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奸臣 第一百八十四章联姻

《大汉奸臣》第一百八十四章联姻

作者:四国军棋 字数:3601 书籍:大汉奸臣

  当初美阳一战,汉军大胜,当时各个有功将领的功劳便没有赏赐,这一次正好进行赏赐,以提升将士们的士气。

  而既然要赏赐有功将士,首先第一个自然便是张温,毕竟他是大军统帅,即便这一次讨伐凉州叛军失利,但他成功阻止叛军对三辅地区的侵扰,这也是一件功劳。

  所以经过商议后,最后刘宏决定让张温出任太尉,以取代现任太尉张延,而张延则因为年老,不久后就要去职。

  在张温之后,下面的众将中,功劳最大的一个,不是他人,正是段增。

  段增的功劳主要有三,第一个便是当初美阳一战,他率先与董卓发起反击,大败叛军,斩首破敌,功劳仅次于董卓;第二个功劳便是这一次成功剿灭河关、枹罕群盗;第三个功劳便是救出周慎大军。

  有这三个功劳,再加上天子刘宏对段增也颇为喜爱,大将军何进更是对其极为信任,所以将他列为首功。

  不过当何进提议将段增升迁为中郎将时,却遭到了其他人的一致反对,理由便是段增的资历太浅了,而且年龄也才二十岁出头,不足以担当重任,必须多历练几年方可。

  军职不好升迁,但段增的功劳却不能不赏,最后刘宏决定,封段增为樗乡候,封邑一千户。

  当初段增的父亲段颎曾经获得过新丰县侯的爵位,在他过世之后,爵位则由长子段塘,也就是段增的大哥继承。

  不过为了顺利继承爵位,段家还花了不少钱去买通关系,这才得以继承,但也只是继承到新丰乡侯,封邑也缩减到三千户。

  而如今,段增凭借自己的军功,也算获得了乡侯的爵位,虽然比不上他父亲的爵位,但这才是个开始而已。

  定下对段增的赏赐后,接下来便是董卓。

  董卓上一次美阳之战与段增共同出兵反击,取得大胜,这一次出征凉州,虽然未能取胜,但最终全军而退,相比于其他几路兵败的而已,他这勉强也能算是功劳了,所以在众将之中名列段增之后。

  不过对于董卓这个西凉将领,朝中这些大臣们一方面对其才能表示赞赏,另一方面又担心其桀骜不驯,难以驾驭,所以在赏赐方面同样慎之又慎,最后也只是决定封其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接下来,对孙坚、刘靖、鲍鸿等人也各有赏赐,不过他们的功劳毕竟没有段增、董卓这么多,所以未能封爵,只是赏赐了一些财物而已。

  做出对众将的封赏后,刘宏叹息道:“诸位爱卿,此次兵败,凉州叛军必然再次崛起,若是任由他们占据凉州,将来势必会威胁到朝廷,不知诸位可有良策?”

  何进等人相顾对视一眼,纷纷摇头道:“陛下,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府库空虚,若是没有足够钱粮的话,恐怕难以派遣大军。”

  到了此时,刘宏依旧不愿接受兵败的事实,还想着再次起兵讨伐韩遂等人,可惜他虽然有大决心,但朝廷府库却实在太空虚了,根本无力再派出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去凉州进行征讨。

  刘宏叹息道:“昔日凉州动乱十余年,幸而有段颎统兵平之。如今凉州再次动乱,朝廷竟然没有良将能够平定叛军吗?”

  以前天下太平的时候,刘宏还不觉得,即便是段颎有过平定羌乱的大功劳,他也没怎么放心上;如今凉州大乱,刘宏这才意识到名将的重要性。

  听了他的这番感叹后,下方众人脸上都有羞愧之意,尤其是皇甫嵩、朱儁二人更是面色一疆,他们都是当今朝中的名将,但对于西凉的叛军,他们目前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只要缺粮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么深入凉州作战就很容易被敌军所趁。

  此外,皇甫嵩、朱儁他们也明白,其实在平定了黄巾起义后,他们两人的名望早已经如日中天了,便是天子都对他们起了忌惮之意,再加上张让、赵忠等人不断进谗言,所以他们即便主动站出来请战,刘宏也未必会同意。

  这时,何进忽然提议道:“陛下,此次讨伐凉州叛军,五路大军里三路都败了,一路无功而返,唯独段增取得胜利。如此也足以说明此人能力非凡。再者此人还是昔日段颎之子,陛下何不派人去询问段增,或许他能有什么奇谋呢?”

