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 1 张绣出孝初提亲事

《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1 张绣出孝初提亲事

作者:大雨倾盆 字数:2747 书籍: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

  大元朝已经建立将近二百年了,第十六代皇帝元文帝登基后,改年号庆元。现在已经是庆元六年,自从元文帝颁布减轻工匠、商家的赋税的政令后,工匠、小商家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故事就在这个时间开始。

  王家村村里只有几户是青砖房,其余的都是泥土房,几乎村里大多数人家是饿不死吃不好的。北方冬天夜里的村中连狗吠的声音都消失了,夜黑了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仍点着油灯,屋里的女人也许在织布防线,也许在纳鞋底……

  在一家青砖屋里也是王家村的富户王老汉王可海。家里一个老妇王张氏手里纳着鞋底,对正在织布看上去十六七的的姑娘(也就是张绣)说:“今天呢大嫂子来和我商量你出孝了该定亲了,我看村东头的王木匠不错,你过去不愁吃穿,上无婆母下无妯娌。”

  女孩子没说话继续手中,灯光太暗太黄还在跳跃,绣觉得自己的脸和耳朵越来越烫,老婆子絮絮叨叨地说 :“你也别觉得他年纪比你大,年纪大他会让着你。”

  绣儿“嗯”了一声,声音太小在织布的声音中王张氏不知道听没,“你嫁给王木匠以后,在这王家村有你表哥们在,不会有人欺负你,我也能照顾你,虽然穷了点,但有手艺就好。别的人可没这么合适。我让你姑父去打听一下,那老头子不知道去了没有。”

  绣儿慌慌张张的把织布机收拾好说了声“知道了,姑 ,我去睡了。”其实绣儿只听见了前几句定亲,后面就因为有些害羞又织着布跟本没听清。

  绣儿回到自己屋连油灯都没点,借着月光打了水洗了洗脸,觉得脸和耳朵没有那么热了,才点了油灯,又兑了热水坐在炕上洗脚发呆,其实也不是发呆,只是绣儿想着自己过去的日子。

  绣儿的娘嫁了绣儿的爹生了双胞胎儿子,一家子很是高兴。有在双胞胎十岁时生了绣儿但是难产,身子就不好了,王张氏心疼兄弟弟媳妇和小侄女,怕弟媳妇生着病照顾不好秀儿,难养好身子,弟弟也就更累,从小就把绣儿抱过来养。这是绣儿懂事时听自己娘说的。

  从绣儿懂事起,基本上是在自己姑姑家,只有过年过节或者隔一段时间绣儿才会回自己家,在绣儿的心中自己家和姑姑家那都是一样。绣儿从小漂亮可爱,你不让做的的事坚决不歪缠着去做,但她会用那双大大的湿漉漉的杏眼瞅着你,要多可爱有多可爱,要多可怜有多可怜。无论绣儿的姑姑家还是自己家里就这一个姑娘,你说会不会答应她?

  其实这也是绣儿的小聪明。她从小时候无意间发现的,但是她谁也没告诉,包括她最亲近的娘和姑姑,小时候是想多得些麦芽糖,长大后是不好意思说了,即使她不会因为不好意思就不用。绣儿从小没受过委屈,家里的人都宠着她。绣儿的嫂子们做好吃的不会忘了她,每年总会有人给她扯布做件衣服,买头花戴,在村子里这是件很奢侈的事。很多人的衣服总是哥哥穿完弟弟穿,姐姐穿完妹妹穿,补丁上落补丁。

  其实他嫂子们几乎是把绣当女儿来疼。虽说爹娘去世了,心里想想挺难受的,但在六年守孝期间是真不少人疼绣儿。

  绣儿自己家里和姑家里条件在村里那是头一个。绣姑姑家有二百亩良田,一个铺子,绣儿的姑姑是谁结了婚就把谁分出去,分出去的带六十亩地。直到绣儿的三表哥成亲后,绣姑姑手里有二十亩地,一个铺子。于是王可海和王张氏一商量把铺子给大儿子管,各个儿子年底分点钱,把剩下的地佃出去,吃租子,在农忙时给儿子照顾家里。

  虽然村里有人说有老的在不分家,但王可海不在乎。绣儿家里也有一百六十多亩的地,两个哥哥在爹娘去世后把地平分,老宅子给了大哥,毕竟大哥是长子,其实老宅子也是青砖大瓦房。绣儿觉得她现在的日子是很好的,对成亲有点抵触,担心。看着村里成了亲的小媳妇伺候公公婆婆,管孩子,上地干活,对这样的生活,绣儿其实有点怕。

