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 第47章

  至于西路,顺天的守将是小西行长。这个人在明军眼中,政治价值很高,军事评价却很低。明将唯一记住关于他的两件事,一是被李如松打出平壤城;二是跟沈惟敬勾结起来骗万历皇帝。这样一个小丑,远不如岛津义弘、加藤清正有威胁。再说,陈璘的水军从西向东横扫,第一个能够支援到的战区,就是西路军,所以这一路不必作为重点。

  因此,在兵力部署上,中路军多于东路军多于西路军,是明军高层必然的选择。

  前所未有的华丽攻势,即将开始。

  让我们一路一路地慢慢道来。

  先说东路军。

  麻贵的东路军进攻蔚山,算是复仇之战。上一次他们在岛山城下折戟沉沙,饮恨而归,还间接促成了大将摆赛的死亡。这份耻辱,麻贵决心一定要让加出藤清正偿还。

  上一次进攻,是单线出击,最后因为日本水军和其他军团的援助而功败垂成。但这一次不同了,其他两路明军与陈璘、李舜臣的水师会把日军牢牢钉在各自的防区里,不会有人再来救援。如果加藤清正出击,那就正中了麻贵的下怀;如果加藤清正固守,则会彻底被围死在孤城之内。

  麻贵让解生、杨登山、颇贵三将作为先锋,带着王国栋前往蔚山先攻,然后分别把部队部署在新宁、义兴、左水营和庆州等地,一来防备日军偷袭,二来招抚朝鲜难民。

  九月十一日半夜,解生等人抵达蔚山。他们故伎重演,让王国栋、颇贵在两侧埋伏,杨登山、解生诱敌,打了一个小反击,干掉了十七个倭寇,全军进据岛山城附近的高山。加藤清正听说明军来了,虎目圆睁,怒气勃发,气得哇哇直叫,当即披上铠甲,拿起兵刃,大喝一声:“来人呀,把门给我关严实喽,谁也不许出去…”

  解生带的都是骑兵,没有攻城器械。他们一看加藤居然不敢出城,龟缩在岛山城内,一时也没辙。岛山经过加藤清正重新修葺,比从前更加难攻打。几员明将一商量,决定还是等麻总兵到来再说吧。

  解生的兵力不足以围住岛山城,加藤清正也不敢跟明军正面放对,一个围不出,一个不敢打,两边大眼瞪小眼。这一瞪,就是十来天功夫。

  麻贵在这十几天里,到底在干嘛呢?

  原来麻贵本打算速攻,先拿下温井,确保侧翼安全。但他很快发现这一带的日本人有撤退的痕迹,被占领区的朝鲜人都纷纷跑出来。如果这时候发起攻击,这些人不免要受到战争波及。麻贵虽是武官,却不嗜滥杀,他找来朝鲜翻译,说你赶紧拿免死帖,跟吴惟忠、王国栋两位将军商量一下,先派人去四处招揽一番,让他们别乱跑。

  俗话说兵贵神速,但麻贵并不急。加藤清正就在岛山城里,早一天到,晚一天到,差别不大。再说,其他几路的战况还没传过来,等确认了其他地区日军被友军彻底缠住,再开打不迟。

  就这样,麻贵悠哉游哉地在路上慢慢招抚,一直到九月二十一日,才抵达蔚山。

  麻贵旧地重游,少不得唏嘘一番。他把主营扎在了富平驿的旧址,步兵扎住营盘,骑兵全数出动,在岛山城前耀武扬威。

  加藤清正大概也觉得一直龟缩在城里太憋屈了,派了好几股部队忽进忽出,迷惑明军。等到明军有点习惯日军的运动模式,不以为备的时候,加藤清正亲自带队,大部队猛然杀出来,与明军骑兵混战到了一处。

  没想到麻贵早安排好了后招,他让一员千总小将麻云带着两百人马,从当初吴惟忠守过的箭滩偷偷摸到岛山城,一下子从日军后背杀出来。日军措手不及,撒腿就往城里跑,砰地把门关上,再也不出来了。

  面对乌龟清正,麻贵也有点无可奈何。恰好这时候朝鲜军金应瑞传来消息,东莱、温井两处都有捷报传来,侧翼安全。麻贵传令下去:“就地建草房,咱们跟他耗,看谁耗得过谁!”

