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奸臣 第十一章一丘之貉

《大汉奸臣》第十一章一丘之貉

作者:四国军棋 字数:2708 书籍:大汉奸臣

  当王甫、蔡邕等人为了发生在段家的盗窃案而各自筹谋之时,段增却在他二哥段坤的带领下,在洛阳城外四处闲逛着。

  此时天下尚未大乱,作为东汉都城的洛阳正处于最繁华的时期,整个城池规模较为宏大。

  不过洛阳内城中大部分的面积却被一南一北两座宫城给占据了,中间有复道相连,其中南宫主要是皇帝上朝和百官议事的地方,而北宫则是皇帝和后宫诸妃居住之所。

  除了这两座宫殿外,洛阳内城中还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宫殿、仓库、官署等,比如太仓、武库、太尉府等等,都是在内城中。

  此外,一些朝中高官显贵也有资格居住在内城里面,至于普通居民的住所与商市的安排则处于从属地位。

  一般的居民大多只能居于外城,洛阳三处著名商业区中的南市和马市等也都位于外城。

  段颎以前担任过太尉,如今又官居司隶校尉,显然不是一般人,所以段家也住在内城。

  不过从段府出来后,段增兄弟两人只在内城中逛了一会儿,见识了一下这个时代的宫殿后,便觉得有些没意思,于是从南面的开阳门出城,到外城逛了起来。

  洛阳城外城的房屋虽然没有内城的宫殿那么宏大,但胜在数量多,鳞次栉比,比起内城反而显得更加繁华。

  穿过一大片居民区,继续往南行走不远,便是一片较为宏伟的建筑,与城内常见的宫殿差不多;不过在这片建筑的前面,此时却聚着一大群人,周围还停放着大批的马车。

  段增见了忍不住问道:“二哥,这里难道也是一处宫殿吗?”

  “不是,这里乃是太学。”段坤闻言道。

  “原来这里就是太学啊!那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段增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

  段坤想了想,答道:“听说前段时间天子下诏,命诸儒校正《五经》的文字,又让议郎蔡邕用古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门外,让天下儒士来取正。”

  段增听了顿时神色一亮,道:“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是什么?”段坤闻言愕然。

  “嗯,没什么。”段增连忙道。

  这熹平石经在历史上较为有名,是中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可惜后来却因战乱而毁坏了;虽然自宋朝起,偶尔会有一些石碑的残片出土,不过大部分残片却依旧遗失。

  对于段增来说,他倒是不怎么在意石经的内容,他所在意的乃是上面的书法,这可是蔡邕本人的书法。

  段增既然想用书法作为敲门砖,自然要先研究一下蔡邕的书法;后世蔡邕的隶书虽然也有流传,不过毕竟时日太久,那些流传的书法连到底是不是蔡邕的真迹都难以确认。

  所以此时见到石碑,他当即就想上前观摩一二。

  只可惜石碑前面聚集的人实在太多了,他根本就挤不进去,反而差点和段坤等人走失。

  段坤见了连忙拉着他离开。

  从太学往东走不远,便来到南市。

  段增放眼望去,只见这里地方极大,道路两旁满是各种店铺和摊位。

  摊位上的都是些小本生意,上面的货物倒是很齐全,一些常见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而那些店铺相对来说则要正规许多,当然经营的货物也要贵重得多,比如孙惠他们用来销赃的那家珍宝坊就位于这里。

  整个道路上行人极多,不但有洛阳本地人,还有从周围各地赶来的行商,街道上叫卖的声音络绎不绝,人来人往,显得极为喧嚣,比起后世那些商业步行街来也丝毫不差,让段增有种回到后世的感觉。

  “洛阳不愧是东汉的都城啊,全国的各种资源都被汇聚到这里,所以造就了此地的繁华,只是不知其他地方又是如何?”

  段增并没有什么想买的东西,因为他想买的东西这里都找不到;不过段坤到了这里后却是东张西望的,显得非常兴奋。

  走到一个卖各色布料的店铺前时,段坤突然对店里的掌柜喊道:“张老,最近生意如何啊?”

  那姓张的掌柜白面短须,身材微胖,听到段坤叫他,转头一看,连忙行礼道:“见过二公子,二公子这是代老爷来巡察店铺?”

