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宠幸 第4卷第57章 三年之后

《宠幸》第4卷第57章 三年之后

作者:提拉米苏 字数:5952 书籍:宠幸

  “皇上,该走了。”

  白羽在门外等候了半响,看似平静的神色之下,也禁不止长吁短叹的惆怅,他向来是保留自己的情绪,却清楚明月希的离去,到底对皇帝来说,是何等的痛苦。

  本想提醒皇帝不必执迷不悟,只是这一句话不曾脱口而出,如今也没有必要说出。上次赶赴明月宫,伊人还在,如今明月宫空空荡荡,仿佛每一个人的面容之上,都少不了几分戚戚神色。

  房间依旧是一片沉默,白羽耐着性子,依旧弓着身子,一言不发。他扬扬手,示意让身后的三两侍卫,退后等候着。

  毕竟,沉湎无可厚非,他不会去主动揭开皇上的伤疤,生死离别自然刻骨铭心,皇帝此刻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

  只是在下一瞬,他猝然听到开门的声响,他抬头,却不禁微微蹙眉,若说一人的憔悴,形容枯槁,他也看过不少,只是如今的皇帝,改变最多的,却是眼神的神采。

  那光耀还在,只是变得阴沉冷淡,那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疏离,遥不可及。

  “走吧。”

  白羽不禁流露讶异,君默然的声音,同样也没有平日之下的半分温柔清漠,男子与女子不同的是,常常无法流露掩面哭泣的软弱姿态,而若是将那份遗憾的感情藏的越深,伤害就弥留越久。

  这几日的日子,必定度日如年,不好过。

  “皇上,请节哀。”白羽低下头,苍白发丝在阳光下纤毫可见,他说得万分平静,宛如看透尘世之苦的僧佛。

  “哀?”君默然长长舒出一口气,些许笑意流露在薄唇边,那一句话从他的口中逸出,仿佛令人厌恶的释然。他的目光,停留在那花厅之上,稍稍自嘲。“朕并没有难受。”

  白羽跟随着皇帝这么多年,这却是第一回,令他觉得皇帝身上,似乎有些许气息,在改变,变得那般陌生决绝。

  “是她说的,不再要朕跟着的时候,朕就不会再跟下去。”君默然的眼神一暗,神色之上,却再无更大的更改,他看似淡漠,吐出的每一个字,字字清晰,声音依旧清漠,只是听来却令人察觉无缘无故的落寞情愫。“是她要朕放手的,朕就放手了……何必耿耿于怀,不再释怀?”

  “何必……久久无法释怀?”他转身而去,干净的白色衣袍,翻出不小的风浪,这一句低声逸出,仿佛喃喃自语。

  眼前的天子,已然从追恋之中,恢复了清醒,但不知为何,白羽竟然觉得,这样的天子,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那个身影,从头到尾尽是雪白的颜色,却无法更改他灰色的身影。他常常观望着皇帝的俊挺身影,人的情绪往往逃不开背影的流露,此瞬,也正是如此。

  他依旧朝着人微笑,神色并没有变的严酷冷漠,语气虽不及往日温和,总是平淡,不带任何情绪,没有一人欢喜,也没有一分厌恶,甚至没有任何的自责,也没有对任何人的半分怨恨。

  但偏偏,这一个背影,道尽人生悲苦。

  “朕离宫好些时日了,只怕再不回去,天下要大乱了罢——”他的身影猝然停顿,身后的三个侍卫也因此而顿足,白羽仰起头来,清晰地听到皇帝语中的笑意,却是阑珊。

  “你把大皇子安置的可好?”君默然依旧背对着白羽。他抹杀了自己的记忆,不再放任自己去追忆任何一个画面,或者美好,或者决绝。他不想用更多的情绪去质问自己或是她,他淡淡一笑,或许彻底释怀,要在彻底结束之后更加长久的时间。

  白羽低声回答,神色肃然。“是,微臣安排好了。”

  “那就——”君默然顿了顿,望着宫门之外的轻桥,微微眯起了黑眸,掩去眼底的真实情绪。“回去罢。”

  深蓝色的帘子无声垂下,他已然坐入轿内,雪白衣袍起了细小的褶皱,他的右手紧握成拳,无声闭上淡然双眸。

  “你聪明地猜透一切,可惜,没有猜透我们的结局。”他的薄唇微微抿着,那细小宛如呢喃的声响,只有他自己听得清楚,他仿佛有些许不确定的迟疑。“还是,只有朕一人,觉得这样太可惜?”