  接下来的几天里,战斗变成了例行公事的广播体操。每天一大早,明军骑兵排好队杀出去,围着岛山城转。日本兵蹲在城头看热闹,明军靠近了,他们就噼里啪啦一顿铁跑乱轰,轰走了以后继续再蹲着继续看转圈。到太阳落山,两边都打着呵欠回营休息。

  到了九月二十六日。麻贵一看老这么僵持着没什么意思,让明军变了个阵形,卖了个大大的破绽给加藤清正。谁知道清正是乌龟吃秤砣,铁了心了,打死也不出来。

  九月二十九日,麻贵接到了一条消息,说釜山的日军援军已经出城了,几天就到。这批援军数量不多,只有几千人,管不了什么大用。

  麻贵不是杨镐,一听到援军来了,反而计上心头。他连夜把大炮和大批粮草运到了三十里以外,派骑兵隐藏在兵营的西边,造成大军退屯的假象,一俟敌人出兵,就能立刻一口咬住。

  可加藤清正大门关得死死的,还是不上当。

  麻贵没辙,只得继续围着。釜山援军一看两边都不动如山,乖乖地退了回去。

  麻贵不是没打算强攻,可是上一次蔚山之战的惨烈给麻贵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座加藤清正不在、而且没修完的城,尚且让明军伤亡惨重。这一次敌人有了充足准备,难度会成倍上涨。麻贵不赶时间,明军的血还是少流点的好。

  就这样,截止到九月底,明军东路军在蔚山陷入了僵局。

  让我们再来看看中路军的战况。

  中路军的主帅董一元在九月十八日进入三嘉以后,连歇都不歇,连夜跑了一百一十里,次日一大早已经进抵南江,逼近晋州。

  岛津义弘的本阵设在靠海的泗川城内,晋州是它的北大门,左侧昆阳、右侧永春两寨,互为犄角。这三处营盘构成了泗川的外围防线,以为拱卫。泗川城本身还有金海、固城两座卫星城,驻扎着立花宗茂的七千人马。另外泗川旧城旁边还有一处东阳仓,里面积蓄着大量粮草。

  简单来说吧,从晋州到泗川这四十多里的空间,被岛津修满了营寨,光是大营就有八个,彼此联通,步步为营。

  加藤清正是以质取胜,把岛山城修得固若金汤。岛津义弘是以量取胜,把一片弹丸之地修得密密麻麻,防不住你也累死你。

  晋州就在南江旁边,守城必守江。日军沿着江水走势,在晋州城和南江之间修了一长溜儿营盘,中心营寨背靠着望津峰,形势十分险要。明军若要威胁晋州,势必要先把这个沿江营寨拔除。

  这是中路军的首战,如果不能取胜或者拖的时间太长,都会引发不好的结果。浙军将领茅国器此时恰好被分配到中路军,他对董一元说:“欲要攻破泗川、必先取晋州;欲取晋州,必先破南江营寨;欲破南江营寨,必先破望津峰营。这是岛津防御体系的关键一处,它一破,其他皆可以连环破之。”

  董一元问他该怎么打破望津峰营盘。茅国器微微一笑:“山人,自有妙计。”

  他这一笑,笑出了整个抗日援朝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间谍故事——的下集。

  第二十章 大明第一间谍

  茅国器对于泗川,早就已经憋了一肚子气。

  岛津义弘以泗川为后方,晋州为出击基地,虽然没有大动作,但却一直对陕川、宜宁、咸阳、高灵等地骚扰不断,李宁的战死,就是跟萨摩兵交手的结果。茅国器一直想会会这家伙。

  他最早驻守在全州,主动向邢玠请战,要去中路跟岛津义弘打一仗。邢玠很是高兴,给他增添兵力,派往星州。

  此时董一元正在宣府招募家丁,中路明军暂时群龙无首。星州孤悬在南边,承受的压力相当大。茅国器带着三千浙兵,再加上游击卢得功的三千骑兵,大马金刀地横在星州前头,跟岛津家的萨摩兵死磕。岛津没心思北上,茅国器也不敢贸然南下,双方交锋了许多次,各有损伤,谁也没占到便宜。