  段坤摇了摇头道:“不是巡察,只是陪我弟弟出来走走。”

  说着又对段增道:“老幺,这个店铺便是咱们段家的产业,这掌柜姓张,在咱们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以后你若是想买布料,可以找他。”

  那张掌柜听了连忙向段增行礼,满脸堆笑道:“见过小公子,早就听说小公子生的聪明伶俐,如今一看,却是见面更胜闻名啊!”

  段增点了点头,对段坤问道:“咱们家也经营店铺吗?”

  段坤笑道:“当然了,咱们段家上下这么多人,每日的花销不知凡几;光靠父亲的那点俸禄如何养活?所以经营商贾之事也属正常。”

  说着,他又指了指周围的其他店铺,对段增道:“你看这些店铺,基本上每一家都属于洛阳城中的那些贵人们,普通百姓之家,最多经营一些小摊贩罢了。”

  段增点了点头,他在店铺里随便看了看,发现这里卖的布料都是些普通的亚麻布和一些质量较差的丝绸,那些上好的丝绸却是根本没有卖。

  他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张老的闻言苦笑道:“小公子有所不知,上好布料,一般店铺是不能经营的,只有那一位开的店铺才能售卖。”他一边说,一边伸手指了指天。

  段增立即醒悟过来,顿时有些无语,当今天子居然贪财到了这种地步吗?连丝绸这种日常用品都要垄断经营。

  不过考虑到汉灵帝为了敛财本来就干过卖官鬻爵的事情,所以他这么做也算正常。

  原本段增还想着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赚钱的门路,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时代所谓的商业,不是被天子亲自设立的店铺垄断,就是被一些世家大户把持着,普通人家根本无法出头。

  想起这个严酷的事实,段增心中顿时有些无趣。

  回去的时候,一行人并不是沿着原路从开阳门返回,而是准备走东南面的耗门入内城。

  在街道上走了一会儿后,段增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处极为脏乱的地方,顿时问道:“那是什么地方?”

  “那里啊,那是逃难的灾民建的棚户区。”

  “灾民?附近郡县发生了灾害吗?”

  “嗯,今年三月的时候,陈留等地发生水灾,六月的时候弘农、三辅等地又发生了蝗灾。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很多灾民便逃难到了这里。”

  段增连忙问道:“难道朝廷没有赈济灾民吗?”

  “赈济灾民?怎么可能?”段坤听了顿时摇头。

  他看了看周围,见没有旁人,这才小声道:“老幺,当今天子正忙着如何搜刮民脂民膏,曹节、王甫等人同样如此,他们的爪牙四散而出,不去祸害百姓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赈济灾民?不可能的。”

  段增闻言皱了皱眉:“那么朝中百官呢?他们也没有说什么吗?”

  段坤冷笑道:“朝中百官看上去都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之人,但实际上嘛,其实也还是为了自己。对他们来说,如何与宦官争权夺利,这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至于赈济灾民……”他有些不屑的摇了摇头。

  段增听了顿时默然,东汉时期正是那些高门大户崛起的时期,如今的朝中大权基本已经被那些世家豪族给把持了。

  汉桓帝、汉灵帝这连续两代皇帝,他们为何如此倚重宦官?其实说到底还是皇权衰落,迫使他们不得不依靠宦官来对抗那些豪门世家。

  像弘农杨家、汝南袁家等豪族,他们的子弟可以轻易得到举荐而进入仕途,并且一路顺顺利利爬上高位;而那些寒门子弟即便有才能,也很难获得举荐;即便获得举荐,也只能做个底层小官,一辈子难以出头。

  如此一来,豪门大族在经济上不断兼并土地,垄断商业,使得广大百姓生活陷入困顿;在政治上,他们又把持朝政,想方设法的排斥寒门。

  可以说汉末天下大乱,汉灵帝和宦官集团固然要负一些责任,但更多的责任只怕还是要由那些世家豪门来承担。

  可惜的是,世家豪门不仅把持了朝政,更是垄断了话语权,所以汉灵帝和宦官集团以及后来的董卓等都被世人当成了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而士人一方却成了与宦官做坚决斗争的英雄人物。

  至于百姓的死活,却是无人去管,不管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子,还是被士人骂得一无是处的宦官,亦或者那些自命为拯救天下苍生而奋斗不息的士人,他们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无视。

  想到这里,段增忍不住在心中叹息:“宦官也好,士人也好,不过是一丘之貉啊!”

  可惜他虽然能将这里面的道理看透彻,但他对此却是无能为力,甚至为了将来能过得更好些,他还不得不想尽办法的融入到士人集团中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