  他迟迟没有睁开双眸,仿佛陷入小憩的瞬间,她的眼神太过清灵且坚定,带着一道璀璨光彩,尤其在她轻吐着爱他时,进射出令他无法直视的光芒。

  呵。

  他的唇边逸出轻笑声,他还是无法遗忘的透彻,他只听得轿外白羽的声音,带着征求的意味,说道。

  “圣上,到山脚下了。”

  他的身子一震,察觉到身下所坐轿子行速放慢了些许,他的左臂依旧麻木着,没有半分感觉,他垂眸,右手缓缓抚上他的心口,感受那无法控制的心痛。

  半响之后,他才垂下右肩,俊颜之上再无任何笑意,他处在无人的空间,言不由衷。

  “两日之后是什么重要日子,你不会忘了吧——万万不能耽误,就算是连夜赶路,也不能停下。”

  “是。”白羽得到了他的答复,扬手,示意要轿夫加快脚步,三位侍卫一身蓝衣,做平常装扮,整肃地骑马跟随,护送着皇帝,走向返回暝国最近的小路。

  他在众人眼底,是睿智帝王,若是不被常人的情感左右,他或许当真可以成为一代明君。他不是自负之人,更不愿妄自菲薄的低头,他习惯了将所有事的走向,都细细分析,在腹中盘算许久,才愿意走一步棋。

  为了她,他走了多少险棋,如今也没有必要追究下去。

  情之于他,只不过是虚渺而可笑的字眼,他从不奢望也不眷恋,更不愿花费心思去碰触。

  明日,是他母妃的忌日。

  他不再留恋,只是在轿子经过山脚下的时候,那身下细微的颠簸,还是令他眼眸半开,那淡淡的哀愁,永远也无法磨灭。

  那另一方的万丈悬崖,吞噬了她的身影,他永远都触碰不到。

  无声无扰,独独只有他一人存在的谧静。

  一整日整夜过后,君默然已然处在暝国后宫,他没有时间休息,走入龙干宫,打开书案之上的奏折,手中执着朱笔,神色专注地圈画批注着。

  “皇上,我可算见到你了!”

  一道笑语,穿透过此刻安然的瞬间,君默然缓缓抬起眼眸来,望着眼前一袭堇色宫袍,华美的妇人发髻之上,宝玉明珠璀璨生辉。这一个脸庞之上挂着笑靥,浑身明艳风华,不减当年的女子,沉沉印入他的视线,一抹浅淡笑意,划上他的淡色眼瞳。

  “听白羽说,长公主回京探亲,朕正想着要在明日设宴,不曾想,你倒是先来了。”君默然忙着起身,走向她的身前,吩咐宫人赐坐,含笑交谈。

  长公主早年嫁给长孙侯爷为妻,离宫已经十余年,虽然在半路上白羽曾经提醒,如今她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的确不无意外。毕竟出嫁之地远离京城,长公主也随遇而安,本分地为长孙侯爷,主持家内大事,夫妻两个举案齐眉,严父慈母,教导出来的子女也尽是懂事明理,令人羡煞,早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美谈。

  他停下话来,仔细打量着长公主,她的眉眼之上添了几分属于妇人的成熟妩媚,只是那巾帼飒飒之风不减一分,想必当年雷厉风行的性子,还是未曾褪去。

  “我可是个急性子,在京城住了两日,就想着进宫来见见皇上。”她快人快语,脸上爽朗笑意愈发明显,皇宫的礼仪束缚,她似乎早已脱离,先行坐入一旁的红漆雕花木椅之中,望入皇帝的眼眸。

  “长公主嫁作人妇之后,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皇帝坐在她的身旁座位,眼神一暗再暗,语气轻描淡写,却不令人轻易察觉其中的疏离意味。

  “人怎么是那么容易,就改的了本性的呢?”她仿佛以为是调笑,轻扶鬓角簪花,轻笑出声,当年二九年华的自己,在宫中无意间看到了意气风发的长孙无间,便心生情动,好几次央求着老祖宗为自己做主,才有了自己的美满姻缘。

