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红楼修文物 308 第308章

《我在红楼修文物》308 第308章

作者:安静的九乔 字数:4079 书籍:我在红楼修文物

  两人从最北面的小楼出来, 小田在两人身后挂上重锁, 并且重新贴上封条。

  十六阿哥则一直背着手, 走在石咏前面,一面走一面叮嘱他此间的工程一定要详细完善, 需要一丝不苟地按照内务府命“高人”事先绘制的图纸和样式完成。一时来到正殿一间已经修缮完成的暖阁里,十六阿哥取出了营造图纸给石咏看过,并特别指点了几处关窍, 要石咏好生自行琢磨,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待石咏见了修筑出来的样子, 便能清楚地明白。

  将此间诸事交代完毕, 十六阿哥又带石咏去他在昌平的庄子看了一眼。

  那庄子的规模很小, 但是布局合理,各间屋舍洁净敞亮, 可见一直有人在妥当维护。十六阿哥介绍,说是这里有两眼温泉的泉眼, 据说是对妇人非常有好处, 常浴可保持肌肤柔滑、身轻体健。

  石咏默默看着, 知道十六阿哥当初买下这庄子的时候是用了很多心思的, 只见十六阿哥脸上偶露痛楚,他生怕就此触动了这位的心事, 当下也不再多说什么, 只郑重道谢。见过庄头之后, 他便敦促着十六阿哥, 两人一起赶紧回京。

  昌平距离京城较远,即便两人在郑家庄没怎么多耽搁,在他们抵达京城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西直门门楼下已经悬挂起了灯笼。车驾在进城出城的时候大多放缓了速度。

  十六阿哥一眼瞥见一座马车的徽号,便问:“是白潢大人么?”

  石咏在旁听见,知道这位是兵部尚书白潢。兵部这个地方,是他家二叔,还有贾琏家的老爹盼了又盼,都没能够着的地方。白潢却在前任兵部尚书范时崇因病乞休之后,杀出重围,独得这个人人眼热的缺儿,不得不说,这位很有些本事。

  白潢一掀帘子,见是十六阿哥,当即脸上堆笑,道:“是十六爷啊!”

  十六阿哥没有下马,只一手轻轻勒住了座下骏马,就在这“皇家御道”一侧与白潢寒暄。“白潢大人是赶着要去畅春园见驾么?”

  白潢为人圆滑,晓得这个年轻阿哥,正是世间所传言的“立长立嫡立爱”中的“爱”之一,当下笑着拱手应是,顺便把去畅春园的原委告诉十六阿哥:“青海郭罗克的叛乱已平,微臣正是去皇上跟前聆旨的,听说是年羹尧年大人立下的大功。”

  十六阿哥听说“年羹尧”三个字,不露声色地往石咏那边看了一眼。

  石咏也没想到这青海郭罗克的叛乱竟这么快就已经平息了,算起来,他家二叔出发赶往青海,这才不过五个多月,还要再扣除青海平乱以后给京中送信的时间。年羹尧这手快刀斩乱麻的本事,可还真不是盖的。

  白潢又说:“看起来,皇上年内就要宣年羹尧入京觐见了。”

  说罢,白潢与十六阿哥挥手别过,十六阿哥进城回府,石咏则出正阳门回外城去。年羹尧即将入京的消息并没有对他产生多大影响,往后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这日偶遇兵部尚书之后,又过了几日,才有更多的消息从西北传来,石咏听来,都是盛赞年羹尧用兵如神。年羹尧在率部正面推进的同时,又利用当地几个大土司之间的矛盾,辅之以“以番攻番”之策,这才在短短几个月间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战事初平之时,十四阿哥刚刚抵达西宁没多久,因此这份功劳是年羹尧一人占下,妥妥地。

  当晚石家人聚在一起,将家中诸事做了一番安排。如英侍奉着石大娘和二婶王氏,带同安姐儿和沛哥儿一起去昌平温泉庄子暂住几日。而石喻因为学业的关系,依旧留在城中。石咏将李寿和石海全都留给了石喻,自己只带石柱和另外一名新雇来的长随丁武一起过来昌平忙他营造司的差事。这丁武是持着十三阿哥夫妇的荐书来投的,石咏无论如何,都要给这两位一个面子。

  于是石家人再次分开了两处,女眷和孩子们去了温泉庄子,石咏在郑家庄与温泉庄子之间往返。不过,尽管十六阿哥盛情难却,他也不好意思长久占着人家的地盘,只打算让母亲妻子松快个十来天,就还是送她们回城中去。大不了自己辛苦点,隔三差五多往城中跑跑便是。

