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超维之道 第十四章 箜家母女的教育口

《超维之道》第十四章 箜家母女的教育口

作者:天藏风 字数:2714 书籍:超维之道

  食过午饭,小憩之后,箜云岚作为地主,便带着风尘、韩莎和师妹们针对太原的工商业、农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颇为原始,但却整齐的酱油、醋坊,酿酒、基础化工材料生产、中成药制作、硝皮冶金……一些是本有的,一些是新鲜的,却都焕发着生命力。工厂脏却不乱,也不差;小学教授语文、数学、常识三门课程,老师有年轻的从初中辍学的学生,有留洋归来的海龟,也有本地的老夫子、算命阴阳。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被填补进了这个巨大的窟窿里,其手段之诡异、路子之野,简直是……令人“大开眼界”!

  全国各地,就没有路子敢这么野的:

  这是箜云岚父愁于太原一地的教育事业,教育开展时,箜云岚出的一个主意。要发展教育,就要整合现有的资源,师资不够,那就努力的凑。正儿八经初小毕业的是少数,老夫子也不足数,那就好……和尚肯定都是认字的,道士也都是识字的。全部出来做“善功”,这样的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看阴阳、算命的人就更别说了。这种人普遍自学成才,不仅仅识字,而且脑子还活泛,口条儿也不差。

  而这些人,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常识,都是能够胜任的。

  箜云岚的野,就在于她对于问题认识的清晰:

  她知道当务之急要解决的不是“教学质量”的问题,而是要解决更加基础的“识字”问题,培养出一批能够认识八百常用字,能够计算加减乘除,能够知道一些机械、生活常识,胜任工作的“小学学历人才”——能够完成这一步,太原可以说是要比欧美都先进,无论是工人、还是兵员,都会是最有素质的。

  箜云岚领他们参观的学校就在太原城中,主要招收的就是太原城中工作的工人子弟,是免费的。

  但第一不管饭,第二不管书本纸笔,第三不强制……这“三不”原则却并不影响学校的招生——在大人们忙着工作的时候,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总比在外面乱跑强。学点儿东西,未来也比只能吃苦力的这一辈人强。

  在箜云岚的野路子操作之下,太原城内的教育投入是最少的。其中一所高级中学应该是投入的大头、三所初级中学次之……

  小学……可以忽略不计。校舍需要翻修了,来来来,做善功的时候到了。天天念经不如手里行善,什么你说你不愿意?信不信箜四爷堵住你的门,让你庙里断香火?行善你都不愿意,这和尚是假的吧?是不是偷偷干了什么坏事儿?咱们察察看!这做善功当然是义务的,给钱是坏人修行,她箜云岚义薄云天的好汉子,是绝对不会干出这种事的——所以,上课你来,修学校你来,还都是免费的。

  那些阴阳先生、算命的也是一般,同样是免费的。要么免费去帮衬着教学、教研,要么就感受一下箜家四小姐的手段,二选一……在这太原城里,在这箜云岚真正可以横着走的地方,不让他们做生意,还不是分分钟一句话的事?

  所以,要说这太原城里和别处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那就是在这里,甭管你是专业的和尚道士,还是业余客串,总之都不是不事生产的——不当和尚还能拿工资,当了和尚就是白工。本来,在一些差一些的年月里,都是出家的高峰期,被箜云岚这么一弄,哪怕是全国大乱,太原这里也没多少人选择“出家”。

  谁的脑子也没坑!

  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独特的考核制度。不依照学时来,而是采取的考核制。每一年里,每三个月就会有一次毕业考核,只要完成学习目标,随时可以申请,然后再通过统一考试毕业或者升学。当然,考核的要求是异常严格的,语文不允许一个错字,可以涂改,但不允许出错。数学不能有一次计算错误,必须是零误差,才能够毕业。而其中一些个“天赋奇才”更是会得到箜家的特别关照,从初中开始,负担书本学杂费用,一路表现好,一路供养……然后,这些人就成了箜家未来的“中流砥柱”。风尘、韩莎听说其中最为优异的一个少年,是半年内完成了小学学习,成功毕业。然后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太原高中的学习,这样的好苗子经过箜母的运作,联系自己在花旗国的好友,全部开辟绿色通道,跑到花旗国留学去了。

  箜家针对这些留学生有特殊照顾,就在学校所在的城市中单独买下了房屋,并且配备了管家,也算是半个家庭教师。一来免得他们无人看管之后,因为年少而放松自己,而来照顾学习之外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

  要时时刻刻进行乡愁教育,要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学有所成要回家乡建设,总不能给花旗培养不是?

