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红楼修文物 127 第127章

《我在红楼修文物》127 第127章

作者:安静的九乔 字数:4054 书籍:我在红楼修文物

  腊月里石家循了去年的例, 搬回永顺胡同的赐宅暂住。

  石咏一到永顺胡同, 大伯父富达礼立即差人将石咏叫去, 从承德十六阿哥受伤的事情开始问起, 一直问到此前不久的“毙鹰”事件,将石咏所知的“内幕消息”全部追问了一遍,又与他从自己的渠道听说的消息做了一番对比,听了之后脸色晦暗, 默默不语,心中似乎在默默判断朝中的情势。

  隔天富达礼之子,石咏的堂兄富安过来寻他,偷偷地问:“昨儿父亲问了你什么?我见父亲书房大半宿都亮着灯。”

  石咏又能说什么,只支吾着敷衍了两句。富安依旧不得要领, 挠挠头说:“许是与二叔有关吧。我看见父亲一早就请二叔过去说话了。”

  富安的二叔,就是石咏的二伯父庆德。庆德极少出现在永顺胡同, 整个过年期间, 除了大年初一同族近亲互拜的时候与石咏见了一面, 其余时候庆德都不见踪影,不知他在忙什么。连石咏都有些纳闷。

  到了初六, 女眷们开始走动, 石大娘去永顺胡同那里做客一回, 立即就弄明白了原委:“你二伯膝下那位, 行三的姐儿今年选秀。”

  石咏:原来竟是这样?

  伯爵府序齿下来行三的姑娘是石咏的堂妹, 今年刚好十五, 正是适龄。他知道这位二伯父一向热衷, 恐怕是想借着年节的机会走动走动,打听打听,好让堂妹的婚事早些有个着落。

  岂料石大娘说:“你二伯也挺奇怪的,这种事,难道不该由伯爵府老太太或是你二伯母出面,往宫里递个话就行了么?”

  永顺胡同伯爵府,迄今为止,已经出了两位皇子福晋,一位铁帽子亲王继福晋,老太太身上也有诰命,能够进宫谒见太后并宫中四妃。若是对石咏堂妹的亲事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宫中提,实在犯不着庆德一个男人家的在外奔走。

  然而石咏却知道二伯庆德为人极其热衷,三堂妹的婚事,最好能为他这位当岳丈的带来点实打实的好处才行。所以庆德整天在外走动,只怕也是在打听宗室里各家子弟的情形,回头往宫中递话的时候,也好有的放矢。

  石咏顾不上伯爵府的事儿,他约了薛蟠和贾琏,他们臭皮匠三人组一起上金鱼胡同去,到十三阿哥家拜年。

  十三阿哥去年十月腿疾骤发,极为痛苦。贾琏以他们三人的名义送了些民间淘换的方子并药物过去,十三阿哥休养了两个月之后,腿疾终于好转,渐渐能够下炕自行走动了,这次见到三人,十三阿哥自然连连称谢不迭。

  十三阿哥的形貌气色落在石咏眼中,比他两年前头回上门送那对甜白釉对碗的时候更要憔悴几分。只是如今他已经沉静了许多,精神也比当初最颓丧最痛苦的那段时间略好些。

  当初在十三阿哥生辰时上门“陷害”他的兄长,一转脸就落了个比他还要凄惨的境地,十三阿哥却无法幸灾乐祸,唯有心生悲凉。这种心境,在与石咏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也能反映一二。

  石咏等三人上金鱼胡同,其实也有些生意上的事想要请十三阿哥示下,是关于“玻璃”的。

  然而石咏刚起了个头,十三阿哥府上的管事便来到外书房,凑至十三阿哥耳边说了些什么。

  十三阿哥一怔,连忙对石咏他们笑道:“真是对不住,府里还有些内务要我处理。要不你们哥儿仨后儿个再来一趟,这‘玻璃’的事儿,我也正想与你们说道说道。”

  石咏他们三人连忙都说无妨,改日再来也是可以的,随即起身告辞。

  十三阿哥却单独叫住了石咏,说:“爷记得,你还有个弟弟?上次福晋在海淀险些中暑,也是你弟弟一直伴着的?”

  石咏点点头,解释了小弟石喻乃是他的堂弟,其生父是二叔石宏武。

  “石宏武啊,爷当初带过一阵正白旗的兵,你叔叔爷想必也是带过的。”十三阿哥说话时陷入遐思,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记起石咏还留在外书房里,便说:“这么着,你明儿带令弟到敝府来作客。石宏武的子弟,让爷也见见。就这么说定了!”

