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贞观风流 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飞烟灭

《贞观风流》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飞烟灭

作者:胡田六月即飞雪 字数:3418 书籍:贞观风流

  第二百一十七章灰飞烟灭

  五月九日,扬州,崔氏商会内院。

  崔世裕负手站在院中的石桌旁边,目光呆滞的看着即将落山的夕阳,耳边传来的是大门外面的叫骂声。五月的夕阳照在身上十分温暖,不过崔世裕心头却是一片冰冷,只觉得严寒的冬季似乎已经来了。

  许久之后,崔世裕缓缓转过僵硬的脖子,看着依旧紧紧关闭的书房门,沮丧的重重叹口气,一***坐在石凳上再也不想动弹。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对于崔世裕来说简直就是地狱噩梦一般。

  几天前,崔氏商会如愿以偿的将各地的茶园桑园收归囊中,而且囤积了数十万计的丝绸和茶叶。就在崔氏商会准备庆功的时候,却接连传来致命的打击。

  首先是漕帮商会,忽然在各大城池全力推出棉布。这种新布有着绝对低廉的价格、柔软舒适的手感,很快就引起了疯狂抢购。棉布大量出现的第三天,丝绸价格就降到了崔氏商会收购前的二成!短短的三天时间,崔氏商会什么都没做,已经亏损了将近二亿两!到了这个时候,崔氏商会所有的人都知道上当了!漕帮商会利用连续的真假消息,让崔氏商会自己跳进了一个不可弥补的大坑。丝绸的巨幅降价,引发的不仅仅是桑园价格暴跌,就连茶叶和茶园也全面暴跌,虽然幅度没有丝绸行业大,不过也让崔氏商会损失了近亿资金。

  崔氏商会这次调集了几大家族七成的资金,没想到一下子就亏损了多一半。得到具体的账目亏损之后,崔伯颜当场就吐血昏迷过去。在一片鸡飞狗跳中,好容易才将崔伯颜就醒,然而等待他的,是接连不断的噩耗——

  朝廷下令,严查严惩哄抬物价的崔氏商会;朝廷下令,彻查当日的漕运舞弊案、彻查当日的兵器交易案;各地官府邸报上,开始大力宣扬世家门阀的无耻嘴脸,附带的是漕运舞弊、走私兵器的账目以及证人证词;各路大军一起出动,开始捉拿涉案的几大家族成员……接连而来的晴天霹雳,再次将崔伯颜击倒,刚刚醒来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指示,又再次昏迷不醒。

  如今崔氏商会已经是过街老鼠,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百姓聚集在大门外高声叫骂,若非扬州刺史来跃调兵阻拦,只怕愤怒的百姓早就冲了进来。不过崔世裕十分清楚,来跃调兵过来,一来是为了防止暴乱,二来也是为了随时将自己等人捉拿起来。

  崔伯颜昏迷不醒,崔世裕彻底慌了手脚,求见来跃也被士兵挡了回来,只能无奈的唉声叹气。据说朝廷捉拿崔伯颜父子的诏令即将到达,这两天崔氏商队驻地愁云密布、人心惶惶。其实诏令早已经到达了来跃手中,不过因为李世民另外吩咐了一件事,因此来跃才推迟两天动手。在推迟的这两天时间里,大量依附崔氏商会的商人得到风声,赶紧转而投靠漕帮商会,这些人不但带去了大量资金,而且带去了崔氏商会无数的罪证。

  今天午时,崔伯颜才悠悠醒来,醒来之后拒绝大夫治疗,独自进了书房,而且严禁任何人打扰。崔世裕虽然心情恶劣,也不敢打扰父亲,只盼望他能想出一个好主意来。

  正在崔世裕呆呆看着书房门的时候,房门忽然打了开来,崔伯颜站在门后,颤颤巍巍的招招手:“世裕,来一下。”

