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官场大事记 第二章 2006年 第九节 过年

《官场大事记》第二章 2006年 第九节 过年

作者:西疯马 字数:3499 书籍:官场大事记

  过年

  元旦才过,2006年的春节紧跟着就到了。

  1月28日,农历乙酉年除夕。

  在泰明市锦江小区一幢占地数千平米的超豪华别墅里,庞家人正聚在一起准备吃年饭。

  首席坐着的是一位头发微微斑白,看上去却很是硬朗的老头儿,这是庞家三子的生父,庞智力,退休后就被儿子们接过来同住。大儿子庞勇强一家坐在他的左边,儿媳是一位30来岁的少妇,坐在庞勇强的身旁,她的身旁空着一个特制的儿童位,本是女儿豆豆的位置,可这会儿,快一岁大的豆豆正被抱在庞智力这位疼她的爷爷怀里。

  在他右手边,是二儿子庞勇钢和他的女朋友,再往右,是三儿子庞勇坚,一位与范毅同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医科大学毕业生。

  这,基本就是老庞的一家。

  随着一阵脚步声响,从市内酒楼聚客轩特意调来的主厨,亲自端着一盘八宝呈祥走了进来。热情洋溢地说:“老爷子,庞老板,过年好。”

  “过年好、过年好。”屋里响起一片祝福之声。

  屋外有人炸响了鞭炮,庞老二按捺不住,大声说:“老爸,咱们也点炮开吃吧。”

  庞老头稳稳当当地坐着与小孙女逗笑,并不马上理睬庞勇钢,过了一阵才回答说:“时辰未到嘛,急什么?等一等你就熬不住了?今天可是要守岁的。”

  庞老大怕老二坏了父亲的兴致,连忙岔开话题问:“老三,工作有半年了,感觉怎么样?”

  这是庞老头喜欢的话题,他也就停止了与小孙女的斗乐,抬起头看着自己的三儿子。

  庞勇坚吐出口里的一颗果核,用餐巾纸擦着嘴说:“不好,也不坏。主要还是哏自己的专业对不上。”

  庞勇坚去年刚毕的业,是庞勇强找的关系才分在了省第一人民医院院办。他学的是药检,历来对各种药物成份特别感兴趣,到了院办,整天跟着主任和院长,感到很是无聊。

  “小三,咱们老庞家,我和你二哥可都是大老粗,就你一个大学生,你可得努点力。你的那些专业,我看以后有机会再弄吧。之前不是跟你说过了嘛,先在院办熟悉几年,完了挂个什么长、主任的,最终还得往省卫生厅里靠。”

  说到此,庞勇此心里暗暗地骂了一声:“你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老东西!”嘴里接着说:“那省厅的老汪,占着他是老专家出家,他妈的不识抬举,好说歹说,死活不让你到厅里去。不过,他也就这几年的事儿,到时候还不是乖乖地还得退下来,到那时,一切不就好办了嘛。”

  “好的、好的,我听大哥的。”老三向来怵着这位如严父一般的大哥。

  “那个老汪是干什么的?咱小三这么优秀,他还横挑鼻子竖挑眼哪?”庞老头忍不住问。

  “爸,没什么,不就是让小三到医院里再磨练个几年嘛,反正也是治病救人,这也是好事,好事。”庞勇强说。

  “倒也是,你一个学医的,在医院里,你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了嘛。小三,你可要多为着患者着想,好好为咱们老百姓服好务哪。”庞老头叮嘱说。

  这时,庞老大的手机响了,庞勇强看看号码,站起身走到另一间屋里去接听,并随手关上了门。

  “老大,终于搞定了,李婶太难缠了,累。”李婶是李省长的夫人,也姓李。

  “辛苦了,华仔,办成了这事,这个年过着就有意思了。好了,快回家吧,好好过个年。”华仔是庞勇强多年的弟兄,本名叫方杰,身上有着一股狠劲,颇有点像上世纪九十年代刘德华主演过一部片子里的人物,也就从那时起,被人称为华仔,如果单论长相,那可就比真华仔差得远了。

  “对了,华仔,弟兄们的年终分红都拿到了吧?”

