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红楼修文物 70 第70章

《我在红楼修文物》70 第70章

作者:安静的九乔 字数:4211 书籍:我在红楼修文物

  晚间, 石大娘独自到东厢来看石咏:“咏哥儿, 娘不大放心, 扰你一句。”

  石咏猜她是不放心自己打听别家闺女的事儿, 只得笑着又解释了一遍:“娘,这真的是弟弟遇上了,才问起的。”

  石大娘却在回想石咏当初欲言又止,眼中颇有些迷惑的样子, 柔声开口道:“知子莫若母,你在想什么, 我这当娘的有什么看不明白的?”

  石咏挠挠头, 在母亲的目光注视之下, 忍住了没开口辩解。

  “世上双生姑娘不算多,恰巧是那般年纪的更少, 更何况这是在京里,权贵家中, 或是与十三福晋沾亲带故的,一问便知。”

  石咏抿着唇,默然不语。早先他确实曾经想拜托母亲打听, 管十三福晋叫“姑母”的, 又是双胞胎姑娘,应该很容易就能打听到。可是后来他还是抛下了这个念头, 毕竟打听了又如何。在这个年轻人没有半点婚姻自由的时空里, 希望越大, 失望也会越大, 倒不如一切随缘……

  再说,他也只是听过一两次双胞胎说话,连有好感都谈不上,何必为了这点儿执念让自己先陷进去?

  他想到这里,顿时觉得豁然开朗,笑着牵起石大娘的双手,说:“娘,瞧您说的,儿子现在先不想这些,如今儿子只想着精心办差,为娘挣一份满满当当的家业下来,这些……以后不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石大娘这一头心放下来,另一头忧心又起来:“话也不能这么说,男大当婚,你爹就你这么一个骨血在世上,娘还等着抱孙子呢!”

  石咏:……咋又催婚了捏?

  “你媳妇儿的人选,娘也在慢慢地看,到时候一定会知会你。”石大娘安慰儿子,“只是满洲大户的女儿家,咱家当有自知之明,别去肖想。都是要去选秀的,皇家宗室不挑剩下来,也不会落到咱们这些小门小户头上。”

  说着,石大娘合掌念了声佛:“娘只盼着你娶个性情好、贤惠的媳妇儿,能伴着你过一辈子的。家事门第嫁妆什么的,娘都不挑。”

  石咏面嫩,石大娘当着他的面儿念叨了一圈他未来的媳妇儿,他本人则面如红布,一声不吭。

  这下子,石大娘更加相信她这个儿子,这样腼腆,绝不可能随便肖想人家闺女。她当下放心了,嘱咐石咏早些安置,自己回正房不提。

  这边厢石大娘刚出门,石咏便听见放置在书桌上的荷包出了声:

  “咏哥儿!”西施的声音里透着兴奋与好奇,“什么是选秀?”

  石咏:额……

  显然西施是将石大娘早先那一番话都听进去了,才会突然有此一问。

  他无奈之下,只得将八旗选秀的规矩大致介绍了一遍,一面说,一面暗暗腹诽这种规矩真是不可理喻:八旗上下,所有十三到十七岁的适龄女孩儿,没有特殊情况,都必须经过点选,选中者纳入后宫,或是指给皇子与宗室。只有经过点选,被皇家撂了牌子的,才能由自家另行择配。

  “啧啧啧,竟然有这种规矩。”西施轻轻笑着说,“倒是与我们大王当年命人遍访全国、勘察美人之举,差不多呢!”

  她口中的大王,显然不是吴王夫差,而是越王勾践了。

  石咏心里暗想:你们大王难道有这闲心,每三年搜罗一次美人儿?

  岂料西施又开了口:“今天妾身见到的那两位姑娘,是不是,也要参加这‘选秀’的?”

  石咏一怔,突然反应过来。他今天没有多想,顺手就将随身佩着的荷包交给了弟弟石喻,石喻既然见到了两位长相一模一样的“姐姐”,那么荷包必然也……

  他一下子激动了。

  “是啊,夷光姐……”

  石咏搓着手,他该问什么好:是问这两个姑娘,年岁肤色?高矮胖瘦?脸型相貌?……

  可是他到底没能问出口。

  就算是问了又如何,知道了相貌,对他可能并无帮助,毕竟世上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相貌在那里,而他,三千弱水里想着只取一瓢饮……却不知道该取哪一瓢?

  “她们两位应该都不会中选的!”

  西施的声音,此刻在石咏听来,犹如天籁之音一般。

  “真的吗?为什么?”

  西施当即又笑起来:“不为什么,女人的直觉!”

  石咏:……

  当初武皇也这么跟他说过一次,他当然知道女人们的直觉决不可小觑。

  “夷光姐……”

  石咏还待再问,可是话到口边,竟真的不知该问什么才好。

  “小石咏!”突然,郑旦的声音全无预兆地响了起来,“你老实说清楚,是不是看上人家姑娘了?既看上了,为何又这般蝎蝎螫螫,不肯向旁人坦陈?”

