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形意宗师 卷六十二 哲院辩驳会

《形意宗师》卷六十二 哲院辩驳会

作者:说自在 字数:3941 书籍:形意宗师

  “气以直养而无害,离心力是开合之力,向心力是静合之力,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心神意中的注意力,其实也有高低动荡不同并非一成不变。”

  “这点社会上没有。”

  “如果心意一直风平浪静,没有动荡的运动行拳,其实是违背了生理规律,所以我们太极拳有快慢相间,开合相寓,方圆相生的方式。我练太极拳才七年,刚刚完成炼柔阶段,总算有了打人的刚劲。至于化劲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我师傅说:“大脑皮层中兴奋可以被控制时,全身的肌肉也能协调收缩放松,这样肌肉与内脏器官间已经建立了内外一体的关系。”

  “难怪我以前练太极拳是不完整的。”

  “肯定了,我想想怎么用言语解释出来,额,解释不出来了。”

  陈武象韩珞坐在校园中交谈着武学心得,韩珞问到了如何身手放长?陈武象一时难以解释。

  陈武象想了片刻,道:“有时候武术用言语无法表达意境,有了!”他取出纸和笔,在纸上写下一句话递给韩珞。

  “神聚气敛,身手放长,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韩珞双目一看,意境踊跃入脑海,瞬间领会,他伸开手,全身顿时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松弛下来。

  “有点味道了。对,松弛下来才能增加弹性,有了弹性才能练成弹簧劲。”陈武象一眼看穿韩珞的气态道:“这种劲不是人身的劲,而是通过太极拳炼出来的一种劲。只有神聚气敛才能加强弹簧劲,动静之间成就拳势。”

  这个时候,薛红走了过来,听到两人的谈话。

  “薛红。”韩珞起身笑道:“你来了?忙完了么。”陈武象也站起来,虽然通过韩珞也见过薛红不陌生,但也不熟。

  薛红道:“你们讲的动静练拳,倒是我有我的理解。”

  “请讲。”俩个年轻练武的人问道。

  “生命科学领域中早就研究出,人体运动的时候生物电升高,人体平静的时候生物电降低,太极拳这门体育运动有刚柔开合快慢,正好将生物电位随这种运动升降,而生命领域中,电位升高血液循环加速,所以生物电一般状态都是曲线。你们太极拳也正好符合这个规律。”薛红道:“不过我很好奇,这项发现是现代化社会后的产物,你们太极拳历史悠久,那些前人是怎么做到这一步的。”

  韩珞因为请教过薛红生命科学领域的问题,对于这些专业词还听懂。陈武象听的专业词不懂,但大体意思明白。对于学校这位风云一姐,他是钦佩多于从别处听到的风言风语。

  韩珞送走陈武象,与薛红谈了会,说到了即将开启的哲院哲学辩驳会,薛红因为在写理论所以与韩珞聊了会就走了。

  韩珞回到住处后翻开《小窗幽记》阅读,其中词汇唯美与拳学哲学无关,他仅是陶冶情操而已。

  三月的武汉是春雨绵绵的武汉,春雨下了停又来,像个春闺中的闺女笼罩着面纱的绵绵烟雨气息。

  江南好最好是烟雨,而武汉的三月也不差,樱花赏景季,珞珈大学内游客拥挤纷纷目睹樱花盛开的景色。

  大学有个重大消息如樱花般散开,这个消息与樱花的起始有关,日本东京大学的学生团会到华夏访问珞珈大学,表示双方友谊。

  两国学生的交流会,无疑是重大新闻。

  与此相比,哲学学院的哲学辩驳会显的微不足道了。

  三月赏樱,樱花粉美,东京大学学生团的即将来临亦为三月添了一笔重大景色。

  哲学学院的哲学辩驳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周三教室里做满了哲学系的各班学生,还邀请了哲学图书馆馆长韩天林坐客,韩天林在三十年前曾亦是哲学学院的学生,与周天修是同一代人。

  主题是儒家哲学对华夏影响的功与弊。

  鼓励学生讨论儒家道德对华夏千年来的影响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局面。

  一位男学生率先站起,昂顾四周,阔言道:“儒学重仁义,核心思想是仁,回首春秋天下无儒,华夏思想并无负重,夏商周三朝并不注重思想育民。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学术踊跃的时代中当时只算学术的儒家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推行天地君亲师之理,仁义道德之论。强行违背物性,华夏一族由此开始了**千年的民族魂。我认为儒家学术有弊而无利。”

