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他们还特别喜欢批评中国,打电话给原来的朋友,告诉他们中国的女人多么available(可得到的)。
曾经有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告诉我,说我都看不下去那帮白色垃圾怎么能在你们国家混得这么爽。这些人在美国,连工作都找不到啊。我幸亏是认识你们,要不我真以为中国这个民族不行呢。
中国,你给了那些老外太多太多了。
我不否认美国有很多优秀人才在中国,也有些其他国家的外派绅士在国内,他们甚至在为中国的发展做着贡献,我更相信跨国爱情中有许多美好的结局,他们生出了混血可爱的小宝宝,过的生活也很好。
但,也有很多很多结了婚的中国女人在美国过着寂寞、孤单、思乡的生活。所以在你决定嫁给外国人时,一定要确定:他爱你,就像你爱他一样。
可能你结婚只是为了移民,有个所谓更好的生活。但我依旧想让你确定三件事:1.他到底有没有钱?(来到中国发展的外国人大多数没什么钱。)2.他到底愿不愿意回国?3.他到底愿不愿意跟你结婚?
我们给了外国人太多东西,导致他们很多无耻行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那年坊间有传言说政府要取消四六级考试,有人问我意见,我举起双手赞同,虽然这样做最后的结局会让我少很多收入。
我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见过很多这样的中国人的例子:他们用最美好的时光去学习英语,虽然小有成就,但每次看到一个美国要饭的都能说出比自己流利的英语时,如果没一个好心态,能不崇拜别人吗?能不鄙视自己吗?
英语本来就应该和体育、音乐、舞蹈一样,是一个特长,有兴趣的人学习就好,何必每个人都要疯子似的当成必修课?
的确,我们给了外国人太多太多。
我还记得在新东方发生的一件事。早上七点半,所有老师在水清校区门口等班车,去郊区给学生上课。
因为九点开课,北京交通状况恐怖,老师们固然要提前很久不能迟到。
那天,到了七点四十,司机依旧没发车。因为还有一个外教没到。
直到七点四十五,那个外教才姗姗来迟,他一身酒气双眼蒙眬,显然昨天去夜店喝了酒。上车就用英语抱怨不是说好了在下个路口集合,我在那里等了半天。
司机是粗人,听不懂英语,但是听得懂语气,直接回复一句:你丫迟到了知道吗?
司机关门,那人依旧絮絮叨叨,他一边祥林嫂一样地讲话,一边拿出一个带着味道的瓶子对着车里喷起来,忽然间,车里的老师们都怒了。车里的老师都懂英语,却没人制止这样奇怪的行为,任凭他继续撒野。
你知道吗,我们真的对外国人太好了。
最终,司机忍不住了,他把车停下来,骂骂咧咧地开了门大骂:给老子滚下去,傻×。
老外被骂得稀里糊涂,司机已经把他拖了下去,他站在五环边上,呆若木鸡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车走,留下他一个人在吸着尾气。
后来我又在校区见过他很多次,每一次他都提前半小时来等班车。乖了很多。
的确,老外也是人,他们有时候过于嚣张,只是因为我们给了外国人太多的东西。
我们国家还在不停进步成长的过程中,确实应该向外国学习很多东西,那些困扰我们的糟粕应该早早地丢掉。
可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极端地畸形走下去,别人有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学我们需要的,更别让那些国外的糟粕蔓延到我们头上。
别惯着那些坏习惯,即使他们是外国人,该发飙就发飙,该修理就修理。我们欢迎那些友善奋斗的外国友人,不欢迎那些破坏寄生的“白色垃圾”。
我不是在渲染民族主义情绪,只是希望这一篇文字,能给你更多的视角,去看我们身边的老外,去看这几年那些变质的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关系,去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外面的世界。
心跳驱走寒冷,微笑传递温暖
当老师的第一年,我几乎每天都上十个小时课,那段时间是考研高峰期,学生疯狂老师也疯狂,学生能早上五点起来吹着冷风占座,老师就能早上六点蓬头垢面上课。我的性格很容易被人影响,身边都是正能量的疯子,我自然也就拼了命。那时每天上十个小时不修边幅不刮胡子,连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不是没时间吃,而是我不想吃,适当的饥饿能保持大脑供血充足,课堂效率更高。偶尔趁课间喝一杯咖啡吃一块巧克力,一天基本上就够了。那个时候人很麻木,不管自己的生活质量,只知道把课上好不能耽误孩子们的未来。一个班结束另一个班接上,一个学生离开另一个学生愁眉苦脸走过来。
那天晚上,我已经累到极限,连续的奋战加上没有吃午饭,完全靠着精神去撑着。下一节课,是小郭的一对一,小郭笑嘻嘻地走进教室,好像藏着什么,慢慢地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面装着她自己炖的牛肉,她告诉我:龙哥,别太拼了,尝尝。
那一刻我眼泪都快飙出来了,人最怕的,不是亲人关心你,因为人潜意识会认为陌生人不会对你好,可当陌生人忽然拿着一支蜡烛走进你心里,感动就会爆棚。
我淡淡地说了句谢谢,边上课边吃完了牛肉。
之后,每次两个小时小郭的课,我都会上超过两个小时,把题一道一道讲给她听,她记笔记很认真,时常问我,干吗总是拖堂?而我说,把我吃你大餐的时间减去啊。人心是肉长的,没人是铁打的,当被人莫名其妙地温暖后,总会用同等温度或者是更高的温度去温暖对方。其实我吃饭也就两分钟,但多上的时间往往超过半小时。
后来的日子,我经常会鼓励她继续努力。其实一个善良的姑娘,正能量一般都像是与生俱来,总是陪伴左右。她很刻苦,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去图书馆占座,累了就跑步听歌,题目刷了一遍又一遍,偶尔开机就是给我打电话问问题。
第二年,小郭高分考上她理想的学校,她请我吃大排档。我说,你当时怎么想到要给我炖牛肉的?是不是故意想感动哥让哥每节课给你多讲点?
