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下为农 第三十八章 拨开云雾(二)

《天下为农》第三十八章 拨开云雾(二)

作者:南蔷 字数:2892 书籍:天下为农

  尤氏站直了身子,将手中一个小花铲往院墙上磕了磕,把上面的泥土磕掉。

  “三奶奶!”

  尤氏听见有人唤她,循声望去,见着秀儿领着自家弟弟来了。这丫头生的倒是俏,不知比自家那几个孙子孙女好看了多少倍,尤氏心中隐隐有些不快,都是一个村儿的,一个祖宗,怎么人与人的差别就这么大呢?她顺势望去,顾乐缩头缩脑的跟在秀儿身畔,尤氏方宽了心,这一根藤上的瓜,还有参差不齐的,更何况,隔着几代的血缘。

  “是秀娘来啦。”

  顾秀儿小臂上挎着个篮子,里头摆了一大碗清蒸肉,一大碗海棠糕,还有一小瓶梨花白。“大姐姐听闻二爷爷住在三爷爷家里,这不,一大早便吩咐我们过来,带了好些好东西孝敬二爷爷三爷爷,三奶奶,我大姐还做了海棠糕,您给几个小的分分吧。”

  “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你三爷爷知道你们有这个心,就不错了。”

  她嘴上客套,足下三步并作两步,将秀儿手中的篮子接了过去,交给自己儿媳,几不可查的将篮子上头的青花布掀开一角,露出了里头的肉菜,分量很足,倒也实惠,这些东西,估摸着也要好几钱银子。

  “我家姐姐做的清蒸肉很好吃,姐姐还给您配了料,将肉蘸了酱料吃,香的不行。”

  顾玉儿已经过了十五,不方便抛头露面,这倒也是情理之中的。尤氏早就听闻那顾玉儿做的一手好菜,可惜,若不是她家遭了难,这顾玉儿早就做了赵家少奶奶。

  “玉娘手巧,秀娘伶俐,这外头日头大,屋里说话去。”尤氏擒住秀儿一截手腕,就把她往屋里头请。

  村长姓顾名宝根。行三,是二爷爷的亲弟弟,顾大牛的亲叔叔。崔九遭了难,二爷爷被何氏送回来,便住在了顾宝根家中。往日周氏还在,二爷爷虽然饥一顿饱一顿,倒也勉强能维持生计,如今周氏不在了,二爷爷以后的日子恐怕更要难过。虽然顾宝根很是照顾自己这个兄长,但是都是庄户人家。谁家日子也不会特别好过一些。接济一顿两顿的还成。长此以往。尤氏已经与他闹了好几回。二爷爷宿在家中,便占去了给小儿子新婚的那间房,尤氏纵是心里头有天大的不乐意,又不能与二爷爷计较。毕竟他是个又瞎又傻的,你言语挤兑或是讥讽,根本无用。

  尤氏心里头憋屈,这几日没少给几个媳妇发难。

  二爷爷姓顾名宝同,年轻时候很是有些本事。周氏生前住的那处院落,便是二爷爷年轻时挣下的家当。如村长顾宝根家中这样的,还是因着其父去世后,几个兄弟将产业分了之后,才慢慢盖起来的。

  顾宝同与顾秀儿的爷爷顾敬交好。是村里老一辈人都知道的。那还是先帝二十三年的时候,顾宝同与顾敬二人,打小儿便比其他叔伯兄弟要交好一些。这两人年轻的时候,合伙儿做买卖,走遍了青州梁州一带的州府县城。投机倒把,很是赚了些银钱。若不是顾敬的母亲文氏,执意不肯搬离松阳,按着顾敬早年积累下的银帛田地,便是举家迁往省城,也是可以过得十分富足的。

  二爷爷顾宝同也是一样,虽然他赚的没有顾敬多,倒也十分富裕。也因为这个原因,家中老父去世,他主动提出,不与兄弟们分财产,自己单过。可是顾敬死后,这顾继宗继承了家业,他不但没有父亲顾敬那个经商的脑袋,为人迂腐之外,还极要面子。

  树倒猢狲散,顾敬死后,家中那些与他们沾亲带故的人,反而来的更勤了。每逢三五日,便有亲戚来借钱,这钱借了出去,顾继宗也不叫他们打上欠条,该要还钱的时候,他又拉不下脸上门去讨要。后来家境日益艰难,元氏劝说他去将过去的债务收缴一番,他却翻了个白眼,“你这妇人,忒铜臭了些,大伙儿都是乡里乡亲的,我怎能为难他们?”

  再后来,顾继宗家中,靠着每月朝廷给他的补贴,倒也可以勉强度日。

  而顾宝同家中,在顾敬死后二三年的功夫,他就生了怪病,这一病不要紧,却累得家中给他治病用光了多半家产。顾大牛又是个不争气的,没过几年,家境也凋敝下来。早几年前,顾宝同神智还算清明,可独子顾大牛死后,他那病,就再也不见好。

  秀儿姐弟两个进来的时候,便见着二爷爷坐在窗前炕上,身上一件破败的旧棉袄,裤子已经黑的见不出颜色来了。尤氏在一旁站着,生怕自己这顾宝同说出些什么不好听的话来。到时候自家照顾他,不但没落下个清名,反而让村人戳脊梁骨,那可就不讨好了。

  顾秀儿知道尤氏的心思,“小六,你同二爷爷说会儿话,三奶奶,咱们去东屋说话。”

  尤氏迟疑片刻,这顾秀儿是个精明的,可那顾乐,在她印象里,也是个半傻不奸的孩子。她略宽了心,“好好好,咱们娘几个东屋说话去。”

  待众人走后,顾乐翻身上炕,坐在二爷爷身边,试探道,“二爷爷,您还记得我不?”