  另一位远处的男学生站起,笑哈哈道:“儒学对华夏的功劳岂是没有的?儒家重教育,学院一词由儒家创出,春秋时代之前的家学改为了天下学,求学必应。当时的社会大潮在孔子的引领下又岂是简单的只有弊害?我怀疑,倘若没有儒家开创学习先河,后世就没有各朝各代的考生,也没有了广推学问教化百姓的局面,华夏文化也就失去了很重要的一环。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未必会诞生!而我们也就看不到今天辉煌的古诗词了。我认为儒家有利而无弊。”

  一个女生站起,容貌中等,女生辩论自然十分引人注目,这名女生柔道:“我们华夏人做事,总会考虑道德二字。千年以降,儒家教育中提倡仁义孝忠贞和,我们从小诞生下来就听到这些教育词。仁慈,义气,孝顺,忠诚,贞洁,和气,千年的道德功劳都归功于儒家的诞生,我敢问一句,没有儒家的诞生,这些道德我们就没有了吗?”说着,她举例道:“国外没有儒家,没有主动提倡仁义孝忠贞和,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这一套观念。但天下之大四海之巨,外国的人就没有仁义?没有孝顺的人了?没有对朋友忠心,没有对邻居和和气气的人了?倘若如此,儒家有何功劳!”

  众人为之一怔,思考起来。

  一名男生站出道:“我支持这位同学的观点。父母苦心养育孩子,等孩子长大后,是发自内心的孝顺,而不是听了学校的道德观点才去孝顺。是因为孩子眼看父母一点点辛苦把自己带大,才有了感恩的心。请问一句,社会上不孝的人亦有,但请问这些不孝的人家庭是否父母太过苛刻孩子?大人亦是人,是人皆有脾气,一些大人在社会上受气常拿自家孩子发泄火气,孩子无辜的。这样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如何孝顺?而一个父母对孩子好,孩子怎么会不知道看不见?”

  另一名男生站起:“儒家的仁义在古时开创了和平局面,社会不至于动荡!若无儒家儒学,社会上动荡不堪,百姓流利失所,这就是你愿意看到的?”

  洪通站起道:“我不认为。”

  他环顾四周,等众人注目后,道:“这位同学说儒家开创了和平局面,我对历史少有了解,还想请教?”

  “问吧。”那位男生道。

  “论语中提出‘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儒家哲观,但根据我学的历史,在两千多年里,北方草原部落一到草黄旱枯的季节,修养生息的他们就会来到中原,收割华夏一族的生命和财产然后离去,他们把华夏当作了**院。而各朝各代受儒家思想统治选择忍辱退让,华夏大地笼罩的血腥之气皇帝看不到?我亦读世界历史,希腊文明南征北战,却有两千年的历史,罗马帝国纵横万里疆土连接亚欧,却存在了一千多年。英国把非州,美州踩于脚下也没见任何天谴。西班牙人灭了玛雅人也不见崩溃。这真的是‘国虽大,好战必亡’?”洪通昂道:“而我们华夏,由汉以来虽经各朝各代,但总体趋势是侮辱多荣誉少。汉唐和亲,大宋经济繁荣,却被落后的蒙古骑兵铁骑踏破江山。这儒家的功劳何在?”

  那位男生涨的脸通红,憋不出话来,他听到同伴给他支招,却始终说不出来。

  掌声如雷。

  这时一个男生站起傲道:“敢问这位同学。汉之文景盛世,唐之贞观之治,若无儒家功劳,可有这等盛世?”

  洪通还礼道:“可是历史中的文景之治推行的是道家思想?唐朝初期亦是信道,贞观时代推的也是道家思想。儒家在哪里?”

  这名男生脸色瞬间红通,他想了起来,文景二帝推行道家修养生息的思想,直到汉武帝才推行独尊儒术,唐朝初期亦是推行道家思想。

  洪通痛心道:“华夏千年以降,文明繁荣昌盛,却屡次被少数民族踏破江河,这就是信奉儒家和和气气的结果,一条狗咬你一次时,你不还手它还有下次。因为觉的你弱!假如你把他打痛了,他在也不敢朝你叫一下。”

  ““犯我强者汉虽远必诛。”汉之强世,岂是依靠儒家而达到的?”

