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正能量 穿越红楼 第21章 提前下注

《历史正能量》穿越红楼 第21章 提前下注

作者:乐宆 字数:3576 书籍:历史正能量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王立文朗声念出了这首诗,声音从包厢里飘了出去,霎时刚才还喧闹的外间立时鸦雀无声了。

  过了好一会儿后,有人大叫了一声“好诗”,于是喝彩声便纷纷响了起来。

  没过多久,本来外间吃酒的众童生们都跑到了包厢外面来。

  一个童生大着胆子对着里面问道:“不知刚才这首诗是哪位所作?是不是某位前辈所作?”

  这次王县令带了本县的几位举人一起过来,大家都是知道的。之前这几位举人都写好了诗词,但还没有完全都传出去。因此,大家都怀疑是他们当中的一个。至于贾琮显然不在大多数人的猜测之内,毕竟他才只有十一岁,做出这么大气磅礴的词就太不可思议了。

  只是这话一出,在场五位举人脸上不由满是尴尬之色,尤其那个想要试图给贾琮挖坑的老举人,此时更是满面通红,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跟贾琮这位县试案首贾府神童相比,他们还真的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王立文笑着开口道:“这首诗是贾琮所作。”

  “什么!?”

  惊呼声四起。这实在太震撼了。他才十一岁啊!怎么可能写出这么厉害的诗?这让大家一时间都有些接受不能。

  王县令当即便将贾琮的这首诗手稿递传了出去,让众童生传看。

  事实就摆在眼前,贾琮的书法别具一格,这些童生都是看过贾琮此前贴在墙壁上的答卷的,一下子就能认出来。

  童生们传看之后,都是默然无语。贾琮才十岁啊,而他们在场的年龄都要比他大,不少人还大他不少。但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只能说,贾琮真的是神童,而且天赋过人,是他们这些人完全无法比的。

  “今日之后,贾琮你的诗名便要传遍满京城了。”王立文拈须微笑,此时他很是高兴。能在自己召集的宴会上传出这样的佳作,他的面子上也很有光彩。

  “学生只是侥幸罢了。”

  贾琮难得的谦虚了一下。

  王立文摆手道:“你不必谦虚。你年纪轻轻就是本县案首,而且还做出这等好诗,这是天赋异禀,堪称百年难出的一个天才。记住,你不必自谦,但也不能自傲。只要脚踏实地,继续潜心向学,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多谢先生教导,学生以后必定戒骄戒躁,潜心向学。”贾琮起身郑重的向王立文作揖行礼,摆出一副弟子的模样。

  贾琮的这个姿态让王立文看得欢喜非常,若是可以的话,他真的想要收下这样的学生。只是一个贾琮的出身非比寻常,他是荣国公府的嫡脉,再个即使他愿意,贾琮或者其家人也很可能不同意。

  更主要的是王立文倒也有自知之明,他虽然进士出身,但只是二甲进士,本身的才学也不怎么突出。不然,就不会做这个该死的京城附廓县县令了。

  他只能压下收贾琮这个弟子的念头。

  “贾案首如此年轻,却能做出这样的诗作,我等实在佩服。”

  有童生在包厢外,躬身作揖,一脸赞佩。

  他的话引来了很多人的附和声。

  贾琮倒也不托大,向王县令等人示意后,便走出了包厢,向着门外围拢过来的众同期童生施礼道:“诸位同考客气了。这首诗只是我偶得之作,能让各位喜欢赞同,是我的荣幸。倒也算不上什么。”

  “贾案首过谦了,这样的诗,足以流芳百世了。‘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读来感受良多,我辈读书之人自当以此共勉。”

  “是啊。这样好的佳作,我等今日有幸看到它的问世。真的是三生有幸啊,当浮一大白。”

  “我等敬贾案首一杯。”

  ……

  众人纷纷起哄,要向贾琮敬酒。不管他们是不是好心,还是故意想让他喝醉,贾琮很是镇定的说道:“诸位不用这么客气。我现在年纪还小,若是喝酒不妥,我就以茶代酒敬各位一杯吧。”