  他连续问了几次,二爷爷浑浊的目光才收了回来,他已经瞎了,却兀自望着窗外东山的方向,不知在瞧些什么。

  “平安啊……平安……”

  他嘴里嗫嚅着,“二爷爷,你是在喊我爷爷吗?我爷爷死了十几年了。”

  二爷爷唇吻翕辟,不知含糊的说了句什么。

  “二爷爷,这是我大姐姐做的海棠糕,您吃些。”

  顾乐说着话,把顾玉儿分装在小瓷碗里的海棠糕,递到二爷爷嘴边,他许是闻着了海棠糕的甜香气息,张嘴就往里头送去。他咀嚼了两下,似乎从这海棠糕的滋味里头吃出了些什么来,“丹娘这糕做的真是好吃。”

  顾乐眼珠子转了转,“二爷爷,这糕不是我奶奶做的,是我大姐姐做的。我大姐姐唤作玉娘,小时候,您还抱过她呢。”

  “玉娘……”

  “玉娘……”

  顾玉儿的厨艺是奶奶李氏手把手教会的,做出的吃食很是有李氏的风味。尤其是这些南方的糕团点心。

  尤氏家中的几个孙辈,怯生生的在东屋炕上玩耍,最小的顾海龙瞧着那放糕团的青花瓷碗,眼睛都不带眨的。

  “这没出息的,你瞧瞧,看见好吃的,都走不动道。”面上虽是责骂。其实眼里含满了宠溺。

  顾秀儿不是个喜欢与人说官话的。“三奶奶。这海棠糕本就是姐姐做来给娃娃们吃的,你放这儿不给他们几个小的吃,怎么还能怪孩子呢。”

  尤氏又推脱了几下,方把那青花瓷碗交付给了小儿媳妇。给几个孙辈的娃娃分吃了。尤氏毕竟与冯氏不同,她自诩是个见过世面的。她不光知道这海棠糕好吃,也知道这里头加了什么,是个什么做法。

  海棠糕是用白面粉,混了猪油,花生油,豆沙馅制成,在农户间很是少见,更别提吃。这东西一个个的。虽然甜蜜好吃,可是用料忒贵,是县城里头阔太太吃食的。尤氏也是个妇人,见了这海棠糕,本想着自己偷偷留下来吃。可是顾秀儿张嘴闭嘴是给娃娃们吃食的,她总不好拂了别人的意,再说,几个娃娃也是自己嫡亲的孙子孙女,吃了这糕,也不算亏了,里外里,也比给媳妇儿吃要划算许多。

  尤氏心里头的算盘打的噼啪作响,想到这海棠糕,又不禁想到了顾玉儿。

  她二孙子顾海峰今岁十七了,因着老大家人口多,给老大顾海涛置办了聘礼,老二就有些娶不上媳妇儿的意思。老大媳妇娘家又是个不中用的,帮衬不上,自己这边,有七个儿子,也不能厚此薄彼了不是。她想了想,那顾玉儿让赵家退了亲,这名声怎么都不会好了,若是让二小子将那顾玉儿娶过来,看他们家现下过的红红火火的,必然能帮衬自家一点。再者说,自己这孙儿顾海峰,也算得上是老实本分的,他顾继宗家,虽说是官身,可是现下也潦倒了不是。那顾玉儿生的好相貌,又做的一手好菜,尤氏很是满意,也觉得,若是把这亲事提出来,顾家人必不会反对。

  “玉娘到底心思灵透,这点心做的这般精巧,看的我这老太婆也嘴馋。”

  顾秀儿面上带笑,她此番来,可不是为了跟尤氏客套,而且见尤氏面色变了几变,还不知她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且静观其变吧。

  “要说,都是那姓赵的寡情薄意,怎么负了玉娘这样好的闺女。”

  顾秀儿见尤氏面上硬装出来的仗义,有些忍俊不禁。

  “可这女儿家,到底是要嫁人的,玉儿如今让那赵家的坏了名声……唉……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顾秀儿见尤氏长吁短叹的,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三奶奶就是心善,还惦记着姐姐,家中如今每年靠着那刨丝器的买卖,大伙儿都知道,足有二百两的进项,我两位哥哥在军中历练,尽想着挣些军功,来年给姐姐争个诰命做做呢。累几年钱帛,给姐姐添置一份厚厚的嫁妆,再嫁人,也不迟啊。”

  尤氏一听,更是属意将这顾玉儿趁早娶过门来。顾秀儿若是不提醒她,她还险些忘了那每年二百两的银钱进项,如今经顾秀儿一提醒,尤氏恨不得立马给自己二孙子做主,娶了顾玉儿进门,她心中这样想着,嘴上便也秃噜出去了。

  “横竖玉儿的婚事,三奶奶得跟着操心。这女子坏了名声,嫁与旁的,奶奶怎么能放心?我那二孙子海峰打小儿便是个勤奋老实的,玉娘许给他,必是不亏。”

  确实不亏,不过是她自家不亏。

  (九头鸟书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