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灭秦代汉 第三百三十三章 招生

《灭秦代汉》第三百三十三章 招生

作者:晓梦鱼 字数:1926 书籍:灭秦代汉

  新入学的学生为选择老师而烦恼,稷下学宫的老师们也感觉怪怪的。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由大王张政亲自制定的,听说稷下学宫重建兴冲冲的来参加这一盛事的各学派弄明白这里的规则后也是五味杂陈。

  人们不由得暗地里腹诽,汉国的大王是个庄家汉出身,本身就没读过书,很可能都不知道各学派是什么意思,没准将这些学派当成了武术门派来看待了,由大王制定的规则很简单,就一个意思,那就是比试。如今的稷下学宫对所有门派开放,但你要想得到更多的资源就要想办法将别人比下去,要努力的去抢。这样做很是有辱斯文,但大家又舍不得离开,大王的意思很明显,大王投了这么多钱在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一定要成为大汉官员的培训基地,不管是在教学中表现出才能的老师,还是学有所成的学生都会被大王委以重任。这对文人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今时不同于往日,以前诸侯林立,文人在这个国家混的不行,还可以到别的国家试试运气,现在天下只分刘邦的和张政的汉国两部分,如果不为汉王张政所用,机会就失去了一半,而且听说蜀汉的刘邦乃是流氓出身,对读书人更是不尊重,还不如张政这位仁慈的农夫呢。

  学宫正门里边一处的空地上,一溜书桌呈一字排开,一些老师还自持身份坐在桌子后边表情严肃一言不发。却有一些年青的老师管不了那么多,已经开始站起身来向来往的学生大声的宣传开了:“我们纵横家师承鬼谷子,张仪、苏秦大家都听说过吧,之后还有在齐国这块最有名的鲁促连,哪一个不是被各国诸侯所尊重,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才是年青人所追求的刺激人生。”

  也难怪这位这么卖力气,学宫的章程在那里摆着,张政规定每位老师最多可以招收五十名弟子,开始招生时人数不限,第一轮招生完毕之后老师可以通过考试淘汰掉五十人之外的学生。没有招收够五十名的老师再在被淘汰的学生中选择。

  这第一轮的招生实际上代表了老师的脸名,招收的越多说明自己的影响力越大,而且还可以优中选优。将最优秀的学生选择到自己的名下。好学生教起来轻松还能出成绩,这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如果第一轮招不够人还得接收那些别人不要的笨蛋,可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纵横家最近的名声不太好,被人认为是耍嘴皮子,坑蒙拐骗的技量,他们自己都觉得冤,好不容易张政给了他们在稷下学宫独立讲学的机会,自然要无比努力。

  “学本事自然是要学的全,杂家兼取百家之长,他们会的我们全会,他们学的我们全学,大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是什么人才,作学问可以作成秦始皇的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这是位杂家的老师,杂家最有名的要算吕不韦了,吕不韦从一个商人作到权倾秦国,有传说秦始皇就是吕不韦的儿子。杂家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

  “我们与刘邦早晚要有一战,好男儿当马上封侯,现在不准备,等大王平定了刘邦想要封侯就千难万难了。”听这位兵家所说就如同张政在搞封侯红包大派送一样。去了就可以领到。

  越是影响大的学派,老师们越是矜持,却也抵不住其他人不择手段的一个劲的在他们眼前拉人,看着真有年青学生被说动了心在桌子前当场签字选择老师,这下其他人坐不住了,纷纷开口宣扬自家学说,传播本门的政治学术主张。

  各学派的老师不管年岁大小全都火力全开,各种招数尽管用,稷下学宫的招生现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招生和报名的时间只有一天,过了这天学生就要被强制分配给其他老师,而老师的招生情况就要昭告全校,按招生数量多少进行排名,这半年老师享受什么样的待遇也会因此确定。这批来稷下学宫作为老师的全都不穷,可是丢不起那个人,有些人还指望着在稷下学宫讲学然后被大王发现一步登天呢。所以越到下午生源的争夺越激烈。有些脾气暴躁的老师都快因为一个学生上演全武行了。

  第二天稷下学宫恢复了平静,各位老师的招生情况已经按排名写好贴上了墙,排名靠前的老师趾高气扬,一副小人得志的神情,排名靠后的教师愤愤不平,暗自总结得失,准备半年后再招生时一定要弄出更加吸引人的花样。

  将近中午时分,稷下学宫的气氛变得有点儿紧张,叔孙通带领着全体老师在门口恭恭敬敬的站成一排,没一会儿一辆四轮马车停在了校门口,身穿便服的张政和凌云从车上走了下来。

  张政一边向校内走,一边向周围的学生频频招手。现在看出来地盘大的好处了,以前张政需要识字的人,只能派人到各国去寻找,现在一听说重建稷下学宫,光推荐来的优秀学生就有这么多,今后随着学宫规模的不断扩大能够培养出来更多的人才,张政的地慌将会有所缓解。

  对于稷下学宫的老师和学生来说大王亲临是一件大事,充分说明了大王对稷下学宫的重视,如果能在大王面前混个熟脸,也算简在帝心,这能够让自己少奋斗好多年。所以师生们都各施手段,希望能够引起张政的注意。

  作为稷下学宫的领导叔孙通对于张政的到来却很平静,一来叔孙通见张政的机会很多,对于能够见到张政已经麻木了,觉得这没什么的。而且叔孙通知道张政就是这个习惯,一旦重视某事肯定要经常亲自去看看。当初在蓟城张政就是常驻工匠营,同工匠们同吃同住同研究,工人子弟学校也是张政经常去的地方。如果这些读书人了解到他们跟那些工工匠一个待遇,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欢迎完张政稷下学宫的开学典礼就要开始了,张政还要在典礼上讲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