  茅国器身边有个参谋,叫史世用,锦衣卫出身,脑子好使,据说还是个日本通。对峙期间,茅国器让自己侄子茅明时写了一篇谕倭檄文,请史世用在里面把秀吉的十大罪状列进去,大张旗鼓送入岛津营中,希望能打击敌人士气。

  有没有效果不知道,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董一元在八月份第二次入朝,在尚州商议南下事宜。茅国器固守有功,被委为先锋之职,驻守高灵。

  高灵距离晋州相当近。所以当董一元大军发动的时候,茅国器是第一个赶到战场的。

  那一天正好是九月十九日,茅国器在凌晨抵达南江。此时大军还未赶到。他便骑着马四处巡逻,勘察地形。

  此时正是大清早上,江上泛起雾来,茅国器远远看到一个人跑过来。他以为是个日军斥候,心想不如抓个舌头,可凑近了一看,却发现这人是个穿着朝鲜服饰的女子,看奔跑的方向,好像是从日军营寨里出来的。

  当时经常有被日军俘获的朝鲜人跑出来,寻求明军庇护。茅国器见怪不怪,驱马上前把她拦住,按照标准程序,先问问日军情报,然后给点吃的,让她自己回家就是。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那女子一看是明将,如释重负,噗通一声瘫坐在地上,喘息着从怀里拿出一封信。

  “给我的?”茅国器眼睛瞪得大大。女人不懂汉语,只能指着他的甲胄,拼命点头。

  茅国大为惊奇。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来到晋州,也从来不认识什么日本人,现在居然有一个朝鲜女人从日军营寨里送来一封给他写的信,还有比这事更奇怪的么?

  他接过信,打开一看,里面正文是这么写的:“此妇将度异域, 吾甚怜之, 损赀以赎, 放还故玉。天朝兵将, 当怜其穷困, 勿加杀害, 则救蚁之德也。”此信辑自《两朝平攘录》,但我怀疑诸如“放还故玉”、“救蚁之德”什么的修辞,都是诸葛元声自己随手加的修饰。这信还有另外一个出自茅元仪的《武备志》的版本,内容相对朴实可信:“此妇将度异域, 吾怜而赎之, 天兵弗害也。”

  无论是哪个版本,里面的意思写的很清楚:这个女人马上要被卖到日本去,我见她可怜,就为她赎身,请求明军不要加害于她。”

  正文内容其实没什么,可是这封信的落款就太令人费解了:“知吾姓者, 令公之后, 埋儿之父。问吾名者, 有或之口, 无才之按。”

  茅国器文化水平不高,横来竖去,看不明白这个落款是什么意思。他把跟在身边一个姓诸葛的赞画叫过来,问他是什么意思。这位赞画不愧是姓诸葛的,很快就猜出来了,说这是一个字谜。

  令公,指的是唐代名臣郭子仪。郭子仪曾任中书令,于是被人尊称为令公。

  埋儿之父,出自二十四孝故事郭巨埋儿。话说有一个叫郭巨的人,上有老母,下有儿子,家境十分贫寒,饭经常不够吃。后来他儿子无意中淹死了,郭巨老婆哭的死去活来,郭巨说你别哭了,儿子死了可以再养,老妈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于是郭巨把孩子埋了,埋的时候忽然天降大雷,把儿子震活了不说,还震出一坛子黄金。

  这两个典故,只要稍具古文化常识的人,都能猜得出来。所以“知吾姓者, 令公之后, 埋儿之父”,是在暗示这个写信的人,姓郭。

  “有或之口。”谜底是一个繁体的“国”字。“无才之按”,“按”字去掉提手,谜底是一个安字。

  所以诸葛赞画一口说出了这个人的真实姓名:郭国安。

  行文至此,不知各位读者对这个名字是否还有印象?