小郭笑了笑说,没有,龙哥,我只是觉得你虽然是个老师,但也需要温暖。我只是觉得,你那么好的人,值得这世界的温暖。
我嘴巴上说,原来你是可怜我啊。
可说完,眼角的泪就不停地打转。那天喝了很多,说是庆功,却是感激。忽然明白,大城市的灯光,时常会拉远彼此的距离;都市的繁华,也总会让人和人逐渐冷漠;社交软件的出现方便了交流,却增加了交流成本,拉远了心的距离。可是,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没意识的弯腰、一段温暖的对白,就能照亮彼此的心。
“我在这个城市漫无目的地走着,丢掉了最初的心。我忙碌,为了赚钱,为了出名,为了成为人中龙凤,却忘了为什么而活。”这句话,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却变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
那天,姐从美国回来,我在机场接她,出站口,每个人大包小包、熙熙攘攘,焦急地看着出站口处等候者的招手,寻觅着多年没见的亲人朋友。
我很快接上姐,接过她的行李,寒暄两句,就兴冲冲地走向停车场。前面是一对母女,妈妈拖着一个箱子,背着个包,还拿着一个袋子,孩子两岁,母亲没有牵她,于是她只能慢慢地走。忽然,孩子摔倒,孩子拿着的东西撒了一地,她在人群中哭起来,声音很大,但路人只是看一眼,却没人向前没人关心。
母亲手上满满的东西,看着倒下的孩子,在人群中很茫然,不知所措,只能任凭孩子大哭大闹。
忽然姐冲上去,扶起小孩子,她做着鬼脸,逗孩子开心,孩子很快停止了哭声。我看姐过去,也走了过去跟那位母亲聊天,帮她拿个包,我们送她们到了停车场,那位母亲笑得很开心,说,感谢你们,留个电话吧。
她们走后,我问姐,为什么要去扶她?
姐好奇地看着我,说,不为什么啊,不应该吗?
是啊,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觉得帮助别人,竟然成了一件奢侈奇怪的事情?我姐继续说,在美国,经常有老太太摔倒,会有很多人扶,我看了国内的新闻,现在这种现象,真的让人很悲哀。
几个月后,我拿着一个剧本去一家视频网站送审。负责人看完后,没有让我改,直接说,我们会买这个剧本,以一个不错的价格。
我很惊讶,因为不符合常规,我去过很多出品制片单位,他们都会不停地要求你改,满意后跟你讨价还价,再给你一部分收入,最后再结算全部。可这次还没看,怎么就……
接着,他说,我们市场部经理要见您。
我好奇地走进市场部经理的办公室,里面坐着一个女人,三十多岁,她笑着说:尚龙,好久没见。在机场,谢谢你和你姐姐。
人生中很多巧合,会让善良延续,也会让仇恨延伸。你播种的什么因,就会带来什么果,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结局。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学会了不计代价地去帮助别人,去做一个温暖的传递者。
我有一个习惯,只要是快递或者送餐的敲门,我都会让他进家等,有时候还经常给他们倒一杯水。久而久之,他们来我家的时候,脸上都会露出笑容,而不是焦急和不耐烦。
有一次一个荔枝FM的主播让我帮忙寄三本自己的新书给她抽奖,我打电话给快递小哥,请他来到我们家取货,我们互相不认识,于是没多说话,只是把书先交给了他。我填写单子很慢,小哥在一边竟看了起来,当我填完交给他,他还在看,甚至忘记找我收费。直到走出去很久,才回来问我,哥,你这个是先付还是到付啊?
我笑着说,你是不是很喜欢这本书?
他傻笑,说,写得挺好,我看看,放心绝对不耽误送东西,嘿嘿。
我拿起桌子边上的另一本书,说,送你一本吧,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