  “荒谬!”何进话音刚落下,司徒许训便出言反对道:“段增此人虽然有些才能,但连朝中诸位大臣都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又能有什么好计策?陛下若是特意派人去询问,传出去岂不是引人笑话!”

  张延也道:“老臣附议,若是德高望重的贤人,陛下派人去询问计策倒也罢了,但陛下若是派人去向段增问计,此事未免有失朝廷颜面。”

  皇甫嵩、朱儁等人也都站出来反对。

  这不仅关系到天子的颜面和朝廷的颜面,同样也关系到他们这些大臣们的颜面。

  毕竟若是派人去询问段增,而段增又真的给出了好计策的话,那岂不是显得他们这些人无能?反过来,若是段增也没什么好计策,那同样会让他们丢面子。

  刘宏原本听了何进之言后也有些意动,此时见众臣都反对,顿时也有些犹豫起来。

  这时,议郎傅燮开口说道:“若是臣没有记错的话,当年鲜卑人年年入塞作乱,正是段增献出一计,一举行刺鲜卑首领檀石槐,从而使得鲜卑陷入分裂,至今难以对我朝造成威胁。如今的局势,他未必就没有好办法。”

  “但朝廷的颜面又该如何顾及?”皇甫嵩沉声问道。

  傅燮笑道:“陛下若是觉得派人去询问他有失颜面,那不妨以其他理由召他入京便是,或者让他的老师伯喈先生去询问,如此便能保朝廷颜面不失。”

  刘宏这才点了点头,沉声道:“传朕的旨意,召伯喈先生入宫!”

  皇甫嵩等人原本还想反对,不过见刘宏已经做出决定,当下也只好闭口不言。

  ……

  中平三年十二月底,各路汉军回到右扶风,分别驻守在陈仓、雍县等地进行休整,唯独段增麾下的八千余军队依旧驻守在冀县。

  趁着这段时间,段增在阎忠的陪同下,登门拜访了冀县杨氏、尹氏、王氏、赵氏、夏氏、姜氏等家族,与这些家族的家族进行了密谈。

  自从上一次阎忠与他达成默契后,他与这些汉阳大族可以说已经结成了同盟关系,只不过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段增一直都没能主动来访。

  所以这一次前来,汉阳郡各家族的家主们都非常热情的招待了他,并且还各自送上了一些礼物。

  比如杨家就送来了三百匹战马,赵家送上了五百套铠甲,尹家送上了一些弓弩等,这些都是段增急需之物。

  可惜,近两年因为凉州大旱的缘故,这些家族也深受影响,不能在钱粮方面给段增支持,不过能得到一些军械铠甲以及战马,这已经让段增喜出意外了。

  “这一次诸位先生的厚礼,在下可是感激不尽啊!”宴席上,段增满是感激的对众家主们说道。

  这时,杨家的家主杨厚笑着说道:“这有什么,只要能让凉州人不再受关东世家的歧视,区区一点薄礼不足在意。对了,听说段校尉尚未婚娶?老夫正有一女,年方二八,若是段校尉有意的话……”

  段增心中一动,难道说他打算将女儿嫁给自己不成?不过他可是早就定下了亲事的。

  他连忙笑道:“杨家主请见谅,在下虽然尚未成亲,但早年间便已经定下了亲事。”

  杨厚听了顿时有些失望,他有个女儿,如今正好处在婚配的年龄,原本还想将段增招为女婿,不想段增却已经定亲了。

  杨家虽然在底蕴上比不上那些关东世家,但还是很要脸面的,自然做不出让嫡系女儿去给别人做妾的事情来。

  所以杨厚当下只能装作不在意的道:“哦,不知是哪家的姑娘有幸与段校尉定下亲事?”

