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池春 第一百九十七章:番外之孩子

《一池春》第一百九十七章:番外之孩子

作者:春梦关情 字数:3492 书籍:一池春

  第一百九十七章番外之孩子

  谢池春到了三十一岁那年,又怀了一个孩子。

  她两年前其实生下过一个男孩儿,本来那时候就是不打算要的,卫箴听了大夫的话,又请了太医出来诊脉,都说她如今年纪大了些,从前倒不显得如何,现在慢慢大了,还在外奔波,回了家还要操持家里的事情,多多少少就有些劳神。

  劳神这样的事情,可大可小,就算她从前身体底子再好,这也不是轻易闹着玩儿的。

  万一孩子到落生时,她一口气吊不上来,那真是大罗神仙也没办法。

  卫箴听完了就提心吊胆,商量了好几日,就不打算要这孩子。

  横竖他们前头生了一儿两女,也足够圆满了。

  可是谢池春主意正,那是她身上的肉,打死她也不同意堕了这块肉。

  后来没办法的时候,还去过一趟公主府。

  襄元这些年来,越发的喜欢她,尤其在当年昭德宫召见过一次,她态度那样明确之后,襄元就更觉得,这个儿媳妇,是个很识大体的主儿。

  本来襄元也是想着,孩子都有三个了,多一个固然是好,家里头添丁这是大喜的事情,可要是说拿谢池春的性命来博这个孩子,那她赞成卫箴的态度,还不如不要。

  然而她耳根软,叫谢池春连哄带骗的劝了一回,竟也就向着谢池春了。

  那孩子十月怀胎,她处处小心,家里头也处处都仔细,到生产的时候,倒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生的还算是顺利。

  可是也不知是为什么,孩子不足三个月,就夭折了。

  后来大夫说,这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弱症,是没得治的,可是这个弱症又是从何而来,到底什么愿意,他也说不清楚。

  襄元觉得不对劲,就传太医来看,可太医也瞧不出所以然。

  事后谢池春就总是想,也许就是因为她上了年纪,早几年又伤了神,所以没能把孩子给养好,才导致他落生就带了弱症,不足三个月就离开了这人世。

  她状态越来越不对,从见了人也不说话,到最后就干脆把自己关在院子里,连卫箴也不见。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那时候褚娴见天的往卫箴府上跑,谢池春不见她,她就叫人搬了凳子放在谢池春门外,隔着那扇门,不停地跟她说话。

  后来谢池春走了出来,襄元和卫箴为此都很感激褚娴,可是谁也不敢再在谢池春的面前提起那个孩子。

  没想到,一转眼两年过去,她居然又怀上一个。

  刚知道有了身孕那两天,谢池春的状态又不对了。

  卫箴吓的跑去厉府找厉霄,大概是想请了褚娴去走一趟。

  褚娴觉得不大应该的,谢池春原本就不是个软弱的人,不至于说两年过去,如今又有个孩子,就仍旧陷入了那样的自责之中无法自拔。

  她再三权衡之下,走了一趟。

  可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谢池春的伤怀,并不是为了两年前的那个孩子……

  彼时褚娴神色慌张的进了她的院中,却见她坐在榕树下,手里拿了个婴儿的肚兜一样的东西。

  她抿紧了唇角,缓步上前,柔声叫她:“池春?”

  谢池春抬头看过来,金芒度在她鬓边,褚娴一时竟从她面相上看出了慈悲二字。

  她一怔:“你这是……”

  谢池春却深吸口气,往旁边挪了挪,拍拍身侧位置,示意她坐下说:“这是有了卫泽的时候,我亲手做的。其实你知道,我不善女工,当年有卫昀、卫洵和卫清,我从来也没给他们做过这些。卫泽对我而言——”

  她攥紧了小肚兜:“我二十九岁怀胎,外人笑话我老蚌怀珠,其实我都知道。那些我都不在意,我在意的,是太医都告诉我,也许我的身体,已经不适合怀着这个孩子了。”

  褚娴是第一次知道,她曾经给卫泽做过小衣服。

  两年前她苦苦劝她,她后来敞开心扉,抱着她痛哭时,都没有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给人看。

  “那你现在是怎么打算的?”

