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婆,好像是明朝 第三十四章 首辅实习制

《老婆,好像是明朝》第三十四章 首辅实习制

作者:杨门狂少 字数:2286 书籍:老婆,好像是明朝

  朝堂上,对那些被捕的官员,就没有人再议论了,现在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杨远征。

  刚才杨远征说了一大堆人名,这些人如果直接进入朝廷的中枢系统,还真是要创历朝历代的先例了。

  崇祯听了,倒是觉得挺在理儿,现在锦衣卫正在迅速的恢复昔日的职能部门作用,让锦衣卫去考察,是再好不过了。

  崇祯便说道:“杨爱卿所言,朕觉得可以,阁老,你意下如何呢?”

  范复粹忙道:“陛下既然觉得可行,那就派锦衣卫火速前往调查这些人吧。另外,陛下,老臣年迈,总是觉得身体不行了,继续在这个位置上,恐怕很难帮到陛下什么忙,还请陛下恩准,准老臣告老还乡。”

  范复粹倒是确实年纪不小,这都60了,古人60,那基本上精力、身体各方面都严重的退化,他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这首辅的位置,不是哪个人都能坐得下去的。

  别看这位置令人眼红,但是一旦搞砸了,全家跟着倒霉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现在崇祯的思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竟然听信一个丘八的话,范复粹觉得自己将来,迟早都会被排挤,还不如趁早退休。

  崇祯正要不准,却见杨远征给他使了一个眼色,不由得暗想难道杨远征有更好的人选?

  想到这儿,崇祯莫名其妙的就说道:“既然如此,老爱卿的请求,朕准了。”

  范复粹一愣,不是要挽留一下的吗?怎么今天皇帝一点都不客气了?

  范复粹的心里,还是有很大的遗憾,他微微躬身,说道:“多谢陛下,老臣告退了!”

  说完,颤巍巍的走了。

  在场的大臣,一个个心里也开始打鼓了,连首辅辞职,崇祯都不挽留,看来,皇帝的性格大变样了啊。

  范复粹走后,崇祯也宣布退朝,不过,却让杨远征单独留了下来。

  “杨爱卿,你推荐的这些人,到底怎么样啊?还有,刚才朕原本想挽留范阁老的,你给朕使眼色,难道你有合适的人选不成?”

  崇祯着急忙慌的问道。

  杨远征笑道:“陛下,这事儿末将确实没有骗你,真是听人说的,不过,既然可以被人传颂,这样的人,肯定是有长处的,到时候锦衣卫查清楚了,自然陛下就可以量才而用了。至于范阁老,确实年纪大了,思想其实已经很僵化了,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另外,身体方面,也是个问题。首辅要为陛下分忧的,若是精力旺盛,可以经常陪陛下讨论大事,帮陛下分忧,但是范阁老这把年纪,明显是不行的。根据末将的想法,一个人精力最旺盛的,无疑是30岁到40岁这个阶段,而经验最丰富的,无疑是40岁上下,因此,陛下何不在这个年龄段的大臣里挑选首辅呢?”

  崇祯听了,觉得杨远征说得真是有道理。

  人老了,这精力确实不够用,范复粹经常都不在内阁,又一次还在内阁昏倒了。

  这样的人,用起来确实不顺手啊。

  再看看现在的六部尚书,崇祯依然觉得无人可用,这些老家伙,年龄都不小了,按照杨远征说的标准,确实都不够用了。

  “那爱卿说的那些人当中,可有能力担任首辅这个重担的?”

