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回明朝当暴君 第6章 崇祯的第一次微服私访(修改)

《重回明朝当暴君》第6章 崇祯的第一次微服私访(修改)

作者:牧童骑神牛 字数:2853 书籍:重回明朝当暴君

  和狄将军聊天很嗨皮。

  崇祯决定出宫,带着狄青,微服私访。

  出了京城,既没有仪仗队,也没有浩浩荡荡的队伍,甚至连盘缠也没有带多少,崇祯就没打算要兴师动众的。

  崇祯知道自己不是乾隆,也没有乾隆的那个雅兴,更不想那么招摇。

  自称“朱老爷”的崇祯皇帝是一个识得人间烟火的皇帝,知道人间疾苦,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

  正是春风暖暖,天高云淡好时节,那时节北京的空气远比几百年后的现在好多了,没有尘埃也没有雾霾,更没有那么多的沙尘暴。

  这天气一好,自然心情也不会太差,何况气质这东西又不是能够模仿出来的,崇祯走在大街上那动作那步伐,一板一眼,不夸张的说,此刻就算身上披上麻袋,那也是无法阻挡他那出众的气质。

  “这些都是朕的子民呐!”

  望着京城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崇祯不由的发出了一声感慨。

  这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它一度有着繁荣的经济,它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其实就是这样子形容它,那也是谦虚的说法。

  大明?曾经多么的辉煌,万国来朝,何等的威风!

  明初推行的海禁政策,虽在商业受到一定的压制,但也是无伤大雅的,毕竟大明是农业立国的国家。

  明穆宗隆庆元年废除海禁后,海外贸易便一发不可收拾的重新活跃起来,全盛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数万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

  可悲的是,最后大明居然因为农业衰败,而引起了农民起义,到了明末出现了许多千百年难遇的事情,什幺小冰河啊!各种天灾天灾人祸!此时建奴又崛起!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如一艘腐朽的船,迷失在汪洋大海之中,几待着明君的拯救!

  立国之初,太祖朱元璋对腐败深恶痛绝,这一点直到现在还一直令许多官员胆寒。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历代王朝都无法避免贪污的存在,而且每到王朝末年都是官员鱼肉百姓,贪污严重,搞得民不聊生,有些虽不是直接导致灭亡的原因,但却一直是灭亡的主因。所谓天灾人祸,正是如此。这一点崇祯是深恶痛绝的,面对贪墨崇祯也是零容忍的。

  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曾经发生的灰暗历史。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就一直在开展铁腕反腐,对于这一点崇祯是非常崇敬的。

  朱元璋的反贪可以说是历代皇帝之最。有人说他残酷,杀了15万贪官;有人说他残暴,剥皮塞草,剁手跺脚;有人说他苛刻,贪污60两白银就是死罪。

  崇祯却认为,这是一种气魄,这是一种帝王的气概。

  大明建国之后,大力根治使明朝维持了70年的清廉政治,这是极其不容易的。

  太祖朱元璋对腐败深恶痛绝,大力根治使明朝维持了70年的清廉政治,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桑麻棉种植为手工业提供原料,他积蓄下来的钱与粮,为数不少,然而太祖积蓄下来的,不够成祖花费。

  俗话说的好,钱难赚,屎难吃——求人膝盖要弯曲。

  洪武年间,有所谓“开中”的办法,招商人送米进官仓,换取“勘合”,到出盐的地方领盐。这一种以米易盐的办法,与所谓“引”(运盐的许可证),是相辅而行的。

  成祖在北京缔造新都、疏通大运河,夏原吉便限制全国商人,只许在北京以米换取“勘台”,于是北京各仓的米十分充裕。

  米是可以卖钱的,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于是夏原吉很快就解决了缔造新都的费用问题。

  成祖又要张辅平定安南并五次亲征漠北蒙古,夏原吉于是又准许边疆各地“开中”,也应付了少军费与军粮的开支。

  胡荧“寻仙”、解缙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成祖的花费没有止境,而夏原吉张罗的本事有限。于是,便自然而然也走向“通货膨胀”的歪路。

  尽管朱隶时期经济发达、国泰民安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经过二十二个年头的痛快花费,白米一石的价格,已由洪武初年的一贯,涨到五十贯了。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之下,整个江上风雨飘摇,崇祯作为明朝最后一任皇帝,继任以来勤劳国事日夜不停,可仍旧无法挽救明朝的运命,李自成率军直袭京城,这时很多官兵冒死守成,然后这些官兵待遇很惨,因为国库已经空虚了,崇祯皇帝给士兵发工资的钱都木有了。

  崇祯皇帝对此非常无奈,很多士兵饭都吃不饱,依旧还要去守城,这样的情况下,京城很快就被李自成攻破,当务之急崇祯只好拉下脸来,想出了向大臣借钱的办法,因为他知道国库之所以空虚,并非整个明朝没钱,而是因为朝中大臣私自吞没钱财,国穷官富。