  整个抗日援朝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间谍故事,毫无疑问当属许仪后。这位在本书开头便出场了的爱国华侨,肩负着生命危险,周旋于岛津家与秀吉之间,通过弟子朱均旺为大明传递来了弥足珍贵的日军情报。

  许仪后的报告,不是他一个人写的,还有另外一个作者。这个作者也是中国人,但却在岛津军中担任职务,级别还不低。他不遗余力地帮助许仪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完成了整个报告中最关键的日本军情部分。

  他的名字,就叫做郭国安。

  许仪后与郭国安的故事,在那之后就中断了。但正如我在上一章结尾时说的,在事隔八年之后,整个抗日援朝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间谍故事,现在要出演下集了。

  话说诸葛赞画破解了这个字谜,认出此人叫做郭国安。但茅国器对这个名字完全不熟悉,仍旧一头雾水,他带着信往回走,一边走一边琢磨,忽然想起来,他身边的参谋史世用,是锦衣卫的人,很有头脑。这些事,说不定锦衣卫能知道点端倪。

  他拿着信找到史世用,说先生你知道这怎么回事么?史世用接过来一看,不禁喜上眉梢,连拍大腿:“郭国安,他果然是个信人啊!”

  “这么说你们认识?”茅国器糊涂了。

  “早认识了。”

  “你们在哪认识的?”

  “日本。”

  茅国器一听,傻了。那会儿出国不像现在这么便当,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机会也不想出去。史世用轻描淡写地说在日本见过郭国安,没法不让他震惊。

  “对锦衣卫来说,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是我虚构的,但我相信当时史世用肯定对茅国器说了类似的话,而且还说得十分骄傲。

  让我们把时间稍微往调一下,调回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年末,看看锦衣卫究竟在日本策划了什么大事。

  在万历二十年的年末,日军在朝鲜半岛的攻势已经停止,宋应昌和李如松正在辽东蓄势待发,朝鲜国王困守义州,每天哭哭啼啼。

  当时还是兵部尚书的石星,仔细地研读了朱均旺带来的许仪后报告,又综合了朝鲜以及明军搜集来的各路情报,惊奇地发现,日军开战前后的动向,与许仪后的报告惊人地吻合。

  石星心想,这是一个重要的人才,他应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于是他提笔给福建巡抚许孚远写了封信,让他派精干的人前往日本九州,去会一会这位许仪后。许孚远接到石星的请求以后,很快召见了两个名色指挥使,一个叫沈秉懿,一个叫史世用。沈秉懿老不堪用,很快被淘汰,许孚远见史世用这个人器宇轩昂,谈吐不凡,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史世用把自己化妆成商人,和另外两位同伴张一学、郑士元乘坐海商许豫之船前往日本。他一路飘洋过海,最后在七月四日登陆于九州平户川的内浦港——顺便提一句,三十一年以后,一个叫做郑成功的中日混血,是在这里降生。

  史世用登陆之后打听了一下,发现自己下船下早了。内浦和萨摩虽然同属九州,距离还是差的有点远。他再一打听,得知岛津义久和许仪后去名护屋去见秀吉了。他胆子不小,直奔名护屋而去。到了名护屋以后,他与张一学兵分连两路,史世用去找许仪后,张一学、郑士元负责去把名护屋的地理形势偷偷画下来。

  名护屋是日军的侵朝大本营,军队补给俱从这里发出。有朝一日万一明军打过来,这些情报便有了用武之地。

  专业的情报人员,素质就是不一样。史世用没费多大力气,就联络上了许仪后。许仪后对史世用的到来喜出望外,他万万没想到大明居然会派人来主动联络,这对于一个寂寞的海外赤子来说,该是多么大的安慰。

  不过许仪后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名护屋是秀吉的地盘,耳目众多,他让史世用先返回内浦,稍微联络。

  八月十三日,秀吉跟岛津义久谈完了事,让他返回萨摩。许仪后找了个机会开小差,溜到了内浦,并于八月二十七日见到了史世用、张一学、郑士元和许豫。史世用向他提出来,听说岛津家对秀吉一直不满,能不能见一下。

  岛津家当初在岛津义久的带领下,于户次川之战打败丰臣军,种下了祸根。后来秀吉亲自率大军讨伐九州,为了保全岛津家,义久不得不宣布出家归隐,把家督之位让给弟弟岛津义弘,投降秀吉。