  一见倾心,似乎就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那么,皇上呢?”她顿了顿,转过脸去,声音不算沉重,却压在皇帝的心上,他径自陷入沉思许久,才回应道。“该不会长公主一回来,就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了罢。”

  的确,长公主听到了那个传闻,一个即将成为暝国皇后的女子,却在一夜之间,消失在后宫。

  一个女子,愿意背弃皇后的位置,背弃自己十月怀胎产下的皇裔,那么背后的原因,自然不简单。

  长公主噙着笑意看他,眼神平和。当年的七殿下,如今的暝国天子,或许十余年的岁月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添上的是不同的遭遇。

  “我可从未见过这样的皇上——”他眼波不闪,耳畔传来这一句,却并未停下品茶的优雅动作,他抿下一口清茶,语气戏谑,笑道。

  “在长公主的眼中,朕变了吗?”

  “或许是十多年没有回京了,有些生疏罢。”长公主笑而不语,沉默之后,才一句带过,若是皇帝不曾投入真心,那么,如今的后宫也不会闲置在身后,后位也不会虚位以待,即使表面上,那像是真相,却永远都不是皇帝的真实一面。

  皇帝的笑意稍稍消失几分,眼眸深沉,情绪莫测,他说得不疾不徐,却已然令人无法忽略他的威严。“长孙无间还未到告老还乡的年纪罢,竟然与朕上书,想要退出朝堂的位置……想必后面说服他的功劳,也属于长公主吧。”

  “这次回宫的目的,也没有那么简单。朕的身边正需要有人扶持,他也算是朕可以真正信任的人,长公主何必如此自私?”皇帝无声冷笑,就在咫尺之间,长公主却似乎看不透他的唇角,那似笑非笑的神色,到底是何等的情绪。

  他似乎话中有话,她却又听不到真正的用意,那不确定,不安忐忑的感受,已然令她深深蹙起眉头。

  “朝廷就像是看似风平浪静的深海,久居其中,自然感受不到那危险,到底有多骇人。我是置身事外的妇人,眼光或许浅薄,但如今三个孩子正是长成的阶段,一个小小的风浪,就可以将一个家族覆灭的经历,我并不是没有亲眼看过。”心口一急,长公主猝然站起身来,神色之上,染上厚重凝色。“此次朝堂之上,私受贿赂的案子,以我对皇上的了解,你必当贪臣,助廉风,却不知数日来,我的心底,到底有多惶恐。”

  君默然眼波一沉,依旧是不掩笑意,只是再也令人无法察觉其中的和煦暖意,他说得平淡,却不是因为不解。“长孙无间何时变成了同流合污之人?连长公主都不信任他了么?”

  “他是个何等样的臣子,我清楚,皇帝也该明白。”长公主心中信念不改,眸光大盛,与皇帝的谈话,似乎并无太多希冀,但是她还是愿意为此一试。“但是此次牵连甚广,他的同僚,与他走近的好几个大臣,都被打入大牢,按照祖宗先法来看,都是要杀头的大罪。”

  “这件事,与长孙何关?”他的态度反复迂回,长公主的解释惹不起他的半分恼意,却也得不到他的轻言宽容。

  “独善其身,承担着众人的质疑和复杂目光,是我与无间的烦恼。”长公主压低声音,眼底柔光转瞬即逝,她说得已然万分艰难。“他是王朝侯爷,而我是皇帝的姊妹——”

  “这件事,要长孙无间亲自来跟朕说明缘由。”他冷冷的回应,已然是最残酷的回绝。长公主的脸上尽是失望的神色,这等浅显的原因,皇帝如何会不知?官场仕途难行,招惹上祸端的话,又该如何自处?

