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强特种兵之龙医 第482章 高原瘴疠

《最强特种兵之龙医》第482章 高原瘴疠

作者:七橙 字数:1927 书籍:最强特种兵之龙医

  已经超过四个小时,天猎者走了。

  因为洛基部族的洛基勇士已经来了。

  他们会严格执行部族的规则。

  铁面无情。

  天猎者也不能例外。

  唐潇还站在无人破败的码头上,似乎山林里野猪野狼正在向他靠近,他们很久没有吃到美食了,一定要吃到,今天。

  一定。

  唐潇在码头坐下。

  他难道打算直接在这里坐到天亮?

  这可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

  洛基浮山之所以到现在还能处于原始状态就是因为这里不但有各种野兽毒蛇毒蜘蛛还有让人无法通过的瘴气。

  瘴气其实在欧洲几乎没有任何记载,因为欧洲没有土地和海洋处在热带。

  唐潇却对欧洲的瘴气存在与否进行过专业的研究。

  因为那时候他需要治疗几个被欧洲瘴气毒成植物人的探险者。

  而他们正式进入了洛基浮山脉。

  但是欧洲的瘴气跟华府南方的瘴气又有相同的地方,所以唐潇的研究必须从华府瘴气开始。

  而最科学的研究就要从最基本的开始。

  唐潇先规规矩矩翻开了《辞海》,找到“瘴”字条,解释为:“瘴:瘴气,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而紧接着随之而来的就是瘴疠,他不是为了研究瘴气,真正的目的是治病救人。

  “瘴疠就是南方暑湿地的病。内病为瘴,外病为疠。”

  紧接着他又翻《现代汉语词典》:“瘴:瘴气。”

  “瘴疠:指亚热带潮湿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从前认为是瘴疠的病原。”

  以上的解释倒是与人们对“瘴气”、“瘴疠”的一般认识相符合。

  翻完了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他又开始查找相对靠谱史书。

  明田艺衡《煮泉小品》说,“茶自浙以北者皆较胜”,“惟闽广以南”,“多瘴疠之气,染着草木,北人食之,多致成疾”。

  田在这里所说的瘴疠之气,指的就是亚热带湿热空气。《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恶性疟疾等传染病之说,过去医学界也有同类说法,甚至干脆讲瘴疠就是疟疾,也就是民间所说“打摆子”。

  但是,唐潇认为这样的解释显然是有问题的。

  他继续翻看别的史料记载,要相互印证才行。

  他为什么翻看词典字典史书,因为瘴气和瘴疠不是新鲜病毒和病症,是自古就存在而且被严格规范记录下拉的东西。

  那么古人既然已经花费了漫长的时间和经验,尤其是生命的代价总结的经验,自然要尊重。

  这不是错,也不是书呆子。

  而是聪明,真正的聪明。

  唐潇的中医之术本来就是传承而来。不是他是医学天才所以他的中医医术才天下无双,而是中医医术本来就有这么厉害,只是因为最近几十年的传承越来越不好,西医的地位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医只能苟延残喘勉强维持生

  存而已。

  就是到了现在中医中药的环境也没好到哪去。唐潇认为“瘴”并非一定就是“气”。于是他又找到宋方勺《泊宅编》,记载:“虔州龙岗、安远二县有瘴,朝廷为立赏添俸甚优,而邑官常缺不补。他官以职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则至界上移文索案牍行遣而已。”后来作者需要定期到那里出差公干,每次“皆留数日,亦无他苦”,原因是“大抵此地惟水最毒,尝以铜盆贮水,须臾铜色微黑。予每以大锡瓶挈佳泉以自随,捐二夫之力,足了数日之食”。这里的“瘴”

  就是“水”而不是“气”。

  那么同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瘴疠”属传染病,也是不准确的。宋沈括《梦溪笔谈》载:“漳州界有一水,号‘乌脚溪’,涉者足皆如墨,数十里间水不可饮,饮则病瘴,行人皆载水自随。”沈括讲的漳州之瘴,也不是“气”,而且也不是传染病——所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

  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溪水能将人足染黑,显然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无关。唐潇得出的结论是将瘴一定说成是气,大约与人们对中医学说“气”这一概念的误解有关。人们耳熟能详的“真气”、“补气”、“气血两旺”,“气血两亏”之类,很多人不明究里,以为其中的“气”真的就是一种

  什么气体,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码子事。中医说的“气”到底是什么似乎并无定论,有说是物质的,有说是信息的,有说是能量的,还有说是物质、信息、能量聚合体的,但不管怎么说,它决不是物体三大形态之一的“气体”。试想,我们的身体除

  了呼吸道、肠道外,怎么可能有明显的气体在各种组织、脏器中乱窜?所谓的“瘴气”,决不是什么“气体”,而是用了中医“气”的概念。至于有人以为瘴气是什么毒蛇、虫子的尸体,以及落叶后,产生的一种毒气,也是说不过去的。比空气轻的气体,产生一点即飘上天一点,无论有毒与否,成不了“瘴气”。比空气重的气体,即使有毒,更多的气体也不一定有毒,而是因为挤走了氧气,会让人窒息,也必须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才能积聚,人误入此环境时对人体产生危害

  。譬如长期不使用的深井,污浊的下水道,人下到里面去以前,必须先放活物下去检验一下。在敞开而且总会有风的地表,比空气重的气体也难以聚集形成“瘴气”。唐潇认定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学不发达,人们确实发现、解释不了“瘴疠”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便用“瘴气”笼而统之。之所以将“瘴疠”说成是传染病,估计就是想当然了。因为“瘴疠”往往发生

  在多人身上,所以被误认为有传染性,《泊宅编》、《梦溪笔谈》所记二“瘴疠”,就都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性。用现代医学的观念来看,“瘴疠”倒是很像“地方病”,“瘴气”则是“地方病”的病因。

  那么研究到这种程度基本唐潇心里就有了底气,他在将洛基浮山的瘴气跟瘴疠与华府南方的两者对比试验。

  先是找到共通的地方,再找不同的地方。

  苏格兰地处高原高寒,跟热带亚热带根本不沾边,那为什么也会有瘴气和瘴疠呢?

  最后唐潇得出的结论就是瘴气和瘴疠并不只有热带一种,还有一种特殊的高寒高原一种,就是洛基浮山脉瘴气瘴疠。两者的治疗方法也因此有相同有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