  石咏一震,心想,这俩人格切换得也难免太快了些,总得给人一点儿缓冲的时间吧?

  可是郑旦的脾气摆在那里,他只能老老实实地解释了,其实他连对方的面儿都还没有见到呢,根本谈不上什么看上不看上的。

  郑旦也是直爽,听石咏说清楚了之后“哦”了一声,说:“原来是这样!”

  她随即“唉”地叹息了一声,说:“花开堪折直须折,你要是真看中了,也别犹豫,省得将来后悔!”

  石咏没想到,郑旦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他心中登时燃起熊熊的八卦火焰,暗暗揣测,当初被范蠡爱上的,到底该是哪一个人格呢?

  同一时间,这一对双胞胎,竟是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喷嚏,都不好意思地用帕子捂住口鼻,相互对视一眼,心想:难道有人同时念叨咱们俩?

  这一对货真价实的双胞胎,年长的叫如玉,晚出生片刻功夫的那个叫如英,两人乃是十三福晋兆佳氏的堂侄女。她们的父亲穆尔泰是老尚书马尔汉一手抚养长大的侄子,是十三福晋的堂兄。这对双胞胎五岁失母,穆尔泰担心继妻苛待幼女,便续娶了妻妹做填房。对双胞胎来说,小姨就是继母。

  如今穆尔泰被圣上点了广东巡抚,带着填房与填房所出的幼子上任。而如玉如英两个,自幼深得马尔汉夫妇的喜爱,便一直养在京中,代父亲在伯祖父跟前尽孝。姐妹两个与十三福晋兆佳氏年纪差了十余岁,兆佳氏是看着两个侄女儿长大的,情同母女,感情非常要好。

  这次去海淀,名义上是兆佳氏出门“避暑”,其实是因为十三阿哥府上开销甚大而进项不多,兆佳氏不得不亲自巡查陪嫁的各处产业。她带两个侄女出门,就是想让这两个小的拿庄子上的产业练练手。

  看过两处陪嫁的小庄之后,兆佳氏带着侄女儿们回京,却没想到路上出了这等事,不仅惊动了住在海淀的四阿哥庶福晋钮钴禄氏,也惊动了她的四嫂,四福晋乌拉那拉氏。

  四阿哥今年随扈塞外,刚刚带年氏和两个格格动身,一起去了承德。四福晋一人坐镇雍亲王府,听了钮钴禄氏传讯,赶紧打发了一个太医,和传讯的人一起出城,赶到她那个小庄上给兆佳氏诊脉。四福晋自己则第二天一大早出城,赶到海淀去。

  也亏她谨慎了一回,打发了一个太医过去,这太医诊断之后,得出结论,十三福晋竟然是又有了身孕。

  听到消息,四福晋和钮钴禄氏面面相觑,两个女人想起自家爷们儿,都忍不住相对心酸——人家十三福晋的嫡次子过年的时候才刚满月啊,这又怀上第三胎了?

  看着旁人恩爱,四福晋只能强忍酸楚,摆出长嫂的架势,将兆佳氏好生数落了一顿,又安排她缓缓回京。

  四福晋知道自己不用特地给四阿哥去信,她所做的这些自然能传到丈夫耳中去。她也晓得自己这么做,定能在四阿哥心头的分量更重一层。只是一想到侧福晋年氏,四福晋多少还是有些不淡定。

  如玉如英两个,听说了姑母的情形,都难免自责。如英尤甚,她来到兆佳氏榻前坦诚己过:“这是我的错,我们之中,原该有一个人留在姑母车中,陪着姑母才对!”

  当时她和姐姐都坐在后头的小车上,只晓得前面车驾坏了,却没想到兆佳氏会不舒服。

  兆佳氏又得了好消息,行动时更加小心翼翼,面上都是母性的光辉,轻轻地伸出手,拍拍如英的手背,说:“傻孩子,我那里已经挤了两个人,还都是媳妇子,连她们都没觉出来什么,你一个姑娘家又能做什么?”

  如英涨红了脸,小声说:“石家的小哥儿,小哥儿都晓得照顾姑母……”

  如玉瞥了她一眼,岔开话说:“看得出来,石家小哥儿家教甚好。他知道这些,想必是家里大人教的。”

  兆佳氏想起石咏,连连点头,说:“石家哥儿确实是个好的,我们爷都赞来着。”

  她口中的“哥儿”,却指的是大的那个。

  这段时间里兆佳氏也一直在教导两个侄女儿待人接物,这时便顺口询问:“如玉,你怎么看出石家小哥儿的家教不错的?”

  如玉恭恭敬敬地回答:“姑母,侄女见那小哥儿在福晋面前,行礼有度,独自坐在一旁的时候,也是端端正正、目不斜视。想必是家里大人教得好。”

  兆佳氏点点头,陷入沉思:“他们家啊,他们家可是出了二福晋这样的人物的……”

  如玉与如英对望一眼,不敢接话。

  说毕兆佳氏又问起如英:“你说呢?”

