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悦农门 第173、174章

《悦农门》第173、174章

作者:两个核桃 字数:5318 书籍:悦农门

  亲,不好意思,昨天身体不舒服没更新,今天强‘挺’着,喝了咖啡,断断续续写到现在。关于“题外话”,谢谢亲们在书评区的留言。两章合一!

  *********************

  就在张义光掀起车帘的功夫,扛着锄头进了村口的大胖爹一眼看到他,立刻喊道:“哎哟,是你啊,张老三,你可回来了。刘寡‘妇’给你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在村人眼里刘寡‘妇’属于改嫁,且嫁后不是正房娘子。言语间对她的称呼,仍延用了从前‘私’下里的叫法。现在摆在明面上唤她刘寡‘妇’,而不是张家媳‘妇’,可见村人对刘寡‘妇’有多不见待。

  “啥?!生了?!”张义光‘激’动得大叫一声,头顶嘭地一声撞在了车棚顶上。

  招呼着马夫,“快,再赶快些!”

  回头傻呵呵地自顾笑道:“我当爹了,我有儿子了,我当爹了,我有儿子了……”

  张义勇听到这个消息也很为张义光高兴,毕竟盼了这么多年,弟弟终于有后了。对他说着恭喜,被张义光一把抓住衣袖,带着几分疑‘惑’,问道:“她咋这么早就生了,不是应该在这两天的嘛?”

  张义勇给他解释,也有提前生的。又叮嘱他几句不管怎么,现在有了儿子了,往后要好好过日子云云。

  张义光哪里还听得进去他在讲什么,恨不得马上飞奔到刘寡‘妇’面前,抱着她好好啃上一番。感谢她给他生了个儿子,同时也让背地里骂他不行的人看看,他张义光只要能打种就能生根发芽,是她宋‘玉’不行,与他没有一丝关系。

  马车停在了院‘门’口,张义勇这边付车钱的时候,张义光已经飞快地跳下马车直奔了家‘门’而去。

  张义勇站在小院‘门’口,看着那低矮的屋子。狭小的院落……压在心头的那颗巨石又往下沉了沉,使他喘不过气来。

  东厢房里传来一道‘女’子的惊呼,紧接着便是低泣、欢喜……

  上房的‘门’开了,张老爷子佝偻着身子,端着一盆包好的粽子走了出来,看到站在院‘门’口的张义勇……他微眯着眼睛,辨析着‘门’口的人是哪个……年岁大了。眼睛越来越不好使了,虎子尾随着老爷子出了口,一眼看到站在院‘门’口的那人,兴奋地汪汪‘乱’叫,又用嘴巴扯了张老爷子的‘裤’角……

  “是谁?”张老爷子心里隐隐感觉那是他的二儿子,可那人咋这么黑,这么瘦呢。

  张义勇抬了抬脚。似有千斤重地、艰难地往前迈了一步,眼泪在眼中打着转儿,颤着声应了:“爹,是我!”

  ……

  张老爷子的小屋里站满了人。

  大房张义忠两口子带着元娘,二房张义勇,三房张义光以及出了月子的刘寡‘妇’抱着孩子,外加身后跟着的刘灵儿。

  张老爷子的目光朝这些人看了看,短短半年呐,张家小院里已物是人非了。

  “爹,你老招呼咱们什么事啊?”何氏见老爷子半天不吭声。心里还记挂着躲在炕上的大郎。

  大郎半个月前回家养着了。一来记挂着二娘的事情,二来他的‘腿’要养好是个慢功夫,没必要在医馆里耗着。小姑、姑夫对他很好,但越对他如此,他心里越不好受。他知道医馆才易主不久,银子没有那么好赚,为了伺候他,小姑没少往外掏银子买补品。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了。

  另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吴家的姑娘。她几乎天天都往医馆跑,帮着小姑做饭,亲自给他端汤换‘药’。他喜欢她,打心眼里喜欢。可他明白。吴家没瞧得上他,或者说是没瞧得上他家的条件儿。

  想当初两人说亲的时候,张家借着四娘的酸梅汤方子发了一笔小财,还要张罗着盖新房子准备给他成亲用。那个条件人家都没看上,何况是现在……拉饥荒,没房子,‘腿’还瘸……他什么都没有,拿什么娶亲,别说是吴家的姑娘,换成别的姑娘也是一样。

  小姑偷偷告诉他,吴家姑娘对他的心思。他狂喜之余,又陷入深深的失落……故此,不顾张‘玉’凤与刘成的劝说,硬是回到了高崖村,远远地逃开。也好让吴家姑娘死心,他配上不她了。