  郑家庄这里,石咏例行公事,先去拜会了驻扎八旗的十名佐领。其中一名佐领就是从正白旗征调的,是兆佳氏的远亲,待石咏格外亲切,而另外一名正红旗的便始终不怎么给好脸。

  石咏也不管这些,反正这里的王园遇到大型工程,比如开挖池塘,引活水入园等等,内务府有权征调这些八旗旗丁。回头他这边征调了,这几个佐领得乖乖听令。

  除了这些大工程是需要征调旗丁的以外,所有王园的修建都由内务府工匠们按照图纸和样式修筑。石咏不必多费心,这些地方完工之后,自会有营造司负责验收的官员前来检查,他最后统一看一遍即可。

  对石咏来说最要紧的,便是早先十六阿哥特别给石咏指出的几处关键要害。石咏亲自去看了,才终于理解了十六阿哥的深意:

  这些地方都在王园的图纸上有所标示,但是语焉不详。另有小图纸分发给各自负责的工匠,每名工匠至多只知道两三处这样的所在,因此十六阿哥与石咏,大约是唯一曾目睹这些“要害”全貌的人。

  这些都是重要的防御设施,比如安装了能阻止烈火蔓延的铁门,置有气孔的地下密室;联通王园内不同楼宇的密道;可以存放大量食物和水的储藏室;将井口设在地下的秘密水井……设计这园子的人似乎将一切都考虑周到了,但是放眼这园内,没有一处是可以逃出去的通道。

  十日之后,石家的女眷离开了十六阿哥的小庄,给管家和庄丁们留了不少赏银让他们好生过年。

  石咏也与这日完工之后,带着石柱丁武,快马疾行,赶回城里。

  回到椿树胡同小院,石咏少不得将郑家庄正在发生的情形说给了武皇的宝镜知道。这一回,武则天彻底沉默了。

  “依我看,当今这位皇上,依旧顾念着父子之情,不欲伤害昔日的太子,甚至为他修建继续囚禁他的王园,还考虑得周到,不想让他将来被别的兄弟所伤害。但是这位又似乎对废太子彻底失望,因此不希望他再踏入世间,亦不会再引起纷争。”

  石咏说完,武皇那里终于低低地叹息一声,道:“这一点,朕又何尝没有想过,朕又何尝真的向几个儿子动过手?只是朕的儿子们那,都骄傲得很,要他们被剪去翅膀,余生都被困在这样的牢笼里,他们是宁可去死的……一样为人父母,大家都是无可奈何之举罢了。”

  武皇的意思,康熙对待二阿哥,与她当初对待李姓的几个儿子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二阿哥韧性有余,却不够刚烈,因此能在这样的屈辱之下,在囹圄里苦苦地熬着,多少年来都一直抱有再获储位的希望。

  石咏则暗想:从武则天与康熙两人的反应来看,这既身为人君,又为人父母的,其实都对他们的儿子们非常了解,只是因为权力过于集中,这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矛盾过于尖锐无法调和,最终才导致这样的结局。说来说去,还是制度的锅。

  “对了,咏哥儿,朕有一事要问你!”武则天似乎不欲回忆往事,岔开了话题,提起另一件事,“近来你可曾见过当初将宝镜交到你手中的一僧一道?”

  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当初就是这两人将伪装成“风月宝鉴”的宝镜交到他手上的。难道这两位终于拿着尾款来要求自己交货了么?

  石咏摇摇头:“没有啊!”

  宝镜似乎有些心神不宁地说:“朕似乎,朕似乎能觉出什么……”

  石咏一凛,道:“我明日便托人在琉璃厂一带打听这两人,一旦听说这两位出现,我便立即告知您。”

  宝镜听了,便低声喃喃地道:“不必……其实这倒也不必……应该没有那么快!”

  它突然提高声音问:“你可知当今皇帝,皇祚几何?”

  石咏下意识地回答:“在位六十一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宝镜惊道:“听说今年已是御极六十年了,这么说,大事便在明年!”