  早日脱离那噬人漩涡,才是保住一家和乐无忧的源头,她此刻不想懂什么家国天下,不想懂什么责任,她早已卸去了自己的皇族身份,只想简简单单做一个妇人,做一位妻子,当一个母亲。

  “皇上真的要做到如此绝情?”长公主的心中一沉,苦苦一笑,那笑意僵硬而苍茫。

  “长公主,朕是公平的,若他无罪,朕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太多太多的血腥,他并未说出,他的神色冷静,没有半分冲动。

  “我可是记得,皇帝是个宽仁之人……”她的神情有些许恍惚,笑意显得无措,她长长舒出一口气,轻笑出声,仿佛是自嘲。

  君默然闻言,俊颜之上再无任何笑意,他安然地转身,走上金色阶梯,温坐在书案之前,淡淡说道。

  “长公主在朕的眼中,向来是个潇洒的女子,敢于说爱说恨,朕对你自然欣赏。但朕却厌恶,明明知道保住那个人,是对自己的残忍,却非要这么做的情意。”

  他说得似乎是眼前的长公主,或者说……是那个人。

  长公主察觉到皇帝的寓意,咽下满满当当的苦涩,眉眼之上,染上清愁。“这么做,在皇帝看来,很傻吗?”

  皇帝的唇角翻卷出苍白笑意,直接坦然道:“是,很傻。”

  “我想是那个女子,改变了皇帝这么多罢。”长公主终于明白,那不是多年不见的生疏,而是她从未真正看透过这个男子,她的希冀,让她奋不顾身,也让她失望而归。她不再多做努力,直直转身,神色清冷,徐徐说道。“不过我还是要奉劝皇帝一句话,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强留也没用。”

  “朕会记得的,长公主慢走。”他没有任何的挽留,若是她真心回京探亲,他自然欢迎,但是若是为了那件事,他不会给出任何的承诺。

  他没有起身,目送着她一步步离开龙干宫的身影,渐渐萧索,他垂眸,重新提起朱笔,轻叹一声。

  “就只有你还蒙在鼓里了,长公主。”

  他的手中,正是刑部得出的名单,此次受贿犯案,总共九位臣子,目光划过第三个名字,正是长孙无间。

  他的眸光,渐渐变得深邃,口是心非的罪人,却值得长公主放下自己的尊严,为他求情,深以为忧,甚至一如既往相信他是清白之身。“他早就变了,你说错了,一个人的改变,其实很快。”

  “他再也不是你心里的那个长孙无间了。”他提起朱笔,在那九个名字之上,画下一个鲜红刺眼的叉,他们眼中无视王法,扰乱朝堂风气,私相结党……

  罪状太多,死罪难逃。

  书房里,几盏明烛照出一方明亮,屋里静悄得宁静。君默然的笔尖顿了顿,若有所思地发怔着,最终,还是面无表情地写下批状。

  不知是长公主的请求引起了他的思绪,还是深夜的安谧,令他无法回避身侧的清冷,他淡淡一笑,吐露一句。

  “你以为独活于世,是朕贪恋的幸福吗?”

  她要他放手,甚至用真气逼他松手,保住他险些就与她一同坠下的身子,她以为他可以若无其事地活着,冷静的,不起一丝波澜。

  她眼底最后的那道光芒,灼疼了他的意志。毋需动起干戈伤人,世间最锋利的兵器,来自于无情的话语。

  这一夜,太长太长……

  翌日之后。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却没有看到皇帝銮驾的踪影,时值正午,虽有微风吹拂着,却无法佛去众人满身的大汗与疲惫,因为他们可是打从天未亮便来这儿等候了呢!

  就在众人等得有些不耐烦之际,远远地来了一列威风凛凛的大内侍卫,在这些侍卫后面,跟着十六面大幡。六面大旗,随后四十名侍卫,护送着一顶九龙明黄车辇浩浩荡荡而来,那便是暝国天子的车驾了。乍见皇帝的车驾来到,闹哄哄的佛香寺外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文武百官下跪静候着,没有人敢抬头。

  终于……君默然走出车驾,神色平和地走入佛香寺,这时母妃生前最频繁前往的寺庙,纯良女子的虔心,在她身上到处可见。

  她为先帝祈福,为皇子祈福,为这世间子民祈福,她不止一次跟他提过,人要心存慈悲。

  他望着那殿堂之上的金佛,却不曾行跪礼,半响的时间,就只是淡淡相望着。

  “朕活着,在佛的心目看来,是庆幸吗?还是……仁慈?”