  自打他回到了高崖村后,吴家姑娘一次都没有来过。

  他失望的同时又自嘲自己太过奢望,不切实际。

  他病了,得了心病。

  看着家人受苦受累,他一点也帮不上忙。想着未来无望的生活,他几乎不能自己。

  大郎变得越加清瘦,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如今,连饭也不想吃了,一天能吃上小半碗都能让何氏烧高香嗑头了。

  这回何氏出声时,张老爷子并没有如往常那般给她脸‘色’看。

  他知何氏是为了大郎,想到大郎,老爷子心底也是一阵惋惜。可怜了那么好的孩子了。

  “我让你们来,是因为二房只有老二一个人回来了。老二在县城里也有了差事做……”张老爷子说这到儿,喉咙里有些哽,他垂下眼眸,还没等继续往下说的功夫,张义光开口了。

  “爹、大哥,你们是没看到二哥那宅子。是两进的院子哩。宽敞,漂亮,还有丫头婆子伺候,要是我,我也不回来了。”张义光满眼的羡慕。

  本来他住十天半月就应该回的,可县城简直太好了。

  借着找二娘之名,流连于大街小巷,就连那‘花’楼……要不是手里没银子,他真要进去转一转,看一看了。

  这一个多月来,不用做农活,又能好吃好喝有人伺候,使张义光胖了一圈,下巴也圆了,脸上也泛起了油光。相较之下。张义勇这个在县城里住了好几个月的人,反倒瘦得不‘成’人形。

  赵氏不止一次明示暗示张义光,让他早回家去。可他早就掐算好了,等刘寡‘妇’生孩子的日子再回来。可谁曾到刘寡‘妇’会早产呢。

  刘寡‘妇’瞪了张义光一眼,好啊,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头受苦,跑到县城一去不回。原是享受去了,可怜她为了能留在这个小破院里头。狠心对肚子下手,生下孩子……要么死,要么活,总要选择一条路出来,所幸,她的命大,把孩子生了下来。

  “哟。还是二哥命好。有二嫂这样的闲妻,又有二郎三娘这样的好孩子。真是几世修来的好福气。”刘寡‘妇’酸酸地来了一句,“二哥,哪天我带你大侄子也去瞧瞧,见见世面。”

  刘寡‘妇’笑着,晃了晃襁褓中的孩子。

  张义勇没吭声,他的目光一直落在张老爷子的脸上。在等着他说下文。

  没有人接刘寡‘妇’的话头,屋子里静静地。

  好半天都没有人出声。

  张义忠偷眼看向张老爷子,见他微微仰起脸,死死地盯着墙角处一个刚结起的蜘蛛网。

  这时,他长长地叹出了一口气,道:“你二哥一个人回来了。他方才与我提了,想分家单过。往常我也因着他总提分家的事情,骂过他,气过他。可如今,家里头的这个情况。人各有志,那就分吧……”

  张义忠发现老爷子在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有泪‘花’儿在闪烁。

  于是,就赶忙说:“唉,爹啊,你这怎么话说的呢,你是一家之主,分不分的。你老说得算。你不高兴分,咱就不分,用不着为这事儿伤神。老二、老三,你们说是不是?”

  张义忠特意用手去推张义勇。想让他改变主意,别再惹老爷子伤心。

  可张义勇垂下了头……张义光转着眼珠子,也没有出声。

  “是呀!”何氏立即接了话,咧开大嘴响应自家男人,“咱都过得好好的,分哪‘门’子家呢?一口唾沫灭不了火,一根柴禾烧不红锅,还是咱们几股人一起过吧。彼此有个照应。老三家的,你说对不?”

  既然爷们都不说话,那就‘女’人们来圆场吧。

  刘寡‘妇’看了一眼张义光,心里已有了计较,她淡淡一笑,不冷不热地说:“对,大嫂说得都对。不过,在一起过的话,谁家拉的饥荒谁家背,可不能搅在一起。”

  三房一直养仗着老爷子过日子,没啥‘私’产。

  大房有些余钱,也被二娘的那一把火给烧没了。如今老爷子开口会帮衬大房出银子把‘私’塾盖起来。那走的可就是公中的银钱了。刘寡‘妇’早在没进‘门’之前,就从张义光嘴中把家里的事情套得清清楚楚的了。这点账,她还是很能拎得清的。

  何氏张了张嘴,搜肠刮肚地想说上几句,却是一句话也没说出口。

  不怪三房有意见,指怕二房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人家一早就借着二郎赶考的由头搬走了。

  唉,她叹了口气,拿眼角睃了张义勇一眼,没想到二房唯一一个实诚人,如今也与家人离了心。她想到二房一家人走的时候说得多好听啊,到了夏天就回来……唉,这人啊,说变就变,没法信呐!

  “爹,大哥,我也同意二哥的意思……要不咱就分了吧!分了……自己过自己的,也没……也没啥说道儿!分了吧……”张义光寻思了一会儿,吞吞吐吐地说道。

  刘寡‘妇’斜眼儿看他,那意思,就三房的情况,分家了,吃啥喝啥?