  石咏应:“如果不出么蛾子的话……的确是如此。”但问题是他记不得具体是什么时候了,只依稀记得后世的影视剧上演来,应该是冬季。所以康熙传位,如果不出意外,便大约是整一年之后的事了。

  难怪康熙着急要命人建郑家庄的王园,若是康熙传位,新皇登基,无论新皇是哪一位阿哥,二阿哥都不适合继续住在宫中,必须得挪出来。这也愈加证明了康熙心中属意的继承人可能是任何人,但绝不会是二阿哥。

  “行,朕知道了!”宝镜的言语之中又恢复了底气,信心满满,似乎什么和尚道士它都不再放在眼里了。

  此后,石咏往往一连数日都留在昌平郑家庄监督王园的修建。他的任务,是保证郑家庄里那几处秘密“设施”能够妥当建成。其余外面的房舍殿宇,各种家居装饰,自有营造司的官员们负责,他不用亲自过问。

  待到十一月底,那几处秘密设施已经先行修筑完成。石咏一一验收无误之后,请十六阿哥过来亲自眼看。十六阿哥也不敢怠慢,亲自看过之后,与石咏一道跑了一趟畅春园,向康熙皇帝禀报。

  好容易十六阿哥禀报完,带着笑容出门,舒了口气向石咏道:“这工期赶得可真好,这下子腊月里咱们可以好生松快松快了!”

  石咏已经不着家一个多月,听到上司这样说,也暗自高兴。于是两人一道骑马回京,将将疾奔至西直门的时候,一直奔在前头的十六阿哥突然勒马,道:“这谁呀,这么大阵仗?”

  石咏也跟着一勒马,果然见西直门外,不少人正候着。石咏只匆匆扫了一眼,就见到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等人,带同兵部尚书白潢,吏部尚书马齐等,都候在门口。

  这副出迎的架势,大约就差在这“皇家御道”上铺一幅红地毯列队欢迎了。

  十六阿哥是个聪明人,见了这等情形,登时给石咏使了个眼色,然后笑嘻嘻地打马上前,自个儿来到诚亲王等人面前,跳下来问道:“哥哥们在这儿列队相迎,是在迎着哪位呀?”

  石咏则趁诸人都不在意,悄悄地溜到西直门一侧,缩在人群后面,捡了个地势较高的地方,默默等候。

  前头十六阿哥自是与诸位哥哥和大人们嬉笑连连,不时高声冒出一句:“原来是年羹尧年大人回京啊!难得,几位哥哥竟都来这儿相迎!”

  “对了,年羹尧大人的兄长,年希尧大人,与弟弟一直有同僚之谊,说不得,弟弟也来凑个热闹,与几位哥哥和众位大人们一起迎迎这位。”

  十六阿哥这话说得非常响亮,石咏在后面听得直想笑,知道他是在变着法儿提点自己,惹了这么多人聚在此处等候迎接的,是年羹尧。这样间接说明了,为什么诚亲王等人都到了,雍亲王却没有出面的缘故,少时年羹尧指定是要去雍亲王府的。

  可是一想到年羹尧进京,石咏又有点儿笑不出来。

  在他看来,年羹尧真是一位人物。单凭他此前迅速出手,平息青海郭罗克的叛乱一事来看,此人有勇有谋,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再想到此人从前是个书生出身,也是一路科举考上来,取中的进士,石咏便更生一番钦佩:是个文武全才之人。

  只不过对方越是这般文武全才的俊杰,他就越想不通对方为什么要算计石家。大约是以前未居显位的时候顺手就设了个局?还是真如十六阿哥所言,四处都下一点注,待局势明朗了再决定用那枚棋子?

  他这么想着,远处只听整齐划一的马蹄声传来。听得出不止一骑,可是这马蹄子踏在柏油路面上的声音,就如有个人在指挥一般,齐刷刷的,听不出半点错了步子的杂音。

  这种整齐划一的马蹄声果然带给西直门跟前等待的皇子与官员以不小的震撼。诚亲王等人面上更显热切——只不过,这马蹄声丝毫没有放缓的意思,这令城门前候着的人,心情渐渐由热切转为紧张。

  眼看那疾奔而来的马队转眼便奔至众人眼前,忽然有人高声呼哨,众人一起勒缰,所有坐骑同时停下,无人多迈一步。一群健马被骑手们紧紧勒住缰,口鼻里喷着粗气,马蹄不断地敲打着坚硬而平整的柏油路面,偏就是前行不得。

  正在这时,居中一骑稍松马缰,悠哉悠哉地来到候在西直门口的众人面前。

  诚亲王刚露出笑脸,可后来他还是矜持了一把,毕竟自己是亲王之尊,亲自出迎已经是给脸,若是再凑上前,他背后这些人没准都要暗暗骂他不要脸了。

  岂料马上的人依旧未下马,倒是来人身后有一名亲兵,从马背上跳下来,迅速奔到当先这一骑身边,瞬间跪倒,伏在坐骑一旁。

  马上这人终于一动,翻身下马,踏着那名亲兵的脊背,硬生生将人当了马凳,踩着下了马,来到候着的众人面前,带着少许矜持,看似谨慎地向诚亲王等人行礼:

  “下官年羹尧,见过王爷、贝勒爷、贝子爷……见过诸位大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