也不是吃干饭的,猛虎还架不住群狼呢。

  好吧,退一万步说,就算袁福儿成功了,她杀了启元帝,她能得到什么好处?黄贵妃那血的教训近在眼前,黄贵妃,一个棋子,没成功还被屠了满门。袁福儿要真亲自动手,还成功了,朝中众臣还不咬死她,自己凌迟肯定是不用说了,就连袁家,怕是都得被剐尽十族。

  因为,苏诺来凤兮宫,不为别的,只是把启元帝意思明确的告诉袁福儿,不,或者说是良如玉而已,让她们早做准备,挑一个自己喜欢,嗯,或者说是方便的地方,暂忍几年,然后,说不定日后会柳暗花明。

  把以上的意思婉转的表达出来,在奉上‘谢礼’,苏诺困难的捧着肚子,缓身告退了。

  能做的她都做了,袁福儿和良如玉会如何决定,她就管不了了。

  从窗口凝望着苏诺的背景,看着她缓缓走出凤兮宫正门,袁福儿忽然开口说:“如玉,你觉得她说的对吗?”

  她真的能放下父王的仇恨,放下十几年的记忆,放下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去到一个偏远的地方,隐姓埋名的过平凡一生吗?

  “放得下又如何?放不下又如何?这不是你我能决定的。”良如玉扯唇一笑,轻轻拍了拍袁福儿的手:“总归,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是啊,你总是对的。我们反抗不了,也只能找尽量舒服的接受方式了。”袁福儿笑叹的一声,憨憨的摸了摸头。

  “说起来,还真得谢谢元贵嫔,要不是她来提醒一声,咱们俩恐怕没时间谋算怎么被一起放出去!”良如玉伸手拿起案边已经拆封的苏诺的‘谢礼’,赞道:“五千两谢银,真是大手笔,以后我们怕是要过苦日子了!这笔银子,来的到巧。”

  袁福儿的嫁妆都是大件儿东西,不好挪动,也不好出手。至于压箱银子,在后宫这小两年间也散的差不多了。正是短手的时候。

  苏诺送的这笔‘谢礼’,没别的东西,全是银子,老字号,好兑换,面额小,不引人注意,真是怎么瞧怎么可心。

  “救个人而已经,还能救出这样的好处来,人果然还是应该做善事的。”袁福儿抽了抽鼻子。

  “是啊,我福儿说的总是对的。”良如玉举着银票,哈哈大笑起来……

  燕史记:启元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皇后袁氏宫中黑凤起舞,厉鸣数天。袁后受惊,病卧与寝,帝遣医官治之,无效。

  时,有护国高僧言:黑凤逆鸣,龙凤相克,民不聊生,双王不见,方可大安。帝大怒,厉言斥之。然,京中大雪连绵数十天而不止,百姓房屋多有倒塌。袁后又渐重病不起,百官上奏,请袁后挪宫。帝不忍,斥之,又过数日,大雪依然不止,袁后上表,自请离宫,又有顺仪良氏,言甘随袁后侍之左右。帝大悲,无奈允之。

  启元十年一月十二日,袁后离京,前往北漠行宫。行两日,出八百里,太后归京,闻此事大怒,斥此为无稽之谈。特遣人快马追袁后回归。

  袁后得知,断然而拒,凛然言道:吾之一身而离,上安圣皇,中稳朝堂,下抚百姓,实吾心之所愿。

  此言一出,帝泪涕零,天下称赞,文人尊其‘圣安皇后’以念其功,百姓称其‘天女娘娘’,立牌位与宅,日夜供奉。

  圣安皇后袁氏之名,流芳后世,千古传诵,被称为‘一代贤后’。

  真真好好的匹配‘一代圣君’。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