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灼华年 第八十章 顺仪

《灼华年》第八十章 顺仪

作者:梨花落落 字数:1825 书籍:灼华年

  谢贵妃端然坐在仁寿皇帝的下首,以涂着朱红蔻丹的食指戳着陶灼华的额头,嫌弃地说道:“沐猴而冠,便是说得这种人吧?打从第一次见到她,臣妾便觉得她身上还有未脱尽的土腥气,偏还要装什么金枝玉叶。陛下,这可是欺君之罪,您可赞成不能姑息”

  指着陶灼华的出身,谢贵妃其实下德妃娘娘的脸面,她直言说何子岑以王爷之尊,若娶质子为妻,便是丢尽大阮皇室的人。

  无论是仁寿皇帝,还是何子岑本人,都听出了谢贵妃言下未尽之意。

  赵王何子岑本是最有资格问鼎储君之位的人,他身边若有犯下弥天大错的妻子,无疑便是多了道过不去的坎。谢贵妃意在挑起仁寿皇帝对他的反感,彻底绝了他未来的前程,这才是谢贵妃最大的算计。

  那时谢贵妃心里游移不定,一则想法是想将叶臻臻心为义女,再嫁给何子岑做正室,日后德妃娘娘纵然做了太后也不能一枝独大;另则想法更为大胆,她想要扶持自己的义子何子岩,让他直接参与储君之争。若得叶蓁蓁倾力相助,有兵部的老臣们做为后盾,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夜审陶灼华便是谢贵妃的小伎俩,她知晓两人有着真情,想要诱得何子岑出头。如今何子岑自己主动提出要娶质子为妻,正好替谢贵妃解决了这个难题。她阐明自己的观点,有些洋洋自得地等着仁寿皇帝的决断。

  何子岑的生母德妃娘娘惊闻此事,只怕何子岑与仁寿皇帝顶撞,也赶到仁寿皇帝的寝宫,刚好听到了谢贵妃后半段话,对她的阴险极为不齿。

  仁寿皇帝心里已有决断,却想听听德妃娘娘的意思。

  面对帝王的垂询,德妃娘娘跪下轻轻泣道:“夕颜虽是大裕人,来到咱们大阮已然足足五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些年臣妾与她常有往来,很是欣赏她的娴静与仁厚。如今子岑既然已经动心,臣妾说不出那些个大义压顶的话语,白白拆散一对年轻人。”

  谢贵妃悠然笑道:“德妃娘娘到是位好母亲,只懂得替自己的儿子考虑。难道苏夕颜冒名为质,这欺君之罪也被你一句不能折散年轻人抹杀?”

  德妃娘娘反唇相讥:“陛下曾经下令在后宫传阅当时的国书,臣妾也曾认真鉴读,不晓得夕颜错在何处。试问贵妃娘娘,她哪里来得欺君之罪?”

  谢贵妃讥笑道:“难不成赵王殿下认准了这丫头,你便替她脸上贴金,她算得哪一门子长公主府的嫡女?”

  “够了”,瞧着下头两人唇枪舌剑,仁寿皇帝听得烦躁。他一指身旁的太监刘四,刘四会意,将那国书背诵了一回。

  仁寿皇帝指着陶灼华道:“上头只写着要瑞安的长女,却不曾点明是她亲生。苏夕颜上了大裕宗人府的玉碟,得了皇室认可,便是瑞安明正言顺的女儿。难不成五年过去,要朕重翻旧帐,再与大裕兵戎相见不成?”

  德妃娘娘垂首不语,偏是谢贵妃仗着往日受宠,想给仁寿皇帝面上贴金。她潋潋笑道:“便是兵戎相见,那也是咱们大阮手下败将,咱们还惧怕它不成?”

  空有一张如花美颜,却是腹中空空,又凉薄狠毒。仁寿皇帝不晓得当年怎么会将她纳入后宫,还许以贵妃之尊。他轻叹一声,问何子岑道:“你怎么说?”

  何子岑躬身道:“儿臣以为不可。天下间兵戈一起,遭殃的是黎民百姓,更何况如今才过去了五年,民间刚刚休养生息,万万不可再有战争。”

  瞧中了何子岑,便是因为他宅心仁厚,懂得为生下苍生考虑。仁寿皇帝暗自点点头,又向德妃娘娘问道:“苏夕颜与子岑身份不配,是不争的事实。你不愿意拆散他们,便愿意他因为一个女子便放弃了皇位么?便是子岑自己,你难保日后不会后悔自己今日一时冲动么?”

  何子岑坚定地摇摇头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儿臣今日才看清自己的内心,定当一辈子遵从自己的选择。”

  德妃娘娘从容地俯身而拜,声音低沉地说道:“臣妾谨遵祖训,从来后宫不得干政。陛下既然发问,臣妾只有一句话说,便是期待陛下圣裁。子岑既是人子,又是人臣,他的终身大事轮不到臣妾做主。”

  见仁寿皇帝拈须而笑,谢贵妃已是听得面红耳赤,晓得今日自己犯了大忌。她跑来景阳宫颐气指使,正替何子岑做了嫁衣,这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仁寿皇帝朗朗笑道:“区区一位敌国质子,便让你们如临大敌。她如今身在大阮,便算得大阮的子民,又有什么了不起?”

  当下允了何子岑所请,允许这两个人结缘。却也明确地告诉他,苏夕颜出身商贾之家,又是大裕的质子,做不得何子岑的正妻。

  分明是不想去断何子岑通往太子之位的路,谢贵妃听得咬牙切齿,德妃娘娘却是深深松了口气。何子岑与陶灼华都晓得这是仁寿皇帝最后的让步,两人一起叩谢皇恩,露出欣慰的微笑。

  陶灼华初时并没有什么名份,是在何子岑成为太子之后,才奏请仁寿皇帝,替她补了顺仪之位,成了太子东宫唯一的女主人。

  两人成亲之后,何子岑问及陶灼华前来为质的来龙去脉,听陶灼华说起自己的那位生父,全是义愤填膺。何子岑为博她欢心,重新赐了名字,取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意,为她赐名灼华。

  今生今世,她居然早早替自己冠上陶灼华的名字,何子岑心间的讶异比仁寿皇帝更甚,迫不及待想要见一见这位害他倾城倾国、却又令他梦绕魂牵的女子。

  眼望渺渺湖水,思绪飘飘扬扬,何子岑不觉又记起那夜自己将她带出青莲宫的一幕。不晓得在纷飞的战火里,她与何子岱是否逃过了国破家亡的一劫,又是如何渡过了余生。还有自己未曾蒙面的孩儿,她又该如何与他讲述他的父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