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红楼修文物 108 第108章

《我在红楼修文物》108 第108章

作者:安静的九乔 字数:3983 书籍:我在红楼修文物

  康熙御驾一行于七月初从承德出发, 巡幸塞外, 四、五、八、十、十四、十七阿哥随行, 十六阿哥留在承德, 为避暑山庄的营建工程善后,同时侍奉留在承德避暑的皇太后。

  自鸣钟的生意有了起色之后,石咏便收拾心情, 准备帮着十六阿哥在避暑山庄收拾烂摊子。上次维修西华门的时候, 他有过检查建筑结构,替换不合格材料的经验,所以十六阿哥放心地将这次的事情交给石咏主理。

  石咏则每天带了一批工匠, 一个书吏,逐一检查避暑山庄的建筑, 从承重的结构开始检查,先将主要的毛病挑出来,再考虑其他的瑕疵。

  这些内务府营造司的工匠从未与石咏合作过,但都听说过石咏“幸进”的故事,有些人未始便没有看石咏笑话的心思。然而石咏手持一根钢钎, 左戳戳,右捅捅, 就能将有问题的建材一一检查出来, 又大多都是关键位置上的, 这倒令人渐渐失了小觑之心, 对石咏的态度也敬重了不少。

  因康熙已经去了塞外, 十六阿哥便指示石咏, 差事别赶得太急,反正没人催,他们悠哉悠哉地慢慢做着就成。

  于是石咏又过起了不用加班的日子,每天三四个时辰泡在避暑山庄园子里,其余时候只管在承德游山玩水。

  承德这座城市伴随避暑离宫而成,并没有城墙,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座古代意义上的城池。石咏也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地方与三百年之后的后世差别很大。在这个时间点上,避暑山庄的规模还没有后世那样庞大,山庄附近的藏传佛教建筑群此刻也还未建起来。但是这一带往来商贸已经极其繁盛,市井行人杂沓,车马喧嚣,各地各族的商贩随处可见,酒楼茶肆鳞次栉比,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同时这里也到处在大兴土木,除了避暑山庄以外,各蒙古王公,朝廷重臣都争相在这里设府邸、修园子。石咏走在街面上,经常看见运送各类建材的车辆经过,整根的金丝楠木、一大捆一大捆的紫檀黑檀、汉白玉的石板堆满了车驾……石咏时常琢磨,这哪家富贵人家修园子,用这样好的材料?

  说实话,他身为内务府营造司的主事,竟然对这家园子的修筑者非常羡慕:有了好材料,才能修出好园子啊!

  这天道路上又有长长的车队依次而过。石咏见到那一车一车的,全是产自南方的湖石。

  “这是哪家的园子?看起来真是阔绰得很!”石咏身边有人好奇地反问。“这南边来的湖石,光路上的运费就要好几千两银子了吧!”

  石咏只顾着欣赏这些南方湖石的“皱、漏、瘦、透”,听了这话一怔,心想:感情这不就是“花石纲”么?

  旁边就有人伸出拇指和食指比了比,“就是这位!”

  “材料再贵,也不是这位出钱,都是下面的孝敬。”

  石咏忍不住想起苏州织造府的那两位:难道这些从南边来的精贵材料,全都是史侯府的孝敬不成。

  他有心继续听壁脚,可是旁边人见到石咏在凝神细听,不愿再说,只摇头叹口气:“北方大旱若此,承德这里却只在攀比修园子。唉,不提也罢。”

  石咏正在发怔,忽然听见有人打招呼,叫他“石大爷”,却是个娇嫩的女声。

  石咏回头一见,也是认识的,连忙点头致意,问:“你们家五姑娘还好么?”

  来人不是别个,正是当初从苏州一道上京的那五名女子之中,号称“五姑娘”的那一位,随身服侍的丫鬟。

  “这么巧,石大爷也在热河?”小丫鬟抿着嘴笑问。

  石咏点点头:“是呀,来办差的。”

  他这天是办完差事就来街面上转转,身上还穿着官服。

  小丫鬟笑着道:“可是石大爷又升官了?婢子恭喜石大爷。”

  石咏客气一番之后,就没什么话好说了。毕竟他的生活与当初上京的那五名女子毫无交集,除了虚情假意地问声“好不好”之外,就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小丫头也甚是乖巧,见状便道:“石大爷,婢子还有事要忙,这便先告退了。”说毕向石咏福了福,随即离开。

  石咏的问话,她这小丫头除了答“好”之外还能答什么?在外人看起来,她们五个姑娘衣食不愁、无忧无虑的,哪儿能不好?就算是从南边跟来的婆子和妈妈,都直赞姑娘们有福气呢。