  崇祯下旨,向百官募捐粮饷,希望筹集一批钱粮,用以解燃眉之急,崇祯把圣旨颁布下去后,本以为国难当头众大臣也会慷慨捐献,以实际行动来保卫国家,不料大臣们个个都吝啬鬼,谁也不愿捐钱,这让崇祯皇帝非常绝望。

  崇祯皇帝自然知道,这些朝中管理平日仗着权力,个个捞到盆满钵满,他们肯定是有钱的,但在关键时刻不愿意捐献出来,于是崇祯把苗头对准国丈大人周奎,此人一仗自己是皇帝的岳父,多年来财富集聚甚多,可谓脑满肠肥,是百官首富,如果他能带头捐献,则百官也就会捐了。

  崇祯皇帝要求周奎捐出十万两,但周奎哭穷不迭,一直叫嚣着自己没钱,只说一万两已是全部家当,只能捐一万两,皇后听后非常气愤,不料自己的父亲吝啬至此,于是她个人又拿出五千两给父亲,让他一并捐出来,以便给百官做个表率,不料父亲把她送来的五千两还贪污了两千两,周奎总共捐了一万三千两,首辅大臣更是只捐了五百两。

  只听过说官逼民反的故事,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官逼商反的故事。

  此刻的崇祯,已经深刻的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如履薄冰,特别是目前所处的时期,但是作为一个帝王,就该拿出一个帝王的气魄。

  做事情不能唯唯诺诺,更是不能朝令夕改,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就必须要善始善终,哪怕最后的决断是错误的。

  但是有一样真真实实错不了,那就是当前的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大明是老朱家的大明,为了天下的子民,王振明觉得任重道远,其实不仅仅只是任重道远。身上所肩负的不仅仅只是责任。那是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京畿之地,无论是商业还是文化都独具风格,大街小巷来往路人络绎不绝,客栈、酒楼、茶馆、钱庄…吃穿住用行必不可少的行当自然也是红红火火。

  “大德钱庄!”

  一家名为“大德钱庄!”的票号吸引住了崇祯,对于钱庄,崇祯皇帝虽然有所了解,却并不透彻,今日有如此良机了解,崇祯自然不会错过。

  大德钱庄在北京城的诸多钱庄中并不起眼,故此每日登门来访的客商并不是很多。

  崇祯前脚刚跨入钱庄的大门,便有跑堂的上来接待,屁颠屁颠端上茶水。

  因为有过刻意乔装打扮,看了看崇祯的穿着,跑堂的端上来了一杯茶,道:“您先歇着,我们掌柜的正在谈一笔大买卖,若您实在等不了,喝了这杯茶,走人,就当我们大德钱庄请你喝的!”

  “去你娘的!”

  话说的这样不客气,已经不在意是不是把话说死了,压根也没有把眼前的这个客人看在眼里,也由不得人去与之争辩,所谓店大欺客。

  “是甚么大买卖?如此的要紧?能否说与于爷听听?”

  跑堂上下打量崇祯,道:“不该你问的,切莫乱问,你可知道这铺子可是谁的?”

  崇祯摇了摇头,道:“不知,还劳烦兄弟说与我听听!”

  跑堂压低了声音,转了转眼珠子,用手指了指上面道:“朝廷里有人!正一品!”

  听完这话,崇祯原本想伸手给他一嘴巴,张口便说正一品,让崇祯及其不悦,什么时候老朱家的官变得如此不值钱了,一个小钱庄都能揪出一个正一品!

  但是毕竟是有修养的人,崇祯明满脸故作惊讶,追问道:“莫要开玩笑了,正一品,此言恐怕有虚吧?”

  跑堂道:“你究竟是何人,来此又是做甚?我劝客官喝完这杯茶,还是赶快便走为妙!”

  崇祯的内心再也无法淡定,自己刚一登基,就遇到国库空虚的状况,而自己的臣子却在外面到处搞钱,这绝对不能忍!

  被人看不起,怎么能够容忍,作为一位皇帝的尊严何在?特别是被一个小毛孩所无视?这绝对是不允许的!不仅不允许,而且还要给他一点颜色和教训!

  崇祯好像被人重重的击中了一拳,他有一些怀疑帝生。这就是自己所看到的现实,若不是微服私访,恐怕还不会有这样的待遇。

  此刻,除了“呵呵”二字,再也没有比这两个字更能够表达他复杂的心情。

  若不是因为有后台,怎么敢说出这些话来,果不其然,在狄青的长枪的亲切问候下,店老板和店掌柜像狗一样在地上爬着,把该交代的不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并且还交出了与朝廷大臣合作的协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