  段增笑道:“在下早年间蒙老师伯喈先生看重,将女儿许配于在下,只是暂时尚未正式成亲而已。”

  “原来是伯喈先生家的闺女。”众人都点了点头。

  蔡邕的名声如今可谓名满天下,他们在座的这些人虽然对关东世家的人不满,但对于蔡邕这等大儒,他们还是非常敬重的。

  这时,段增忽然笑着说道:“诸位家主,在下早已定下亲事,所以无法接受诸位的好意;不过,在下的麾下却有不少亲信将领,如今尚未婚娶。若是诸位有意的话,何不对他们考察一二?”

  杨厚等人闻言顿时都动心了。

  段增麾下那些将领们,像顾景、典韦、王珪、高冉、吴坛等人,这些都是段增的亲信,而且他们年纪都不大,如今都才二十岁出头,并且都未婚娶。

  既然无法与段增结为姻亲,但若是能将段增麾下亲信将领们招为女婿,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

  而且,若是段增将来真的能取得大成就的话,那么段增的这些亲信将领们,将来也必定会前途远大,拜将封侯都不是不可能。

  至于说身份问题,顾景、典韦等人虽然出身低微,但一来他们年纪轻轻却已经官居军司马等职位,注定了前途远大,这足以掩盖他们出身的不足。

  二来,这些汉阳大族久居凉州,深受羌人、胡人的影响,他们更重视能力,对出身并没有那么重视,对武夫同样不在意,只要有足够能力,他们便能接受。

  想到这里,杨厚等人各自都有了决定。

  之后一段时间里,顾景等人都纷纷接到邀请,前往各家族赴宴,甚至就连裴元绍这个当过黄巾贼匪的家伙,也接到了不少邀请,毕竟他的年纪其实也不大,目前还不到三十岁。

  不过在众多将领里面,接到邀请最多的,却是顾景和典韦二人。

  毕竟这两人的官位最高,很明显是段增最亲信的人;而且他们的才能也是最出众的,像典韦的武艺那是早就名扬整个军中,而顾景在这次剿灭河关、枹罕群盗的过程中,单独领兵立下功劳。

  所以这两人获得更多的邀请也就不出意料了。

  尤其是顾景,他的相貌英朗,而且身上有股文雅的气质,自然让他要比其他人更受欢迎。

  所以,段增率军在冀县停留了一个多月后,别的事情没有办成,倒是顾景等人都解决了终身大事,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

  一月,朝廷派来使臣,封段增樗乡候,封邑一千户,并且召他立即回洛阳。

  收到诏令后,段增并没有急着启程,而是与阎忠悄悄商议起来。

  “先生,按理说,本官如今正领兵驻守冀县,身处要职,不能轻易离开,朝廷却在此时召我回洛阳,先生觉得朝廷到底有何打算?”段增有些担忧的询问道。

  他所担心的是,朝廷是不是对他另有安排,比如说突然调他去别处担任官职等。

  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孙坚,他在回到右扶风后不久,就被朝廷征召回洛阳担任议郎。

  若是朝廷也征召自己回洛阳任职,那除非他立即造反,否则他在军中经营了这一年多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辛辛苦苦带出来的兵,却要交给别人,这种事情他真受不了。

  阎忠沉吟了片刻后,忽然笑道:“大人却是多虑了,若是老夫所料不错的话,大人此去洛阳,应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先生此言何意?若是朝廷不是对我另有安排,那朝廷为何在此时召我入京?”段增惊讶问道。

  阎忠沉声道:“若是朝廷真的打算对大人另有安排,那么也必定会提前说明,比如孙议郎在回洛阳时,诏令里面就明确提到拜他为议郎。此外,若是朝廷真的打算派人来代替大人领兵的话,那么代替大人的人选也该早就确定了,不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半点消息。”

  “的确如此。”段增听了这才松了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