  他的眼神,恢复了阴沉。

  这样的他,不只是外貌冰冷似雪,连内在也如出一辙。阳光落在殿堂的门旁,细微的银光落入他的发间亮发所衬托的清俊脸庞,恬淡无欲,轻轻扬起的眉,浅浅的,凝水晶莹的瞳,淡淡的,只有那唇角的笑意,不经意地流露着他的心思。

  从佛香寺之中走出的皇帝,隐约令众人觉得不同,但那是转瞬即逝的情绪,在他的车驾远离之后,寺庙的金佛依旧眼角凝笑,慈悲地俯望芸芸众生。

  “大皇子,你可不要到处乱跑了,姑姑可跑不动了。”一道苍老的声音,从后花园渐渐传出,与之对应的,却是孩子稚嫩的声响。

  “鄂姑姑,不要跟着我,我要去找父皇!”挥挥手,他继续回头,奔跑。

  “哎……那你小心,慢点走!”跟在那小小孩童之后的,是谨慎又带笑的鄂姑姑,她长长舒出一口气,目光却渐渐凝结在大皇子的身上,一言不发。

  “三年了……转眼间大皇子都这么大了,也很懂事,会跑,会闹,会笑,众人都很疼他。”她顿了顿,仿佛是对身旁无形的空气说着心里话,眼神再度染上笑意。“你放心罢。”

  “姑姑在跟谁说话?”孩子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问道,白净的脸上,尽是不解。是姑姑糊涂了吗?

  “姑姑没说什么,大皇子不是要去找皇上吗?姑姑带你去,时间来得及。”

  君洛点头,笑望着她,最终放弃了追逐的游戏,由着鄂姑姑牵着自己的手,走向龙干宫的方向。

  “父皇!”

  他的欢欣,印入伫立在门旁的姑姑眼底,她望着君洛双臂伸开,跑向坐在高处的那个男子方向。

  他的发色如烟如云,是不染尘埃的净白。

  他白的很均匀,自头到脚全像是雪堆出来的,身上的月色常服,仿佛是天生的颜色。不见一丝杂色,拥有雪般的素净,也拥有雪般的冰冷,不只是映在俊颜上的表情,连说话的口气也一样。

  他那较寻常人还要白皙的肌肤,恐怕也是冷的吧?这样的他,不只是外貌冰冷似雪,连内在也如出一辙。

  这样的他,不需要任何感情,更不要任何人对他的眷恋及期盼——脸上的神情自始至终都没改变,一贯俊美,也一样的淡然。

  白色,是唯一停驻在他身上的色泽,然而君洛眼底所反照出那张不见情绪波动的容颜,却是不称白发年衰的翩然俊雅。

  他的冷淡,在看到君洛的时候,才会稍稍缓解。钱喜在一旁,端来了大皇子最爱的精致点心,这三年之中,皇帝在一瞬之间,黑发尽数染白。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就连服侍皇帝的钱喜,也早已遗忘,到底是何日开始,是某一日的清晨还是黄昏,他看到的,便是这副模样的皇帝。

  他并没有其他的改变,唯独这般的鲜明,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来由,不用说,也知道是出自一个情字。

  但,没有人会说破。

  他伸手,抱起君洛的小小身子,下一刻,唇角微微勾动,笑意。

  “父皇,你会冷吗?”君洛白嫩的小手,钻入君默然的袍袖之中,握住那温暖的手掌,咦,原来好暖和。

  “冷?”君默然轻笑着,回握住他的手,如今的孩子长成稚童模样,也是最最缠人的时候。

  君洛回答的理所应当,他任由自己的小手,放在那温暖大掌之中,笑着点头。“看着父皇,我就觉得好冷……宫里人说了,再过几日就要下雪了,怎么不叫他们再添几个暖炉?”他不懂得,到底为何父皇明明是好看的,他对自己也是极其宠爱的,却每每看到他,都会替他担心,那寒意从何而来?

  好在,父皇的身子很好,不像是受了寒气。

  “那就再添两个暖炉。”君默然沉声笑道,满足君洛体贴人心的善举,只是下一瞬,眼神有一瞬间的深沉。

  那是孩子的童言无忌,他并不会觉得冷,是夏日炎炎还是冬日萧索,其实在他眼里,没有两样。

  “等下了雪,父皇要陪我出去么?”君洛贪恋,得寸进尺地问道。

  “好。”君默然轻轻扬眉,朝着他微笑,眼底尽是宠溺,清明眼瞳之内,却染上更多的情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