  崔世裕赶紧站起身,大步走了过去。

  崔伯颜早已不复往日的意气风发,苍白的胡须头发都乱作一团,整张脸都皱成了橘子皮,看上去没有一丝血色,胸前还有大片没干透的血渍。

  “父亲!”虽然对崔伯颜很是不满,见到他这个样子,崔世裕还是鼻头一酸。

  “进来吧,此时不是难过的时候!”崔伯颜强自笑了下,难得的拍拍崔世裕的肩头。

  崔世裕关上门,小心地将崔伯颜扶到书桌前坐下。

  崔伯颜咳嗽几声,嘴角渗出一丝血迹,他却毫不理会,抬手拒绝了崔世裕递过来的丝巾,喘着气道:“世裕啊,为父接下来的话你要仔细听着,不许有任何遗漏!”

  “孩儿知道!”崔世裕黯然点头。

  “李世民有备而来,民间士林对我们都是一片喊打,就算李世民将我们几家灭族,也没人会出来说话!”崔伯颜声音嘶哑,说到这里再次咳出一口血,崔世裕赶紧上前轻抚他的后背。

  “老夫没事。”崔伯颜拍拍儿子的手背,接着道:“如今只有做一些事情,才能避免被灭族啊!

  “请父亲吩咐!”

  “我们清河崔氏自从春秋时期就是名门公卿,此后历朝历代也都尽享富贵,不过先祖历来居安思危,都会留下后手。如今我们几家肯定已经被抄没,族人恐怕也正在押往长安,李世民是不会轻易罢手的!我们要主动认罪服软,同时交出全部家产,包括土地,这样能取得百姓和士林的同情,给李世民施加一些压力,争取多活一些人下来。”

  崔世裕十分不解:“父亲,如今证据充足,李世民就算不答应,也能趁机抄没我们所有的土地资产啊!”

  “呵呵,老夫自然知道这个,所以还有一道杀手锏!”崔伯颜指了指墙角的一口小箱子,“切记,在被关押之前,一定要将这口箱子交到魏征手中!”

  “孩儿谨记!稍后就托人去办!”崔世裕虽然有些不信,不过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你放心,老夫不会无的放矢!虽然不能救下所有的人,不过你的命是可以保住的!现在听好了,老夫要告诉你,先祖时期就准备的暗中财产在哪里……”

  “听明白了吗?”崔伯颜花了很久时间,才断断续续说完。

  “孩儿明白了!”

  崔伯颜眼光闪烁,看了一眼桌上的茶杯,咬咬牙端起来猛灌了一大口,擦擦嘴惨笑道:“老夫犯了无数不可饶恕的错误,崔氏的荣耀已经断送在我手中,老夫真是没脸去见列祖列宗,可是又不得不去!”

  话音刚落,崔伯颜嘴角忽然涌出大片黑血,猛烈的咳嗽几下之后,脑袋缓缓地歪在一边。

  “父亲!”崔世裕大惊失色,小心翼翼的探了一下崔伯颜的鼻息,放声大哭起来。

  五月十二日午时,长安,太极殿。

  李世民笑容满面,正仔细看着一份份卷宗,这些都是抄没几大家族之后报上的账目。

  张焕和李绩相对而坐,脸色都十分轻松。这次行动很顺利,几大家族面对忽然出现的朝廷重兵,没有半点反抗之力。此次出兵,一共捉拿几大家族的族人六万多人,抄没家产不计其数。几大家族的领头人崔伯颜自杀身亡,其子崔世裕也已经被来跃派人押往长安。当年初见李世民的时候,张焕献上诸多计谋,试图平稳的削弱世家门阀,没想到事情发展到现在,竟然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以前定下的釜底抽薪之计,似乎不用实施了,现在的世家门阀大势已去!

  李世民简单的看了一下帐目,抬头笑道:“没想到这些人这么深厚的家底,竟然比得上朝廷十几年的赋税了!”

  “皇上所言极是。”李绩笑着附和,“要是加上土地的话更是了不得,各地官府正在加紧丈量土地,估计要几个月才能报上来。”

  “皇上,魏征大人求见!”