  “早拿了,大哥,今年可真不少哩。”

  “告诉弟兄们,有了钱,不要还和以前一样,老想着胡吃海造、胡嫖烂赌。平常好好干活,每年有分红好拿,多好。咱们现在也是正规企业,和以前大大不同了,千万不要惹事,多读点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

  “是、是,大哥,最近我老在读《老子》、《庄子》、《孙子》,可有长进了。”

  “**看得懂吗!”

  其实,庞勇强没听出来,华仔这是在变着法儿地打趣他老装(庄)孙子。

  “对了,大哥,最近,咱老爷子身体还好吧?”

  “不错、不错,硬朗着呢。”

  “那好,那好。你跟老爷子打个招呼,我初三过来看看他老人家。大哥,挂了啊,有人叫我。”

  从房间出来,庞老爷子正在看表,稍稍等了一阵,他抬起头说:“放!”

  屋外鞭炮声顿时大作,经久不绝。

  ……

  除夕,对有的人意味着快乐、热闹,对范毅却意味着冷清和寂寞。

  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音量很大,却由于老受屋外烟花爆竹声响的干扰,根本就没看进去。昨天,张顺还特意打来电话让到家里去过年,范毅心里动了一动,又想,这可是除夕,本来就只应该是属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突然加了外人,哪怕是再好的关系,这味道也就变了,想到这一层,于是范毅委婉但却坚决地拒绝了。

  范毅随手摁着遥控器,翻看着各个频道的节目,基本上都是在转播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百无聊赖啊。这时,手机提示有短信进来,应该又是拜年短信吧,在这个时候,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范毅下午发短信手都发麻了。

  打开一看,是一条彩信,显示的是一碗香喷喷正散着热气的米饭。范毅会心地一笑,心说:“难道会是她?”

  紧接着,第二条彩信又到,画面很是温馨惬意,是一窝毛茸茸、憨态可掬的小狗,相互依偎着爬在一起,忽然就一起爬起来,操着稚嫩的嗓音,冲着看短信人“汪、汪、汪”连叫三声。下面有一行短字:“旺、旺、旺,祝你狗年行大运。萧若诗。”

  果然是她。范毅这才想起,萧若诗的电话,自己根本就没存到手机电话簿里去,下午当然也就没给她发过任何短信。此时看着这两条温馨的短信,心里不觉就有了一丝柔软。在手机里翻找了一阵子,选好了内容,范毅也回了条短信过去,也同样是两条彩信,一共就两幅简笔卡通画。第一幅,是一位优雅的美女正拉着一条宠物犬在散步,这条宠物犬发现了一根埋了一大截在土里的骨头;第二幅,这条宠物犬一阵猛刨,一口叼出骨头,却是一根金灿灿的金骨头。美女,立刻蹲下,两只眼里充满了美元的缩写符号。

  范毅写道:“狗年行大运,有我也有你。恭喜、恭喜。范毅。”短信发完,范毅收了手机,继续看着无聊的电视节目。

  “叮”地一声,又有短信进来,再看,竟然还是萧若诗的。短信写道:“一碗干饭,在你眼里,难道本美女就是一拜金女吗?”

  大学期间,和萧若诗较为熟悉后,范毅没少与她间或不关痛痒地相互损两句逗闷子。日子久了,萧若诗就管范毅叫“一碗干饭(范)”,范毅则恭维她“美若天仙”,相互的称呼里均带有对方姓名中的一个字,别人听不大懂,两人却是乐在其中。

  平常,萧若诗叫“一碗干饭”,叫得大大方方,范毅叫“美若天仙”,也叫得理直气壮。此时,范毅正在无聊之际,见萧若诗发来的短信里已带有了几分戏虐的成份,知道她又在主动挑事儿,自己正发愁没地方排遣这恼人的寂寞呢,来得正好!想了想,急忙回了一条短信道:“美若天仙,您可不是什么拜金女!我看,金拜您,这还差不太多!对了,听说您老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仙女啊,好像是千年的狐仙嘞,怎么着?狗年也敢跑出来瞎晃荡?过马路可要当心了,小心恶狗!乖,还是快点回家吧。过年喽,今年可没你什么事喽。”

  一会儿,短信又来了:“那哪成!本仙女此趟下得凡间,就是要看看你们究竟是怎么个狗咬狗的。”

  “别介,当心误伤。”

  “哪里会?我一般都是站在笼子外看的。”

  “汪、汪,我可是疯狗!”