  绣儿从小没干过地里的活,你说绣儿是什么感受?一阵开门声,绣知道那是姑父从隔壁王大叔家回来了。不知不觉的洗脚水都凉了,绣儿把水倒掉,吹了灯,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其实王可海今天没去王大叔家。他去打听王成去了。要说王可海这人还真逗,他拿了两块破木头就去了王木匠王成家。到了那是拿着这做家具的名头在那里和忙着的王成是一个劲的说,幸亏人家王成也有耐心也仔细听了,不然早就不搭理他了,当然那也就听不出王可海话里的意思了。

  王可海对王成的试探结果还挺满意,觉得小伙子吃过苦,踏实能干,不会对人不耐烦,对绣儿那从小宠到大有点小脾气的人挺合适。虽说绣儿乖巧懂事,但对一没吃过苦的姑娘来说不可能没有小脾气。

  王成从小因为爹爱好赌钱,就没吃过白面,逢年过节也没一件新衣服。十来岁的时候因为没办法,他娘只好叫他去做学徒,学徒是真的很苦很累。可是没办法,家中值点钱的东西都被他爹拿去当了。他娘一狠心就送他去学了木匠,总比卖给人牙子从今见不到面好啊,还能学到本事。其实他娘想的有点太好了,人家木匠的手艺那是父传子子传孙的,那他咋办?

  他只能多做基本的活,有时间再偷偷摸摸的学。学完后二十,因为有个赌钱的爹也没人说亲,起早贪黑的做木匠活也没剩几个钱。好不容易他爹死了守孝三年,手里存了几两银子结果娘又长了病,病没治好娘走了钱没了。

  到现在为止王成真没过几天的舒服日子。但今天王成心里就比吃了白面羊肉馅饺子还要高兴。就是因为王大叔王可海的话里的意思是叫他去提亲,他能不高兴吗?他是高兴的一夜没睡,隔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如果有第二个人在屋里,就会被他吓一跳。

  他就想甭管绣儿愿不愿意嫁给他,只要嫁给他就使劲对她好,总有一天她也会对他好。其实他从当学徒的时候就见过绣儿,绣儿那时候也就六七岁,在村西头穿着红棉袄,吃着麦芽糖,绣儿那大大的杏眼高兴的弯着像好看的月牙,白白胖胖的真可爱。

  他觉得自己没有的绣儿都有,他觉得他也要过绣儿那样的日子,于是那段最苦的日子那分希望就是他的救赎。那时他还没喜欢上她,毕竟十七八的人谁会喜欢上一个娃娃。还是两年前他做活回家看到绣儿,那时绣儿坐在王可海家门前的桃花下,逗王伯田玩儿。

  王成不知道“人面桃花相映红”也不知道“人比花娇”,但他就觉得绣儿就是戏文里刚刚化形的桃花妖。王成的心事彭彭的直跳,也没敢和绣儿说话,直接就从王可德的门前跑过去了。从那时起,王成就觉得绣儿在他心里和别人完全不一样。有时做工回来,或接活回来经过王可海的院子就会小心透过门瞄两眼院子,也不管绣在不在。

  绣儿迷迷糊糊的睡着是不可能知道也不能理解王成的兴奋,因为心里的纠结,绣儿一晚上都在做梦,一会儿梦见村里的酒鬼王狗剩喝醉酒打老婆,结果王狗剩就变成王成;一会儿又梦见自己成亲后变的和杏花娘一样有了六个闺女,不仅每天累得爬不起来,把孩子放地头就干活还怕村里的人看不起自己,自己和王成是出门就弯着腰走路;一会儿又变成了春柳,婆婆在那骂自己。

  吓的一个机灵爬了起来。醒来后月亮没了,显得比睡觉前还黑。于是闭着眼在那傻想,结婚后真像梦里那样可咋办?如果王成喝醉酒打自己好办,跑到姑家里来,反正一个村里很近叫上三个表哥先揍他一顿,第二天再叫上自己的两个哥揍他,这样他就长记性了,村里人不都是说王狗剩家就是因为没娘家嘛?有娘家叫上大舅子小舅子看看王狗剩还敢不敢。

  反正自己有娘家这倒不怕。要让人知道绣儿想的这办法就知道绣儿可没看上去那么的乖巧无害。又想像杏花娘那样可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自个不会种地是个大事。自己虽会看孩子,小侄子和小侄女都和自己亲,但六个闺女也太多了,几乎每年都挺一个大肚子,肯定又累又难看,太可怕了,又想王成没娘不必像春柳一样挨婆婆的骂,这是件好事,又一想自己真不知羞,还没定亲就想这些有的没的。

  也不知道这如果让王成知道她的想法会有什么反应先不说,肯定会一条条驳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