  谢池春侧目看过来:“你觉得我应该留下这个孩子吗?”

  她自顾自的说,说完了又自顾自的摇头:“我很矛盾。卫箴去请你过来的吧?”

  褚娴面上闪过尴尬,啊了一嗓子:“说是你状态不大好,让我来看看你。”

  她话音落下,谢池春就笑了:“我也没那么脆弱,不至于过了两年,还会再次走入那样的绝境中。但是我没办法跟他商量——这个孩子,我不知道该不该留下来。”

  褚娴深吸了口气:“请过太医了是吗?”

  她嗯了一声:“外头大夫说是喜脉,卫箴就立马去公主府回了母亲,母亲实在不放心,叫人拿了牌子就去宫里传了太医来。”

  那她明白了。

  褚娴秀眉几不可见的一拢:“太医是劝你不要吧?”

  她是在询问,可语气平淡,分明就是在陈述这样的事实。

  谢池春一时无话,喉咙处像有千根针,扎的生疼,让她说不出话,甚至连嘶哑的低吼,都发不出来。

  “而你自己,怕的是即便安然无恙的生下他,他的命运,会和卫泽一样?”

  谢池春攥着小肚兜的手倏尔一紧。

  褚娴知道她在为难什么。

  让一个母亲,亲手拿掉自己的孩子,让她来做这个决定,这未免太残忍了。

  那就像是拿了一把刀,一点一点的扎到谢池春的心口里,扎透了不算,还要握着刀柄再转两下,非把她活生生的疼死不可。

  她想留下这个孩子,可是她不敢。

  卫泽的夭折,不仅对她是个伤害,对卫箴,对长公主,甚至对卫国公,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当年大家只是被她那样的状态吓坏了,所以每个人都装作过得去,谁也不敢在她面前表现出悲伤,唯恐触动她心底那根弦。

  如果这个孩子生下来,仍旧不足月夭折,又或者,即便长大了,却生来带着弱症,将来要怎么办?

  难道在这些人的心中,再平添一道伤痕吗?

  褚娴伸出手,揽过谢池春的肩:“如果你很想生下他,我倒是有个办法。”

  谢池春眼中果然一亮:“你有办法?”

  她说是:“把孩子寄在佛祖名下,给寺里捐香火,为佛祖铸金身,倘或这孩子能平安顺遂一辈子,叫卫箴散去一般家财,救济各地苦难的百姓。”

  谢池春一怔:“这法子……”

  她不由拧眉。

  神佛这样的东西,她没那么信。

  心中挂着一份虔诚,可若说全赖佛祖庇佑,这种事,她是从来都不信的。

  她还以为,褚娴有什么很好的办法。

  谢池春的不相信,全落在了褚娴眼中。

  她欸了一声:“这么大的事情,我也不会跟你信口胡说。我家里嫂嫂,她母家有个侄女儿,当年接连生了三个儿子,可都没养成,最大的那个,也就活到了四岁,不是病死,就是出了各种各样的意外,一家子都没办法,后来听人说,是因为她夫家从前罪孽重,这么些年,又不烧香拜佛,不洗刷身上的罪业,佛祖不肯原谅,自然不会赐他家中人丁兴旺。”

  谢池春眉头紧锁:“她夫家是……做什么的?”

  “你想哪里去了。”褚娴噗嗤笑了一声,“也是带兵打仗的。但是我爹这些年,没少往寺庙里捐银子,重修金身,积善缘。”

  她哦了两声,倒不好多说什么,便只好问她:“那后来呢?”

  “后来她茹素了三年,每年家中还会设善堂,在城门施粥舍药,救济的都是附近的穷苦百姓。”

  “这三年间,她一直没要孩子?”

  褚娴摇头说没有:“当初在佛祖面前许了愿应诺的,不做到这些,不再要孩子。过了三年,她又怀了个孩子——”

  她有意拖长了尾音,只是余下的话,却没有再说。

  谢池春懂了。

  那姑娘后来生下的孩子,想必是健健康康养大了的。

  褚娴从小和她生长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褚娴会信这样的事情。

  她还是犹豫,褚娴就戳了她一把:“你真舍得不要他?”

