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刀试天下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回来了

《刀试天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回来了

作者:叶知笑 字数:1959 书籍:刀试天下

  大唐景业五年冬,春秋寒露重,有人悲,有人喜,有人愁,数不尽悲苦哀愁,道不尽人间风流。

  这一年冬,北莽百万铁骑南下怀朔、北幽、青武、宣化四州,而后趁西流大都督皇甫出兵援助四州,后防空虚之际,十万铁骑南下西流,杀青狼将军薛穿云,重创龙蛇起陆棠无愁,滚滚洪流雪崩,最终却是十万人去,一万人归,煌煌北莽十万骑,铩羽而归。

  相传,那日,西流关火映南天,有凤浴火而生,风啸九天,北莽始败。

  这一年冬,大先生下英贤山,一路向北,一言而过鬼门关,一剑城外斩佛陀,一刀九霄败狂徒,剑气万里退东鹤;而后大先生独身万剑斩半圣,一掌万世开太平,一人双手屠万骑,一剑无邪败慕容。

  整衣冠,入龙城,拜女帝,见金龙,内圣外王书生志,剑气冲霄意气重,不堕圣贤仙人名,擒得九天一金龙。

  相传,那日,大先生出城南归,本来残阳高悬的天空,忽然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有雷声阵阵,南北西东,唐莽楚魏,春秋四国皆如是,人无言而心哀戚。

  相传,圣人陨,而天地同悲。

  这一年冬,北莽女帝以雷霆手段,杀了她的几个叔伯姐弟,揪出了一系列意图谋反的大臣贵族,并向北兼并了数十个弱小部族,扩地百里。但北莽大王子于西流关外损失九万大军,女帝大怒,贬大王子于九幽台,静思己过,三年不能出宫。

  这一年冬,东唐包括太傅、大理寺卿、兵部尚书、户部侍郎等在内的大小官员共三十六人被匿名举报贪赃枉法,或结党营私,或收受贿赂,一时朝廷内外民心怨愤,皇帝震怒,斥责有司将其下狱,详加盘查。

  据悉,退朝后,皇帝屏退宫女左右,将屋内所有的东西砸了个粉碎,就连他最宠爱的蕊妃前去相劝,也被用茶杯在额头上砸出了一道鲜血淋漓的口子。

  第二日,坊间传言,这被下狱的三十六人中,有半数为兵部尚书的心腹或安插在各地的探子,而兵部尚书,则是皇帝的心腹。

  一时间,东唐皇帝纵容心腹贪赃枉法、迫害百姓的污名传遍全国,民怨沸腾,皇帝虽责有司令各地严查传播消息之人,禁止百姓谈论相关事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始终收效甚微,百姓相见,道路以目。

  这一年冬,西魏武王命千秋王曹广和武威王魏煌各领兵五万陈兵唐楚边境,厉兵秣马,虽未有异动,但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一年冬,南楚皇帝广开言路,征召天下读书人和有识之士,并于聚贤阁亲自接见,与其红炉煮酒,赏菊观梅,畅谈天下国事。酒罢,当场授予十数人官职,其余未能授职者,楚王着令他们进入稷下学宫学习,并赠一书一剑,寓意书言志,剑卫国。世人皆言:楚有三千士,提笔可当百万兵。

  这一年冬,西流城外英贤书院发生大火,火光冲天,山下村民救之不急,登山后,整个英贤书院和书楼早已被付之一炬,其中无一人生还。

  这一年冬,西流关外来了三辆马车,趁夜接走了宁子逸、洛溪言和赵千山,就连给他们相互道别的时间也没留。

  这一年冬,楚倾幽没有参加唐书城为她举办的庆功大会,只留了一封信,乘月翩然影无踪。

  这一年冬,一个少年,负横刀,踏风雪,面向南,归家园。

  夜,西流城。

  西流城的夜晚,风寒雪重,本来比别的地界要清冷几分,但今晚却是个例外,城中灯火阑珊,热闹纷繁,街上行人穿梭不息,瓦肆酒馆里人满为患,好似除夕一般。

  北莽退兵,西流无恙,数月来积压在人们心底里的苦闷忧惧得以释放,所以今夜的西流城,显得格外喜庆和热闹。劫后余生的百姓,举杯相庆,弹冠相祝,嬉闹欢笑声布满大街小巷,释放着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然而,城里的灯火阑珊,城里的热闹纷繁,城里的欢声笑语,始终在城里,到了城外,就只剩下呜咽如鬼泣的寂寥和漠然。

  城里,城外,就像两个世界,或者说,它们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就像西流关和西流城。

  西流关里,今夜注定是活者的悲伤,酒入愁肠愁更愁,对月独酌无相亲;而西流城里,却是彻夜的欢声笑语,没有几个人,会记得西流关战死的大唐男儿。就像没几个人会记得,城外英贤山上,那里曾有一个英贤书院,那里曾有一个大先生,孤身入北莽,一人战一国。

  至少今夜,西流城里,没几个人会记得。

  城里笑,城外哭,如是而已。

  城外英贤山的小道上,一个单薄孤寂的身影正踽踽行来,与漆黑的夜空融为一体。

  山道狭窄,霜雪满地,没了大先生的吩咐,没了那个跛脚早起的老人,没了四个少年嬉笑间挥舞扫帚的身影,山道已经彻底被风雪落叶掩覆,甚至已经分不清哪里有路?哪里没路?

  但少年的脚步却很稳,每一步都能准确地落在山道的台阶上,每一步都能在崎岖不平的青石台阶上找到相对安稳的落脚点,一步一步,很稳,很缓。

  稳,是因为这条山道,这山道上的每一个台阶,少年都太过熟悉;缓,是因为这里承载着太多美好的回忆,有着太多的不舍和眷恋。

  曾记得,山畔小路,有儒衫先生,有跛脚大叔,牵着一个小孩,一路行,一路礼乐诗书与春秋;

  曾记得,山畔小路,有四个少年,相互嬉闹玩耍,一路行,一路欢声笑语兄弟情;

  现如今,往事知多少,一路行,一路孤寂无人伴。

  来到山顶时,已是子时,夜色正浓。

  山,还是原来的英贤山;但山顶,却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被大火焚烧后的英贤书院,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没了学堂,没了桌椅,没了厨房,没了书楼,只余风雪掩覆下的残垣断壁和若隐若现的焦黑,刺目而狰狞。

  望着眼前的断壁残垣,陌生,却又熟悉。

  忆往昔,前院朗朗读书声,后院袅袅炊烟白;

  院里清茶杏花香,后山书楼雀鸟鸣;

  风景如画有人家,山涧笑语青衫新。

  然而,现在却是风重雪寒,满山残垣断壁荒凉地。

  熟悉的东西已不再,熟悉的人,也不再,弹指间,物是人已非。

  少年探出双手,掠过风雪,抚过断壁残垣,拂过记忆深处那曾经的温馨宁静和快乐,现在只剩下令人窒息的冰冷和孤寂。

  少年抬头,仿似怕眸中的眼泪掉下来,咧咧嘴,扯出一个酸涩凄苦的笑容:

  “先生,我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