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娱之王 第二十二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 黄泉路上不孤单

《宋娱之王》第二十二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 黄泉路上不孤单

作者:字语冰 字数:2697 书籍:宋娱之王

  是的,奔雷般的马蹄声传来,耶律和鲁斡亲率一万骑兵从浓雾中杀出,这是他所能调动的最高兵力,若再多,便需要辽帝下旨了。眼前的情况险些把他的肺气炸!杨晓的计策失败,那冲天的火光并不是城门被点燃,而且自己的侍卫长和两名队长也当场身死!

  只有强攻了!耶律和鲁斡恼羞成怒,正待下令,杨晓道:“在下失策,王爷恕罪,如今不可攻城,如此这般,还有胜机。”忙把自己的谋划细细道来。

  原来此行未携带大量辎重,只有些营帐、粮草和简易木梯,宋军坚壁清野,又无树木可伐,骑兵软弓射程只有五六十米,无法压制城墙火力,难道拿命去填?耶律和鲁斡一时冲昏了头,险些筑下大错!

  耶律和鲁斡冷静下来,便命大军从南门转移,五百人为一队,以散骑队形快速机动到北门,借助马力往城头曲射,倒是小有斩获。

  宋军被迫均势把守四门,辽军在城下遛弯,忽而佯攻东门,忽而佯攻西门,宋军干脆不动,只是严守。

  苏轼的心沉到了谷底,城中粮草最多坚持五日,到时只能杀马宰牛再维持数日,这数万军民何去何从?坐以待毙还是弃城而出?恐皆是死路。自己可以殉城,但死有何用?定州一失,千古罪人啊!

  辽军在外虚张声势并不攻城,朝来晚走已经三四天了,兵力虽然递减,却无罢兵之意。他担心王进援军兵少自投罗网,趁夜派了几路勇士出城报讯,至今并无消息。

  辽军明松暗紧,分兵减灶正是把主意打到了王进头上,虽然并不知道城中虚实,但围点打援还是十分必要的。

  十一月初八,辽兵四千兵马各门叫骂,至晚便退

  十一月初九,辽兵两千兵马绕城而走,后晌便退。

  十一月初十,辽兵千骑在北门观望,至午消失。

  十一月十一,辽兵未来,苏轼派十余骑勇士四下查探,并无伏兵,遂向南沿道接应王进,果然,在城外二十里处遇到援军万人并补给数百车。众皆大喜,王进知城中粮尽,辽兵堪堪退兵,骇得一阵后怕,众人快马加鞭,胜利便在眼前。

  意外发生了,行至南门外十里外,身后杀声震天,竟有数千辽兵衔尾追来,王进领一千马军两千步军结阵断后,蔡辉、邓亮率六千兵马护着补给直奔城池。

  走出大约五里,东西两侧又杀出数千辽兵,邓亮率一千骑军两千步军掩护,蔡辉继续护送补给。这时许多民夫已经吓得魂不附体,甚至有人抛下推车自顾自逃命而去。

  蔡辉无奈,命步军一起推车,抓紧最后的时间入城。

  到了南门外不远处,耶律和鲁斡率军拦住去路,蔡辉只得就地结阵保护补给,放火示警,城头战鼓擂起,苏轼大惊失色。

  辽兵困住蔡辉,只是外围骑射,不久,前两路辽兵撇下王进、邓亮,突袭而来,王进情知中计,命邓亮率步军紧随,自带两千马军尾随而来。

  城门前顿时杀声震天,辽兵万人远远的围着蔡辉三千马步军绕圈攒射,密集如雨的箭矢覆盖了蔡辉之部。

  蔡辉哪里还顾得补给?带着一千马军向北强突,两千步军持枪冲锋。宋军甲胄极好,许多箭矢歪歪斜斜的挂在身上仍然奋力冲杀。

  终于,王进率两千马军迎头阻击,破掉了辽兵的围杀箭阵,五千对八千厮杀起来。

  辽兵反常的并没有快速机动,并攻一路,而是分头掩杀,宋军步兵结成枪阵且战且退,向城池靠近。耶律和鲁斡没想到冀州竟有万人来援,只好带着两千辽兵护住退路,防止城中支援。

  城头上,逯岭主动请战,要率军出城决战,跪地以剑割手掌明志:“大人,切不可眼睁睁的看着援军尽墨,横竖是死,不如一搏!”