  张义光忙对她使了个眼‘色’,不让她出声。

  “老三,你跟着闹个什么劲?你们三房分出去,咋过活?”张义忠看了眼张义光的小身板,还有刘寡‘妇’怀里的孩子,出言反对。

  “还能饿着我们咋的?我们哥几个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总比‘混’在一起吃喝强!”

  “不行,我不同意分家!”张义忠喊了一声,他还想往下再说些什么,可是张老爷子却摇摇头,把他给拦住了。

  “唉,别吵吵!分吧……既然都有这个心思,就分吧!”他说道,声音更加酸楚。更加沉重,更加沙哑,“这一晃儿,近四十年了。我苦巴巴地带着一家子人勤劳耕种一辈子。送走了你们娘,把你们也都拉扯大了,成家立业,儿孙各自有了前程。我自个儿呢,也熬到老了。到如今。我也对得起你们死去的娘了。”

  他说着,又微微仰起头,看了一眼墙角处那只结了网的蜘蛛。那个网轻飘飘地挂在上面,也沉甸甸地挂在了他的心上。他昏‘花’的老眼里,又泛起了泪光。

  但是,他忍住了,没让眼泪掉出来。过了不大一会儿功夫。他就把目光从墙角处徐徐收回来,又慢慢地从每一个人的脸上扫过。

  然后,他转过身,打开了炕柜的柜‘门’,从里面掏出那个他破旧的枕头。这枕头跟了他好多年了,破了补,脏了洗。枕套从来都没有换过。

  那个枕头对于家里人都太熟悉上了,现在看上去,依稀还可辨认出那上面的图案,是绣得十分‘精’致的海棠‘花’。

  张老爷子拆开枕头,小心翼翼地将枕套叠好,把手伸进枕头瓤子里掏出了一个布袋子。

  布袋子松开了袋口,倒出一堆银子和一些零散的铜钱。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些银钱吸引过去,跟着老爷子一一点数清楚后,都惊呆住了。

  张老爷子是村子里公认的铁公‘鸡’——最抠‘门’儿不过的人物!几个儿‘女’都知道他能攒钱,爱攒钱。但没想到老爷子手里会有这么银子。

  元娘看了眼张老爷子的后脑勺,整晚枕这么多银子睡觉,就不会感觉到不舒服?

  张义光满眼放光,咽了一下口水,原来老爷子一直都在装穷呐:“爹,你有这么多钱呐?”

  张义忠与张义勇都借得了四娘的光,知道做那些个买卖有多赚钱。大房就不算了,二房的买卖老爷子是有份儿分银子的。也亏得当初四娘说上房与二房合干。要不然,光靠种地老爷子是攒不下这些银子的。

  张老爷子没理他,说道:“这里一共是二百四十二两六钱银子。当初,老大的饥荒我说过。我要帮衬的。如今还差多少?”

  他问张义忠,张义忠想了下,“还差十六两银子。”

  “给你二十两,盖完了‘私’塾,不能算完了,你再给赵先生那里打几套桌椅送过去。咱不能亏欠人家的情儿。”张老爷子点了二十两银子出来,推到张义忠面前。

  “老大、老二、老三家各有一个儿子,这也就没啥好争的了,一家分五十两银子,‘玉’凤给二十两,这银子等她来了,再给她。剩下的银子留我养老,有口吃喝,买副棺材……然后就是家里的地,一共八亩,还有一头牛。这个,你们兄弟三个看看咋分吧。”张老爷子分了银子,其他的就不管了。

  如果说实心能种地的也只有大房与二房人。

  张义勇表示田地与房子都不要。

  张义光听了眼睛一亮,可又想到如果八亩地与大房分了,自己还要种四亩地,太辛苦了。他的小身板能种一亩地就不错了。

  等他儿子长大下地干活,还得十年……这十年,他可不想都耗在地头上。

  在县城里见过大世面后,他的心思早就不在田地上了。

  张义忠倒是不怕苦,如果都能给他种,他才高兴呢,但他不能这么贪心,见老二表态,老三还在犹豫,又把目光投向了张老爷子。

  “爹,要不,还是你老说咋分吧。”

  张老爷子正心酸呢。说分家说半天了,没有一家人问过自己将来要咋过。他心情郁郁,懒得开口。

  就听元娘‘插’口道,“都说分钱分地的,我爷将来咋过呢?爷,你老跟着咱们过吧。咱们给你养老送终。”

  张老爷子终于喘上口气来,深深地看了元娘一眼,“好孩子。爷,爷自己过。”

  “爹,你老跟我去县城吧,那处都已经给你留了屋子了。”张义勇忙道,“我和孩子他娘都想好了的。”

