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世诺 第八十九章 谁要害你

《一世诺》第八十九章 谁要害你

作者:尘尽落 字数:1995 书籍:一世诺

  "姜维?"

  平行时空,早已结束第一次北伐的蜀汉丞相诸葛亮默默念出这个名字,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不久前才见过的年轻人,由于提前知晓蜀汉结局而忧心忡忡夙夜难寐的他,难得露出这段时间以来的第一个笑容。

  "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即便是自己离开人世,兴复汉室的理想也不曾就是破灭,而继承他理想的人,正是如今的他一眼看中的年轻才俊!

  ——“后继有人”,怎能不令人欣慰?

  欣慰之余,诸葛亮的心中又浮现出莫大的悲哀与内疚:季汉的结局终究是覆灭,那个继承了他理想的年轻人,奋斗一生却眼睁睁看着一切成空,又该是何等的痛苦?

  相较之下,历史上的自己虽壮志未酬而离开人世,至少还能保留一份希望,不曾亲眼看到费尽心血而打造的江山土崩瓦解!

  两鹭霜白的诸葛丞相不曾想到自己独自支撑蜀汉的呕心沥血,反而在内心中愧疚于身为前辈的自己不能给后辈留下一副更好的局面,让姜维等人苦苦坚守半生。

  "唉,苦了伯约啊……"

  年轻的姜维刚刚被唤来,就听见这声感叹,此时归降蜀汉不久的他对蜀汉的感情还不至于像未来那样深,但看见眼前这个支撑蜀汉半边天、令他敬佩万分的长者,一时情绪翻涌上来,便忍不住脱口而出:

  "丞相又何尝不苦?"

  这对蜀汉最后的将相互相感同身受之际,水镜中云雾氤氲,有人徐徐轻吟:

  "潇潇风雨剑门秋,伯约祠堂亘古留。生尚设谋诛邓艾,死当为吏杀谯周。中原有土都归魏,左袒无人复为刘。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

  吟诵声中,水镜中的画面从天空徐徐展开,显露出下方广豪的九州大地,随后镜头不断缩小,逐渐集中到剑门关,紧接着,一方古旧的祠堂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上书四个大字——平襄侯祠。

  尽管没有多余的介绍,但众人也大概猜到了,这应该就是后世祭祀姜维的祠堂。

  下一刻,画面如烟雾般破碎,镜头再次回到天空俯瞰九州,然后再度缩小,而这一回所集中的地方,是小小的天水郡——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由于年幼丧父,由寡母抚养长大。其父姜冏曾为天水郡功曹,于羌戎叛乱之中挺身而出护卫郡太守,结果战死沙场。蒙其余膺的姜维得以授官为中郎将,参议本郡军事。】

  "???"

  听到这里,曹操突然觉得哪里不对。

  ……这天水郡不是俺老曹家的地盘吗?……那这姜维也是俺老曹家的将领啊!

  能被仙人誉为蜀汉最后的大将军,其才华可想而知,怎么就被姓刘的勾搭走了?!

  这一瞬间,曹操想到了当年他百般厚待亦死心塌地追随刘备的关羽,想到了被刘备那个“兴复汉室”的大饼所吸引的各方人才,难以言表的郁闷顿时通通涌上心头。

  他酸溜溜地开口:“刘玄德贯来如此。蜀汉上下一脉相承,靠虚名赚得人才去!”

  ——什么蜀汉最后的大将军!这分明该是我曹魏的大将军!蜀汉的那群小妖精,究竟是凭什么勾搭走我曹魏的大将军?

  下一秒,镜中人为他解惑:

  【——重点来了,天水郡受曹魏统治多年,“根正苗红”的姜维一心一意为曹魏效力,又是怎么变成蜀汉大将军的呢?】

  【这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赏识提拔他的诸葛亮,另一个就是天水郡太守马遵。】

  【当初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出师祁山,声势浩大,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纷纷叛魏而附属,天水郡太守马遵恰好带着姜维等人外出巡视,收到消息惊恐万分,怀疑身边的姜维等人都怀有二心,干脆瞒着他们连夜跑路,直接逃到了上邦。等姜维等人发现已经迟了,只能赶紧追上去,好不容易追到上邦,面对的却是紧闭的城门,好说歹说太守都不肯放他们入城。】

  【无可奈何之下,姜维等人只好返回冀县,然而冀县却同样不肯收留他们。这下子,一行人出离地愤怒——我为魏国流过血,我为魏国流过汗!而今却如丧家之犬不为魏国所容,又何必再效忠于魏国?】

  【走投无路的他们干脆投奔诸葛亮。而诸葛亮对年轻的姜维十分赏识,征召他担任管理粮食的仓曹掾,加官奉义将军,没多久,27岁的他就因功被封为当阳亭侯。】

  "???"