  可是这群姑娘心里都清楚,她们那位“八爷”,家有悍妻,膝下荒凉,所以命人从南面把她们几个送来,不敢放在京里,只能偷偷摸摸地置了宅子,在承德养着。说是外室吧,这世上可曾见过一下养五个外室的?说来不过就是专门用来生孩子的物件儿罢了。若是能生下个一儿半女,便是有功,或许有朝一日能接回京里去;若是肚子没福气,可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小丫头待走远之后,悄悄回头望望石咏的身影,想起当时上京的时候几个姑娘还一起笑话过这石咏是个“呆”的,可如今却见人家年轻有为,官运亨通的。若是当初哪个姑娘能嫁这位石郎君,恐怕才是真正有福的人那。

  八阿哥在承德又是修园子,又是养外室的。这些事儿毕竟与石咏无关,他也不往心上去,只管将精力全放在避暑山庄的差事上。

  这天他带人检查避暑山庄的正殿“澹泊敬诚殿”,发现了一些了不得的事情。

  这“澹泊敬诚”殿,乃是避暑山庄的主殿,也是后世所熟知的避暑山庄“金丝楠木大殿”。这间主殿规模宏大,前后建有内外午门,朝房、书屋、寝宫之类。这间主殿名气响亮,主要是因为乾隆年间此殿重修,将其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换成了金丝楠木。

  然而在石咏所处的这个时空,这间正殿的建筑材料远没有那么奢华,而建筑形式也与后世所见的略有不同。后世澹泊敬诚殿御座上方是以金丝楠木雕成的天花板,上面刻有万字、寿字、蝙蝠、卷草之类的纹样。然而石咏如今所见的,却是一只藻井,用斗拱支撑,上面绘满了彩画。

  石咏仰着脖子看了半天,最后说:“支一架梯子,我爬上去看看。”

  面对这种绘着着精美彩画的藻井,石咏惯用的钢钎就使不上了,再说他也下不去手。于是石咏命人支起梯子,自己爬上去,伸手将那藻井表面轻轻一托,他立即觉得不对:触及之后才发现,那藻井表面轻轻一颤。

  可能石咏本人是专业修复“硬片”“硬彩”出身的,手上的感觉非常灵敏,这藻井表面轻轻一颤的幅度非常小,可是也超出了石咏的心理预期。

  “给我递个手电……对不起,给我递盏灯上来!”石咏吩咐候在梯子下面的工匠们。少时一盏明瓦制成的羊角灯送到,石咏却嫌光线太暗,没法儿看清藻井斗拱上的情形。最后还是有人给去点了枝蜡烛,另外架了梯子,手持蜡烛,替石咏将眼前的景象照亮。

  待石咏看清了斗拱上的情形,几乎倒抽了一口冷气:只见那斗拱上有一条长长的锯缝,自上而下,只留最下面大约寸许的距离,没有锯断。

  石咏伸手去推斗拱一旁的藻井结构,底下的工匠全都大叫起来,连他们都能看清藻井的装饰在晃动,同时有锯屑悉悉索索地掉下来。登时有工匠以为这藻井马上就要掉下来了,有人立马躲到一边,也有个姓何的工匠立即冲出去,抱了一根长长的木柱进来,冲藻井底部一抵,暂时将藻井整个儿抵住。

  这一刻,石咏清楚地觉出自己背后已经被冷汗全浸透了。

  老天爷,这是御座上方的藻井。万一康熙他老人家正在这里坐着,这藻井掉下来,皇帝本人万无生还之理。再瞅康熙底下这么多儿子正一团混战的架势,老爷子若是挂了,这天下且得乱。

  石咏是个百分之百的和平主义者,他的理论是,每个王朝工艺美术的最高峰,都出自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最好的时候。也只有这种时候,人们才有机会与能力,来创造美、欣赏美。俗语说“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也只有国家安定的时候,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才有安身之处。而历史上因为社会动荡、战火纷乱以致稀世珍宝损毁遗失的例子难道还少么?

  当然了,如果这个时空里的历史进程按他所熟知的进行,康熙他老人家是真龙天子,洪福齐天。这藻井掉下来的时候,康熙并不在坐这澹泊敬诚殿的龙座上。那么,倒霉的人就会是石咏,就会是十六阿哥,会是所有曾经参与座大殿修建的工匠们。十六阿哥是龙子凤孙,最多就是被皇上厌弃,落得跟十三阿哥早年一样,而石咏他们,却真真实实有脑袋掉落的风险。

  石咏一伸手,点了那个姓何的工匠,说:“你,再带几个人,多取一些木柱来,无论如何咱得保住这藻井别掉下来!”