  众人这才想起贾琮的年纪来,十岁是小了点,不能喝酒,也就没有逼迫。再说他们也没有资格逼迫贾琮喝酒。

  于是,贾琮以茶代酒,跟几位同考童生们喝了一杯。

  接下来,贾琮便回了包厢,王立文便高兴的马上让人重新开席,还不忘让人去将贾琮的那份手稿要回来。

  只是下人出去了好一会儿才回来禀告,贾琮刚才写的这首诗稿,不知哪里去了。那些童生都说他们相互传着传着就不见了。

  这怎么可能?傻子都知道贾琮这诗稿是被人给藏起来了。王立文闻言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

  他之所以要让下人去要回诗稿,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收藏。结果,却被外面不知哪个可恶的家伙强行下手了。

  只是这偷藏别人诗稿的事情算得上是雅事,他即便是县令也不好在这个场合下令去搜查每个童生,这可是有好几十人呢。

  但眼看着这首佳作的第一篇诗稿被别人偷去,他心里能高兴才怪。

  贾琮当然看出了他的意思,便说道:“承蒙先生抬爱,若是先生喜欢,学生便再写一张送给先生。”

  王立文闻言不由大喜,连忙道:“好好好。那就麻烦你再写一张吧。”

  当下贾琮便起身去那边书案要重写这首诗,王立文当即也跟着起身站在他旁边瞧看,其他人见此也都纷纷为了上去。

  “对了,这首诗的诗名叫什么?”王立文在旁问道。

  这首诗的诗名原本是叫做《上堂开示颂》的,但显然和此时此景对不上。因为上堂是指禅宗丛林,开示则指佛门中,高僧大德为弟子及信众说法。这首诗的原作者就是唐朝一名禅师。

  这个时空的历史有些错乱,跟现代时空有些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唐诗宋词这些在这个时空有些有,有些却是没有的。这首唐朝的《上堂开示颂》这个时空此前就没有出现过。

  所以,贾琮脑筋一转便回答:“就叫《劝学颂》吧。”

  “好!好一个《劝学颂》!”

  大家都是纷纷叫好。

  贾琮铺开一张上好的白纸,用毛笔先写了题目,然后又写了这首《劝学颂》,最后还写上了日期和自己的署名。

  一旁的王立文看得眉飞色舞,再次连连叫好。实在是贾琮这首诗写的字,比之刚才那诗稿又强上了一分。再配上这首佳作,真的是相得益彰。让他一见之下就有些爱不释手。

  一旁的几人看得也是眼馋不已,那教谕忍不住开口说道:“贾琮,要不你也给我写一副,如何?”

  贾琮还没开口,一旁的王立文就有不乐意,瞪眼道:“他有些累了。何况,这样的佳作有一两副传世就行了,多了反而是对这首诗的亵渎。”

  几人一听心中都是不由骂娘,但王县令这里最大,何况贾琮本人也不想来个签名会。大家也只能作罢。

  接下来,王立文又拿着贾琮这副大作看了好一会儿后,才爱不释手的小心让人收好。

  而后,筵席重开,王立文高兴的一连喝了好几杯酒。还问了一些贾琮的事情,知道他家里已经有了一名西席先生,不免失望非常,不由又多喝了几杯,直接就醉了过去。

  王县令这地主一醉酒,这宴席自然就不好再开下去了。贾琮见此便也提出了告辞。那县丞、主簿、教谕都还想再多留贾琮的,但贾琮对他们几个可不感什么兴趣,还是坚持告辞出来。

  到了外面,自然少不了众童生的包围。但贾琮金雁功稍微施展出来,说了声“人有三急”便匆匆的出了县衙后院。

  重新回到家后,贾琮就闭门不出了。开始准备两个月后的府试。

  只是,他闭门读书了没几天。这天中午贾赦又让人叫他过去见客了。

  来到正院大厅,就见到里面坐着两个陌生人,看样子是一对夫妇。男的四十多岁年纪,一脸富态,满面油光,衣着考究,一双小眼睛非常有神,带着精光,看样子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家伙。不过,不像是当官的,反而像是个富商。

  他身旁坐着的一个女人三十多岁年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穿金戴银,显得雍容华贵,气质不俗。

  贾琮一进来,这两人就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上下打量。

  “琮儿,快来见过世叔世婶。”贾赦朝贾琮指了指这两位夫妇。

  贾琮便也一副乖巧的样子,向两人行礼道:“小侄见过世叔世婶。”

  “好好好!真正是一表人才,玉树临风。真是个好孩子。来!”