  原本还在痛斥蜀人不讲武德、只会忽悠曹魏人才的曹操,缓缓打出一排问号

  。……这个马遵,是不是有什么大病?

  ……哪怕是猜忌也要讲证据的吧,就凭着唯心的“我寻思”,便将原本忠心于曹魏的将领推到敌方,他是蜀国派来的卧底吧?

  【就这样,在天水郡太守马遵神奇的骚操作下,文武双全的姜伯约投入了蜀汉的阵营,蜀汉最后的大将军自此就位。蜀汉国主刘禅怎么都得给马遵赏赐万金啊!】

  【倘若说第一次北伐中原诸葛亮最大的胜果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姜维姜伯约。亲手促成一切的马遵可不就是最大功臣?】

  在镜中人说不出是嘲讽还是调侃的语气中,一首欢快的背景音乐响彻平行时空。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这声音欢快而又真诚,仿佛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感恩,却让马遵本人差点气歪了鼻子,四面八方投来的眼神宛如一支支利箭插在他身上,让他险些没能当场昏过去。

  他摘下授带,掩面而走:“一世之名今日丧尽!老夫还有何面目见天下人……”而其他平行时空的吃瓜人全都看乐了。

  包括刘备在内的历代大汉之君笑得咧开了嘴角:像这样白送人才之事,多多益善!

  秦始皇嬴政表示大开眼界:“这是逼降罢?”只是从前只见过打了胜仗逼降敌方降领,从未见过敌人主动把忠心将领逼降过来的。这位天水郡太守也是大才啊!

  ——曹魏有你,真是曹魏的福气!

  【获得了丞相诸葛亮的赏识和提拔,姜维在蜀汉步步高升,逐渐升为征西将军。诸葛亮去世后,回归成都的姜维更进一步,不仅统帅各路军队,还被封为平襄侯。】

  【此后数年间,他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平夷人之乱,讨曹魏之军,降服胡人部落,出众的军事才华在蜀汉大放光彩。】

  【遗憾的是,此时的蜀汉早已不是诸葛亮还在时那个锐意进取的蜀汉,反而开始偏向于保守和苟安,有太多太多人只想醉生梦死,把大门一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而执政的费祎也不再是对姜维万分赏识的丞相诸葛亮,在他眼中,姜维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毛头小子,只想建功立业,却不知蜀汉根本支撑不起战事消耗。在费祎的限制下,姜维每次出兵都不过一万人,只能小打小闹。】

  【但就算是这样的小打小闹,都让姜维打出了辉煌的胜果——从公元238年开始,史书所

  载,姜维一生北伐中原十一次。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仅仅只有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而已!】

  【第一次北伐时,丞相诸葛亮还在人世,姜维与蒋琬所率不过是偏师,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而

  退兵;第二次严格来讲不算北伐,而是自保。曹爽来犯,姜维率军驰援汉中,大败曹爽;第三次,收服叛魏投蜀的凉州羌胡,为蜀国吸收了一波有生力量;第四次,魏国发生高平陵之变,曹爽下台,司马懿上位,姜维又想趁机北伐,但受限于兵力不足,加之魏将邓艾早有防范,最终不了了之,无功而

  返;第五次同样如此,兵力不足的他只好争取羌胡之助,出兵北伐,其俘虏中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郭修,却在后来成为刺杀费祎的关键人物。】

  【费袆在世时,姜维颇受掣肘,唯有默默忍受。他告诉自己:不要急于一时,来日方长。属于我的时代,终会到来!】

  【这一忍就忍到了费祎去世。】

  【这一年是公元253年,姜维已经52岁了。他的人生还剩多少光阴为梦想而战?——磨刀霍霍的姜维已经迫不及待了。】

  【身为降将的他却比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更配被视作蜀汉的旗帜。当其他人偏安一隅,视北伐中原为险途,唯独他苦心孤诣,砺兵秣马,十年磨一剑,出鞘指中原!】

  【费袆去世是在春天,同一年的夏天,姜维便率领大军出兵北伐,一路出石亭,经董亭,围南安,直至洛门遇上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的援军,才停下脚步,最终粮尽而还——这便是姜维的第六次北伐。】

