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最强主宰 第132章 天灾?不存在的(1更)

《三国最强主宰》第132章 天灾?不存在的(1更)

作者:闻人夜白 字数:1781 书籍:三国最强主宰

  0130、天灾?不存在的!

  虽然要听医生的话,但刘辩着实躺不住。

  这不,午时稍过——

  刘辩支开唐姬,在荀彧、太史慈的陪伴下,前往田间查看情况。

  经过一天一夜,以及百姓们的通力合作,城南、城西、城东开通三条主线河流。

  然,张辽、徐晃、朱儁等人,为防止疏通不便,依旧开动小股支流,汇聚主线,再流向洛水。

  永宁县令长,在得知陈到的消息后,调动军民配合开渠的同时,加固永宁防线,谨防大水冲进县城。

  虽然刘辩没有让他这么做,但却非常满意。

  毕竟,刘辩最初之所以犹豫,正是担心大水冲进县城,届时遭殃的必然是百姓。

  如今河渠开通,大水绕城而过,百姓们安然无恙!

  这不,随着刘辩的到来,刚好远远的看见永宁县令长,正与杨彪、朱儁等人在一块。

  然,即使此处开通数条水渠,可田间仍旧存在积水,泥泞不堪。

  刘辩伴着满面愁容,靠近杨彪、朱儁等人。

  很快,众人面向刘辩纷纷见礼、作揖。

  永宁县令长年纪大,须发皆白,眼看着弘农王康复,不顾地上泥泞,屈膝跪地连连叩首,痛哭不已。

  刘辩知道他的心情,很是感动,却说:“本王如今已经康复,无需担心,快些起来吧!”

  旋即,太史慈在刘辩的授意下,将县令长扶起。

  随后,县令长擦去泪水,将开渠之后的情况一并告知。

  眼下田地仍旧存在积水,刘辩已是愁苦万分,即便河水汇入洛水,恐怕永宁的田地也好不到哪去。

  结果,县令长的一番话,使得刘辩大为吃惊。

  “大王,水渠开通,无人畜伤亡,还在城外三里处,圈出一块足有千亩的水田,稻谷虽极为金贵,但此时却最为适合种植……”

  不等县令长说完,刘辩大为吃惊——

  曾经在选择种植何等庄稼时,刘辩做出过详细分析。

  对于稻谷,刘辩没有想到水源的问题,只想到过于奢侈,消费不起。

  如今,听到县令长说,已经圈出千亩水田,刚好种植稻谷,也就是水稻!

  另外,此间田地中泥泞不堪,刚好作为培育水稻幼苗使用。

  刘辩越想越是觉得震惊。

  “好、好,好啊!哈哈哈……”

  就在县令长认真汇报之时,刘辩忽然哈哈大笑,使得在场众人一头雾水,满心不解。

  很快,刘辩止住笑声,兴奋到:“说得对,就种稻谷!眼下良田得到充分灌溉,一时间积水难以清除,正好种稻谷!”

  刘辩话音落下,不等众人回过神,一边比划一边说——

  “此间田地存有积水,刚好用来培育秧苗,如果未来七日皆是风和日丽,足以将秧苗培育出来。

  七日后,再将秧苗转移永宁,如果田中水刚好够用,正好种植稻谷。

  水若不足,就让马钧造水车,接引洛水,搞他一个南水北调!

  虫害方面,关中平原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飞虱等。

  今后,要创造条件扩种双季稻,丘陵地区增加蓄水能力,改造冬水田,扩种绿肥……”

  刘辩满面喜色,一时没收住,将后世与水稻有关的知识点,毫无保留的道出。

  然,随着刘辩话音落下,众人这才回过神,无不吃惊的看向刘辩。

  且不说,种植水稻只是县令长的一个想法,没想到这么快就被通过了!

  而且,弘农王似乎早有构想,否则不可能面面俱到,将所有细节悉数道出。

  虽然水稻在我国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但在种植方面,汉末三国时期依旧很是落后,远不如刘辩给出的想法先进。

  当即,众人不顾地上泥泞,纷纷屈膝跪地。

  杨彪作揖道:“大王,天佑我汉室,董贼必除!”

  县令长作揖道:“大王之想法,闻所未闻,却又在情理之中,下官拜服!”

  朱儁作揖道:“大王……”

  然,不等朱儁说出后面的话,刘辩刚好在自我YY中回过神,大笑道:“原本以为是天灾,结果老天爷助我,助我啊!!哈哈哈……”

  真应了那句话——

  上帝为你关一扇门,必定会为你开一扇窗。

  虽然种植小麦、黍、大豆利于储存,但水稻与三种农作物相比,储存和填饱肚子的程度都是一样的。

  抛却行兵大战,小麦可以制作各种面食,水稻去壳,可以做各种美食。

  比如:蛋炒饭、盖浇饭、煲仔饭、寿司、粽子;磨成粉,可以做汤圆、年糕,甚至还能酿酒。

  “大王鸿运齐天,必会带领我等,除掉乱臣贼子!!”杨彪说着,一连三叩首。

  其他人紧跟着附和,且,连连叩首。

  ……

  傍晚时分。

  徐荣、于夫罗、王匡、高顺、马钧等人,得知大王醒来,无不前来看望。

  除去张辽、徐晃,其他五人也忠于汉室,忠于刘辩,却没有像杨彪那样,时不时的跪地痛哭。

  简单一番寒暄过后,刘辩开始了解土地受害程度。

  张辽、徐晃负责的城南、城东,本就属于河南地界,是以状况几乎差不多。

  渑池与洛阳、永宁属于三角地带,状况几乎差不多,高顺与马钧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做出防汛举措。

  弘农郡,除去三崤山附近受灾严重以外,其他地方与洛阳这边差不多,纵使开渠汇入洛水,田间仍有积水。

  河东、河内二郡则不同,地理位置处于渭水北岸,雨水无不流入黄河,田间除去少了些泥土以外,庄稼不仅没有遭受破坏,在充沛雨水的灌溉下,大豆、黍的长势反而更好。

  刘辩听此消息,心底很是高兴,毕竟占了地理位置的优势。

  可就在这时,王匡作揖道:“禀大王,下官自河内赶来,发现荥阳、中牟等地,土地开荒的程度并不明显,不知……”

  王匡想说,是不想过度开垦,还是官员懈怠所至?

  杨彪闻言,连忙作揖道:“禀大王,荥阳、中牟也有开荒,可大王的重心皆放在洛阳周边,故而并没有着重……”

  虽然一朝不能有两位司徒,但刘辩为了方便行-事,命他杨彪官复原职,主抓土地问题。

  如杨彪所说,刘辩在重心只在洛阳周边,却忽略了荥阳、中牟、宜阳等地。

  杨彪自知有错,是以说话的声音愈发减小。

  最终,跪在了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