  苏轼这时岂能不知辽军所图?但别无他法,只能被迫决战。他命逯岭率全部马军千骑分割敌军,掩护步兵至城门口汇合,亲率五千步军出城接应,城头留五百弓兵,其余三千步军皆到门后防御辽兵冲门。

  众尉官苦劝不得,只好挡在苏轼身前,防止流矢伤他。

  逯岭一马当先,他精擅刀法,挥舞一柄掩月刀,以迅雷之势突入战阵,连砍三员辽兵。宋军士气大振,两股步军越来越近,即将汇合一处。

  远处,邓亮率两千步军齐声呐喊,他们一鼓作气奔跑而来,正在百丈之外整军稍歇,队伍逐渐展开阵型。

  耶律和鲁斡不慌不忙,一个唿哨响起,辽兵呜呜的叫着脱离纠缠,疯狂的向城门冲去。又是一声哨响,前锋处辽兵张弓齐射,守兵突前竖起大盾,只听笃笃笃的响声,城门前多了无数的刺猬,许多枪兵倒下,木盾的缝隙中不断的响起闷哼声。

  城头五百弓兵齐射,不少辽兵落马,惊马相撞,乱作一团。

  王进和蔡辉衔尾追杀,后卫的辽兵极力阻击,形成胶着态势,王进担心城门有失,径自取道直奔耶律和鲁斡而来,一路多有阻挡,王进左冲右突,手下无一合之敌,不料越杀越多,被数十辽兵围住,身中数箭,血染征袍。

  苏轼被团团护住,他手持机弩连续射杀了几名辽兵,阵前无数人尸马骸、断枪残弓。

  守军初时士气磅礴,却因数日饥饿逐渐力竭,长枪脱手,盾牌歪斜,辽兵士气如虹,守军步步退却,逼得城中步军只得出来增援。

  辽兵越来越多,城下挤作一团,许多辽兵连人带马摔倒,复又爬起,挥舞弯刀奋力劈砍。

  王进的战马悲嘶一声,将他重重摔下,若不是顺势一滚,就要被压住不得脱身。原来那马无甲,此时浑身带箭,血流如注,终于气绝身亡。

  王进被鲜血糊住了双眼,顾不得擦拭,凭耳力躲过刀砍斧削,神奇的冲出了包围,他眯缝着眼,惊恐的看到,护卫苏轼的官兵们垂头拄剑而不倒,浑身插满箭矢。

  原来辽兵发现这些宋军拼死护卫一个老人,纷纷张弓,一波箭雨,数百利矢直指苏轼,众人以身为盾,前仆后继。

  逯岭也已落马,奋力挥舞大刀,回身杀开一条血路,大喝:“掩护大人速回!”

  苏轼大恸,机弩早已射尽,身边守军尽数殉国,前方十米,全是尸骸,只他一人孤身伫立......

  城头弓兵拼命狂射,许多弓弦竟被拉断,众军冲下城楼,捡起刀枪前来护卫。

  此时逯岭和王进均被缠住,几名辽兵手脚并用,翻过尸山奔苏轼而去,苏轼抽出青锋剑,怒目横视,须发皆张,大喝一声:“为国尽忠,便在今日!”奋不顾身的迎敌而上。

  王进甲胄破烂,披头散发,浑身插着数支断箭,不顾一切的怒吼着冲去,不料身后一股巨力撞来,竟被一匹战马撞飞,刚好落到苏轼身前。

  他吐出一口淤血,浑身似乎骨断筋折,一名辽兵举刀劈来,他闭目受死,只听锵啷一声,苏轼双手奋力格挡,救了他一命,只斩掉几缕乱发。

  苏轼老迈,双手虎口迸裂,竟握不住剑柄,浑身颤抖不已,王进想要起身,却见一支冷箭嗖的一声射中苏轼左肩,他踉跄着后退几步,嘴角溢出一道黑血。

  “啊——!”王进不知哪里来的力量,悲痛的站了起来:“大人——!”

  邓亮的步军终于杀到了城门,城中的弓兵也冲了过来......

  辽兵顿时不支,连连后退,全体步军终于在城门外汇合一处,虽然精疲力尽,但枪阵再度成型,宋辽两军泾渭分明,几乎已无骑马之人,只有那耶律和鲁斡与数十护卫骑马在远处呼喊。

  这一场恶战只杀的天昏地暗,辽兵为了夺取城门,下马作战,付出了巨大代价,宋军更是伤亡惨重,四千马军几乎损失殆尽。

  王进如遭电击,含泪抱着苏轼,他大声的呼喊着随军郎中,却发现苏轼的眼神已经涣散,嘴巴一张一合的说着什么,他附耳去听,苏轼似乎说的是:“何惜百死报家国...我愿守土复开疆...弗儿...润之...朝云...晋卿...严政...”

  他看看王进,笑了:“去找高...高...”

  终于,这笑容凝固了,一代文豪,国之栋梁,天下士人心中的神,当今官家心中的恶师,战死沙场,时年五十八岁!

  “啊——!”王进泪如溃堤:“为大人报仇——!”无数的百姓从城中呐喊着涌出......

  天地为之色变,大雪洋洋洒洒,大地一片洁白,孤独铺满了路,寂寞随风而散,忧郁的雪,被吹得模模糊糊,思念的眼泪,冻成了凄凉的冰碴,空落的胸腔,震颤着无休止的痛苦,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脏猛烈的跳动。

  风声和着低沉悲切的哽咽之声,定州军民跪了一地,只有一个粗衣麻布的妇女仰天大笑。

  突然,她拔下发簪,猛地刺向自己的心脏,一道血箭飚出,尽力趴在苏轼的身上,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黄泉路上谁抚琴,忘川河边忆画舫,奈何桥头三生石,伴君共饮孟婆汤。”

  这殉情的妇女正是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时年三十三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