  【第二年,姜维再次领兵,出陇西,降狄道,围襄武,一路连战连捷,乘胜而进,克河间、狄道、临洮三县,将三县百姓迁徙汉中,这才引兵而还!】

  【第三年,他又一次出兵北伐,大败雍州刺史王经,包围狄道城,直到魏国征西将军陈泰率兵来解围,才兵败而退。】

  【第四年,也就是公元256年,姜维终于进封为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和威望空前之高的他却没有一丝一毫享受的心思,依旧一心一意北伐中原。】

  【——他一步步走到今天,位及人臣,不是为了所谓的权力富贵,只是为了实现那坚守半生的梦想!】

  水镜之中,映照出姜维的身影。

  他房舍简陋,家无余财,既无妾

  室也无声色之娱,衣服仅够取用,车马仅供出行,饮食节约,生活俭仆,哪里像是大将军?

  水镜前的众人都不由为之动容。

  这世上有谁不好华服美食,奢侈享受?只是,当心中存在更高的追求,当前方高悬遥远的理想,这些物质享受便不重要了。

  而姜维无疑已经脱离了这些低级趣味,将全部的心力都投注在对理想的追求之上。

  【以一隅之地对抗中原,吞并天下,谁不知这是痴心妄想?可没有这份痴心,没有这份妄想,没有这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没有几代人的前赴后继,就没有理想主义光辉燃烧的蜀汉,这是蜀汉的底色。】

  【当此之时,最能代表蜀汉举起“复汉”之旗者,舍大将军姜维外,还有何人?】【倘若说张角为了心中的太平世界而痴狂,姜维便是为兴复汉室而奋斗至死。】

  【遗憾的是,正如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身死五丈原,上天仿佛已经厌倦了大汉天子继续支配这片江山,总会在关键时刻给予不自量力的理想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约好共同出兵的镇西大将军胡济失约未到,势单力孤的姜维被魏将邓艾所败,士卒溃散,伤亡惨重,非但没能建功,反而饱受怨望,本就对他有意见的人趁机爆发,他只能引咎自责,自请贬官削爵。】

  【此后,姜维又策动过两次北伐,但他面对的敌人不仅有强大的魏国,还有看不惯他这个降将身居高位的本地士族,以及在后主刘禅身边搬弄是非的宦官黄皓之流。内忧外患之下,能保全自身已是不易,到后来他连返回成都都不敢,哪里还能北伐中原?】

  【他的军事才华绝不输于丞相诸葛亮,可政治能力却是远远无法与诸葛亮相比。既不能压服上下人心,又不得后主刘禅信任,只能眼睁睁看着奸佞当道,蜀汉江河日下,姜维空怀壮志,为之奈何?】

  【公元263年,魏国大军伐蜀,姜维向后主刘禅上表提醒,刘禅却听信宦官黄皓的鬼话,根本不曾将之放在心上,甚至将姜维的公文压下,连朝中大臣都不知晓。】

  【结果魏将邓艾自阴平走小道长趋而入,收到消息的成都瞬间宛如经历了一场地震。等到率军抵抗的诸葛瞻在绵竹兵败身死,后主刘禅更是二话不说就麻利地投降了。】

  【而这时,姜维还在剑阁拒守,久攻不下的魏将钟会甚至都已经准备退军,刘禅投降的消息却从成都传

  到了前线。】

  【姜维本还以为刘禅会固守成都,或者向东吴求援,或者跑路到建宁……总之就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他会这么干脆躺平。】

  【是以,当刘禅投降的敕令传来,三军将士无不怒发冲冠,气得拔刀砍石!】【——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可再愤怒又能如何呢?连君王都已低头臣服,他们又何必再做无谓的抵抗?】

  【况且钟会对姜维礼遇有加,出则同车,入则同席,俨然当初曹操对刘备的待遇。他那不合时宜的“痴心妄想”,似乎可以收起来了,那不该压在他身上的重担,似乎也可以放下去了——此时此刻,摆在姜维面前的是一条光明大道:投降曹魏。君王已降,身为臣下的他不会背负任何骂名,凭他的才华,将来立功封侯也不在话下。】

  【姜维的答案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水镜之中,一封呈递给后主刘禅的秘信缓缓展开,每一个字都滚烫得灼烧人心脏。"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他假意投降,挑唆钟会自立,于是立下灭蜀之功的邓艾被后者构陷谋反,惨遭杀害。姜维正准备继续挑唆钟会杀掉魏军将领,而他再杀死钟会,坑杀魏兵,重新拥立后主刘禅为帝,谁知愤怒的魏兵先一步爆发,不仅钟会于兵变中被杀,姜维连同其妻子儿女,以及蜀汉太子刘理全都死于乱兵之下,万般筹谋终是一场空!】

  水镜之外的昭烈帝刘备几乎要落下泪来。

  刘禅的举动让他有多么痛心疾首,姜维的呕心沥血就让他多么动容:“得此忠臣,夫复何求?我刘氏何德何能……"

  历代平行时空,谁能不为姜维动容?