  其实,张义勇在说这话时,并没有底气。因为赵氏压根就没提要与老爷子一起过的事情。

  “爹,你还是跟着我们过吧。你愿意去二弟那儿住上几天,就去。回来,咱们还是一处过的。”张义忠也道。

  张义光见两个哥哥都开口了。也不得不说话,“爹,你上哪儿都行。两个哥哥都有能力养活你,伺候你。我这儿,你要是愿意过来的话,也行。”

  张老爷子苦笑了下,“不了,有你们这句话就够了。我还是自个儿过。要是哪天去你们谁家小住几天的话,别嫌烦就行了。”

  “爹,那哪行呐。你老身子骨也不健壮了。还是咱们一起过,一个锅灶里吃喝,再咋不好,也总比一个人冷锅冷灶的强。咱不说别的,开两灶‘门’做饭。多费柴禾啊!咱还是一起过,他爹,你也劝劝!元娘……”何氏话说得很实在,她是真心真意地要和老爷子一起过。

  她爹娘去的早,把张老爷子当亲爹来伺奉,明知道老爷子不待见她,但她从来不放在心上。她觉得那是老爷子没与她外道。把她当自家人看呢。

  “爷,你老就和咱们一起过!”不知何时,大郎跳着脚到上房里来了。

  “哎呀,大郎,你咋来了。快,扶一把。”张老爷子说着就要下地去扶,被元娘拦住了,何氏早就心疼地迎上前去扶了大郎。

  “爷,你就咱们一起过。别的话就别说了,等我‘腿’好了。就能下地干活了。”大郎说着,眼泪就淌了下来,他多心了,觉得是因为自己,老爷子怕给大房再添一份负担才不去的。

  “唉,你这孩子……爷……唉……”张老爷子擦了擦眼睛,他心里也明镜的,他跟大房人过是最好的选择。

  他人老了。干活也不如从前了。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尊心特别强,也特别的敏感。既怕没有人照顾自己,又因此怕拖累儿‘女’。招儿‘女’的烦!所以,他才说要自己过。

  要怎么说,人老了得有一伴儿呢。那才是真正能照顾自己的人。但他的伴儿没了,心里头惦记着的那个……不能在身边,他只能自己靠自己,倒在自己的小窝里等到大限之日的到来。

  面对大房人真心实意的挽留,他终于点了头。

  张老爷子与大房人一起过。

  那么,地怎么分呢?

  “老大家要养活我,人口多了就分四亩地,老二老三家各二亩。房子各归各家,将来,大郎要是娶亲了或我去了,这上房西屋都归大房。”老爷子有了依靠,心里轻松了不少,说话也利索了。

  “爹,这地,怕是分给我也种不了。一时半会儿的,我也不回来。”张义勇道,老爷子的这个分法,与之前赵氏告诉他开口要的结果有点偏差,赵氏想要三亩。

  可手里多了五十两银子足以让赵氏平衡一下了。这是意外之财。赵氏也猜想到老爷子手里有钱,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但他方才说不要房子也不要地,是他自己做主说的。他也是真心不想要。家里头的田地不多,再这么一分,就所剩无几,不过勉强渡日罢了。

  他对赵氏‘逼’迫他分家一事,对张老爷子心怀愧疚,为了弥补这份愧疚,他不打算要这房子与地了。

  只要二郎考取了功名,这些真的不算什么。

  “要不这样,你的地,你大哥种了,到了秋收的时候,给你留一部分收成,或留粮或折换银子。你看怎么样?”

  这样就相当于,老大一家在帮工,但收成分配上,老大占大头。地呢,还是归老二所有。

  张义勇没等表态,有人开口了。

  “那爹,咱家也让大哥种了算了,反正也不差那二亩地了。”张义光脑袋转得快,二亩地让他一个人,肯定累死了。他不能干这个活儿。让大哥帮着种了,顶多收成少拿一些。

  他仗着是家里兄弟中的老小,想着大房怎么着也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

  “你二哥不种地,那是他在城里找到差事儿了。你不种地,你干啥去?”张老爷子最看不得老三这点,越来越懒。

  自己没啥本事,也要跟着闹分家。分了家又不正经过日子,不知他要闹哪样。

  “我?嘿嘿……我打算和二哥回去,也在县城里找份差事做。”张义光笑道,“肯定比种地强!”

  张义勇吓了一跳,喝斥道:“老三,你跟着胡闹什么!”

  “我哪里胡闹了?你都能在衙‘门’里找份差事,我咋不能去?你到时让三娘再通通关系,给我也找份差事做不就行了?”张义光一想到二房人现在过的日子那真叫体面,老二能行,他也能行。

  “他爹,那我们娘仨咋办?”刘寡‘妇’慌了神。

  这消息来得太意外了。方才在屋子里,张义光也没有与她提起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