  早先曾带人在这里修筑澹泊敬诚殿的一名委署主事此刻双膝发软“啪”的一声就冲还爬在梯子上的石咏跪下来,颤声道:“大人,石大人……卑职真的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啊!”

  石咏伸手朝他的鼻尖一指,道:“你,再带两个人,多拿几架梯子,将这藻井上所有的斗拱都检查一遍,将有问题的斗拱都找出来,一定要仔细!”

  “然后,所有亲自动手,做过藻井结构的工匠,全爬上去看一遍,然后下来,咱们研究一下,这藻井是拆还是修,大家一起拿个主意!”

  在场的工匠听石咏声音很稳,有条不紊地将任务一一分派下去,丝毫不乱,仿佛便有了主心骨,立即遵从石咏的吩咐,各忙各的。

  “另外,这澹泊敬诚殿的事,大家为了自己的脑袋着想,且不要让任何殿外的任何人知道。”石咏黑着脸,吓唬了一句。

  他知道这件事绝不简单,能在皇帝头上动手脚的,这算是谋反,还是篡位……还是想嫁祸?总之这已绝对不是早先那以次充好,贪污腐败,从采买材料上捞钱这么简单的事儿了。

  说完这话,他就从梯子上下来,走到殿外,找到留守戍卫避暑山庄的侍卫头领,与他交谈几句。于是石咏便转回来,对留在殿里忙碌的工匠说:“我已经向外头侍卫打过招呼,告诉他们澹泊敬诚殿有一处需要维修,侍卫会看守住大殿,不让外人进来。咱们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将这大殿赶紧修起来。”

  他虎着一张脸,寒声说:“你们谁要是在这个当儿自乱了阵脚,那才是自寻死路,知道了么?”

  被石咏这么厉声一喝,不少人冷静下来。既然这消息不会散出去,他们的安全应该暂时无虞了,若是能将这藻井尽快加固修复,他们这些工匠,该是有功无过才是。

  于是乎有藻井施工经验的几名工匠当即拖过木梯,蹬蹬蹬地爬上去,将上面的情况仔细看过。只不过所有人下来的时候都目瞪口呆,心知肚明:那绝不是什么“失误”“过失”,就是有人故意在藻井的斗拱上动了手脚。

  这话没有一人敢诉诸于口,众人很有默契地只管商量怎么善后:最后商议的结论是,将整个藻井的主结构都拆下来,有问题的部件都换掉,再看剩下什么还可以用的就用,若是能用的不多,就干脆重新做一个。

  在这期间石咏一言不发,他不是中国古建结构的专家,对于工匠们一致议定的结论他也没有反驳。

  待到众人商量完毕,石咏命他们晚间就留在避暑山庄内休息,哪儿也别去。工匠们也无人敢反驳,反正正值盛夏,热河这里夜间也不算太冷,还过得去。

  石咏从澹泊敬诚殿出来,独自一人去了内务府营造司在避暑山庄的府署。他将营造司在营建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的记录全翻出来看了一遍,见记录里只字未提藻井的事儿,心下暗暗生疑。

  石咏觉得不大对。他曾经主导过上回西华门的大修,知道营造司的档案里都记录什么,修藻井这么大规模的动作,不可能不被记录下来。

  他只想着,会不会混到别处宫苑的记录里了?当下便又将左近殿宇的记录看了一遍,似乎找到了些蛛丝马迹。他随即将这些记录原样放回去,做出一副从未别人查阅过的样子,然后若无其事地出门,去找十六阿哥。

  “茂行!正好,爷也要找你。”

  石咏赶到十六阿哥府邸的时候,十六阿哥胤禄正从自家府邸中出来。如今他在承德的这座别院,前院被他用来办公,时常接见内务府官员与皇商,批阅公文之类。后院则是十六福晋侧福晋等女眷所住。

  十六阿哥看着石咏一脸严肃,略有些奇怪。

  “避暑山庄木料之事,爷总算有点儿头绪了。”

  石咏赶紧三言两语,将澹泊敬诚殿的事儿一说,胤禄立即黑了脸。

  “这边刚有点儿眉目,那里又出事儿来整爷,爷这究竟是犯了哪里的小人?”十六阿哥胤禄愤然出声。

  而他眉宇间却显出深深的疲惫,情绪复杂。

  石咏因为是个现代人,对这种情绪倒有几分熟悉。

  十六阿哥眼下是——怎一个“丧”字了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