  十三阿哥提起当年带兵之事,双眉一敛,面上自然而然地透着英气。令石咏忍不住联想,当年那位“拼命十三郎”,该是何等的神勇英武。

  第二天石咏便应胤祥的要求,将弟弟石喻带到了金鱼胡同。如今石喻已经满八岁将近九岁了。石咏觉得,也是时候带弟弟出来历练一下,体验一下人情往来的滋味了。

  到了金鱼胡同,管事恭恭敬敬地将石咏与石喻带进了十三阿哥的外书房。

  石喻一直在姜夫子的学塾念书,后来有时常到正白旗旗署与旗里的子弟们相见,见了生人一点儿都不怵,只管规规矩矩地向十三阿哥叩头行礼。他这年纪,正是格外招人疼的时候,十三阿哥一见了就稀罕得不行,这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说要带石喻去内院见一见十三福晋。

  于是,十三阿哥带着石喻往内院过去。石咏早先向弟弟提起过十三阿哥的腿疾,石喻这时候就高高举起双臂,作势扶住十三阿哥的胳臂。尽管他的身量与十三阿哥还差了老大一截,然而这乖巧的小模样实在是可人疼,十三阿哥这一路引着人去内院,一路笑开了花,似乎在想象他府上的三阿哥四阿哥长大了也是这样的孝顺模样。

  石咏则独自一人在十三阿哥府的外书房里默默等候。

  在他候着的时候,十三阿哥府有管事进来,向他打过招呼以后开始收拾十三阿哥那一张花梨木的书桌,给笔洗水丞中倒上清水,又铺上几张熟宣。

  石咏认得这名管事,知道姓张,便打了声招呼问:“张管事,是十三爷要用书房么?”

  张管事冲他笑笑,没吱声,随即退了出去。

  石咏见了张管事的笑容,免不了又觉出一种,有人挖了坑给他跳的感觉。可是这是十三阿哥府,他又有何坑可跳?

  张管事退出去不久,石咏便听背后有人咳嗽两声。

  待他转过身,认出来人,再不敢怠慢,赶紧上前打了个千儿,道:“雍亲王大安!”

  他一面请安,一面腹诽,为什么弟弟石喻小朋友可以去内院见女眷、拿红包,而自己就得在外书房拜见这个总叫人心惊胆战的四阿哥。

  来人沉着一张万年坚冰脸,淡淡地开口:“现在行礼倒是利落了?”

  石咏脑后俱是汗,他想起当初刚刚“穿”过来,头次见这位雍亲王的时候,他差点儿作了个揖的情形——很明显,对方也从未忘记过此事。

  这时候石咏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卑职当差当了一年半,如今自是感激王爷当年教导之恩。”

  他答得甚是圆滑得体,一方面是说,我已经当差当了这么久了,自然不是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子;另一方面也说得很好听,若是没有当初雍亲王的教导,当差这一年半也绝不会这么顺逐。

  这番马屁拍得雍亲王心里十分安慰,心想这小子倒是不忘恩义的。当下他略略点了点下巴,便道:“听说你的字写得不错?”

  石咏瞪眼:他自己都没听说过这个啊!

  然而石咏却对自己那一手书法极为自信,早在他投身文物修复的工作之前,石咏就已经习练了多年的书法;后来参加工作了,更是觉得早年间打下的基础他受用不尽。加上石咏接触过的,与书法相关的文物非常多,如今石咏的书法不一定能比得上那些大家,但是他功底深厚,加上见识广博,写出来的字,旁人一望便知是好字。

  于是石咏并不怎么谦虚地回答:“王爷谬赞了。”

  雍亲王对他这种并不怎么谦虚的态度略有些不满,轻哼了一声,道:“写几个字来看看。”

  石咏:原来这些笔墨之类都是给他准备的呀!

  他早先都没有谦虚,这时候更加不便推让,当即上前,挽起袖子,先取了那条曹素功墨,在砚台里慢慢研出墨汁,然后再选了一枝大小粗细合适的湖笔,蘸饱了墨,便垂手等候雍亲王吩咐。

  “写几个……真字来看看。”

  石咏一听便知这位未来的雍正皇帝乃是书法的行家。“真字”,又叫“真书”,是早期的楷书,一般认为它是汉字发展史上的正体,是“楷模”,因此一直流传至今。被并称“钟王”的钟繇王羲之,都对其发展有重大贡献。然而这“真字”又不同于如今的隶书或是楷书,而是楷中带隶,方正凝重。

  石咏一凝神,笔下刷刷一动,立即写下两行字,放下笔,略略将墨迹吹干,方才递至雍亲王手中。

  雍亲王看了,不置可否,随便道:“再写几个蝇头楷来看看。”

  这话一说出口,雍亲王就只管盯着石咏,看他换不换笔。

  石咏听了,只握着方才那枝竹笔,继续去砚台里饱蘸了墨汁,然后再度提笔。这一回,他是静气凝神,抛去心中全部杂念,然后稳稳地下笔,那枝粗大的湖笔一点细细的笔尖落在纸面上,写出来的则是一个个细细的蝇头小楷。