  在去年六月份的梅北一揆中,岛津义久在秀吉的逼迫下,不得不要求自己的三弟岛津岁久剖腹自尽。所以要说岛津义久对秀吉没有怨恨,是不可能的。

  许仪后说,要见藩主不易,不如先亲近他身边的重臣。内浦港恰好属于岛津家重臣伊集院忠栋的领地,应该先去拜会一下他。

  九月初三,许仪后带着许豫、史世用前往伊集院忠栋的府邸,名义上是作为客商拜访,由许仪后做翻译。伊集院忠栋老奸巨猾,一见许豫就眯着眼睛说:“我看你不像是商人嘛。”许仪后赶紧说:“也算是大明的一位武士吧。”两边都试探着说了几句客套话,没谈出什么实质内容。伊集院忠栋倒没细究,还送了一副铠甲给许豫。

  没想到这次会面,不知为何被泄露出去了。到了九月十九日,有个叫玄龙的和尚跑来找许豫,说“你是不是大明福建官府派来侦查情报的呀?”许豫也是个有胆识的人,也不否认:“没错!你们侵略高丽,胡作非为。我们万历皇帝不愿意杀戮太重,派了沈惟敬来讲和。许军门派我过来调查你们的虚实,看你们有没有诚意。”这一番话半真半假,玄龙和尚也怕自己担上破坏和谈的罪名,只得悻悻离开。

  在此之后,史世用感觉到有些危险,放弃了面见藩主的想法,一心一意搜集各类情报。就是在这期间,史世用通过许仪后的引荐,认识了传说中的郭国安,获取了大量情报。

  时间推移到十月份。当时岛津义弘驻扎在巨济岛,瘟疫流行,义久派了许仪后前往高丽去当医生。许仪后走了以后,史世用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的差不多了,也乘船离开归国。可惜他运气不好,中途碰到了台风,不得不返回九州。

  很快岛津义久和伊集院忠栋派人来调查许豫,许豫坦坦荡荡地把自己对玄龙和尚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岛津义久点点头,没有扭送他去见秀吉,反而拿出一封信和一些礼物,请他转交给许孚远,算是官方答复。

  这封信里没提及任何战事,只是说无论两国关系如何,贸易还是要开展云云。这是岛津义久留下的一点心眼,希望万一日军在朝鲜不利,也不至于波及岛津家的生意。

  许豫得了岛津义久的批准,在万历二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离开日本,史世用也在他出发前后不久乘坐另外一条船离开。他们前往日本的任务,算是顺利完成。

  许豫于同年三月一日顺利返回福建,回来以后,他问许孚远,说史世用回来没有?许孚远一楞,我还正要问你呢。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同样是今年一月份出海的史世用,居然到现在都没动静,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他还在九州…

  史世用出海以后,满心以为可以尽快返回福建,上报情报。可他万万没想到,船还没走多远,居然又遭遇了强台风,真是太倒霉了。在大自然的暴虐天灾之下,船队全都沉没,张一学在海难中丧生,只剩下他跟郑士元两个人幸免于难,被海浪推送回了九州。

  两个人身无分文,语言又不通。此时许仪后和郭国安都已经离开日本,许豫也不在了。举目无亲的两位间谍,在日本渡过了无比凄惨的七个月。

  到了这一年的八月底,两位琉球的使者到日本拜访秀吉,顺便侦查情报。他们走到萨摩的时候,忽然被两个乞丐拦住。这两个乞丐穿着破烂不堪,口称是大明指挥史世用与承差郑士元,希望能得到帮助返回福建。

  比起日本,琉球毕竟还是亲近大明。使者当即把两人藏匿起来,带上船返回琉球。琉球这事也干过好几次了,当初另外一份堪比许仪后报告的陈申报告,就是从琉球发出去的,不差这一次。

  琉球人对史世用颇为照顾,特意派遣了朝贡船给他送回国。史世用长舒了一口气,心想这回总算他娘的可以回家了。

  然后,然后他又遭遇了风暴…

  朝贡船快接近福州的时候,遭遇了风暴,把船只一口气吹到了泉州泉州府平湖山附近海域,吹的是人仰马翻,几乎全船罹难。史世用福大命大,硬生生熬过了这一劫,被大明官府救援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