  如英略微想了想,却说:“我却觉得石家小哥儿看似守规矩,其实是个极有主意的孩子。他能自作主张,将福晋挪到我们这车来,移到阴凉处去,绝不是那等专教循规蹈矩的人家能教出来的孩子。”

  兆佳氏听了又笑,道:“可见你是个最不喜欢循规蹈矩的。”

  如英红了脸,嗔道:“姑母……”

  这一对双胞胎,性子各有不同,如玉温和柔顺,而如英却更英气些,不喜规矩,只不过当真要她守规矩的时候,她却也能装得和姐姐完全一样。

  当初偷了老尚书马尔汉的车驾,跑到金鱼胡同帮姑母张罗小表弟满月之事,就是如英带的头,如玉则是被如英强拉着跟出来的。

  这时候兆佳氏一言戳破了如英的秉性,小姑娘虽说涨红了脸,可依旧倔强地说:“如英只是不喜欢那些太死板的规矩!”

  姐姐如玉在一旁看着,只管去拉妹妹,笑着说:“好啦,姑母也是需要休养的,你也别在这儿犟嘴了。”

  她说着起身,将兆佳氏背后的大迎枕挪了挪,又重新扶兆佳氏躺下。

  兆佳氏看着这一对姐妹花,心想这么好的姑娘,以后也不知道会便宜了哪两个小子。

  她随口说:“规矩还是要看重的,两年之后就是选秀之期,你们阿玛已经写信给我,让我帮着寻摸两个靠谱的嬷嬷,教你们学规矩呢!”

  一说“选秀”二字,如玉如英立即苦了脸,对视一眼,都不说话了。

  兆佳氏揉了揉腰,轻轻地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

  如玉脸上立即浮现笑容:“姑母也经过这一遭,照样和姑父琴瑟和谐,是羡煞旁人的一对,这我们都知道!”

  说着如英也笑了起来。

  兆佳氏也笑,脸上颇为安慰,只是还另有些话说不出口。她与十三阿哥琴瑟和谐,却是以十三阿哥的黯淡前程为代价换来的。若是十三阿哥依旧像以前那样,是个实权阿哥,是皇上的心尖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冷落、赋闲在家,他们夫妻两个,能否这么恩爱,真的还两说。

  福兮祸兮,都是老天爷的安排,凡人只管受着就是了。

  少时如玉如英两个回到她们俩的寝居,如玉轻笑一声,望着如英,问她:“你可曾看出来什么没?石家那两个哥儿?”

  如英一怔:“不都向姑母说过了?”

  如玉却笑笑:“哥儿俩出门,不带伴当长随,两人一骑,匆匆回城,唯恐城门关了回不去。如英,被姑母盛赞的这一家,该是不富裕。”

  如英想想也是。

  如玉又说:“其实姑母提过一次,这石家是忠勇伯爵府旁支,当初没抬成满洲旗,依旧是在汉军旗下。家里没有长辈,除了这哥儿俩之外,只有两位寡居的太太。”

  京中各八旗大户的家世人口,也是兆佳氏近来“教导”两个侄女儿的功课之一。毕竟她们出嫁之后,要代表夫家与母族出面交际,知道的人多些,并没有坏处。而如玉记性特别好,兆佳氏说过一次,她就一字不落地记住了。

  岂料如英的反应是:“真的?这么说来,石家小哥儿的规矩和心性,都是那位做兄长的教出来的?”

  如英那天倒是曾在大车的门帘缝隙里看见石咏一眼,此刻再回想,竟没什么印象了,可就是这样一位路人一般的人物,竟能带出石喻那样的弟弟,这点反倒令如英印象深刻。

  如玉万万没想到妹妹竟然想到这上头去了,可她无法反驳,只能摆摆手说:“是又如何?总之与你我无关便是了。”

  如英一想也是。石家门第其实不算差,然而家境却与自家天差地远,自己就算选秀被撂牌子,以后也不可能和石家有什么关联。想到这里,她便当石家的事儿是旁人家里的“故事”,听听便罢了。

  从树村归来,石家生活一切正常,步入正轨。

  石咏托人给树村李家捎了信,说是家里长辈都同意了二郎过来做“户下人”,只不过有个前提条件,双方约定了五年之期,五年之后再看,李寿若是到时候想赎身归家,石家自会给他大开方便之门。

  有了这一句,李寿更无后顾之忧,自然是辞别父母,背着个包裹就来了京城。石家早有准备,帮他安顿下来之后,又去寻了佐领梁志国,帮李寿登记了户籍,算是“户下人”挂在自家名下。

  因这事儿发生在正白旗衙署,转眼便教正白旗都统、石咏的堂伯父富达礼知道了。富达礼回家便摸着胡子念叨:“咏哥儿眼见着是要发达了,前儿个刚听说他的官职升了一级,今儿个又收了‘户下人’。”

  他心中在想:堂弟一家,有这个侄子在,重转兴旺,指日可待。

  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传到富达礼的妻子佟氏耳中,佟氏眼珠一转,双手一拍,对丈夫说:“老爷,眼见咏哥儿家里发达了,没几个下人也不成,不如这样,咱们家拨一房下人到椿树胡同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