  雍亲王在一旁暗暗点头,知道此人是真的“懂”蝇头小楷的写法。

  不少人都以为“小楷”就要以小笔来写,其实真正懂书的人都是用大笔悬腕,这样字体的间架结构方显匀整开阔。

  石咏全神贯注,写了一行蝇头小楷之后,背心已经微微出汗。他只听雍亲王冷漠地说了一声:“可以了。”他才放下笔,恭敬托了刚刚书写的那一张“墨宝”,交予雍亲王。

  雍亲王又“指点”石咏写了一幅行书、一幅隶书、一幅魏碑,当他再度提出要石咏写一幅草书的时候,石咏伸衣袖拭了拭额头上的薄汗,他的内心已经开始拒绝了。

  “四哥,”恰在这时,十三阿哥带着石喻来到外书房,替石咏解围来了。

  说来也奇,雍亲王一张万年冰山脸,一见到石喻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扶着十三阿哥出现,那张脸瞬间便融化了,带上了难得的温情,点点头,说:“好,好孩子!”说着解下了腰间陪着的荷包和扇套,送给石喻做见面礼。

  石喻恭恭敬敬地受了,用清脆的童音给雍亲王请了一句安,这一瞬间,雍亲王竟似有些恍惚。

  石咏后来才知道,雍亲王的嫡长子弘晖,病逝的时候也是八岁,与现在石喻的年纪相差仿佛,于是雍亲王恍惚之间难免“代入”,见到石喻,便有一刹那的晃神。

  十三阿哥当然知道四哥的心事,连忙笑着打岔:“四哥,你猜怎么着?弟弟刚才问过喻哥儿了,他小小年纪,一手好字,俱是茂行所教。”

  雍亲王从恍惚之中清醒过来,已经恢复了冰山脸,点了点头,随意地说:“知道了!”

  他面对十三阿哥与石家兄弟,却好似无话可说,于是随口一句:“我府里还有些俗务,不耽搁十三弟,先回府了。”

  除此之外,这位亲王殿下一句话未留,转身便走。石咏望着十三阿哥书桌上,自己早先写下的那几幅字,不免眼角直抽:这位……难道是太无聊了,来消遣自己的?

  十三阿哥则微笑着扶着书桌,慢慢挪到桌子跟前坐下,伸手拿起石咏刚才写下的几幅字,微笑着说:“说实话,茂行的字,还是我荐给四哥的……”

  石咏在帮十三阿哥张罗自鸣钟生意的时候,少不了过问账目,写些企划书,甚至准备准备京里世家大户的名单之类。贾琏与薛蟠两个不擅长写字,所以纸面上的功夫就都交给了石咏,而石咏也自任劳任怨地承担了。

  可难道就是因为这一手字,十三阿哥就将石咏荐给了兄长。石咏有些纳闷:他毕竟在内务府担着差事,十三阿哥荐他,难道是想要他换个地方当差么?

  十三阿哥却接着对石咏说:“……是想请你给四阿哥启蒙,教他写字。”

  石咏瞪眼:啥?

  四阿哥,难道不就是刚才走出去的哪一位?哪里还需要人教他写字?再说了,就算是真的要教,也该是那些饱学宿儒,不可能是他这么个还未及弱冠的年轻人。

  十三阿哥见他一副痴怔了的模样,敲着书桌桌面轻笑着道:“不是我们家的四阿哥!”

  十三阿哥府上的四阿哥,是如今要满两岁生日的弘晈。

  “是四哥府上的四阿哥,弘历,今年虚五岁了,正找人开蒙。四哥总觉得三阿哥弘时的书法启蒙时没教好,年纪一长再改起来就很费劲,所以想找个妥当的人专门指点指点四阿哥,教他写字,只是个启蒙,算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石咏登时脖颈一僵:他万万没想到,下一任皇帝竟然动了这个心思,想要他教下下一任皇帝写字?

  话说,身为一名文物研究员,以及古代书画美术的爱好者,石咏最讨厌这世上某个人的字。

  无数字画的名家之作,落到这人的手上,都难以逃脱此人的“毒|手”,但凡有留白处都被这人自以为是地题上了满满当当的题字,盖上名章,越是名家名作就越是如此。几乎可以说,无数书画史上的珍宝,都多少被此人不由分说给祸祸了。

  十三阿哥温和地望着石咏:“怎么了,茂行?这也只是我随口说说,你若是心里不愿,尽管告诉我,不必强求,四哥与我这里,都是无妨的。”

  接着十三阿哥便吃惊地望着石咏,见他咬着牙说:“愿,我再愿意不过了!教,这位‘四阿哥’我一定得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