  崇祯又问道。

  杨远征笑道:“陛下,这首辅的位置,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坐的,到时候陛下何不暂时空缺,让人人都去努力够这个位置?考察一段时间,再选择其中优秀的人,暂时担任首辅,给他三个月的观察期,若是能够胜任,就转正,若是不能,再选。”

  杨远征这是把现代社会的实习制都弄过来了。

  还别说,这是很有道理的。

  有个实习期,可以看得出来能力是否足够。

  明末的首辅更迭频繁,主要还是人选不对,你让范复粹这种老头子都来顶,这能干好才怪。

  要是弄个年富力强的上来,实习几个月,只要能够胜任,那就完全可以扶正嘛。

  崇祯听了,又是眼前一亮,杨远征的思想,给他的判断提供了很多选择。

  “爱卿之策,的确有道理啊,朕明白了,杨爱卿,你先下去吧,兵工厂的事儿,你还得多费心,现在国库里一下子进账了不少,不差钱了,你愿意怎么折腾,朕都满足你!”

  崇祯随后说道。

  他现在说话,底气都要足得多了,抄家搞到了几百万两银子。

  杨远征要得也是这个效果,靠他自己,这兵工厂显然是无法迅速取得效果的。

  崇祯是大股东,这钱自然该投。

  以后,会给他十倍、百倍的回报的。

  从乾清宫出来,杨远征看到骆养性在外面等着。

  见杨远征出来,就拉着他来到一边。

  “兄弟,你说的那些人,真有本事?”

  骆养性忙问道。

  杨远征笑道:“大哥,这事儿自然是真的,我刚才看到你的眼神,这些人可不要去讹他们的钱了,都是些不错的人才,要不然,我敢在朝堂上提吗?大哥,你得尽快去将这些人找到,并且弄到京城来,我想,有他们在,朝堂之上,一定会有更多的正能量出现。”

  “正能量?啥意思?”

  骆养性一愣,又问道。

  杨远征拍了自己脑门一下,暗想自己怎么把现代术语弄到这明朝来说了?

  他忙解释道:“正能量,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正气,正派,邪不压正,朝堂上,必须得有正能量,才能让朝廷的运转,拥有更高效的保证。眼下国难当头,民不聊生,若是官员也都不行了,那大明朝就真的没希望了。大哥,那些武将,你也要好好对待,眼下大明能打仗的武将,已经不多了。”

  骆养性这才明白过来。

  他说道:“既然兄弟你说了,那为兄肯定不会乱来了,原本,我是想这大明朝的官员,都一个个很有钱,不宰白不宰。对了,兄弟,你每次面见陛下,都有惊人的言论,陛下也对你言听计从,能不能给为兄也出些主意,你也知道,为兄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实在是太微妙了,稍微干不好,陛下可能就会弄死我。”

  杨远征笑道:“大哥,你难道不知道陛下缺什么吗?”

  “哦?你是说,陛下缺什么,我就给他弄什么?哈哈,陛下现在缺钱,为兄知道该怎么做了。”

  骆养性顿时醒悟过来,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杨远征点了点头,说道:“兵工厂开业之后,肯定会大量对外出售武器,到时候你注意点,好好分配武器资源,我有把握,一年之内,让陛下的国库不再紧张。再有,现在粮食也出现了问题,我知道在沿海,有一些农民种植一种叫做番薯的农作物,这种农作物比较耐寒,产量也很高,若能在大明大范围种植,可以迅速的缓解粮食紧缺的问题,现在造反的,不都是因为没有吃的,不得不造反吗?一旦有了吃的,那些农民肯定会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乡,大明的未来,就会很好。另外,如果有一种叫马铃薯的,也注意一下,或许,不叫马铃薯,它的样子,是这样的。”

  杨远征说完,又在地上,画出了红薯和马铃薯的图形来,这两样东西,其实早就传入中国了,可惜,没有大面积的种植起来。

  曾有有历史专家认为,明朝其实就是亡于红薯和马铃薯,因为当政的官员,并没有重视。

  如果早就大面积的种植红薯和马铃薯,即便是遇到小冰河时代,大明的粮食,也能够自给自足。

  一旦大明不内乱,野猪皮有个屁的机会。

  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偏激,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当然了,落后的社会制度,才是根本。

  杨远征现在位卑言轻,也只能想办法,从这些地方来改变一下大明的状况了。

  等到自己的军队练出来,武器装备弄出来,有了势力,到时候再来大量改革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