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梁仕容传记 991章 身口意三业

《梁仕容传记》991章 身口意三业

作者:洪韵 字数:1235 书籍:梁仕容传记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能够心无碍,自然能够有善行。这位是上善菩萨,最高的善,他来说明身口意三业的不二法门。

  我们每人每天身口意都在造业,我们来到这世界都是光屁股来的,什么都没带,活了一辈子,要吃要喝,要揩油要骗,骗不到就凶人家。所以这世界,没有哪一个众生不是偷盗人家来生存的。

  强盗暗抢,皇帝明抢;小偷暗偷,做生意明偷。所以不要说自己没有造业,哪一个没有造过业?身体、嘴巴、意识都在造业,自己检查看看。像我,不要说是在弘法利世了,我为了要吃饭,只好靠卖嘴巴赚钱,比戏子还不如,也造了很多口业。

  你们将来也不要自以为在讲经弘法,都是活见鬼,有这观念就是造意业。自己尽量向好处做,少一点过错就了不起了,不要自命不凡。所以在我看来,诸大善人和大菩萨都和我一样,是吃开口饭的,开口饭就是卖唱的。

  什么时候身口意才在造善业呢?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得定了。身不动,也不用吃,身就没有造业;口不动,连阿弥陀佛的阿字都不阿了,口就不造业了;意念动也不动,清净圆明,也不造业了,只有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身口意三业向善。

  常有人来对我说:老师,我没别的,只有对你诚心身口意供养。去你的身口意!

  我当年跟老师学法,从来不讲这种妄语,我手边有现成的就一定供养。当年学密宗,不知道花了多少钱,今天传个法,送红包,明天传个法,又送,这供养才是真的,什么身口意供养!真正的大供养是法供养,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个时候才叫身口意供养,供养佛菩萨三宝。

  身口意三业,表面上与善是相对的,但是你真悟道的人,三业皆无着相。身口意自性本空的,三业本来是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

  有首诗曰: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

  这个身体本来就是空的,他用了几句诗就把佛学讲完了。

  身体到了无作相境界,当然就不会造口业,不会说是非。身口意三业中,嘴巴造业的机会最多。身业只有杀盗淫三种,意业也只有贪嗔痴三种。口业有四种,妄语(譬如不想和某人打交道,他来找你,就随口说没有空,就是妄语)、恶口(骂人、挖苦人)、两舌(造是非,像是同人讲,这话只告诉你,不要告诉别人,就是两舌)、绮语(像是说些不相干、不由衷、敷衍的话,或者是说没有意义、言不及义的话,像聊天就是)。

  不造口业就意无作相,这一点是很难说的。例如有人以为不说话、禁语,就可以不造口业了,可是他虽然不说话,见了别人有什么过失,那难看的脸色就摆出来了。这不仍然是在说话吗?真正禁语是要从意上去禁的。

  能真正身口意三业清净了,就不止是戒了,比戒还进一步,是无作慧,是智慧的解脱。

  用上面的例子,看到人家做什么事,心中也不会动念,这才是解脱,是要有智慧才做得到的。这是大乘三法印的无作,前念已灭,后念不起,起了就丢,这样才是入不二法门。这是上善菩萨的境界,是真行善。你懂了上善,就会懂了密宗的上乐金刚和禅悦的道理。

  一个人想要得到身体上的快感,是有好多方法的。但真正的得至乐是为善最乐,上善成就了,它由内而外发出的快感是永远不退,昼夜都在快感中。

  那种快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就是经上所说的,菩萨内触妙乐,是登地以后菩萨的境界。有上善、上乐、上喜的境界,才算是福报的成就。做点好事只能算是在培养福报,是福报的资粮。你想得到上乐境界,要问自己福报够吗?一身都是业怎么能得到?接下来是福田菩萨,是真正福报的成就了。这个次序排列得非常严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