  “刚刚好,我是兽医。”

  “美女兽医,哎哟,我受伤了,我好难受,快来救救我。”

  “小疯疯,伤哪儿了?”

  “心。”

  “该!”

  “我晕。”

  “你在哪儿?”

  “在家。”

  “吃饭了吗?”

  “没。”

  “why?”

  “无聊,不想吃。”

  “你爸妈呢?”

  范毅犹疑了一阵,还是回了个短信说:“很遗憾,早不在了。”

  过了一阵,短信进来。

  “对不起。”

  “没什么。已经习惯了。”

  又过了一阵,短信重新进来,“想出来走走吗?”

  范毅一阵冲动,但最终还是发了条短信,“算了,大过年的,好好陪陪你家人吧,替我向伯父伯母问好。哎,有家的感觉真好。”

  好一阵,短信又来,“那,祝你过年好。”

  “也祝你过年好,全家都好。”

  “谢谢,再见。”

  “再见。”

  ……

  经这一下,范毅更没心思再看电视了,从冰箱里拿了一杯酸奶,大口地吸着,忽然间,很有了一股想喝上一台酒的冲动。脑子里仔细回想着大学里与萧若诗在一起的日子,似乎一切均是平平常常、波澜不惊的,细细想来,又似乎还有点别的意思。哎,范毅一时也想不明白,干脆不想了,起身关了电视,进屋准备找本书看看。

  书架上堆满了书,范毅用手指轻轻在一排书上慢慢滑过,不觉在一本书上停住,这是一本由康大出版社出版,由自己和萧若诗共同完成校稿的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学术专著。

  范毅取出书,重新踱回客厅的沙发上坐下,随手拧开了台灯。

  打开扉页,有一行题字:赠范毅同学斧正。落款正是本书作者,一位外省的中国文学史方面的老教授。

  当时,萧若诗的兴趣点其实并不在校稿上,她一直想尝试着搞点封面设计什么的练练手艺,对校稿提不起兴趣,每一次,只是严格按照作者原稿负责校对校对而已,并没有用心去做。

  一次,为了筹备系上的化装舞会,又不愿意影响校对工作,萧若诗建议自己和范毅分开来校稿,自己校对前半部,后半部由范毅负责。这样做,时间安排上自己就能宽松一点。范毅想了想,同意了。

  几天以后,萧若诗把校好的前半部份如期交给范毅,自己则去系上继续忙活去了。又过了几天,出版社王老师把她叫了去,一进门,她发现范毅原来也在。

  王老师开门见山地说:“这部书的校稿,完全要感谢你们两位。昨天作者给我打了电话,解释了原因。”

  萧若诗完全听懵了,又不好当着王老师的面问范毅,只得装作认真的样子继续往下听。

  “现在,原因查明了,是他的学生疏忽了,在最后发送稿件时,把之前做为资料收集,还未修改好的一稿给直接发过来了。幸亏你们发现及时,要不然,照着那一稿印出去,就闹笑话喽。”

  原来,范毅在校对后半部稿时发现,原稿里竟然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失误,或者是把出处弄错了,或者直接张冠李戴,大失水准。萧若诗直接按照原稿校对好上半部后,范毅不放心,熬夜又仔细检查了上半部原稿,果然也有类似的情况,于是忙向社里作了汇报,这一落实下来,想不到竟然会是这么一个情况。

  从王老师办公室出来,萧若诗的脸还在微微泛红,她微微一吐香舌,做了个鬼脸,笑着对范毅说:“一碗干饭,这一次,多亏你了。以后,咱们还是凑一块儿校吧,至少嚼着你这一碗干饭,心里能踏实点儿。哎,这一次,可吓死我了。”

  事后,作者专门为范毅和萧若诗各邮来了一部题了款的赠书,并附上了感谢信。而且,这部书,那可是萧若诗第一次当纲版面设计的作品,可把萧若诗好好地美了一阵子。

  如今,在台灯下,翻看着这本曾经也浸透过自己一分绵薄之力的著作,2006年的除夕,就这样慢慢地翻过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