  那世婶一脸亲切的笑容,向着贾琮招了招手。

  贾琮只好走了过去。这位世婶便一把抓住了贾琮的手,然后从自己的手腕上摘下一个晶莹剔透的碧玉手镯,放在贾琮的手里,笑道:“来的匆忙也没有带什么礼物。这镯子就当是送给你的见面礼吧。”

  贾琮是识货的,一眼就看出这镯子是上好的翡翠镯子,价值不菲。正要开口拒绝,却听到贾赦开口道:“弟妹,你也太客气了。琮儿,还不快谢过你世婶。”

  贾琮心中无语,自家这老子也太贪财了些,别人送你儿子东西,你居然一点客气都没有。

  不过,他也只能听老子的,接过了这翡翠镯子,一脸乖巧的道谢:“小侄多谢世婶。”

  一旁的那胖子世叔笑眯眯的从怀中掏出一沓智银票,数也不数的递给贾琮道:“既然你叫我一声叔,见面礼当然也不能少。这些银票你拿去花吧。”

  贾琮一阵无语。这哪来的土豪啊?这也太狂放了点,见面就送一沓银票的。

  “世弟,这怎么好意思呢。”贾赦嘴上客气了这一句,紧接着就又催促道,“琮儿,还不快谢谢你世叔。”

  贾琮彻底无语了。自家这老子吃相也太难看了。

  不过,这送到眼前的银票不收,那也太傻了点,何况这是老子的命令。

  贾琮只好收下了这沓银票,恭敬的施礼道谢:“小侄多谢世叔。”

  这位世叔依旧笑眯眯的样子,摆了摆胖手道:“都是自家人,不用这么客套。以后,你若是缺钱花了,尽管找我要便是。”

  这话说出来风淡云轻的,还真是够壕的。这到底是自家的什么世交?他们来干什么?

  贾琮马上在心里咨询了一下系统,花了500点正能量,知道了答案。

  这位世叔名叫曹金亮,世婶陈氏。

  曹金亮的身份居然是皇商,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商全靠陈氏,因为陈氏有个牛鼻的哥哥,他是内务府的一个堂郎中,尽管只是五品官,但却是掌管着宫中诸多事物的采买经营。

  曹金亮就靠着这位妻舅大发利市,赚的盆满钵满。成了不差钱的主儿。

  也难怪贾赦对他们不客气,给什么就让贾琮收下。

  只是让贾琮非常的郁闷的是,他们这次过来却是来说亲的。他们夫妻俩有三子一女,女儿是最小的一个,今年十岁,比起刚过完年的贾琮刚好小了一岁。

  只是尼玛才十岁啊!居然就已经到了说亲的地步。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这早要给自家女儿订亲。因为,这几天随着贾琮神童的名声在京城传开,尤其是那首《劝学诗》的传开,他的神童之名已经家喻户晓。无数人都认为他将来必定有大出息。

  实际上这两天已经有人家在探口风,要给贾琮说亲了。只是贾赦、邢夫人这边一直没有松口。主要的原因不是贾琮还太小,而是他们打算待价而沽。

  结果就等来了曹金亮夫妇,曹金亮家里几代商人,家境倒是非常殷实,尤其在他做了皇商之后,不说富可敌国,但十几年的积攒下来也是满京城数得着的前几位富商了。

  只是这时代的商人再有钱,也不能在社会上得到应有的地位。尤其是被读书人看不起。而那些当官更是把那些没有背景的商人当肥猪宰。

  所以,一般这时代的商人都是必须有个官方背景的靠山的。最简单寻找靠山的办法就是联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