  李绩说完后,张焕正准备说几句,春浩忽然在殿外禀报。

  李世民沉声道:“让他进来。”

  随着一阵沉闷的脚步声,魏征黑着脸,捧着一只箱子走了进来。

  “魏征,你有何事啊?”李世民心情极好,丝毫没留意魏征的脸色。

  魏征躬身道:“皇上,臣有很重要的事情禀报,请皇上先看看这个。”说完上前一步,将手中的箱子打开之后,放在李世民身前的案几上,又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信件,拆开后只看了一眼,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不见,眉头也紧紧锁了起来。

  张焕低声问道:“皇上,发生什么事了?”

  李世民想了想,将信件递给张焕,“你自己看吧!”

  “这……”张焕很快就看完,脸色也沉了下来。

  “给李爱卿也看看。”

  张焕答应一声,将信件递给李绩。李绩一目十行的看完,皱皱眉头将信件仍旧放回在李世民身前。

  李世民将信件揉在手中,沉声问道:“你们怎么看?”

  三人互相看了看,都不敢率先回答。

  “魏征,信是你送来的,你先说!”李世民瞥了一眼魏征,直接点名。

  魏征皱眉道:“臣以为,可以接受!”

  李世民语气不善:“你是说,让朕接受一个死人的要挟?”

  魏征硬着头皮道:“皇上,放过一个崔世裕和一百名崔氏族人,能挽救前太子的声誉,这件事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魏征带来的,除了崔伯颜一封亲笔信之外,还有历年来和前太子李承干做交易的账目,其中很多都是李承干亲手签名,或者加盖了东宫印玺。这种东西一旦泄露出去,即使有李世民回护,如今是庶人的李承干只怕也难逃其咎,一旦有人将事情闹大,李承干恐怕还会性命难保。

  在崔伯颜的信中,向李世民坦诚罪过,同时还将一些隐秘的土地也交了出来。崔伯颜的条件就是,请求李世民放过其长子崔世裕和一百名崔氏族人。崔伯颜还声称,这些账目都是原件,只因他相信皇上不会言而无信。

  “世绩,你说呢?”

  “臣以为可以!”

  “张焕?”

  “臣也赞同!”

  李绩和张焕都知道,李承干虽然被贬往黔州,不过时常都有书信给李世民,近两年父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为了李承乾,李世民绝对会答应崔伯颜的‘要挟’,询问自己也是为了面子罢了。

  李世民冷笑一声:“好个崔伯颜!临死都还要算计!既然三位爱卿都赞同,朕会好好考虑下。”

  “皇上圣明……”

  李世民皱皱眉道:“对于其他人,你们有什么看法?”

  魏征率先道:“皇上,除了崔世裕等人,其他人都该问斩!否则如何震慑天下!”

  “魏大人此言差矣!”张焕赶紧出言阻止,“不可否认,崔伯颜确实罪大恶极,不过其大多数族人根本就不知情,若是全部斩首难免罪及无辜!”

  李绩欠身道:“臣也赞同张将军所言!可以斩首一部分震慑天下,其他人发配为奴更合适一些。”

  张焕脱口道:“皇上,典合城阎大人那里,可是需要很多人手的。”

  “典合城?”李世民愣了下,缓缓点了点头。

  当天夜里,李世民又召见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岑文本等人商议此事,最终决定网开一面。

  六月二十日,经过一个多月的审理,刑部、大理寺、御史台联名向李世民递交了名单。

  三天后,李世民下令在渭水斩杀了一千多名世家子弟,这些人全都是平日劣迹斑斑之徒。其他的数万人全部被发配为奴,前往典合城做苦工。崔世裕带着特赦的一百子弟隐姓埋名,而且立下了家训,严禁后代子弟入朝为官。

  贞观十七年七月六日,几大家族的数万人全部到达典合城,开始了悲惨的苦工生涯。那些高傲的世家女子,以前甚至不愿意和皇族通婚,此时为了生存下去,很多人甚至不得不下嫁给突厥人。在朝廷驻军的严密注意下,这些人八成都死在了典合城,所有的人都没有再踏进关内一步,辉煌千多年的世家门阀,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