  她连连摇头:“可这样的法子未免也太……”

  谢池春咽了口口水:“你知道,我不怎么信这个的。”

  褚娴面色一沉:“你可别胡乱说嘴。这样,我陪你回一趟公主府,这事儿,叫殿下拿主意,怎么样?殿下要是说可以,你就按我说的办,殿下要是也不信,那实在不行,只能放弃这个孩子了。还是说,你舍不得的,是这一半家财?”

  于是她就啐褚娴:“谁在乎那点家财了。”

  ……

  谢池春肚子里的那个孩子,最终还是襄元拍板定案,决定了留下来。

  而她也同意了褚娴当日的提议,并且行动十分得快,三五日之后,就亲自带着谢池春,到大昭寺去许了愿,又掏了银子给佛祖重塑金身,之后的日子里,总是提心吊胆的记挂那个孩子,便每月十五,都要带着谢池春到寺里再去一次。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谢池春怀胎八个多月,肚子太大,实在是行动不便,坐马车赶路又太颠簸,她委实不舒服,襄元才不叫她去,但自己还是坚持要往大昭寺去。

  这样的法子,说来很神奇,而谢池春也一直都持着怀疑的态度,只是她嘴上不敢说,怕这几个月的辛苦都白费,也怕寒了襄元的心。

  她真切的感受到,襄元和卫箴,对这个孩子,都是满怀期待的。

  她都三十一了,大嫂比她还要大个六七岁,早就不是适合生养的年纪。

  这些年,公主府再没添过人口,小孩子活力大,活泼调皮的,实在招人喜欢。

  一直到谢池春生产那日,宫里老太后都坐不住,摆了驾出宫来,亲自在外头守着。

  襄元觉得这样并不好,怕她福气太大,压了孩子的寿,可卫国公却说无妨,正因为太后福气大,是凤仪天下的人,才更能保得住这个孩子。

  卫箴屏气凝神,一直盯着屋里的方向。

  大约摸有半个时辰左右,乳娘怀里抱着个奶娃娃欢欢喜喜的走出来,道了恭喜,说是个小少爷。

  众人的一颗心,才算是彻底落了地。

  母子平安……母子平安就好……

  太后打宫里出来,是带了太医院判一起的。

  当下指了太医去给孩子瞧一瞧,看有没有什幺娘胎里的弱症一类的。

  实际上太医很为难,这刚落生的奶娃娃,实在看不出个所以然,而且孩子越长越开,有时候落生看不出来的病症,之后会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的显露出来。

  他提心吊胆的看过,回说没有,又把那番话说了一通。

  老太后绷着个脸不高兴:“那你这意思,现在没有,以后也可能还会有,是吧?”

  太医往地上一跪:“微臣自然希望小少爷平安顺遂,可实在是……这真是说不准的事情。”

  太后眼看着要发脾气,可她年纪毕竟大了,不说满头华发,也差不离,谁敢叫她真的动了肝火?

  襄元忙劝了句:“母后也不要置气,赵太医是圣手,说的大概是实情。我们爱怜孩子,可也不能无辜迁怒了他。”

  太后丢个白眼过去,转念想了想,随手一指:“既这么着,孩子十岁之前的平安脉,就都归你管了,要是出了什么岔子,我就只拿你来问话。你也甭打量着,这十年我熬过熬不过,这话我回了宫,自然说与皇帝听。”

  赵太医不住的抹汗,襄元他们也不敢吱声。

  这年纪越大脾气也越大,人家说越老越怕的,太后却不是。

  她这几年,口上越发不忌讳这个,多少人劝过她,她就是听不进去,反倒坦然的很,说是该去的自会去,该留的必会留,那不是嘴上不说、心里不想,就能逆天改命的事儿。

  卫箴一颗心彻底放回了肚子里,他们把所有能做的,都做到了。

  尽人事,听天命,如今也只能如此而已了。

  当年给卫泽取这个名字,想的是叫他福泽深厚的……卫箴眸色略暗了暗,转而对上卫国公:“孩子的名字,还是父亲来取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