  汉光武帝刘秀叹了一口气,幽幽开口:"姜维不负刘禅,不负季汉。刘禅既负季汉,亦负姜维。如此天子,不配为君!"

  【姜维的选择并非身临绝境的困兽之斗,而是有光明大道在前,却偏要走那崎岖小道,不惜以身殉道,虽九死而犹不悔!】

  "好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好一个虽久死而犹不悔!"

  姜维的结局带给了众人太多的震撼,以至于甚至都没有多少人去唾骂刘禅的投降。有这份功夫,他们更愿意用来赞美姜维,懒得在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身上耗费

  心思。而对姜维,用再多的溢美之词都不为过。

  诸葛亮看向这个年轻人的眼光就大为惊奇:他本已认为对方足够优秀,将来必成大器。但现在看

  来,姜维的表现不是优不优秀的问题了,他是独一无二的那种。

  才能胜过他的或许有,这份品格却独一无二,即便是青史之上,又有几人可比?!

  诸葛亮发自肺腑地感叹道:“仙人所言,第一次北伐的最大胜果便是得到伯约,如今看来,此言万万不虚!"

  年轻的姜维有些招架不住如此直白地赞美,他的目光不断向水镜之中飘去。

  ——那就是未来的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吗?——尽管结局凄惨,他却并不畏惧。

  人生在世,能有一个为之拼搏一生的目标,奋斗至死而不后悔,夫复何求?!而这时,水镜之中的画面尽数消散。云雾聚散间,一首悲哀凄凉的小调响了起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伴随着这凄凉的小调,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是巍峨华丽的大魏皇宫,一场宫宴正在召开,但宴席之间最受瞩目的却并非曹魏傀儡天子,而是手握大权的司马昭。

  除此之外,备受瞩目者还有曾经的蜀汉后主,如今投降后获封安乐公的刘禅。

  水镜之前,刘备、诸葛亮等人一眼就认出了宴席间的歌舞来自于蜀地,又听镜中刘禅美滋滋地表示乐不思蜀,顿时血压直升,怒火中烧:“这分明是刻意羞辱……”

  刘备这暴脾气哟,立马就上来了。

  恨不得现在就把那司马昭打一顿。打不到司马昭,只能勉为其难打儿子了。

  "给我过来!还想跑!”他大吼一声,拎起鞭子,就追上了瑟瑟发抖的儿子刘禅,“我叫你投降,叫你乐不思蜀!!"

  刘禅的哭嚎声里,镜中人悠悠开口:

  【当后世之人回顾这段历史,只见安乐公刘禅在魏国的王宫欣赏蜀国歌舞,乐呵呵地说出:“此间乐,不思蜀”,可曾见其子北地王刘谌不惜以身殉国,大将军姜维面对刀兵加身而不改色,将滚滚热血留在了蜀国这片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上?】

  【有人说刘禅断送了季

  汉数代理想主义者的梦,熄灭了季汉理想主义的光辉,我却要说他不配。这份光辉岂是他能玷污?】

  【——刘备和诸葛亮真正的理想继承者,从来就不是空有君王之名的后主刘禅,而是为北伐中原奋斗一生的大将军姜维。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也不曾放弃追逐这份理想,至死都在兴复汉室的路上。】

  【他的死,让季汉的光辉永照青史!】

  一阵温柔而舒缓的前奏响了起来,像是有无形的清风微微拂过每个人的脸庞。

  恍惚之间,姜维的身影再度浮现。在他前方,是早已逝去的刘备和诸葛亮。而这位蜀汉最后的大将军,也追随他们而去。

  “古路松,回清风。中原梦,终成空。生身出魏土,扬名在蜀中。

  当年识破武侯计,也尝对阵赵子龙。流传得师徒佳话,立下了冲要奇功。九伐难继,来去匆匆。

  功高难防小人恶,屯田奈何主昏庸。何惧那蜀汉成画饼,且将仇敌作弟兄。空传下十发连弩,可惜那三尺青锋。三国时人中龙凤,蜀江延绵恨流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