  场面一时沉静。儒家不昌武力,这是儒家的大缺点之一。社会上的老好人无论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亦是不会惧怕。而一些坏坏的人却总是让人害怕,人类这个生物的本质是无法被儒家学说陶冶教化的,但儒家的学说因为帝王推崇,千年来人人遵守,形成了无形的社会规律或者是牢笼。

  人人想自由却谁都脱不开这套思想体系,因为一但有人敢脱离出去,遭遇的便是千夫所指。

  谁敢说不仁不忠不孝?不孝非不孝,而是不推崇文字之孝,这些表面化的孝顺,而是因为孝是发自内心的,根本不需要推崇推广,人类本心就有这个。

  谁对自己好自己对谁好,谁教过?人心都是肉做的,道理讲的太多反而适得其反。仁义驯化治世千年,局面何曾变过?战争时代依旧杀人人杀,和平时代依旧勾心斗角,仁字何在?那么推广再猛亦是口头蝉,空虚的很。

  韩珞站了起来,发表了自己的对儒家哲学的观点:“我说的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儒家是否利弊无关,这个时代远非任何一个时代可比,时代再易,文化也在变。儒家已经随着封建社会**,现在有现代的思想哲学。我们不能一直宣古贬今,人应该有独立思想,不能因为有了信仰而扬信仰贬低自己不认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太过推崇于一种思想,未免是画地为牢。人生天地之间生来自由,我们自己所想所做的,远比一切看似崇高的思想更为崇高,我不会说思想超越别人,那样只是在思想中添了阶层的牢笼,思想应该自由。我很怀念诸子百家的时代,那时的华夏思想璀璨,而百家争鸣后的时代在没有很多种新的思想创建。孔子本身的儒家学说脱胎于他观察了人的本性然后文字化,所以儒家学说由我们的人性脱离出去,那么儒家的东西我们都有,仁义道德无需学就在心中。死去的人能影响现在活人的东西,无非是已经做过的和思想以及他们对人生的看法给我们提供借鉴。”

  “华夏虽然有千年文化思想,但总体来说,人的生命都是百年,他们的看法也是一百年的东西,而非某人活了千年来总结出经验。百年加百年加百年,就构成了千年的思想。其实分解出来,还是百年思想。”

  “现代的思想未必不如古代,现代人有能力见识,知识渊博,假设回到古代去那么现代的学生都是大儒级别,都回去那可都是几亿的文化大师,而古代几十年才出一个。儒家已经过去,不能代替现代的任何一物一人以及任何一个思想。尤其是东西文化的交融,我们见识了脱离我们这个族群的另一族群的思想。而我们被儒家思想控制,不敢迈出一步。其实迈一步何难?迈一步走出了思想的牢笼外,敢叫天地再创新!为后人开先河!”

  掌声顿时如雷鸣,谁也无法反驳辩解这些观点,他们都认同了,华夏该出新的思想了。

  否则继承的还是千年前百年人的思想。

  因为从古往来没人敢跳出这个思想的樊笼。

  因为儒家思想之盛,千年历史,而一个人提出思想则谁会去认同。时代中没有为华夏文明再创新思想的人,所以大家还是遵循了一些古代思想。

  韩珞获得掌声如雷鸣不断,四周哲学系的学生看他的目光也变了,虽然嫉妒羡慕佩服认同皆有,他辨赢了或者说根本没辨只是说了他的理解,正是洞彻了本质的言语才引起了大众的共鸣。

  “好。”韩天林站起来鼓掌欣慰看着韩珞。

  周天修十分满意望着这位故友的徒弟,好一句“孔子观人本性而创儒家。”

  儒即本性。本性即儒,孔子不过是将人的优良本性文字化推崇出来,这个孩子将来大有才气啊。

  韩珞欠身还礼坐下,他没有胜负之心,他只是说了自己的观点,而他的观点核心就是人,思想从人中诞生,一切脱离不了人。

  辩驳会结束了他一举成名,哲学学院无人不知这场辩驳会上有一位男生行进了场千无古人的新观念的辨言。

  好一句“为后人开先河”,他想让后人摆脱儒家的思想,或者说他影响不了现代的人打算去影响后来的人。

  但难啊很难。

  想做到这一步,先把自己摆脱了华夏思想的牢笼掌握思想的本质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