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第八十四章 掰玉米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第八十四章 掰玉米

作者:平原小草3 字数:1762 书籍: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望着雨幕,腊梅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空间通道的掩盖下,冒雨到地里去掰玉米穗儿,然后放到前世租赁的院儿去晾晒。地里的玉米早晚都要霉烂掉,自己收一穗儿捡一穗儿。

  这次也用不着怕被发现叉花着掰,因为晴天以后,没人再理会这些霉烂发芽的玉米了,尽管它们很大,像一个个的大棒槌!

  对!冒雨去,不冒雨的话,晴天后就一切都晚了,庄稼也完了!

  但这事不能让人们知道,也不能让郑存梁知道。郑存梁黑白天守着自己,是自己行动的一大障碍。

  “我已经完全好了,你也该回去了。”腊梅忍不住,终于对郑存梁说出了口。

  “我回去干什么?反正在哪里也是玩儿,就在这里给你做伴儿,多好!”郑存梁不以为然地说。

  “我想到晓华他们家去看小妹妹,我挺喜欢她的。”

  “我也去,咱一块儿到她家去玩儿。”

  嘿!成狗皮膏药了,贴上了,揭也揭不下来了!

  “我觉得咱俩不能一块儿去。晓华她奶奶不待见我,我再领你去,她更烦我了!要不,我有空去你家。这里毕竟是队部,你常住在这里不大好。”

  郑存梁再没说的了,只好恋恋不舍地走了。

  郑存梁一走,腊梅获得自由。闪进空间通道,先去前世的超市买了一个儿童雨披,一双儿童雨鞋,然后在空间通道的笼罩下,向玉米地进发。

  空间通道是非物质的,腊梅在里面也是非物质存在。土路虽然泥泞,甚至还流着水,她在里面却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照样在上面行走、骑自行车。而且沾不上一点儿泥水,路上留不下任何印迹。

  但到了地里掰玉米穗儿就不行了,她在空间通道里抓不住任何东西,玉米穗儿就像影子一样,她的手能在上面来回穿梭,要掰下来,必须走出空间通道。

  腊梅披着雨披,穿着长筒雨鞋,闪出空间通道,在玉米地里冒雨掰起玉米穗儿来。掰下一个,往空间通道里扔一个。

  玉米穗儿并不好掰,雨水把玉米穗儿柄都淋湿了,掰起来很费劲儿,有的掰的手生疼,也下不来。有的玉米穗儿比她的个头还高,她只好放弃,掰长得低的,自己够得着的。

  掰一上午,中午就通过空间通道穿越到前世,放到自己租赁的的家里。还好,现实中阴雨连绵,前世却是艳阳高照。

  掰玉米可是个力气活儿,腊梅虽然是成人的思维,终因身体太没有很强的耐力。而且刚刚发了高烧,她也不敢过于劳累。家里、地里,前世、今生来回跑,一天也收不了很多。

  干了两天,手上就起泡了,虎口裂了口子,一触到玉米穗儿,专心地疼痛。

  但时间就是粮食,她舍不得休息,买了副手套戴上,继续掰。

  白天掰玉米穗儿,晚上还要在前世的家里剥玉米把外面的棒皮剥下来,晾晒里面的玉米穗儿。

  不剥的话,就算有阳光,玉米在棒皮里面也会因为太湿被捂坏。

  剥玉米虽然是坐着的活儿,也不轻松,剥长了累的手指甲和手腕子疼。

  腊梅削了一个竹签子,把玉米穗儿的头部划破,再捏着皮往下拽。这样,还用不着手指甲,也省力很多。

  由于掰也用手,剥也用手,玉米穗儿又是湿漉漉的,腊梅的一双小手被浸的发白,上面的血泡、裂口,一个连着一个,一道挨着一道。

  裂口经过雨水浸泡,肉皮向外翻着,露出了里面的红肉丝子。

  腊梅实在坚持不住了,就给自己放了半天假,骑着自行车来到前世县城农贸市场,摆上几十穗老玉米卖起来。

  “卖老玉米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品种小粒红,抗病虫害,产量不是很高,能收六、七百斤,但特别好吃。

  “无论蒸窝窝,还是煮粥,一掀锅香气四溢,在胡同里都能闻到。快来买呀,种种这几十年前的不转基因不杂交的老牌玉米。种一年可以年年留种,绝对不退化。”

  “嗬,你这个小孩儿还挺会吆喝,你知道什么是杂交品种?”一个路人揶揄道。

  腊梅抿嘴一笑:“这位大叔,实话告诉你,我还真不知道什么是杂交品种。但我知道杂交玉米只能种一代,第二代就不长穗了。

  “我这个你可以年年种,保证不带减产的。不过,你如果种的是为了卖钱,那你就别买我这个了,你买杂交种子去。我这个只是卖给种给自己吃的人们的。”

  人们“哄”的大笑起来。

  “你这张小嘴儿,卖玉米真是屈才。到商店里推销名牌衣服,一身千儿八百,你能提个一头二百的,比你卖玉米挣的可多。”一个人说道。

  腊梅笑笑:“咱是农民,吃自己种的无污染的食品,不得病不看医生,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他们挣的钱多,到饭馆里不照样吃地沟油、转基因食品,一场大病就能由富变穷。如果他们要给我换,我还不给他们换呢。”

  “嘿,这小孩儿,脑瓜儿真不简单。”

  “就凭这张小嘴儿,我们也得买几穗不是。”

  “多少钱一穗?”有人问价。

  腊梅:“卖嫩玉米的时候,有人给我定下货了,说老玉米也按嫩玉米给钱,一块钱一穗。我今天心里高兴,减价卖给你们,五毛一穗,怎么样?”

  “五毛一穗也够贵的。玉米粒儿才一块一斤。”

  腊梅:“杂交玉米种子还二十元一斤呢。这个四、五穗能出一斤干玉米。你们偷着乐去吧!”

  人们笑着,赞美着,你买几穗,他买几穗,家里有地的,几乎都伸手买了。

  那个卖菜的老者也在市场上,听见吆喝赶了过来,买了十块钱二十穗,高兴得对人们说:

  “这是多少年不见的老品种了,嫩玉米都比现在的杂交玉米好吃的多。种点儿自己吃,少得些杂病。”

  一下午虽然卖了三、四十块钱,与满地的玉米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却完成了一件心思:对买菜老者的承诺。腊梅觉得没白来。

  (天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