  听着箜云岚介绍,风尘、韩莎如何不明白箜家这是要将太原城的教育当成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做。

  这是要持续性的给箜家造血!

  “云岚竟能看这么远……”韩莎很是赞许。能得韩莎夸赞,箜云岚很是受用,得意的扬了一下自己的下巴。

  随行的校长则是继续汇报……另外一件大事,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教研,针对于过往的经验总结。找到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快、更好的教育学生。并将之看印成书,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建立了相应的教师考核制度——更狠的是箜云岚的老娘,为了防止僧道消极怠工躲清闲,直接将之和度牒挂钩!教师考核被定为一年一次,每年的冬季放假即考核,从而走上了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还有便是编订了统一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课本、课程。

  这可不是革党那“教育家”的凭空臆想,而是建立在足够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经由广大的教师小组调研、编辑、理顺出来的。它既符合这一地域的风俗、习惯,也符合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箜家的母女没有一个狂妄到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玩儿得转的地步,却也不迷信那些所谓的“教育家”——这一对母女同样现实。

  现实的她们只相信实践出来的成果,宁愿走一些弯路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这些经验,让第一线的教师们一起教研,也不去相信天上掉下来的教育专家!这也就导致了太原的教育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和全国各地几乎都不同。既不同于当下的西式教育,也不同于过去的、传统的私塾教育。

  但确实是最符合实际、最本土的教育。

  校长介绍的时候,是心有自豪的——虽然当初当上教师是被眼前这个小姑娘直接用枪顶着脑袋上的,但现在,如果让他重新选择的话。

  他不会让箜云岚再用枪指着自己的头,直接就主动来了好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了挖掘孩子们的课外天赋,培养学习兴趣。我们在课余展开了一些兴趣活动。譬如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一些简单的现象。我们还会定期的和初高中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显然要比我们撵着学强。另外,我们还有一个专培计划,即学生在遇到需要学习资料、书籍的情况下,可以向我们学校的教师、领导提出申请。我们会尽量将相关的书籍,送到相关的学生手里。”校长的圆框眼镜后面,闪烁出一些光:“当然,仅限于理工类,咱们不培养艺术生、文学生!”

  韩莎怪异的看了箜云岚一眼,箜云岚吐舌头,不用问都知道这方向是谁定的——箜云岚和箜云岚那现实的老娘啊。

  若是换成箜云岚的三姨或者二姨,这学校的重点肯定就跑偏到了文学上面了。因为她们喜欢文学。

  但太原这里,是箜云岚的老娘说了算——这个现实的女人或许喜欢看一些诗词,但一个艺术生、文学生,学出来对哀家有屁用!

  他箜家要的是理科生,要的是会干活儿的伙计,会创造财富、会带来金灿灿的小可爱的员工。

  是出来之后,不仅仅能修机器还能造机器,能是西方世界里那些科学大牛一样的人。有了这群人,就有了全世界。人家是习惯性“重文轻理”,这一对务实、现实的母女却正好相反——在这一个“以理服人”的世界里,她们是一朵不一样的奇葩,而这个“理”却不是道理,而是物理、数理、理工!

  一个太原小不小?相比中原大地,是小的。但和西方列强比,却并不小。那些弹丸之地都可以诞生出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家、工程师,我们这儿地方差不多大,人口更是多出了十多倍,为什么就不可以?

  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两条腿走路,谁也不比谁傻。所以,理论上这里可以诞生十倍于一个列强国的科学家、工程师。

  这,就是两个女人的想法……没人知道是对,是错,是可笑还是可敬。

  风尘只是说了一个“好”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